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社会是如何统一的

印度社会是如何统一的

发布时间:2024-12-12 17:20:36

Ⅰ 印度是什么社会制度啊

印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有“电影王国”之誉,曾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公元前325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1757 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6月,英国公布了“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为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是稻子、小麦、棉花、黄麻、甘蔗和茶叶。工业以采矿和纺织为主,还有钢铁、电力、石油、橡胶、煤、火柴等。印度是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立后的53年以来,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印度已经是全球第10位的工业化国家,并且是第6个进入外太空的民族。它的幅员广达3,287,261平方公里,从白雪覆盖的喜马拉雅高原一直延伸到南方的热带雨林。作为世界上第7个最大的国家,印度突出于亚洲的其余部分,它以高山和海洋作为疆界,在地理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实体。它的疆界从北方的大喜马拉雅山脉向南一直延伸到北回归线,在东边的孟加拉湾和西边的阿拉伯海之间楔入印度洋之中。印度的大陆国土完全处于北半球,位于北纬80.4°和37.6°,东经68.7°和97.25°之间。从北到南最远的纬线之间的距离长约3,214公里,而从东到西最远的经线之间则长约2,933公里。印度的陆地边界长约15,200公里;其大陆国土加上拉克沙群岛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总海岸线长度为 7,516.6 公里。大陆国土分为4个区域,它们分别是大山区、恒河和印度河平原、沙漠区和南部半岛。与印度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有:西北边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边的中国、不丹和尼泊尔、东边的缅甸和西孟加拉邦东边的孟加拉国。印度与斯里兰卡之间则由保克海峡和马纳尔湾形成的一个狭窄的海峡分隔。

人口:10.2亿(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居世界第二。

面积:330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北纬 80.4°和 37.6°之间,东经 68.7°和97.25°之间海岸线长度 7,600 公里。

语言:17种主要语言,844种方言。

主要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

国歌:人民意志,由拉宾德拉纳•泰戈尔作词并谱曲。

国徽:鹿野苑狮形柱头的复制品。

国旗:等分的3色水平条纹,最上为深橘黄色,中间为白色,底部为深绿色。在白色部分的中间有一个藏青色

的车轮。

国兽:老虎。

国鸟:孔雀。

国花:莲花。

国树:印度榕树。

国果:芒果。

国币:卢比(1卢比 = 100 披索)。 货币名称:印度卢比,1卢比=100派士。纸币面额:1、2、5、10、20、50、100及500卢比。所有的卢比纸币都用14种法定文字印明票面,其设计异常精美。硬币面额:5、10、20、25及50派士;1卢比及2卢比。

民族: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占46.3%。

Ⅱ 为什么说印度是矛盾的统一体

除了宗教、种姓和贫富差距三个根本性矛盾以外,印度充满漏洞的社会治安也给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印度的公共场所几乎都是开放式的,很少有安全检查。如印度的火车站入口没有安检人员,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火车上下车没有检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上下;市场、影院等场所维持治安的警察少得可怜。《印度快报》27日评论说,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充分暴露了印度的治安环境是何等脆弱、容易被突破,金融都市孟买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更可想而知。评论称,“印度是一个不设防的国家,这种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南亚研究学者胡仕胜也认为,这几年,印度发生了大量的城市恐怖袭击事件,但警方几乎没有破获过真正的恐怖案件,而每次袭击发生后,政府部门就会条件反射式地将巴基斯坦和外来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指为嫌疑对象不免有推倭责任之嫌。胡仕胜表示,事实上,从近期的一些恐怖袭击事件来看,有些已明确是印度教徒的极端组织所为,这对印度社会是一个非洲强烈的震动。
印度一直对自己是“最大民主国家”感到骄傲,并将其政治体制视为崛起的优势,出于战略考虑,西方国家也强调印度“民主国家”的特性。印度的民主体制也确实为印度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印度没有出现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政变或军管等问题,堪称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奇迹”。不过,频发的恐怖袭击事件表明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管理社会秩序的印度式民主,出现了问题。一位印度高管曾抱怨说:“我们现在的体制是:任何人只要写一封信就能把正在进行的事情暂停下来。”由于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制衡,印度政府配置社会资源能力受到抑制,中央政府缺乏权威,行动力较差。特别是近年来,印度中央和地方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扯皮的现象加重,导致政令不畅,难以统一意志、协调行动。
胡仕胜说,西方民主的引入打破了印度传统的伦理道德,使得印度本来就细碎的各股社会力量都极力谋求自己的利益表达,因此,大民主的制度导致印度的上千种姓、各种宗教、不同民族、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势力代表,选举时,全国有400多个政党,整个社会被碎片化了,从中央到地方都是联合政府,小党可以撬动大党,别说是强有力了,连基本的社会管理能力都较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式民主,实际上令社会呈现出了无政府状态,就像一盘散沙,对爆炸物、枪支的管控非常松,否则就无法解释恐怖分子为何能堂而皇之地在火车站、五星级酒店猖狂发起袭击了。
尽管印度社会矛盾在加深,但目前还看不出印度会发生剧烈社会动荡或陷入长期安全危机的苗头。类似孟买恐怖袭击这类事件在西方社会极可能造成巨大震撼,但在印度,还不足以撼动“大象坚稳的四足”。胡仕胜说,事实上,印度社会本身有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庄阀,种姓制度客观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宗教盛行的传统让印度人看重来世、宽容忍让;民主政治制度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不满……印度文化传统中的出世、忍让、宽容是深入印度民众精神的,可以说,这个民族承受灾难的能力非常强大。因此,在这么多的恐怖袭击下,印度百姓照样过自己的日子,国家该做什么还做什么,这种见怪不怪的社会力量也是维护印度社会稳定的一种特质。

Ⅲ 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吧,他们怎么解放的

印度的解放是多方面的,但是并没有通过武装反抗!
第一,在经过了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本身实力大大降低,他们再也不是那个日不落帝国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也失去了,由此,他们对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控制力大大下降,他们再也无法掌控众多的殖民地,所以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众多的殖民地一个个的通过各种方式得到解放!
第二,印度是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放的,印度人在他们伟大的领袖人甘地的领导下,通过一种叫做“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采取武装反抗的任何暴力行为,使英国政府找不到任何的武装镇压的借口,只以全民静坐抗议,不参加任何社会劳动,不进行任何社会活动,使这个社会限于瘫痪中),迫使英国放弃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Ⅳ 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被谁统一

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逐渐统一,几百年后,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
摩竭陀的统一战争
公元年6—前3 世纪在印度历史上是一个列国割据走向国家统一的
过程,亦即摩竭陀国家发展壮大、吞并邻国、建立统一帝国的过程。在
此期间,还伴随着波斯和马其顿的入侵。
(1)摩竭陀称霸列国
自公元前6 世纪始,印度进入了列国时代。当时,次大陆北部有16
个大国,重要的有摩竭陀、迦尸、鸯伽、居萨罗、居楼、拔祇、末罗等,
它们多位于恒河流域。众列国中,地处恒河中游的摩竭陀最为强盛。该
国初期的历史,我们所知甚少,但在曷利昂伽王朝(公元前554—前430)
时期,摩竭陀开始勃兴。该王朝的频毗沙罗(即瓶沙王,约公元前554
—前493)统治时,采取远交近攻之策,与西北部的犍陀罗、北部的居萨
罗等国交好,全力吞并东邻的鸯伽,两国经常发生战争。据《佛本生经》
记载,“两国交界处有一条瞻波河,那是蛇王的住所,蛇王坎皮耶统治
该河。有时,摩竭陀国王攻取鸯伽国;有时,鸯伽国王攻取摩竭陀国。
有一天摩竭陀王与鸯伽国打了一仗,他见形势不好,乘马而逃,鸯伽兵
紧迫不放。他跑到瞻波河边时,恰洪水上涨。他想,‘宁可淹死在河里,
也不死于敌人手中’。随后他连人带马一起投入水中。那时,蛇王坎皮
耶在水中建有一座用宝石装饰的宫殿。这时他正在庭院里沉醉于狂饮欢
宴中,恰巧跳进水中的国王和马正落在蛇王面前。蛇王见到这位魁伟的
国王后对他怀有好感,站起身来让他坐在自己的王位上,叮咛他不要害
怕,并问他为何投河自尽。国王告诉他所发生的一切。蛇王听后说:‘不
要害怕,大王,我将使你成为两国的主宰。’他这样安慰他,连续7 天
对他非常尊重,至第7 天,蛇王和摩竭陀王离开了蛇宫,借助蛇王之力,
摩竭陀王俘获了鸯伽国王,将其杀死,两国同归他统治”(卷4 第506
目)。这个故事虽属神话,但最终,摩竭陀征服了鸯伽。由此,摩竭陀
控制了恒河下游,夺得了与南方贸易的水路通道,经济实力增强。瓶沙
王称霸列国的主要手段是外交和联姻。相传他有500 个妻子,大部分是
其他国王的公主,其第一夫人为居萨罗国王波斯匿之妹,嫁妆是一个岁
入10 万钱的迦尸村。瓶沙王的外交政策,扩大了摩竭陀的影响,征服鸯
伽后,国土扩大,据《五分律》的夸张说法,境内共有4.2 万个村落。
② 马宗达等:《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79—80 页。
公元前493 年左右,阿阇世(约公元前493—前462)弑父继位,积
极推行扩张政策。阿阇世的弑父暴行,引起居萨罗王波斯匿的仇恨,收
回其妹的嫁妆迦尸村,遂成为两国相争的导火线。初时阿阇世获胜。后
来,波斯匿王采用一隐士的车阵战术,把精兵布置于山顶的两侧,包围
了阿阇世,迫使他率军投降。这是《佛本生经》的记载。《撰集百缘经》
记载的战术则不同:波斯匿采纳一将士的建议,集中4 兵种设阵,“于
阵前锋,先置健夫,次置中者,后置劣者。”“寻共交战,即破彼军,
获其象马,即便捉得阿阇世王,大用欢庆”(卷一)。虽然各经所载情
节不一,但结局均为和平解决,据说波斯匿王嫁一女给阿阇王,双方联
姻。阿阇世进行的另一场大战是进攻北方的拔祇国。拔祇国势力较强,
与末罗、迦尸、居萨罗结成东印度政治联盟,并任盟主。阿阇世为征服
该国,先在恒河南岸营建华氏城,“以防拔祇国”;继则施以政略,破
坏其内部团结;最后才兵戎相见,战争从公元前484 年持续到公元前468
年,长达16 年之久。战争详情已不可知,但互有胜负,据佛教文献记载,
一次水上大战,阿阇世大败,“单马回国”。最终,阿阇世取得了胜利,
不仅征服拔祇,连迦尸、末罗等国也被迫臣服。他成为了东印度的霸主。
阿阇世的后代和取而代之的希苏那伽王朝(公元前430—前364)统
治时,继续推行扩张政策,征服摩竭陀西部的阿般提,进而吞并拔沙、
居萨罗等国,称雄列国。约公元前364 年,摩诃帕德摩·难陀暗杀希苏
那伽王朝的末代皇帝,建立难陀王朝(公元前364—前324)。据史料记
载,摩诃帕德摩是位理发匠,成为王后的情夫。由于她的影响,他取得
了国王的信任,升至近臣的地位,阴谋谋害了国王,以后充当王室儿童
们的监护人,篡夺了最高权力,杀死年轻的诸王子,当上国王。他是一
位强有力的统治者和征服者,在位28 年,先后征服了迦尸、居楼、般阇
罗等11 国,统一了整个恒河流域,其版图扩张到中印度部分地区。至此,
除西北一隅外,摩竭陀已统一了次大陆北部,成为南亚第一强国。在古
希腊作家的笔下,难陀王朝相当强大,其军事力量甚为可观。据柯蒂阿
斯报道,它有骑兵2 万,步兵20 万,战车2000 乘,战象3000 头。普鲁
塔克报道的数字更高,据他说有骑兵8 万,步兵20 万,战象6000,战车
8000①。故有的学者猜测,亚历山大兵取印度西北部后,之所以未进军恒
河流域,除士兵厌战外,难陀王朝军力的强大也是原因之一。
(2)反马其顿的战争
正当摩竭陀国逐步统一恒河流域之时,印度西北部先后遭到了波斯
和马其顿的入侵。公元前6 世纪前半期,西北印度小国林立,重要者有
犍陀罗、剑浮沙、波罗斯等。居鲁士建立波斯帝国后,曾一度用兵东征,
将印度河以西地区纳为属国。公元前518 年,大流士进一步东进,征服
犍陀罗,占据了印度河流域。西北印度诸国虽然向波斯称臣,但独立性
较强。公元前4 世纪马其顿兴起,其国王亚历山大消灭波斯帝国后,于
公元前327 年率军侵入印度河流域。有些小国不战请降,但有些国家和
部族则兴起抵抗,在这些反马其顿的御敌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
烈的是海达斯皮斯河之战。
① 转引自崔连仲《从佛陀到阿育王》,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71 页。
海达斯皮斯河是印度河以东第一条支流,该河东岸是由波罗斯王统
治的国家,军力较强。亚历山大降服■叉始罗国后,决定征服这个国家。
波罗斯王为抵抗侵略者,于公元前326 年亲自率大军防守该河东岸。其
战斗部署如下:200 头巨象布置在约1000 名步兵之间,排成8 列,组成
中央战线。波罗斯坚信这一特意部署的巨兽会吓倒敌兵,并使其战马受
惊而难以驾驭。在象的后面部署了由3 万名步兵组成的密集队伍,两翼
凸出,步兵的纵列从象群中间向前推进。整个阵势颇似城池,站立的象
群有如城池的塔楼,象群中间排列的步兵则如塔楼间的一道道墙。战线
两翼有骑兵和战车掩护。骑兵为4000 名,战车300 辆①。
亚历山大兵至,见敌于对岸列阵以待,难以明渡,便令骑兵于夜间
沿河堤来回奔跑,虚张声势,佯装强渡,他则亲率步兵6000、骑兵5000,
秘密在该河下游不远处的一岬角地带渡河。接近对岸时,始被敌方哨兵
发觉。波罗斯即派2000 骑兵与120 辆战车前去拦截,但为时已晚。亚历
山大击溃这支援军后,沿河而上,直扑波罗斯的大军。在此战中,亚历
山大改变了传统的布阵方式,令步兵方阵居后,骑兵居前,并派2000 骑
兵迂回至敌军左翼之后。战争伊始,亚历山大的骑兵即前后夹击印度的
左翼骑兵,使之难以招架,向大象靠拢。印度象信急忙驱象迎战,但马
其顿方阵适时向前推进,从四面八方向它们投枪射箭,并因此而乱了自
己的阵脚,被大象撞了个乱七八糟。印度骑兵见有机可乘,再次出战,
却被马其顿骑兵击回。不久,马其顿步兵在骑兵的配合下,将战象挤到
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这些大象胡冲乱撞,践踏破坏。不管是敌是友,
都受害不小。⋯⋯有的大象由于厌烦,又已无人驾驭,⋯⋯仿佛被大祸
临头刺激得发了疯,不停地左奔右突,横冲直撞,践踏破坏,不遗余力”。
马其顿部队有回旋余地,“大象冲来,他们就退;大象一逃,他们就追。
一直不断地用标枪投射它们。”而印度部队却与此相反,他们夹在大象
之间,受的伤害更大。当大象精疲力尽、缓缓后退时,亚历山大令骑兵
将其围住,同时令步兵重整密集方阵进攻,结果,印度骑兵几乎全军覆
灭,步兵也伤亡惨重。战斗中,波罗斯表现很出色,“他不但是一位统
帅,而且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只要哪怕还有一部分部队仍在坚守
阵地继续战斗,他本人也继续英勇战斗”①,不过最后,他终于被迫投降。
此战,据阿里安记载,印度步兵阵亡者近2 万,骑兵约3000,战车全部
被毁,幸存大象全部被俘;马其顿方面,步兵战死者约80 人,骑兵约230
人。
海达斯皮斯河战役的最大特点是象战,这亦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
大的一次象战。亚历山大于此一役,打了他平生战术运用最为卓越的一
仗。征服波罗斯国后,亚历山大继续东侵,占领了一些土地,但由于士
兵久离故国、厌战情绪与日俱增,只得班师西归。不过,他已征服了印
度河流域,并驻军留守。
(3)孔雀帝国的战争
亚历山大撤军后,西北印度局势动荡,反马其顿的起义时有发生;
① 马俊达:《古代印度军事制度》,第66—68 页。
①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第175—176 页。
而东印度的难陀王朝,由于横征暴敛,统治亦不稳定,人民起义不断。
因而,整个印度北部一片混乱。此时,出身卑微的旃陀罗笈多①在一代谋
士考底利耶的辅佐下,乘机崛起于乱世,从各地招募军队。据《政事论》
记载,他招募的队伍由五种人组成,即强盗和匪徒、蛮人、有组织的行
劫匪帮、森林居民、最英勇的武士宗族部落。他以这支队伍起家,很快
成为义军首领,较顺利地打败了马其顿驻军,占领了印度河流域及其以
东的大片土地。约公元前324(或前321)年,他在西北部自立为王,而
后又兴兵东征,推翻了难陀王朝,建立了孔雀王朝(公元前324 或前321
—前187)的统治,公元前317 年,马其顿驻军全部撤离,从而统一了北
部印度。公元前305 年,塞琉古王国②力图恢复对印度河流域的统治,侵
入印度,旃陀罗笈多与之进行了两年的战争,详情无记载,仅知战争于
公元前303 年以印度胜利而告终。根据双方和约,孔雀王朝取得了印度
河流域以西直至今阿富汗的部分地区;作为报答,回赠战象500 头。
约公元前297 年,旃陀罗笈多去世,其子频头沙罗(约公元前297
—前272)即位。关于此人,除了他的名字外,其他几乎一无所知,但从
其绰号“歼敌者”来看,他在开疆拓土方面可能有所贡献。至其去世时,
孔雀帝国的版图已扩张到德干高原,整个印度半岛仅东海岸的羯(jié)
陵伽及南端的几个部落尚未臣服,后由其子阿育王完成。
阿育王(约公元前269—前232)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年青有
为,曾被其父两度任为总督,平服过■叉始罗的叛乱。他即位之初极为
暴虐,据佛教文献的夸张记载,曾残杀同父异母兄弟99 人,诛杀500 大
臣、500 婇女,并设人间地狱。其主要战功是征服羯陵伽,完成了印度半
岛的统一,将帝国带入了极盛时代。在孔雀王朝统治前期,羯陵伽是一
个独立国家,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富庶,军事力量亦较为强大,拥有步
兵6 万,骑兵1000,战象700 头。阿育王即位的第八年,起倾国之师大
举进犯羯陵伽。这是印度古代史上规模最大、也最有影响的一次大战,
可惜其详情无史料记载。此战使羯陵伽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据阿育王13
号摩崖诏令记载,他“从那里掠走的人数是十五万,在那里有十万人被
杀,并有许多倍于此的人死亡。”①
羯陵伽战争标志着孔雀帝国武力扩张时代的结束和文治时代的开
始。据说,阿育王对此战所造成的灾难深感悔悟,皈依了佛教,以佛法
治国,从而使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在其第13 号摩崖
诏令中说:“征服羯陵伽国以后,天爱善见王(即阿育王)便专心致志
地热衷于正法的义务,渴求正法,并在百姓中灌输正法。这是由于天爱
善见王对征服羯陵伽深感悔恨的缘故。在征伐一个独立国家的过程中,
必然要出现屠杀、死亡和人们的流放,对此天爱善见王感到无限的痛苦
和悲伤⋯⋯。天爱善见王现在认为,通过正法赢得的胜利,才是最高的
胜利⋯⋯。凡是利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胜利,到处都能洋溢出一种称心如
① Chandragupta 一词之音译。据说他出身于乡村一个养孔雀的家族,故称其建立的王朝为孔雀王朝。
② 亚历山大死后,他建立的帝国三分,其部将塞琉古(Seleucus,公元前305— 前280 年在位)控制西亚,
建立塞琉古王国(公元前305— 前64)。
① 《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0 页。
意的气氛,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会如此。”①阿育王之所以改变
政策,与其说是真心奉佛,不如说是当时四宇平服之故。但以文治取代
武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阿育王后期奉佛,显得过于虔诚,不但本
人奉法忌武,还诏令子孙后代采取“忍让政策,”这必然导致忽视武备
的加强。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摩竭陀帝国的尚武精神,随着羯陵伽战
场上的最后一声哀鸣而消失。阿育王放弃了祖传的军国主义而发扬正法
取胜的政策,它必然会严重削弱帝国的军事实力。”②有的学者进而认为:
“羯陵伽的征服标志着孔雀王朝政治势力衰弱的开始。由于羯陵伽战争
的杀戮而在阿育王心灵上所产生的变化,引起了孔雀帝国政策上的革
命。正如所有热衷于宗教而放弃政治谋略的国王一样,阿育王为外族征
服印度铺平了道路。”③的确,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便很快衰落了。究
其原因,若单从军事方面而言,以上所论不无道理。
3.《政事论》的军事思想
《政事论》是古代印度一部重要的着述。传统认为它是孔雀王朝的
开国功臣考底利耶所着,成书于公元前4 世纪末3 世纪初。另有些学者
认为,该书非考底利耶所着,其成书较晚,或云公元1 世纪、公元3 世
纪,乃至公元7 世纪始成书。但该书的核心部分写于帝国初期,是研究
孔雀王朝时期社会状况的珍贵史料。全书15 卷,论及政治、经济、法律、
外交、军事等内容,中心是讨论治国安邦之策。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
是一部军事着作,因为它不仅讨论了兵制、兵种、编制、薪俸、兵器、
防御设施等问题,也含有较丰富的军事思想,简介如下①:
(1)战争观《政事论》认为,战争与外交、国力紧密相联,欲取得
军事胜利,就必须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同时充实国力。它指出,在国际
斗争中共有6 种外交策略,即和平(缔约)、战争(彼此伤害)、对峙
(冷淡)、进军(力量增强)、寻求庇护(附属他国)以及双重政策(与
一方和平而与另一方战争)(第7 卷第1 章第2 目,后文简写为7.1.2)。
国王使用何种策略,应视自己的条件而定:处于劣势则和平,国势兴盛
则战争,势均力敌则对峙,具有优势则进军,力量耗尽则寻求庇护,有
盟国相助则诉诸双重政策(7.1.13—18)。概而言之,就是一切以我为
中心,审时度势,合于利则战,不合于利则止,在国际斗争中,不存在
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战争之胜负是对综合国力的检验,因而《政事论》
十分重视增强国力。它提出了“国家七要素说”,认为国家是国王、大
臣、国土、卫城、国库、军队和同盟七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体。七要
素关系合谐,则国力强盛;反之,则国力衰弱。七要素中,国王是核心,
大臣辅佐国王,其他五要素是国家得以维持的基础。国土是生产、税收、
① 葛维钧《阿育王铭文》摘译,见《古印度帝国时代史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89 年版。
② 雷乔杜里:《古代印度政治史》,加尔各答,1953 年版,第365 页(H·Raychaudhuri,
,Calcatta,1953)。
③ 班纳吉:《史前、古代和印度教时期的印度》,德里,1979 年版,第92 页
(R·D·Benerji.Prehistoric.AncientandHinIndia)。
① 参阅崔连仲《从佛陀到阿育王》,第三章第三节:“考底利耶的治国安邦策”。
兵力的源泉,没有国土,则一切无从谈起。它说:“卫城的保证、国库、
军队、供水系统和谋生职业,在国土上有它们的源泉”(8.1.29)。军
队是国家的支柱,它“植根于国库,如果国库匮乏,军队则倒向敌人或
杀害国王”;反之,“如果缺少军队,则国库肯定丧失,”因为“军队
是获得和保护国库的手段”(8.1.48,43,51)。卫城是国防的据点,
“国库和军队都处在卫城中,这个地方也是危难时本国人民的避难所”,
如果缺少卫城,则国库将落入敌手”(8.1.25,39)。《政事论》十分
重视军事与国力的相互关系,并把军事置于国际环境中加以考察,这种
从宏观上来探讨军事问题的思路为当时世界所罕见。(2)战略战术论①
兵种与地形。《政事论》将军队分为步、车、骑、象四个基本兵种,并
分述其作用:骑兵的作用是在地面、宿营地和森林中搜索敌人;占领平
坦地、水池、渡口、有利地势;摧毁敌人的供应与贮备,保护我军的供
应与贮备;清剿敌人、坚定军心;扩大袭击范围;驱赶敌人;向敌人首
先发动进攻;穿插、分割与突围。象兵的作用是行进于部队前列;开辟
新路、临时营地和渡口;驱散、践踏敌人;渡河与下水测试深度;稳定
军心;破坏敌人的防卫土墙、城门和塔楼。战车兵的作用是抵抗敌人的
四军;瓦解未被击溃之敌;使敌恐惧;显示我军强大;制造恐怖的喧嚣
声。步兵的作用是随时随地携带兵器,准备作战(10.4. 13—16)。四
兵种作战,要因地制宜:若地势平坦、能见度好、土质坚硬,用战车兵;
若地势起伏不平,则用其他三兵种。
②因敌制胜。《政事论》提出,打击敌人要战术灵活。以精兵对敌
弱兵,以双倍于敌的兵力攻敌劲旅;不断骚扰敌人,乘其疲惫予以歼灭;
若敌军强大,应先以敌之叛军、外国军队、森林部落军队与之相拼,消
耗其兵力,而后予以重创。进攻方向的选择,应视地形而定:若敌之前
方阵地崎岖不平,则从后面进攻;若敌之后方阵地崎岖不平,则从前面
攻之;若敌之一翼阵地居险要之地,则从另一翼进攻。所有这些,均体
现了灵活用兵、因敌取胜的战术原则。这与我国古代《孙子兵法》所提
出的以逸待劳、以强击弱、集中优势兵力等作战原则极为相似。
③料敌我之备,决定攻退。《政事论》对此作战方法论述较为详细、
具体。它列举了不宜作战的17 种情况(第10 卷第2 章):在密林和荒
野中长时间行军;在无水的地方;无饲料、燃料和饮水时;在艰难的路
上行军;遭敌袭击而蒙受伤亡时;为饥饿所折磨时;通过沼泽地、水深
的河流、攀援于坎坷不平的谷地和山峦时;拥挤于只能单行的道路上时;
在崎岖不平的山路小径上行军时;军中无辎重时;正在用餐时;经长途
行军而疲惫不堪时;正在睡觉时;受疾病、时疫和饥馑袭击时;步兵、
战马、战象生病时;未占取有利地形时;当所有灾难共同降临时。在上
述境况下,不宜作战;反之,若发现敌人处于上述诸境,则应立即用兵
歼灭之。概而言之,就是当天时、地利等因素于我有利,则兴兵而战;
若于敌有利,则息兵退守。
④秘密战争。《政事论》将战争分为三类,即公开宣战的战争、突
然袭击的战争和无声的战争,无声的战争即秘密战争。这种战争由密探
来进行。该书将密探分为国内密探与国外密探两类,国外密探除深入敌
国搜集情报外,还要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如在敌营中扮着酒保,应伺机将毒酒送给敌兵;或贩卖熟肉、熟食,
将毒药掺于其中,贱价赊销给敌兵;扮着商人者应将毒药投入象、马的
饲料中,使敌人的骑兵、象兵不能出战;扮着牲口贩子、猎人、耍蛇或
耍象者,临战之时应将各种毒蛇猛兽驱入敌营, 加剧其混乱;扮着铁匠
者应乘乱放火;伪装成叛军、外国军队和森林部队的密探队,应背后下
手,里应外合;隐藏于森林中的密 探,应在狭路上破坏敌人的运输线,
袭击敌人的援军和辎重队;夜战时,密探应制造混乱或恐怖,或潜入敌
国国王寝帐,将其暗杀(12.4.1~22)。《政事论》十分重视密探的作
用,它设想的敌后密探,已成为一条无形的战线。
⑤结盟与树敌。《政事论》是为一个“未来的征服者”写的。这位
征服者要征服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国家,如何逐一消灭呢?这就
需要结盟与树敌,施以远交近攻之策。《政事论》认为,邻国是天然的
敌人,而敌人的邻国则是自己的盟友,应尽力争取;但盟国与敌国并非
永恒,一旦消灭了邻国,昔日盟友即成为敌人,应消灭它。在征服战争
中,对强国要加以武力打击,同时运用各种手段离间它与其盟国的关系,
乘其彼此矛盾之际从中渔利;对弱者则应施以安抚政策;对盟友应使其
处于不强不弱的状态,因为强则难以控制,弱则不足以牵制敌国。
总之,《政事论》含有丰富的军事思想,既有宏观探讨,亦有微观
描述,在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已被译为多种文字。
但它往往是就事论事、直观描述,未作高度提炼,较少使用概括性较强
的术语,故其理论性稍显不足。

Ⅳ 印度是什么制度的国家

印度是联邦民主共和国

一、印度的基本制度概述

印度是一个联邦民主共和国,实行联邦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国家划分为若干个联邦单位或邦,各邦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种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印度全国的统一与和谐,同时也尊重了各邦的多样性。印度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二、印度的民主制度特点

印度的民主制度体现了其多元文化的特色。国家实行多党制,各政党可以在选举中争取执政地位。印度的选举制度是其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的选举保证了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此外,印度的司法体系独立,确保公正审理案件,维护公民权益。

三、印度联邦制度的重要性

联邦制度在印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印度地域广阔,各邦在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存在显着的差异。联邦制度允许各邦保持自己的特色,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维护统一和稳定。这种灵活性使得印度能够适应多元化的国情,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印度的宪法和法治保障

印度的宪法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基本框架。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此外,印度重视法治建设,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印度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印度是一个联邦民主共和国,其制度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确保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同时也尊重各邦的多样性。这种制度为印度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印度社会是如何统一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一般挂票多少钱 浏览:578
中国哪里小吃最好吃 浏览:140
印度足球水平多少 浏览:442
越南人偷渡英国赚多少钱 浏览:349
印尼女性嫁中国的有多少 浏览:836
中国捐钱最多捐多少钱 浏览:125
意大利风情贴纸是干什么用的 浏览:693
意大利三星手机怎么样 浏览:434
伊朗现在还有什么新闻 浏览:997
英国公带女儿回家是多少集 浏览:65
英国成人什么奶粉好 浏览:121
伊朗国籍用什么代码表示 浏览:711
英国飞罗马尼亚多少钱 浏览:583
2020年印尼什么时候斋月 浏览:850
中国古代避暑在哪里 浏览:974
桂林英国留学怎么申请 浏览:703
越南海关香水带多少 浏览:455
英国四周语言课多少钱 浏览:858
你身边有哪些中国创造的产品 浏览:609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怎么啦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