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纱丽到底是什么样的服装呢﹖
提起印度的服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纱丽”。纱丽是印度最有特色的国服﹐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就曾提到过它﹐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画中能经常见到身披纱丽的妇女形象。
据说﹐纱丽出自印度一位织布能手﹐他在长期织布与裁剪过程中﹐根据女性的体态﹐织出一种能裹住女性体态的服装﹐而不需一针一线。 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时﹐有过改变印度妇女的服装的想法。但印度妇女还是偏爱无需针线缝制的纱丽。最早的纱丽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后来逐渐演变为妇女的日常普通装束。
那么﹐纱丽到底是什么样的服装呢﹖事实上﹐纱丽只是一块一米多宽﹐五六米长的布料。穿着时﹐妇女们一般自腰部缠起﹐绕过胸前﹐一端搭在肩上﹐用别针别住。随着社会的发展﹐纱丽也发生了变革。在传统的基础上﹐上身配上了名为“杰姆普尔”的紧身胸衣﹐下身配以叫做“贝蒂戈尔”的衬裙。这样的搭配﹐使纱丽更为方便实用。印度妇女还喜欢在纱丽上缀上诸如花卉﹑几何图形等各种各样的图案﹐最后再加上一道美丽的花边。
由于部落﹑语言﹑风俗﹑信仰和习惯各不相同﹐印度纱丽的式样也多种多样。有的因生活环境和职业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渔家女喜将纱丽的衣片折迭在两腿之间﹐塞在腰后﹐便于水上生活﹔农村妇女因农活较脏﹐爱穿短纱丽。再有由于地理﹑民族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孟加拉国地区的妇女常常是用纱丽的折边遮掩头部﹐因为当地礼仪限制她们不得在男子面前抛头露面。卡拉拉邦的妇女所穿纱丽则是一头张开成扇形。纱丽因穿者的贫富也有不同﹐穷人穿的纱丽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贵妇人则穿的是丝绸或薄纱的纱丽﹐上缀以金丝银线织成的图案装饰
❷ 印第安人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印第安人的服饰特点是羽毛和头饰鹰羽冠。
居住在大草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制衣材料主要是野牛皮。妇女们把做衣服的野牛皮加工成熟皮,用圆石子将皮揉软,再用骨头锥子和野牛腱制成的线把鞣皮缝合起来。
男子的服装最初是一个鞣皮小围裙、一件直系腰间的长绑腿套和一件野牛皮斗篷或披肩,妇女们的服装主要是披肩,装饰和男子不同,饰有各种刺绣、小玻璃珠穿成的彩花。
不论男女都留长发,男子在头顶留一束长发,其他均剃掉,那一束长发或披散着,或编上盘在头顶结成一束,妇女们则将长发编成辫子。
头饰鹰羽冠,是印第安人服饰的一大特色,印第安人把羽毛作为勇敢的象征、荣誉的标志,还经常插在帽子上,以向人炫耀。
在一些庄重场面,一些显要的人物都要戴上用鹰羽和貂皮制成的礼帽,妇女则用贝壳和骨头做成的各种耳环和项圈。
(2)印度服装怎么生产的扩展阅读:
印第安人原本是两万多年前从亚洲迁徙到美洲的一个古老民族,经过漫长的岁月,印第安人遍布于北美大陆,并在那里繁衍生息。
各民族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及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北美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也不例外。
印第安人的住屋长30米,通称长屋。许多其他印第安人的住屋是圆形木头结构,屋顶用树皮覆盖。一些印第安人,像曼丹人,则居住在用泥被覆的棚屋里。
锥形帐篷是印第安人的另一种住屋,黑足印第安人就居住在这种帐篷中。在西班牙人把马群带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靠步行四处游动。
在马匹出现前,一些印第安人用狗拖曳支搭帐篷的杆子来携带东西。沿河湖而居的印第安人则用独木舟作为交通工具。
❸ 印度的服装给你哪些地理信息
首先印度的服装多为丝制或麻制,主要因为印度这个国家所处纬度低,长年高温,夏季有40度往上的高温,冬季也有20多度,丝麻这类材料做的衣服透气性好,利于散热,所以通过服装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气候是长年高温的!其实印度人喜欢带头巾,这是一种穆斯林的信仰。通过这个就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
❹ 印度女性传统服装叫什么
该服装是纱丽。
纱丽是印度女性的传统服饰。是由一块4-9米长,2-4英尺宽未缝合的布料制成,以各种样式披在身上、最常见的样式是将纱丽缠在腰上,一端扎在肩膀上,露出中腹部。纱丽通常内搭衬裙,上衣可以是露背的,也可以露腰的。这些打扮通常会带有很多装饰,如镜面的亮片或者刺绣。
这种服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度河谷文明。由于面料的柔韧性和炎热的气候,印度人更喜欢用棉织物包裹自己。这种服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估计每天有75%的印度女性穿着。
❺ 中国和印度服饰对比
1、流行服饰都受西方影响。
2、中国的面料使用更为丰富
印度地处热带,4--5月份在北印度,不可思议的50多摄氏度的高温是常事。印度服装面料多为纯棉和真丝气候造就服装,所以盛产着名的长绒棉,与中国的短绒棉不同,这种棉花做的纱布可以薄如蝉翼,穿着起来透气舒适,真丝也一样,在印度还是古法抽丝生产的,质地柔软飘逸,穿着起来非常凉快;但是这些面料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轻薄而比较脆弱,经不起洗衣机的折腾。
3、印度服装搭配更为丰富
印度衣服上的图案是用人手拿着木章一个一个的印出来的,有着工业印染不可能表现出来的艺术性。所以印度服饰每一件颜色搭配都不一样,可以永远不撞衫。
4、印度服饰更为环保
印度衣服上的染料至今仍以纯天然植物染料为主。
5、印度服装质量落后于中国
中国服饰生产工艺的环节几乎全部是自动化,大型工业众多。而印度没有大型服装工业,生产标准较低。无论手工钉珠或是用真丝纱丽做的二次创作都难以避免有瑕疵。
6、中国服饰不易褪色
印度服饰容易褪色,因为绝大部分染料直接来源于植物,比如黄色就是黄姜粉,蓝色就板蓝根,桃红色就是杜鹃花瓣粉。植物染料天然健康,且有着工业染料不可替代的鲜亮欲滴,但是由于没有固色剂等化工成分,褪色是在所难免的。
❻ 谁能介绍下印度服饰
印度民俗风情-衣着特色
衣着特色
印度人的衣着打扮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于其他民族。印度人顽强而自信地坚持着自己在服饰上的悠久传统和审美习惯,并不无自豪地向外部世界展示着印度服饰的美丽与雅致。
印度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学会了“纺线织布”,有了棉织品,进入印度河文明时期,除棉织品服装外,也出现了麻织品、毛织品和丝织品衣服。到了吠陀时期,服装趋于考究,分内衣、外衣和斗篷三部分,五颜六色,用棉花、鹿皮或羊毛制成,外衣用金线刺绣,有了纱丽和陶迪。波斯人和莫卧儿人进入印度后,萨尔瓦、衬衫、短上衣、男长裤、帽子等外国服装也随之传入,但仅限于王公贵族和城市居民穿戴,一般人大多穿陶迪,披围巾,缠头巾等。欧洲人大量进入印度后,又输入了西服、领带等欧洲服装。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有的服饰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有些传统服装至今仍然流行不衰。
现在,印度男子平常大多身穿无领或圆领的长衫和宽松的围裤陶迪,头上缠上厚厚的头巾。长衫一般长不过膝,围裤垂至脚面以上,头巾长达几米。头巾的包法各式各样,多达十几种,从头巾的不同包法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谁是印度教徒谁是锡克教徒。头巾的颜色不一,有白色、红色等各种颜色,其中以拉贾斯坦人和锡克人的头巾最为艳丽。印度教徒缠头巾是一种传统,也是为了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纯属个人行为,不愿意缠可以随时摘下来。而锡克教徒缠头是他们民族的特征,也是必须遵循的教规,不能轻易摘下来,如果别人要他们摘下头巾,无疑是对锡克人的侮辱和挑衅。
印度男子在一些比较正式而又要求体现民族特点的场合,多数都穿“尼赫鲁服”。这种服装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时期象征印度民族精神的服装,即“民族服装”,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中山装”,只不过上身稍长一些,扣子也多出几排。另外,在现代城市,西装革履打领带的人逐渐增多。但乡下的农民则仍以穿围裤陶迪、三角裤和赤脚为主,印度中部和北部地区,冬天天气较冷,在单衣外面披一条线毯或毛毯,即可御寒过冬。
印度妇女的服装则比较艳丽,主要有裙子、纱丽和紧身上衣等。裙子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有些绣上花,爽心悦目,有些镶上镜片,光彩照人。纱丽是印度妇女最钟爱的传统服装,不仅印度人喜欢,就是外国人也为之陶醉。在穿纱丽的时候,首先要穿上紧身上衣,将双肩和胸脯紧紧包裹起来,而小臂和腰部完全裸露在外,下身要穿短裤或衬裙,然后将纱丽披在身上,一直到脚踝处。由于纱丽本身非常轻薄,容易透光,所以衬裙的颜色与纱丽要相配。印度妇女有个习惯,就是肚脐随便露,但大腿小腿则万万不能露。
纱丽布料长度一般5-8米,宽度1.25米,质地从普通棉布到闪光丝绸等,刺绣图案不拘一格,变化无穷。披戴方法雅致多样,因不同地区和个人爱好而有所不同,有的缠绕全身,有的连头裹起,有的看起来好象是穿长袍,也有的地区妇女把纱丽披到两腿之间,而最普遍的方法是从肩膀上缠着全身披戴和打折。妇女们喜欢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换不同颜色的纱丽,夏季纱丽的颜色多为浅黄色、浅蓝色、浅绿色等,冬季纱丽的颜色多为深红色或浅红色,雨季时多为深绿色。
纱丽受到印度各阶层妇女的喜爱,不管是上层社会的显贵夫人,还是终日忙碌的农家妇女,都穿着同样式样的纱丽,所不同的只是质地。名门贵族往往身穿丝绸纱丽,有的上面还镶嵌无数宝石或玻璃镜片,光耀夺目,她们往往有几十条、上百条颜色不同、图案各异的纱丽,根据自己的心情、爱好和场合选择穿戴。而一般平民百姓,大多穿戴棉布或棉纱纱丽,件数也比较少。因其端庄含蓄而雅致大方,纱丽也受到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的青睐,他们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纱丽,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印度传统服饰之王纱丽的无穷魅力。
印度穆斯林妇女习惯头戴面纱,有些人甚至在吃饭或喝水时也不摘下来,北印度的穆斯林尤其如此。从前,穆斯林妇女不戴面纱不能出门,即使坐在轿子和马车里也要戴面纱。现在,印度穆斯林妇女戴面纱的情况有所变化,有些较为开化或发达的地区,妇女并不戴面纱,但就多数地区而言,仍然戴面纱。印度穆斯林讲究穿戴,穆斯林服装式样很多,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变化,衣服和帽子的种类及样式不尽相同,其中以德里、勒克瑙、海得拉巴的服装最为闻名。
加洛山区的土着加洛人穿衣服很少。绝大多数男子只穿一条三角裤,遮住下身,妇女在腰间围一块齐膝长的黑布,上身穿一件护胸衣,一些妇女裸露上身。非基督教男女头上缠一条家织的布带子,在特殊场合,戴一条镶边的红绸子,头巾裹成一圈又一圈,露着头顶。有文化的加洛人和基督教徒,穿英国式衣服。
更多印度信息请参考 http://www.indiaabc.net/index.php/group_thread/view/id-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