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政府态度如此强硬,我国政府怎么办
不会打的。那些喊打的都是别有目的的。真正懂点形式的就会知道,中国对印度不用到打的程度,就可以让印度崩溃。那就是断交、撤侨。一旦到了这个程度,印度的经济就会出现问题,印度经济增长是大量依靠国外投资的经济模式。一旦中国对印度断交,中印就等同于开战了,印度的投资方就会想办法撤资,避免亏钱啊。还记得当年苏联从中国撤走,中国遭受了多大的经济创伤么。印度如果没有海外投资,经济会直接崩溃,经济会倒退到和现在的朝鲜差不多,甚至比朝鲜更糟糕。由于人口中国,经济雪崩一定会引发民族冲突,印度极有可能爆发内战。所以,中国不出手,印度就自己完蛋自己了。
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这么做,要知道,中国的经济现在也和印度一样啊,手里握着全世界的投资呢。中国正准备用这些钱冲一带一路刷装备呢,麻痹这时候印度跳出来找事,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中国出丑呢。中国可以教训印度,但是这个代价貌似有点大。用一带一路换印度崩溃,怎么算都不划算啊。所以,我觉得认怂吧还是。猥琐发育,别浪。一带一路打通之后,再和那些给中国使绊子的算总账。
‘贰’ 印度与巴基斯坦有什么联系
历史上,印度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从来没有一个帝国能真正统一次大陆(孔雀王朝、莫卧儿帝国都没有),英国入侵印度后,逐渐鲸吞蚕食,最后将从阿富汗到缅甸的广大领土合并为英属印度,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但印度本身由于民族、宗教、人种的差异太大,并不具有统一性。
1947年,印巴分治,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东巴和西巴,1971年东巴独立成孟加拉国)由于是穆斯林,独立成一国为巴基斯坦,其余部分是印度教主导,是为印度。
上述三国都同属于原来的英国的印度殖民地,二战胜利后,印度闹独立,英国迫于压力,同意印度于1947年独立,但英国怕地域广大的印度成为大国,就制定了印巴分治来肢解印度,即按宗教信仰将印度教占主要人口的地区建立印度,穆斯林占主要人口的地区建成巴基斯坦,早先的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东巴大体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由于巴基斯坦内部经济发展部平衡,并且在政治上长期是西巴占控制权,导致东巴日益离心,加之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分家时候不是很均匀,主要是在克什米尔领土争端,故长期与印度对峙,打了三次战争,终于在1971年导致东巴独立,建国名为孟加拉国,所以三国的关系就一直很复杂,印巴长期敌对,印度想要在孟加拉国加大影响力,巴基斯坦对孟加拉国的独立一直耿耿于怀,孟加拉国一直想独立自主,但无奈其他两国都相对比其强势,所以他基本是想拉拢中国,来平衡印度,巴基斯坦的影响
‘叁’ 中国为什么不撒在印度的中固侨民
因为中印两国只是对峙状态,双方都有和平解决的意愿,没有发生战争,所以不撤侨。
‘肆’ 什么情况下,国家会撤侨
撤侨是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外交手段,把侨居在他国的本国公民撤回本国政府的行政区域的外交行为。这里有两个概念:
其一,撤侨是政府行使的领事保护与服务职能,非个人行为;
其二,撤离的对象是侨居海外的本国公民,包括已取得居住国永久居民身份、仍保留本国公民
身份的人。
距今最近的一次撤侨行动发生在2011年利比亚局势动荡期间,中国政府通过海、陆、空三种方式从利比亚撤离中国驻利比亚人员;“徐州”号护卫舰赴利比亚执行保护任务,中国首次动用军事力量撤侨。空军派出4架伊尔-76飞机,于当年2月28日飞赴利比亚、接运中国在利比亚人员。
‘伍’ 为何巴基斯坦与印度会水火不容
首先是克什米尔问题,当时候印度和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的时候整个南亚地区分为两部分,如果大家愿意自己加入印度的,那么这个邦成为印度的一部分,如果愿意加入巴基斯坦,那么你就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克搭知什米尔地区下层都是穆斯林,希望加入巴基斯坦,上层则向往印度,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了克什米尔地区打了起来。
其次是孟加拉国问题,第三次印巴战争就是印度为了肢解巴基斯坦,把巴基斯坦一部分分裂出去的战争。结果印度凭借巴基斯坦地理的特殊性,以及自己的军力优势特别是海空优势,将接近一半的巴基斯坦领土分裂了。
最后是边界问题和其他问题,印度和把巴基斯坦边界较长,也有好几百公里,大家为了几个山口往往年年争。其它问题包括恐怖袭击问题,印度有很多穆斯林参与恐怖袭击,印度认为巴基斯坦是策源地。
阿三敢打巴之前最好把中国干掉,干不掉后面巴就打他什么叫腹背受敌!
他行的话同时把中巴干掉,要不就中巴同时干掉阿三!很简单有心没胆量~
巴基斯坦更弱
《蒙巴顿方案》
克什米尔邦,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面积17.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86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克什米尔历史悠久,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首府斯利那加重建于孔雀王朝的城市遗址之上。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1339年该地区建立赛义德王朝,信奉伊斯兰教。19世纪克什米尔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先后置于杜兰尼王朝、莫卧儿帝国和锡克帝国的统治之下。1834年锡克帝国入侵清朝属国拉达克,拉达克向驻藏大臣求援未果,1835年被击败,之后并入锡克帝国克什米尔地区。1845年英国击败锡克帝国,克什米尔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邦。印巴分治之后,1947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发生克什米尔战争,1949年确立停火线,至此克什米尔南北分裂,分别纳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领土范围。
现在的巴基斯坦原本属于印度,它是根据宗教握派信仰的差异于1947年从印度分出去的。印度居民主要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居民则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巴之间的民族、宗教冲突并非近年才有,主要是因为分治后的领土归属问题,按方案,各邦选择自己的宗教,选择自己的归属国家,克什米尔邦主是印度教徒,希望归属印度,而克什米尔地区的居民大多数是穆斯林,他们想加入巴基斯坦。1947年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对克什米尔的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这次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一分为二,印度控制了大约2/3的土地和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其余部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为了摆脱印度的控制,发动了多次反印武装斗争,但最终都被镇压了。印、巴两国因这一问题而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军事摩擦也从未平息过。主张克什米尔地区独立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也未停止过恐怖活动。这样,长期以来,克什米尔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造成了印、巴两国的高度对立,民族和宗教间的纠纷也愈演愈烈。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南部,与中国、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相邻,长期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别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1600年,英国殖民者成立印度公司,在印度从事商业剥削,并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知皮消立一些据点。1757年,发生了印度与英国在普拉西的一场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了全印度。
英属印度中后期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的上层社会普遍接受英国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响。在此背景下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个政党“国民大会党”(或称国大党),并于1892年颁布印度议会法,建立地方自治机关和地方行政区,选举范围扩大到印度人。1906年成立了由穆斯林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联盟”(或称穆斯林联盟)。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影响同时作为穆斯林领袖的真纳于1920年脱离国大党。1931年穆斯林省份各省首字母组成了单词“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地区的统一称呼。
1942年,随着英国卷入二战,英国也中断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1946年,由于二战对英国国力造成的冲击导致英国无法维持对英属印度的殖民,于是由英国派出的内阁使团与印度各派政治势力讨论印度的自治事宜并提出了联邦制下自治(或独立)的构想。该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接受,但7月7日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单方面撕毁协议要求重新谈判。这导致了穆斯林联盟退出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转而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该协议的撕毁直接导致了印巴分治期间的第一次大屠杀,而无力维持和平的印度总督韦维尔子爵制定了名为“疯人院行动”的撤侨计划。
1947年6月4日蒙巴顿宣告将在同年的8月15日通过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式来实现印度的独立。英国 *** 于1947年2月改派蒙巴顿任印度总督,6月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1)巴基斯坦国,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人口7千万;(2)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人口2.25亿;(3)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2/5,人口8.1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
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领土包括东、西巴基斯坦两部分),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年1月26日宣布为印度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190年的殖民统治。
后来,由于历史遗留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却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两国在之后仍爆发过多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的领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国家状况并不安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孟加拉独立战争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1974年,印度进行了核试验。巴基斯坦也与其对抗在1998年进行了核试验。两国的对立不仅是南亚地区,也是世界性国际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由英国掌管,巴基斯坦是印度的领土,在他们之间有一个叫克什米尔的地方,但后来英国放弃统治印度。一九四七年,巴基斯坦离开印度,自己独立了一个国家,但是在他们之间的克什米尔就不知归哪个国家掌管了,印度与巴基斯坦都想得到这块地盘,两个国家互相都不肯谦让,于是它们就发生了矛盾,发生了矛盾之后两国就开始打仗。这就是印度与巴基斯坦战争的起因。
联合国为了制止这场战争,就在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使两国停火,并画上了停火线,让印度掌管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领土和四分之三的人口,而巴基斯坦掌管剩余的土地和人口。而后来印度违背了停火线的条约,占据了停火线的西区,这激怒了巴基斯坦,于是它们两个国家又开始了战争,联合国为了再次停息这场战争,决定让克什米尔的公民来决定到底要属于那个国家,但遭到了印度的强烈反对,他们振振有辞的说这块土地本来就是自己国家的,所以还是不能时两国的战争平息,直到现在它们两国还是有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一次印巴战争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时,蒙巴顿方案规定让克什米尔人自由选择归并印、巴一方或宣布独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时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该地区归属印度,从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严重不满。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第一次战争。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内战期间,所以在印巴战争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
第二次印巴战争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我们不但提供大批军事援助,还直接出兵!
当时中国向巴方提供的一大批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从我军正使用或库存的装备中直接抽调的,同时我国还免费为巴方提供这些装备的人员操作培训。形势最紧张时,我国甚至还派出参谋人员加入巴方总参谋部,实际上是直接指挥了部分战斗行动。
比如,在保卫拉合尔的战斗中,巴坦克部队在大炮和步兵之前向印军冲锋,结果损失严重,亟须坦克补充。考虑到当时的国内情况周恩来总理不得不从现役部队使用的坦克中拨出一部分支援巴基斯坦,此事使巴军及阿尤布总统万分感激。
随着第二次巴印战争的升级,巴总统一再要求中国方面出兵进行支援!
考虑到中锡边界以南为中印及东巴最近交接处,中国决定在此地区给印度以打击,以支援巴基斯坦!在此之前,先给印度 *** 下一个“最后通牒”式的照会:“限印度于三日内拆除它在中国锡金边界一侧和跨中锡边界线上的所有侵略工事,并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 *** 承担全部责任。”
自然,我们除提出最后通牒式照会外,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两面夹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锡边界上的一切工事。这是我国 *** 危机处理能力最有效的一次。
在中国的直接影响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
第三次印巴战争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由于国内原因,中国 *** 只是在口头上的语气超过上一次。不过,中国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1971年的情况较为复杂。这时,中国正处于“文革”的混乱中。西藏同内地一样政治局势不稳定,西藏军区司令员也被揪斗。但是由于印度的入侵,我们就不能不管了。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发展到东巴被占领,印军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镇拉合尔,即将突破巴军防御的情况下,我国 *** 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则中国 *** 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权力。正是这道宣告迫使印度 *** 放弃了以武力彻底解决印巴问题的想法,挽救了盟友巴基斯坦。
你好,以下在下的看法:我们这个世界自二战以来六十多年了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我们回望一下以前的人类历史,世界从来就没有这么和平过。为什么?那是因为超级大国们都拥有了核武,谁都不敢动谁,动一下的预期代价实在太大,没有一个理智的国家和理智的人敢这么做。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核武会是什么样子。那么可以肯定,上个世纪中下叶,红色世界早就和自由世界干起来了,就没有冷战,也不用等到苏联解体了。现在我们中国已经开始崛起,如果没有核武,我们完全可以计划收复远东地区 吞并蒙古 占领贝加尔湖地区,和俄罗斯决一死战。但因为核武,这就是一个永远的梦,也许等到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到核武可以被被全面拦截的时代到来吗。因为核武,被我们时常鄙视的阿3,我们都不敢动它,预设藏南地区的远去。因为阿3的导弹已经覆盖 珠3角 长3角 甚至北京,前不久,核潜艇也下水了。为了那块地方,我们已经牺牲不起。印度和巴基斯坦90年代末才造出核武,在此之前,它们打了几十年,从没停过。但现在,他们谁也不敢动谁了。
核武维护了世界和平,但也让我们这些后来崛起的国家和民族失去了恢复往日辉煌的机会。至少在领土问题上可以这样说。
.
打不起来的
巴基斯坦也是一个核武国家
1楼的俄罗斯凭什么帮印度出兵呢,历史上似乎没有这样的先例
俄罗斯历来出兵都处于自身利益考虑 印度只是俄罗斯一个武器进口大国
每年说白了也顶多几十亿,现在印度的军购渐渐向西方靠拢了
印俄也不是军事盟国,他们只是战略伙伴,印度也是不结盟国家
印巴不会开战,打起来对谁都没好处,拖累经济,损伤人员,钜额的军费压力
还有各国也不希望两国开战,举例美国吧
印巴开战,在阿巴边境的恐怖份子就会卷土重土,战争将会滋生恐怖份子
巴说过,如果有事 巴将撤走在啊巴边境的10万大军,这些部队都是用来
剿灭恐怖份子的,但时候地区力量真空
美国多年来的努力就会负之东流
还有开战印度洋肯定不太平,会拖累多国的海上经济航线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