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河的重要意义
冲击加速了印度平原的形成
⑵ 印度河流的特征
亚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分两个系统:一为发源于青藏高原南侧的河流,有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一为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注入波斯湾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河流,都属于热带季风性河流,一年中水位变化很大。印度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水量不大,但穿过喜马拉雅山汇合山地南侧诸河以后,流量大增。至于西亚的两河,则都流经干燥地区,水量不大,属于由融雪水和雨水补给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 恒河是南亚水量丰富的河流,发源于降水丰富的喜马拉雅高山区南麓,又流经径流大的印度大平原,恒河流域的地形,特别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水系。恒河全长2700km,平均流量25100m3/s,超过黄河流量16倍多。恒河有两条位于海拔4500m高度上的河源,它们穿过山地峡谷流入平原后,落差极小,流速渐慢,水势平稳。恒河汇纳了喜马拉雅山脉方面许多多水支流,其中最大的是朱木拿河。恒河汇纳德干高原方面的支流较少。恒河下游分流纵横,主要水道有八,在入孟加拉湾处,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一起,形成了广阔的恒河三角洲,这两条河流三角洲总面积约8×104km2,三角洲的开始点距海有500km。在三角洲地区,恒河分成许多支叉,其最东与最西支叉间直线距离,几乎达到300km。恒河河水给孟加拉湾带入的悬浮物质每年约为2×108m3,在离岸100km处,仍可清楚地看到恒河浑浊的水线。在探查孟加拉湾北部海底构造时,曾发现一条深而长的水下地沟,它是晚第三纪末由于沉降而被淹没于海底的恒河下游河床遗迹。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分流经常游移不定,汛期往往给居民带来危害。 恒河河水大部由夏季季风降雨供给,一部分由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冰雪融水供给。因此水位从5月开始上涨,7—9月由于季风降雨达到最高水位,在这个时期恒河的深度和宽度都达到平水位时的两倍。三角洲上洪水有时还由飓风形成,这种类型的洪水出现在10—11月,虽不经常发生,一旦出现能造成极大危害。恒河上游因为落差较大,侵蚀搬运作用很强,加上第四纪以来地盘隆起,以致形成了恒河大平原。恒河的经济意义很大。它流经人口稠密和大面积的农业地带,自古以来河水就用于灌溉,有复杂的渠道系统和一些水库。恒河自出山以后即可通航。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文特征基本上与恒河一致,只是它的水位波动更大一些。布拉马普特拉河河水也广泛用作灌溉,它的通航距离,从河口算起约有1300km。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我国西藏境内,先向西北流,穿行于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后转向西南流,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汇纳了较大支流,其中主要是杰卢姆河、奇纳布河与萨特累季河等。印度河全长3180km,比恒河长度大,但流域面积仅96×104km2。印度河上源海拔高度5300m,在穿经喜马拉雅山脉时,形成一系列长达几十公里的深峻峡谷,河床狭窄,两岸石崖壁立,河流在其间奔腾咆哮,形成许多急流与岩槛。印度河流入平原后,出现一些分流,其中有的分流在干季经常干涸,而在雨季,一些分流汇合起来总宽度可达25km。印度河在近河口处,分13支入阿拉伯海,并在河口附近形成三角洲。印度河各支流,因系流经西瓦里克(Siwalik)丘陵地易被侵蚀的沉积岩区,故河流的含沙量很多,致中、下游河床有时高出两岸,而使河道多不固定。 和南亚其他大河一样,印度河水也以夏季季风雨水补给为主,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辅。但印度河流域降水量远比恒河流域为少,而蒸发量却很大,渗透作用也很强,因此印度河的流量不如恒河大,其平均流量不及恒河的1/3。在由融雪引起的春汛和季风汛期之间,是水位显着低降时期。由于印度河流经干燥地区,所以它作为灌溉水源的意义就更大,通过在平原地区修建堤坝和渠道,灌溉面积已达15×105ha以上。印度河由于河口水浅,大船不能沿河上行,故航运意义不大。
⑶ 印度河河水主要靠什么和什么补给
印度河主要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印度河干流和几条主要支流都发源于中国西藏境内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