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39年2月12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到达延安
1939年2月12日,印度援华医疗队经长途跋涉,到达延安,受到热烈欢迎,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们。
1937年年底,印度国民大会决定派遣医疗队援华抗日。今年1月9日,该医疗队乘海轮从盂买出发。17日到达广州,队长是爱德华大夫,柯棣华是该队着名医生之一。
柯棣华(Dwarkanath S. Kotnis)(1910年10月10日-1942年12月9日)出生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绍拉浦尔市,家庭出身属于较高的种姓,但由于兄弟姊妹共有8人,生活并不富裕。他的母亲有残疾,父亲有民族解放思想,幼年时即随同父亲参加抵制英国货的斗争。后来考入孟买着名的G.S.医学院,因为参加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被迫辍学。又以顽强不屈的精神重新考学,终于于1936年从孟买助学医学院毕业并考取英国皇家医学院。
二战爆发后,他没有去英国上学,参加了巴苏大夫领导的一个五人援华医疗队,于1938年到中国,为国民革命军救助伤员。1939年2月前往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医疗队,在晋察冀边区全力抢救和日本军队作战的伤员,并以自己的身体试验治疗当时在边区流行的传染病。1941年接替牺牲的白求恩大夫,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院长。
1941年他和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婚后生有一子,由当时晋察冀边区司令聂荣臻起名为柯印华。柯棣华于1942年7月7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由于癫痫病发作,在前线逝世,年仅32岁。1949年将他和白求恩大夫安葬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陵园中惟有的两座雕像是他和白求恩大夫。
为了纪念他,毛泽东亲自写了一个条幅:“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这帧条幅目前存放于柯棣华家族。
国际舆论认为,除了释迦牟尼和达摩祖师外,他是第三位对中印关系起了重大影响的印度人,所有访问印度的中国领导人,包括周恩来、江泽民等,都慰问过他在印度的家族。中国和印度都为了纪念他发行过邮票,印度还曾以他的生平事迹拍过一部电影。
❷ 广州距离印度1760公里,印度5华援华医疗队是如何在1938年9月抵达广州的
先搭乘客轮到香港,再到达广州。
❸ 抗战时都有哪些国家帮助了中国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抗战初期)、英联邦国家(以英国为主体,由54个国家组成的联盟)
对中国援助最早的是德国,但后因日本向其施压便停止了援助。
在二战之前,德国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截止到1936年,德在华投资达1.364亿美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德国两次向中国提供价值上千万马克的作战物资,借给中国的款额高达10亿马克。在德国的帮助下,30年代中国兵器工业发展较快,一些武器性能已赶上西方。
对中国帮助最大的是美国
美国援华政策开始于欧洲战争爆发后。1938年底到1940年11月,美国援华贷款总计达1.7亿美元。1941年1月,罗斯福宣布:“决心全力支持坚决抵御的各国人民,从而使本半球避免战争。”4月,美国援助了中国4500万美元的军需物资,接着又对华贷款5000万美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援华贷款5亿美元,并与国民政府签订了8.7亿美元的中美租借协定。1941年8月,美国将陈纳德创立的美国义勇航空队(飞虎队)正式编入正规军,参加中国战场的战斗,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英国:日本占领华南、华中后,英国感到在华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先后对华援助贷款约2400万英镑。英国民众成立了许多反日援华团体,向中国的抗日前线捐钱捐物。
苏联: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在南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此后几年,中苏签订了3笔共2.5亿美元的援华贷款。另外,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中国从苏联得到985架飞机,1300多门大炮,14000多挺机关枪和2050辆卡车及其他物资装备。苏联还向中国派出了6个飞行中队的志愿航空队,协助国民党政府建设空军和参加对日空战。这一时期,苏方在华军事顾问和专家达3665人。在二战期间,是中国重要的外援力量。
除了以上这些国家,法国、加拿大、丹麦、菲律宾等国抗战期间也纷纷伸出援手,对中国有不同数目的借款援助。
但在抗战期间我国华侨华裔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❹ 爱德华和白求恩是一个人吗
爱德华,印度人,印度援华医疗队队长。
白求恩,加拿大人。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支援我国抗日。
❺ 二战期间,印度,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国家在干什么
给你介绍一下印度的抗战历史
60年前,中国经过8年抗战,最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中国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得到了世界多数正义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其中,亚洲另外一个文明古国印度对山 水相依的邻国中国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物资上都给予了无私的支援,中印联手谱写了一曲同仇敌忾、合作互助的友谊之歌,至今仍值得人们讴歌……
■援华“天使”
1938年春天,正当中华民族处于历史上最危机的关键时刻,一直为本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努力奋斗的印度国大党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国大党不仅在国内展开了筹集资金和药品支援中国抗战的活动,还组织了自愿援华医疗队到中国抗战第一线工作。同年9月1日,由五名印度医生组成的医疗队乘船离开了孟买港口,辗转新加坡和香港等地进入烽烟四起的中国,其中柯棣华大夫就是医疗队中的一员,他当时年仅28岁。按照原定计划,印度援华医疗队在中国只工作1年,但柯棣华和巴苏华两位大夫却在中国的抗战前线呆了4年以上。1942年底,柯棣华大夫因积劳成疾,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2岁。正如一首歌中所赞颂的那样:“你从温暖的印度洋岸边,到中国北方抗拒严寒;你为明天的世界,在中国苦战了五个秋天。……你巨大的形象,将在我们的行动中复活,在我们的记忆里长存到永远。”
1943年4月巴苏华结束援华医疗工作返回印度时,毛泽东和朱德专门致函印度国大党,对印度人民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信中说:“4年以来,医疗队诸同志不避艰险,辗转北方战地,他们的艰苦努力和极有价值的工作,使无数中国军民亲睹印度人民的援华热忱……”
■物资援助
其实,在中国的整个抗战期间,印度国大党虽然肩负着印度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历史重任,但仍始终站在中国抗日军民的一边。
当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疯狂的日军封锁和断绝了中国东南沿海与外界的贸易通道。1940年宋美龄致函尼赫鲁,希望扩大中印两国的贸易,并鼓励印度输出铁路建材、药品、化学品等中国抗战急需的物资。尼赫鲁获信后立即进行了支援活动。进入中国的商品主要由汽车和手推车运输,当时轮胎缺乏,国大党还专门提供了不少轮胎,以确保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的抗战前线。
1942年,嚣张的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于是中国在美国的帮助下从1942年11月起建立了一条从印度汀江到中国昆明的空中航线,这就是着名的“驼峰航线”。印度的丽都市还成为中国抗战时空军集训的基地。可以说,印度在二战期间已经成为中国抗战的一个可靠后方,对中国驻印军队和“驼峰航线”的支持帮助以及后勤保障是值得肯定的。
此外,在二战期间,印度各界对中国抗战斗争还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资金支援。抗战爆发不久,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就带头捐款500卢比,同时动员加尔各答的国际大学通过义演募捐5000卢比用于中国抗战。1942年,印度知名人士倡议3月7日为“中国日”,共募捐9万英镑。1943年7月7日抗日战争开始6周年纪念之际,印度各界再度募捐94万卢比。这些钱全部用于中国的抗战事业。
■道义声援
印度除了在人员和具体物资上给予慷慨援助外,在道义上也给予了中国很大的声援。1937年9月26日和1938年1月9日,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两次倡导“中国日”,号召各地群众举行游行集会,谴责日本侵略中国,支持中国抗日。1938年和1939年上半年,尼赫鲁在繁忙的工作中还亲自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公开支持中国的抗战。其中的主要文章有《印度为什么支持中国》和《新中国》等。
应该指出,尼赫鲁的行动还得到了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支持和祝福。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甘地严厉谴责日本对中国的狂轰滥炸和烧杀掠抢,称日军是“野狼”,并把印度援华医疗队誉为“快乐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