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天生是贵族“婆罗门”究竟有多么的厉害
在最早的时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创造了种姓制度,这种制度一直流传到今天。这一制度一直被批评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1947年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被废除。但是种姓制度在印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而且早已生根发芽,所以实际上种姓制度仍然存在。
最高级别的是婆罗门,他们主要是僧侣和贵族,拥有很多的特权。那么,他们到底有多牛呢?
这句话实际上与君权神授相似。这位统治者说他的统治权是受命于天。他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所以人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最可怕的是一个底层无法相互扶持的社会。如果他们能互相扶持,高种姓很可能就不存在了。当低种姓的人充分认识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一句话时,种姓制度才有可能彻底根除。
❷ 印度种姓制度已存在几千年,为何低种姓至今都不想改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是陈胜和吴广揭竿起义时发出的震撼之问。前209年,秦朝正派了很多的农民去戍守渔阳,但是当时由于他们在路途中经历了一场大雨,耽误了行程,很多的人都担心自己会被问罪。于是陈胜和吴广就趁机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贫穷与贵贱根本不是生来就注定的。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低种姓的人不联合起来一起反抗种姓制度呢?其实归根结底,种姓制度的强大就在于它不仅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它还给人们灌输了一种鄙视链思想。第三等级的人是不屑于和第四等级的人为伍的,而第四等级的人又不屑于和第五等级的人为伍。甚至低种姓的内部还会存在着鄙视与被鄙视的关系。所以印度永远都不可能发生像陈胜吴广联合劳苦大众起义的事情。
❸ 请问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特有的社会现象谈谈你对种姓制度的看法
本人以为这种制度是一种极其不人道而且非常不值得提倡的制度。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课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这是什么禽兽规定?
中过有句古话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说的是贵族制度的不合理。但这个制度呢?简直令人唾弃,它造成了严重的阶级对立非常不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想出这种制度的人一定是白痴。
幸得此制度仅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❹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何到印度就不灵了
生活中充满着太多的意外与不测。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其实只是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可怜人,他们没有为自己争斗的权利,甚至从不敢想象自己的未来。
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而那些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全部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勇者。我们曾经为了信念不顾一切,我们也终究能够站在世界之巅,成为自己命运的掌控者。
❺ 古印度文明悠久,为何却形成不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印度,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经常把自己与我国比,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但是,当我们回看印度的历史时,却发现印度并没有像我国一样建立过一个完整的大一统的国家(英国把整个印度地区占领成殖民地,这个除外)。
总的来说,印度古代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国家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其实他们应该谢谢英国,要不是英国将印度地区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地区能不能出现现在的印度都是一个问题呢?从另一方面看,英国的殖民统治反倒促进了印度的统一!
❻ 印度人开挂,习俗也让人瞠目结舌,你能接受哪一个
印度是一个很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国家。他们的文化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因为具有可看性,以及可讨论性,所以经常成为网络达人“汇聚”的地方。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交通的便利,印度也成为那些达人们经常去旅游的地方。他们去到每一个地方,就记录下当地的一些传统文化。包括衣、食、住、行,通过他们的分享,让一些没有去过印度的小伙伴也能够感受到印度特有的文化。
那么,印度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呢?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传统习俗着手。印度人的那些习俗堪称开挂,有些习俗确实是让人目瞪口呆。
最后,再来说说印度的露天冲澡习俗。在印度,水是非常珍贵的。也并非每一个人都有条件能够洗上热水澡。在金钱和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不少的印度人会选择直接在露天公共水域进行冲凉。这种行为在夏天的时候最为盛行。一来可以解决燥热的问题,二来还可以顺便洗一下澡。
在公共水域,印度人除了会在那露天洗澡以外,还会在那里洗衣服。而这一公共水域也就成为他们解决日常洗漱所需的“浴室”。
在印度种姓制度的社会模式下,很多穷人的生活都较为粗糙和随便,因此这些习俗文化的产生也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但是现在的人有些还是接受不了,不知道你们能够接受哪一个?
❼ 读《罗摩衍那》-印度种姓
以前知道印度有种姓制,分高种姓和低种姓。高种姓的人地位崇高,基本垄断社会资源,受人敬仰,而低种姓人则为奴为婢,从事一些最底层的社会工作。但具体的“到底有几个种姓”“是哪几个种姓”,“是根据什么划分的”这些问题我都不甚清楚。
《罗摩衍那》-《森林篇》第一章第74节写:
罗摩将要建立起来
成百成百世系王朝
他将使那四个种姓
各安其位各循其仪
《罗摩衍那》介绍了四个种姓,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地位由高到低。
这些种姓根据昨天提到的“四吠陀”之一的《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来划分:
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地位最崇高,属于高种姓。
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次之,也属于高种姓。
吠舍是原人的大腿,再次之,属于低种姓(平民)。
首陀罗是原人的脚,又再次之,属于低种姓。
但其实印度现实世界有五大种姓,还有一个种姓,被排除在外,即“达利特”姓。达利特被视为“贱民”,甚至不出现在原人图中。
这套种姓制度的创造人是雅利安人,他们依据种姓制度同样划分了社会职能和分工。婆罗门是雅利安人,作为原人的嘴,负责传达神的旨意,所以婆罗门多为僧侣,先知,祭祀,掌握精神控制权。
刹帝利也是雅利安人,作为原人双臂,负责管理和协调,所以国王,贵族,官吏多此姓,他们尊敬婆罗门,实行实际行政管辖权。
吠舍则是雅利安人里的平民,作为原人的双腿,他们多从事农牧业工作,手工业者,商人,属于市民阶层。他们向国家上税,去寺庙祭拜,供奉婆罗门与刹帝利。
首陀罗绝大部份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原住人种,也是人口最多的种姓,他们被视作天生的奴仆,终身为主人端茶倒水,作为工匠佣人之类,从事社会底层服务工作。
而未被承认的“达利特”更因种姓导致身份地位,甚至不被视作人,没有列入四种姓之中,被称为“不可接触者”。
在《罗摩衍那》书中,他们的社会分工和社会职能也能窥见一斑,比如第一章第79节和80节
婆罗门读了它 (《罗摩衍那》)
会辩才无限
刹帝利读了它
会统治世界
商人们读了它
会获得功果
首陀罗读了它
会受到优待
又比如第六章中的第22卷内容所示:
刹帝利服从于婆罗门
吠舍又把刹帝利服从
首陀罗忠于自己的职责
他们服从前三个种姓
从这些文字来看,都能了解到印度的种姓制的“等级分明,戒律森严”。说到底这也是一个人种用文化和武力对另一个人种的驯服。
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曾有过“门阀制度”甚至延续至唐代,但和印度大不相同,虽也有贵族大家庭,可总体上只是社会地位高低的划分,并没有涉及到“人种”之类的问题。
而且对于平民阶层,中国的儒家文化一直提倡要有“平等对待”的意识,甚至作为“君子”,要胸怀天下苍生,体恤怜悯贫苦劳动人民。
而且中国也不像印度,用一套“种姓”的模子去固化社会阶级。相反,中国社会一直是提倡阶级流动的社会。
从文化上有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游学,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平民”的文化概念普及。
政治制度上,即使在“门阀制”的背景下,依然有“察举制”这样的通道让平民实现阶级跨越。
更不用说后来“科举制”的伟大发明,“学而优则仕”不仅为普通人提供了阶级流动的通道,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人民文化的作用。
甚至在民间,我们也能听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和“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流动意识。
这些说起来很庞杂,又涉及了很多别的问题,总之,中国和印度在“社会”的价值观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