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比较一下中国与印度综合实力
中国和印度的国力比较是多大差距,经济上从汇率GDP比较印度大约是中国的40%,即中国GDP为15000亿美元,印度大约为6000亿美元。PPP比较印度是中国的50%强。中国超过60000亿美元,印度超过30000亿美元。但我从另外角度观察,印度的农业占GDP的28%,中国占12%。而印度粮食产量大约是中国的40%到45%,印度粮食产量2亿吨左右,中国最高超过5亿吨,去年为4.7亿吨以上。另外在经济作物和畜牧生产上中国远远超过印度,中国每年生产超过3亿吨蔬菜,5000万吨水果,5000万吨水产品,另外各种肉类、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国都远远超过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产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类生产非常少。印度的农业产值从好的方面估计也不会超过中国农业产值的30%,差的估计大约也就20%到25%。中国实际上GDP应该超过印度至少4倍。工业生产中国占GDP的56%,印度占30%左右。但实际上中国的工业超过印度大约6到8倍。中国在1978年其主要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能源产业都远远超过2000年印度的产量。
在军事上,首先看军事技术。印度的导弹技术大约相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导弹的水平达不到中国巨浪1的水平。当时中国已经拥有洲际导弹和核潜艇,而印度到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这两项技术的能力。印度发展的蓝天防空导弹其弹体来源于前苏联的萨姆6,三叉戟低空导弹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性能还不如中国80年代发展的红7。中国在当时高空防空已经发展了TMD的“反击”。
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事技术领域。因为中国主要精力投入导弹方面,相对航空技术投入少,独立能力比较导弹和航天技术差一些。但是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使中国的航空工业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印度航空工业一直依靠外国的技术援助,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先进战斗机,因此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印度装备战斗机比中国先进,但是印度一直没有获得完整的航空技术能力。在开放以后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以后,最近10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这是综合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和工业能力的差距。中国出口技术给巴基斯坦的FC-1在近两年不断采用新技术升级使得其技术完全超过印度的LCA轻型战斗机,在气动设计、发动机、机载武器等方面优于LCA成为一型高性能中档战斗机。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根本没有一个强大的造船工业,因此印度强大的海军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印度的国产军舰必须依靠外国提供全部技术,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动力、武器、雷达以及总体等等。一旦失去外国技术援助印度立即一筹莫展。如核潜艇是印度一直梦寐以求的装备,但外国由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限制无法提供印度技术援助,几十年印度只好干等这毫无办法。虽然印度已经特许生产过先进潜艇如德国209级和俄罗斯“K”级。但是现在印度还是要依靠外国来援助才能制造潜艇。中国核潜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现在中国海军舰艇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欧洲的水平,超过俄罗斯。现在影响到中国军工技术水平的主要是基础工业水平。
在陆军技术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现在还不能生产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陆军不想要。进口重炮还要进口炮弹。总之在低技术的陆军武器装备上印度仍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
总体上看,印度的军事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只是在个别的方面如计算机方面可以自己生产,当然IC还要进口。
印度的军事能力,依靠进口装备和技术,印度保持了与中国相当的军事技术装备。因为中国庞大的军队不可能迅速全部换装新装备,同时也没有这个需要。但是印度的军事力量的发展极度不平衡。中国军费使用上大致装备采购、人员开支、训练和装备维护各占三分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员和训练、装备维护的开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军费开支主要是人头费和装备采购费,而训练和装备维护费占比例不和理。海军航母舰队基本上是驻港舰队,空军飞机事故率居高不下,陆军坦克等装备的完好率极低都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印度的装备体系非常混乱,表现出缺乏军事管理能力。印度陆军光步枪的子弹就有7.7毫米、北约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种体制,而且在部队装备5.56毫米步枪以后,居然没有安排子弹生产。只好到国际市场上采购了几千万发子弹。
从历史上看,印度从来是在战争发动前突击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采购弹药和武器零部件来提高装备的完好率和战备率。这样的情况使得印度非常难以应付突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下卡吉尔冲突就是例证。印度在这样一场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对手还是穆斯林武装,几乎用光了库存的大口径炮弹,战后在国际市场突击采购。从这种情况来看,印军虽然装备比较先进,但后勤和管理非常落后,这在1963年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中已经表现出来了。但现在并没有显着改进,这是印军的软肋。印军没有能力进行一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规模,甚至如上甘岭战役这样规模的战役也没有能力持续进行,上甘岭美军消耗炮弹130万发,志愿军消耗炮弹40万发,战役持续40多天。看起来印度的战略是在印度设定的条件下,即在印度选定的战场、时间、战争规模等条件下、进行一场预有准备的中低规模的高技术战争。如甲午战争日本突袭中国、日俄战争日本突袭俄罗斯远东舰队。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后依据有利的战场形势,通过谈判和国际斡旋获得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印度必然采取精兵主义,从印美空军对抗演习看印度空军的精锐有着不可忽视的战斗力。但是这个战略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就是如果对手不按照印度的设想出牌,印度缺乏应变的准备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与中国的冲突中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中国的反应超过了印度的估计,结果印军遭到惨败。
从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实力比中国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长期竞争的潜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冲突中双方的技术差距不明显。但可以运用的战术方面的差距和后勤能力仍然存在着显着差距。
‘贰’ 十元能在印度买什么印度落后了我国几年
提起印度,不知道你们会想到什么呢?这个国家与我们一样,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印度,总是给人一种打破常规的感觉,它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在游玩的时候,导游称道:有些低收入人均的工资仅仅只有300元人民币到500元人民币之间,还有许多无业游民。因此我们所认为低廉的物价,或许是他们眼中无法去触碰到的。看完之后,想必你也明白了中印差距!
‘叁’ 印度与中国的差距多少
差距相当大,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地区大国,中国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强国,更有甚者美国学者提出的“G2”中美两极之一,是世界性强国。
政治上,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国际事务具有一票否决权,印度,南亚区域强国,自己在地图上看一下,南亚(延伸至东南亚)都是一些什么玩意。
经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31735.85亿美元,印度26074.09亿美元,还达不到中国零头。
军事,中国的常备军事实力陆海空都是碾压印度,根本不是一个实力的。
‘肆’ 印度真的比中国落后吗
印度真的比中国落后。
1、印度经济,过去30三十年,中国依靠人口红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人力成本上升,红利逐步消失。
外资把很多企业迁往印度或东南亚,印度目前的人口大约13.24亿人,而且年龄结构非常良好,年龄中位数25.1岁,15-24岁的人口占到了17.9%大约有2.4亿人,可用的劳动力很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仅占5.3%;依靠人口红利的释放,2016年印度经济首次超过英国,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2018年印度GDP增长速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GDP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不过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经济总量排名,中国以14.3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印度以2.9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现在是印度五倍。
2、印度的基础建设,印度的基础设施是非常落后的,大家谈论印度落后,大都指的印度基础设施,以脏、乱、差;其中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印度公厕,印度公厕不能说没有,是非常少的,即使有公厕,很多也是漏天的,不带门的,男性入厕还好说,女性非常麻烦,去印度旅游,对女性来说这是要注意的问题。
3、印度教育,印度目前有2亿多文盲,印度是实行免费教育和小学1-3年级强制教育的,但由于贫富不均,资源分布不均,学生的入学率和辍学率非常高,虽然印度每年喊着提高教育投入,把每年GDP的6%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但实际投入不到4%,在印度如果你是一个贫困阶层的小女孩基本上就没有机会得到完整的教育,大部分早早辍学帮家人做家务或者嫁人了。
‘伍’ 印度人口正式超越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当地的人均消费水平如何
“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是个网络误传,目前已经有很多媒体在辟谣了。关于印度人的消费水平如何,这个倒是可以来回答一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家庭年人均最终消费支出为3966美元,中国为5548美元,印度只有中国的71.4%。最高的是美国,达到37903美元,是印度的9.5倍。
印度的鸡蛋比中国便宜52.80%,印度的苹果比中国便宜1.02%,印度的香蕉比中国便宜55.23%,印度的番茄比中国便宜63.51%,印度的马铃薯比中国便宜57.84%,印度的洋葱比中国便宜52.29%,印度的汽油比中国贵4.66%。印度的幼儿园比中国便宜89.48%,印度的国际小学比中国便宜92.13%,印度市中心公寓的每平方米价格比中国便宜85.89%,印度市中心的公寓月租金比中国便宜71.32%。
总的来说,印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民众的收入水平也较低,因此消费水平也比较低。
‘陆’ 中国印度GDP哪个强
中国国家不富裕,但是综合国力比印度强。
.印度经济的总量2015年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而它五年前刚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的8万亿美元经济让印度的2万亿美元经济在几乎所有方面都相形见绌。
中国在2002年的经济总量近2万亿美元,因此印度落后中国11年。或者不妨用购买力平价来看看平均收入。中国人2004年的平均收入约与印度人现在的平均收入(3620美元)相当,相差九年。
从人均产出来看,差距要小一些。普通印度劳动者每年创造产值8401美元,中国在2006年处于这个水平,离现在不太远。人均产出的差距比平均收入的差距要小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占人口总数(尤其是女性)的比例更高。印度的劳动参与率为56%,中国则为74%。
中国2002年的贫困人口比重———每天生活费用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所占比例———与印度当前水平(32。7%)大致相当。
因此,可以笼统地说,就基本收入指标而言,印度落后中国十年。
从社会指标来看,情况更为不妙。
例如,2011年生活在城市里的印度人所占比例(31%)相当于中国1995年的水平。若比较良好卫生设备的普及率,差距也大致如此。中国领先印度约17年。在1980年前中国儿童死亡率就已经低于印度。
10年的差距已经很大了,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未来几年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差异都会使两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与中国的赛跑基本已经输了,但或许尚有一线希望弥合这个10年经济差距。不过,不要低估了中国克服其最新挑战的能力,也不要低估了印度增添自身困难的能力。
‘柒’ 印度gdp和中国gdp对比
据《印度斯坦时报》援引印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19年第四季度,印度的经济实际增速再创新低,同比仅实际增长4.7%,从而将整个2019年的经济实际增速拖累至5.3%,并再次低于中国,失去了大国中增速最高的头衔。
图片
印度当局修正了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速
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经济仅实际增长4.5%,远比第四季度的4.7%更低,那怎么能说“第四季度再次新低呢”?原因就是印度当局上调了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实际增速——将2019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由初值的5%,提升至5.6%。
将2019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由初值的4.5%,上调至5.1%。所以2019年第四季度,4.7%的经济增速才是当前最低,而不是第三季度。给出的上调理由是“消费有所轻微上涨”,但制造业、投资、出口依然是拖累经济的主要因素。
2019年印度的GDP达到了2.85万亿美元
2019年全年,印度全社会完成的名义GDP约为200.81万亿卢比,按照2019年全年卢比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折算约为2.85万亿美元,略微超过英国(2019年GDP约为2.83万亿美元),上升至全球第五名。
这意味着继中国之后,全球又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可以和“老牌发达国家”相媲美,使得全球经济格局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同时,我们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时”又多了一个参照和借鉴,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此外,随着印度、中国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崛起,全球经济、政治、贸易、金融等领域已不再是由发达国家完全主导,新兴发展中大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国际治理中也有利于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加有利的地位。
中国、印度的GDP、人均GDP对比
在当前发展中国家里,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实力最强,那两国的差距又如何呢?先看GDP总量——2019年中国大陆完成的名义GDP超过了9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4.36万亿美元,约为同期印度经济总量的5.04倍。
2019年中国大陆人口刚刚突破14亿,印度当局给出的数据是接近13.5亿(比人口时钟的13.89亿低了很多,本文就采用13.5亿官方数据)。简单计算下,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就约为1.03万美元。
图片
印度的2019年人均GDP则刚刚突破2100美元——约为同期中国人均水平的20.4%,或者说中国人均GDP是印度人均的4.9倍。这意味着,虽然中国与印度虽是发展中国家里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但两国的差距其实非常大。
南生注意到,2019年德国GDP约为3.85万亿美元,与印度的差距缩减至1万亿美元。按照当前两国的经济增速来推测,很有可能在2024年或2025年印度就会实现对德国的赶超,上升至全球第四名
‘捌’ 印度比中国到底穷多少
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
可是,比较两国的发展势头,不能简单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增长率。举例来说,美国上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经济大萧条,西方社会在上世纪30年代普遍出现经济危机,而苏联的经济从30年代初到50年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GDP增速比中国现在的增长速度还要高。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家普遍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状况,比信奉自由市场的西方国家好得多,于是从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很多国家,尤其是拉美、非洲、亚洲、东欧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普遍都采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这段历史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对当前的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两国过去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后就轻易得出结论,说印度的自由民主、法治、私有财产权好像反而不能让印度快速发展,而中国在不是代议制政府、法治不健全、新闻媒体信息流通不自由等情况下,经济却增长很快。
最近一两年的迹象进一步表明,某些关于中印比较的结论下得太早了,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尤其从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印度内在的经济增长潜力比中国大的多。
中国前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众多廉价劳动力,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制造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服务,生产鞋、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从国外转移到中国来的生产技术含量并不高,即使是电脑生产,表面看来高科技的含量很高,但这些技术实际上已经非常标准化,成为简单的生产内容,利润率也并不高。
当然,这些年通过改革开放,的确使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上升到新的高度。这些转变为中国经济增长走出以简单的制造业来创造工作机会、增加收入的模式,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和基础。
但是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不在契约执行架构、信息提供架构、权力制衡架构等方面做更进一步调整,如果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没有实质性进展,产权制度继续保留目前的公有制为主导,不从公有制转变到私有制,如果仍然不能为市场交易提供更可靠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那么中国要在经济增加值、利润率更高的服务业、第三产业上要超过印度,那是非常难的事。
我曾多次撰文讲述这样一个观点,服务业跟制造业不一样,服务业交易的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若市场上交易的内容是看得见的商品比如衣服、鞋类,这种市场的发展对于法制架构和信息架构的要求相对来说可以很低。但是若要去发展更高端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证券业,没有相应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法治不可靠,老百姓所能掌握的信息很少,即使信息足够多也非常不可靠,那么人们从事这种高端服务业交易的风险太大,人们的交易意愿自然会下降。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进而提高其使用效率,提高其价值, 包括劳动力资产的价值, 制度差别的长远价值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