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软件很厉害吗常见的软件哪些是印度的
印度不是软件很厉害,是软件外包很厉害,印度没有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不过大家所熟知的WINDOS确实主要是印度人写的,只不过微软拿下之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家对这些不了解而已。
一分为三看待中美印IT互联网行业总体来说,美国是软件行业厉害、互联网行业也厉害,美国人不论是做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或者我们换个话说,就是不管是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应用生态搭建,美国都是当今世界工业水准最高的。这得益于美国强大的教育和人才引进计划,全世界的顶尖人才都愿意前往美国学习、生活、工作。
我国是传统软件一般,互联网网厉害,这跟我们不善于创新但善于模仿有很大的关系,加上我们国家是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我们在互联网行业采用相对封闭的政策,这就让很多国外的互联网巨头比如Google、Facebook就不能很好的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反过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很好的模式创新,所以我国互联网发展好。传统软件创新难度比较高,因此我们也很难发展起来。
印度是传统软件很强,但互联网一般。印度传统软件很强的原因是印度的外包很厉害,反过来印度采用相对开放的互联网策略,国际巨头进入印度市场之后不受政策的限制,巨头扎根之后,创业公司就很难从这些领域杀出来。因此印度传统软件行业不错,但是互联网行业一般。
印度是软件“富士康”,准确地说是外包厉害印度的软件行业就跟我们国家的代工厂一样,在性质上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从产业结构来说,软件产业更像是智力密集型企业,而代工领域更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的软件外包厂商,比如大名鼎鼎的TCS、Infosys、Wipro、HCL等等,都是行业里非常着名的,可以说就是软件领域的富士康。
经过40年的发展,印度已经成为美国之外的第二大传统软件生产基地,全世界最大的外包软件生产基地,行业收入规模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金,占到了当年印度GDP的7.5%,这些收入占比中,海外收入占到了691亿美元。
在美国微软、甲骨文、IBM等众多传统软件巨头的影响下,美国软件行业基本上很难诞生太多原创软件巨头,只能尽可能寻求做巨头的外包,做行业的补充,这一点跟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同样由于印度采用的是相对开放的互联网策略,导致了印度很难发展起来自己太多的互联网企业,这一点印度跟除我国之外的国家也类似,Google、Facebook、Amazon等巨头已经在印度很好的扎根,很难杀出一个竞争者。
印度有个大名鼎鼎的IIT、印度擅长培养职业经理人不是说印度理工真的比美国名校强,但是印度理工的教学体系和美国无缝连接,同时印度理工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师文化,这让印度人在美国硅谷如鱼得水。
印度之所以擅长培养软件和互联网人才,主要还是因为印度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IIT,印度理工是全世界录取率最低的学校之一,在印度有个谣言说,只有没办法被IIT录取的学生,才会去美国的MIT、Stanford、CMU、UCB等着名的IT名校。即使是谣言,这也侧面反映了印度理工在印度人民眼里的地位。
IIT之所以强,主要还是两个因素,印度是全英文授课,甭管人家读音多么怪异,他们的学生都是直接使用英文教材,缩小了跟英美教育的差距。同时IIT有着强大的工程师文化,几乎就是以培养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印度的工程师文化是要远远超过国内的,甚至很多方面比美国还要疯狂,要知道工程师文化在MIT、Stanford已经很强了,但是这一点在印度更为明显。在印度人眼里做工程师,就意味着可以去美国硅谷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不少的印度人眼里,在印度IIT、班加罗尔大学为代表的学校读完本科,接着去美国Stanford、MIT为首的名校读个硕士,最后在去一些商学院拿个MBA的学位,基本上就是沿着工程师向职业经理人转变的过程。微软CEO纳德拉、Google CEO皮扎伊都是印度人。
生活在中国的吃瓜群众其实很多时候看不上印度的,但是不得不说在软件领域,甚至IT领域,印度挺厉害的。且不说微软、谷歌等知名的互联网公司CEO都是印度裔人(这点上就已经领先中国,目前没有华人或者华裔担任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CEO),更重要的是据说美国的软件50%交给了印度外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印度人,美国软件公司会停业。
但是网络上却有另外一种声音,说印度的软件业发达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缺乏巨头公司和顶尖人才
不管是微软还是谷歌,或者阿里巴巴等,都不是印度的公司,而是中国和美国的。而且在顶尖人才这块,不管是谷歌的CEO,微软的CEO,其实都只是印度裔,并不是印度人,说到底已经算是人家美国的了,不是印度的。
印度虽然号称“世界的办公室”,软件业确实非常的发达,服务于世界。但也不要过于拔高,毕竟从事的基本都是一些低端的软件外包业务,缺乏核心竞争力。
2 .要称霸软件业,不仅是外包,更要看产业链资源
简单讲,想要再软件业领跑全球,必须吸引真正掌握软件核心技术的人才,以及培养或者孵化出像微软和谷歌这样的软件公司。同时对软件业的产业链掌控能力也要够强,比如软件业息息相关的半导体等产业。但实际上,而要完成这些对中国来说都困难重重,更何况印度呢,简直就是难于登天了。
3. 人才外流到美国非常严重
印度确实能够年产数十万软件行业人才,尤其是码农,但是可惜的是,印度并不具备匹配的软硬件欢迎吸纳人才,往往顶尖的人被吸引到美国去了,甚至未来还可能被吸引到中国来。
培养人才和能用到人才是两码事,前些年不也在讨论中国人才外流到美国去,但实际上对着中国经济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有回流了,甚至还将研究院建到美国。但目前印度还做不到,还需要时间。
4. 但并不意味着印度没有优势
尤其是在美国,印度人和印度裔更团结,喜欢抱团作战,这其实是一大优点。
简而言之,一个国家的产业水平和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只有经济实力强的国家才能培养和留住人才,毕竟教育交通和医疗的配套,甚至是居住环境都和经济实力密切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软件业不能形成气候的根本原因。
上初中那会,地理老师给我说,你们千万不要小瞧印度。实际上,我们中国就硬件厉害,反而没有印度在软件方面的优势。 确实,印度的软件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颇有地位的存在。甚至于,你会发现,微软,谷歌等等CEO都是印度人,并且还毕业于很出名的一所印度学府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
实际上,印度软件虽然在很早之前表现出色,然而现在的印度软件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曾经的优势已经渐渐的消失。
虽然,在1999年印度成立了IT产业部,也就在那几年,印度造就了各种软件奇迹。
然而,你必须要看到,印度看似软件出色,实际,印度只是软件外包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有无数个软件产业园,全球各大软件巨头遍布于此,主要承包软件开发业务,这并不是他们软件厉害,只是形成了产业规模。
可是,我可以给你说:
实际上,印度的fosys、萨迪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和HCL技术公司,基本都是印度的外包软件公司,确实他们很强,可惜就像富士康一样,天天在给外国品牌打工而已。 我实在找不到,我熟知的印度软件。
前段时间印度封杀上百款中国的APP沸沸扬扬,很多印度人那时发现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那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那么多的常用软件背后居然都是中国血统,印度本土企业居然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不过不得不承认印度的软件产业还是相当具有实力的,但是也只局限于项目外包,至于其他方面则是烂的一塌糊涂。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本土经济依旧非常落后如果大家对互联网行业关注比较多就会发现,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科技 的进步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比如我们最有优势的移动支付,如果不是4G网络以及手机走进千家万户,那么我们很多人依旧只能使用现金,移动支付也很难发展的起来。
印度国内目前是什么情况呢?从整体上看经济建设依旧十分落后,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还处于没电的地区;不少人还在贫困线附近挣扎,每天只能维持温饱;截止到2019年,印度的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也不足30%,买不起智能机的更是占据绝大多数。没有智能手机和电脑,那么这也就意味绝大部分的印度人都无法成为印度互联网公司的有效用户,
这个因素严重的制约了印度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如果本土企业不能在国内站稳脚跟,并且积累到足够的用户资源以及资金,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向国外发展,这也是其他国家很少有印度软件的重要原因。
印度的人才大量流失这也算是印度本土网络企业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人才大量的流向国外。据相关数据显示印度是全球人才外流最多的国家,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才流向了国外,并且大部分都不再回来了。人才的流向主要是美国,许多行业巨头内部都有印度高管的身影。
其实这也比较好理解,一个人才如果留在国内,本土的企业基本上没几个像样的,最多也就是把一个外包公司做大做强。如果去国外呢?不止意味着更高的薪酬,并且还有更大的舞台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两者取其一的话,肯定是出国更加让人心动。
不过这也算没办法的事情,现在摆在印度面前的就两条路,选择快速发展本国经济或者是给人才提供足够多的福利政策。不过从目前的形势上印度并没有对人才流失表现出足够高的重视,自然也就对这两条路兴致缺缺。印度的互联网人才如果不想在国内做外包,那就只能出走国外,那么人才流失的现象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印度本土企业缺乏创新其实从大局上看印度的软件外包虽然每年从国外赚取了足够多的利润,但是也对印度互联网行业造成极大的伤害。
软件外包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缺乏创新性。只需要拿到客户的需求,全部按照要求来就完事了,完全没有什么需要创新的地方。印度互联网企业参与外包的数量越多,能够自主研发的企业自然越少,空白的国内市场自然给过其他国外的企业可乘之机。
在印度封禁我国数百款APP后,印度出现了大量的山寨APP,不止在功能上完全相同,甚至连产品的logo都大体一致。比如我图片中展示的就是我们熟悉的茄子快传的山寨版,基本上十多个APP在logo上都没明显变化。能这么没脸没皮的完全复制,也就是没创新性的印度企业能干的出来了。
总的来说印度能出现互联网巨头的概率远小于中国,除非未来印度国内的互联网环境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企业也能更加注意国内市场,否则他们的互联网企业永远都是被外包的打工仔。
印度软件外包业务很多,在美国很多 科技 签证给了印度的IT工程师,微软和谷歌有不少印度的IT工作者。印度软件主要于出口销售。由于大力发展外包软件,本土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
常用的软件,windows有印度编程人员参与开发。
印度的软件并不厉害啊,软件设计流程中比较重要的架构和函数库印度都不行,软件相当于盖房子,中国的高级程序员做的是设计、规划、架构方面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做完了,还需要和水泥、需要搬砖、需要垒砖、需要抹灰……这些工作谁来做呢?当然就交给印度的程序员来做。
为什么印度人搬砖会发达呢?全靠欧美给印度定向做的产业转移,把软件搬砖业外包给印度来做,而且是给印度的班加罗尔做,其它地区的人民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即便如此印度人干得也并不怎么样。从产品角度来说,苹果的iOS和Mac OS外包给印度人开发之后bug满天飞,被用户戏称为咖喱味系统。从答主本人的生活经验来说,印度码农简直就是灾难,代码写得一点都不标准,维护难度直接上天,沟通又十分困难,操着奇怪的口音,态度又十分懒散,发他们邮件,从来没有当天回的,拖个二三天不是个事,即便联系上了也是各种扯皮,说真的,印度人恐怕是世界上最没有契约精神的种族。
至于在硅谷的地位,例如在微软,写程序的不是代码写得好就行了,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和团队成员沟通并且向上级主观解释自己工作价值的任务。阿三哥程序员代码写的虽然不怎么样,但人家阿三哥能够在职业上一心往上爬,会表达会展现自己,而且非常抱团和排外,只要有一个阿三混到了高层,马上手下就会全部变成阿三。阿三的IT工程师编程能力不强没关系呀,人家只要会和上面的高层领导做好沟通,然后按照理解把这些任务具体分配给底层的码农去完成就OK。
很多人对印度的印象就是脏乱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印度的教育尤其是精英教育极其出色。
据相关数据统计:硅谷的工程师中三分之一的都是印度裔,美国的高 科技 公司中有7% 的总裁就是印度人。
全球500强的企业中,印度籍的CEO是外籍CEO中数量最多的。包括谷歌、微软的CEO。而印度人在硅谷创建的公司占硅谷公司的比例是15.5%。
印度的大学;印度理工大学,世界上最难考的大学之一,只是很多毕业生毕业后都去了美国硅谷深造。
印度的软件公司,大多都是外包,从事着软件外包的工作。比如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中很多部分都是印度人开发完成的。也就造成了印度软件的落后。
印度比较大一点的软件公司有Infosys、萨迪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和HCL技术公司等。但是其软件产品却是不怎么出名。
正好对你这一行比较了解。
印度的IT行业比较发达,而且例如新加坡、美国很多IT企业的高管、部门的Leader也都是印度人。印度人一个特点是无论英语说的怎么样,非常敢说,而且比较抱团。
再说说印度的IT,他们贫富差距比较大,这个行业也是比较赚钱,而且能往外走的行业,所以有些大学生甚至高中生会参加IT的培训。学习努力刻苦。但他们开发软件的效率不如中国,一个很小的需求要很多天才能完成。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速度是远远快于他们的,无论是从电商还是从社交等方面的软件来看。
那常用的软件中国人用的比较少,他们的软件开发的交互体验,不一定适合中国本土的用户。
印度是软件服务业发达。
windows等美国软件或许就有印度程序员编写的代码,但windows并不属于印度软件。以程序员身份进入软件公司编写软件代码,和作为公司老板经营一个软件品牌,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国内确实没有见过印度品牌软件。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本身有很强的it需求,用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些都是由中国本土it企业完成,没印度什么事。
印度所谓的软件业其实就是欧美软件公司的苦力,干最脏最重最没技术含量的活。
2. 玩了这么多年,才知道R星的logo有这么多
如今,提到开放世界游戏,Rockstar Games(简称R星)无疑是佼佼者,以其脍炙人口的“给他爱”系列和《荒野大镖客》等作品,赢得了全球众多玩家的热爱。R星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历了诸多挑战,从最初的发行部门,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工作室的庞大团队,其标志性的大写字母R和五星图案深入人心。
然而,细心的玩家会发现,R星的LOGO并非单一形式,除了常见的黄底黑字白星外,还有多种不同配色的LOGO。这些LOGO实际上是R星旗下不同工作室的专属标识,尽管核心图案保持一致,但不同的配色彰显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R星的“十二金刚”以及总部共13种不同颜色的LOGO背后的故事。
首先,总部Rockstar Games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游戏发行,将其他公司的作品进行统筹包装宣传后推向市场。随着产品规模和口碑的不断提升,R星开始逐渐收编一些优秀的团队,这些团队以不同颜色的LOGO出现在R星游戏作品中,与玩家见面。接下来,我们将按工作室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逐一探讨。
1999年,R星收购了位于英格兰林肯市的Tarantula Studios,这个团队参与了GTA的主机移植版开发。如今,R星林肯主要负责游戏质量保证和本地化翻译,LOGO背景色为黄绿色。
同年的1999年,R星还收购了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Imagexcel Alternative Reality Technologies,其最初名为R星加拿大,后于2002年被改组为R星多伦多。她们参与了多部R星游戏的开发,包括《侠盗猎车手》、《马克思佩恩》等,尽管近年来参与机会较少,但鲜红背景的LOGO依然给玩家留下深刻印象。
接着是着名的蓝底LOGO,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R星北境,前身是DMA design,自1988年成立,早期作品中我们看到特色的人形LOGO。2002年被R星收购后,成为旗下最重要的工作室,负责了绝大部分GTA游戏的开发,包括最新的《侠盗猎车手5》和《荒野大镖客2》,在R星游戏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绿底黑字的LOGO代表的是R星温哥华,其前身是加拿大温哥华的Barking Dog Studios,专注于游戏地图制作。在2002年被R星收购后,参与了《恶霸鲁尼》等作品的开发。尽管在2012年该工作室停止运行,但其参与的作品对R星游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紫色底LOGO的圣迭戈工作室,以Angel Studios为代表,成立于1984年,以制作日本游戏为主,与卡普空等大厂有良好合作关系。Angel Studios负责了《生化危机2》N64版的移植,以及现代开放世界赛车游戏《疯狂都市》的开发,后者对R星的沙盒赛车玩法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遗憾的是,近几年R星圣迭戈工作室的消息较少,紫色LOGO的辉煌似乎已成过去。
2003年,R星收购了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Neo Software,其LOGO为灰白色背景,主要负责PS2和Xbox移植工作。然而,2006年该公司突然关闭,给R星和母公司Take-Two带来了声誉上的影响。
白底蓝字LOGO的R星利兹,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Mobius Entertainment,专注于任天堂GBA掌机游戏的开发。在2004年被R星收购后,专注于掌机和移动端游戏的移植工作,如《湾岸3》、《战士帮》等。
2005年成立的粉色底LOGO工作室,是R星为数不多的全新组建而非收购的团队,位于伦敦,主要负责游戏移植工作,但近年来消息较少。
R星日本也是2005年成立的,LOGO图案采用了日本国旗风格,专注于卡普空合作的本地化工作,同样消息不多。
黑底绿字LOGO的公司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Mad Doc Software,部分即时策略游戏爱好者对其很熟悉,如《地球帝国》和《地牢围攻 阿拉那传说》。2008年被R星收购后,参与了《恶霸鲁尼》Xbox 360高清重制版移植工作,但之后没有推出新项目。
R星印度的LOGO画风类似巴西国旗,利用印度软件产业的优势,参与了《荒野大镖客》、《黑色洛城》、《马克思佩恩3》等游戏的开发。2016年,印度工作室正式成为R星印度的一部分,参与了《光环5》、《盗贼之海》、《极限竞速 地平线3》等游戏的协助开发。
黑底白字LOGO的最新工作室是R星邓迪,前身是2008年成立的Ruffian Games,参与了《除暴战警2》和《光环 士官长合集》的开发。2020年被R星收购后,参与了2021年《GTA三部曲重制合集》的开发。尽管这款作品受到了玩家的质疑,但R星邓迪的潜力仍然值得期待。
R星的成功离不开其广泛吸收业界优秀创意和人才的策略,除了12个独立工作室外,R星还与业界其他优秀团队有过合作。R星今日的成就,是其在游戏领域不断吸收并整合资源的结果,未来R星的LOGO将如何演变,我们拭目以待。
3. 东印度公司现在还有吗
东印度公司现在还存在。
历史上的东印度公司早在19世纪就解散,印度人梅塔在2005年印度独立日又开创了新的东印度公司,他从约40名英国股东手中收购了拥有其商标和LOGO的公司,目前经营饮料食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旗舰店里陈列着140种红茶,这也是原来的东印度公司的主力商品。
这与单纯的收购案意义不同。印度人对东印度公司的名字十分忌讳。该公司曾拥有私人军队,几乎将印度全境变成殖民地加以统治。梅塔曾说:“身为印度人,我收购了象征着统治印度的公司,这意味着创造了新的历史”。
象征着贪婪和垄断的前东印度公司也留下了巨大的遗产。那就是通过贸易将东西方的人们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带来了“全球化”的理念。去糟粕取精华,人类一直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进化。梅塔继承了有功有过的东印度公司的“功”,目标是以连接各国的贸易形式为世界作出贡献。
东印度公司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此前一直连接着世界的“公司”,正在探索一条从垄断走向共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