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种姓制度第二制度是什么

印度种姓制度第二制度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1-03 11:25:59

‘壹’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哪四个等级对各个等级有哪些规定

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政权与军权。以上两个高级等级占有大量生产资料,靠剥削为生,构成统治阶级。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第三、四等级构成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线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久而久之,下层等级愈演愈繁,出现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他们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

‘贰’ 印度有什么种姓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

1.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

2.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为第二种姓,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

3.吠舍即商人,为第三种姓,从事商业贸易。

4.首陀罗即农民,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

拓展资料:

1.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

2.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3.种姓是世袭的。几千年来,种姓制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方面影响很深,种族歧视至今仍未消除,尤其广大农村情况还比较严重。

阅读全文

与印度种姓制度第二制度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的家具有哪些 浏览:282
中国播音学是属于什么样的专业 浏览:618
5万越南币等于中国多少钱 浏览:901
印尼医疗和中国哪个好 浏览:661
印度白糖什么时间种植 浏览:830
越南春卷里的猪肉如何做 浏览:130
去印尼怎么打电话便宜 浏览:899
伊朗总理和总统哪个权力大 浏览:286
伊朗最高战略是什么 浏览:523
中国式离婚冷静期多久 浏览:58
唱中国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浏览:669
意大利英语音标怎么写 浏览:835
意大利vs西班牙在哪个场地 浏览:374
怎么评价印尼这个国家 浏览:999
印尼市场适合卖什么 浏览:923
印尼椰蒂盘了是什么颜色 浏览:379
大连海中国房子怎么样 浏览:627
越南斗鸡体型多少钱一只 浏览:98
在意大利生活拍自媒体的有哪些人 浏览:859
印尼要用什么转换插头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