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是信奉哪个教
1. 印度的主要宗教是印度教,其信徒数量超过10亿,占据印度总人口的83%以上。
2. 在全球宗教信徒人数上,印度教仅次于基督教(约18亿信徒)和伊斯兰教(约13亿信徒)。
3. 印度教是一种多神信仰,其核心理念之一是灵魂的不朽。
4. 印度教传说中的神祇数量高达3.33亿,展示了其丰富多彩的神话体系。
5. 印度教的教义包含了禁欲与纵欲的双重面向,它在理论上提倡禁欲,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也容纳了享乐主义的态度。
6. 印度教的实践层面不仅仅是宗教信仰,它还深深植根于印度人的哲学思考、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中。
7. 在印度教的崇拜体系中,主要有三位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梵天负责创造世界,拥有四头四臂,坐在鹅拉的莲花座上,但崇拜梵天的人相对较少。
8. 毗湿奴和湿婆的崇拜则在印度教中更为普遍。
⑵ 印度人信仰什么宗教各大宗教是怎么分布的
印度宗教分布:印度教为最大宗教,占总人口约80%,主要源于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后融合佛教和耆那教形成。印度教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地位最高,种姓制度下存在歧视,妇女地位低下,贱民被视为受压迫者。
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占约14.6%,是随阿拉伯帝国扩张于公元8世纪传入印度。10世纪后北印多数王朝统治者信奉伊斯兰教,留下大量伊斯兰教建筑。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存在冲突,是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矛盾引发印巴分治的原因之一。
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起源于印度,具有国际影响力。基督宗教虽早有存在,但主要在19世纪欧洲殖民后开始兴盛,占约2.3%。印度还有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等无宗教信仰者。
印度教:最大宗教,约9亿信徒,占人口80.5%,源自约公元前2500年,没有单一创始人和完整神学体系。受外来宗教影响,形式上更接近现代宗教,多为生活方式。印度教在7世纪起受到外来入侵,但因其包容性及部分入侵者实行宽容政策而幸存。
佛教:起源于印度北部,释迦牟尼在世时已赢得大批信徒,主要流行于富裕阶层和上流社会,后衰落,但二战后有复兴趋势。印度佛教衰落原因包括印度教吸收佛教导致融合,以及突厥人破坏佛教寺院、图书馆和体系。
耆那教:与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是起源于印度的四大达摩系宗教之一,占印度总人口0.4%,在印度社会地位显要,绝大多数印度耆那教徒生活富足。
锡克教: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约1930万信徒,主要集中在旁遮普、哈里亚纳邦和新德里。着名寺庙为金庙,位于阿姆利则。锡克教徒在军中服役,前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为锡克教徒出身。
伊斯兰教:公元8世纪初传入印度,印度第二大宗教,2001年有1亿3000万穆斯林。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克什米尔、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和恒河平原一部分。印度穆斯林分为移民和本土皈依者,本土皈依者多为贱民。
基督宗教:虽然有早期存在证据,但主要在欧洲殖民印度后开始兴盛。2001年信徒约2400万,占印度总人口约2.3%。基督宗教在印度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流行于南部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东北部那加兰邦、米佐拉姆邦和西部果阿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