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为什么恨中国
印度在60年代末曾经被中国闪击。大败而归。虽然最终中国高姿态退兵,但是这个事情一直被阿三们认为是奇耻大辱。(我估计阿三在这个事情上的耿耿于怀不亚于我们对日本人的仇恨)
再说远一点,就是麦线地区的争端了。这也是挑起中印战争的根本原因。
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过去也是,听说过香港人狠英国佬么
② 中印战争印度为何损失那么惨
1、准备不足。
印度一直认为中国在没有得到美苏首肯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发动反击,所以其部队并未认真备战。争议地区绝大多数都是无人区,所以印军的“蚕食”很多时候就像在做登山运动,以至于遭解放军反击时准备不充分。甚至很多部队连冬装都准备不足。
2、部队训练不足。
印度的部队虽然算是“精锐”,但是大多都没有受过山地战训练。山地作战是一种远远脱离公路的作战模式,补给、作战方式都发生彻底的变化,印军却不会如何山地作战。
而中国边防军一直在进行山地战训练,解放军长期也擅长脱离公路作战。
在补给接近断了,经验又不足的情况下,印军士气掉得很快。
3、指挥脱离实际。
例如,熟悉瓦弄地区的拉其普特人被派往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陌生的区域,无计划的征召以及对原有军队编制的打乱削弱了印度军队的战斗力;而坐镇德里的总参谋长居然在情形不明的情况下向前线下达了占领扯冬(印度称之为Dhola)哨所东北1000码处的一个中国哨所的命令,实际上那里的中国军队处于优势地位。
第四军指挥官考尔中将(B。M。Kaul)也是被指责的对象,他奉命率军将中国军队从塔格拉山脊上赶走,而实际上考尔基本没有指挥类似行动的经验。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无视军队的指挥系统,官方历史指责他越级直接与陆军总参谋长接触,有时也越过中级军官直接向下级军官发布命令。
4、印度空军未参战。
前空军少将特瓦里(A。K。Tewary)曾在《印度防务评论》上发表文章表示,如果印度使用了空军,溃败的一方可能会变为中国,他谴责了当时的情报局负责人穆里克,因为后者认为一旦使用空军会导致印度城市遭到中国轰炸机的报复。
以上四点就是根本原因。
还有一个情况,我是听参加过那场战争的前辈口述的。
他说,印度人都是雇佣兵(可能是因为其作战表现造成的误传,在此我仅原话转述),作战决心很差。当时印军向我们山头发动进攻,火力很猛。他和另外几个人从山崖爬到印军后面,枪声一响,印军就像炸了锅一样,估计以为被包围了,马上全跑回去了。
③ 中印战争印度人怎么评价
1. 印度的历史教科书里面好像并没有刻意地重点关注这场战争。
2. 但是这场战争在民众之中影响奇大,简单来说相当于他们的甲午。
3. 一般印度民族主义者会把此战定性为中国对印度的“侵略”,并同时强调当时印度没有出动空军,否则可以逆转局势。
4. 普通印度人无论立场,基本上认为尼赫鲁的领导力缺失是败战的罪魁祸首。(此战过后,尼赫鲁在印度国内声誉一落千丈,并且很快病逝了。)
5. 这场战争深深影响了印度对中国的信任。战争之前宣传的“中印是兄弟”,战争过后成为了中国背叛了印度的证据。
6. 今天印度人普遍对中国抱持戒心,但并非敌意。这场战争是今天印度不信任中国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和印度最大的敌人巴基斯坦的关系实在好得是一塌糊涂。
④ 印度怎样看待当年中印战争的惨败
近一段时间,这一版块出现大量关于中印去年对峙的问题,带风向的意思非常浓厚,都是中国必输,中国软弱,中国不行。希望网友多点智慧。
⑤ 中印战争给印度带来怎样的影响
1962年的中印之战对于印度,其影响类似于甲午战争之中国,最大的伤害,就在于世人眼里一个"大国"被打回了原形。1962年一战同样如此,"堂堂世界第三" "亚非拉的领袖"竟然被中国揍的魂飞魄散,领导人不得不像美苏等国寻求援助,尼赫鲁曾亲自致信肯尼迪求援,新德里的政要和富商们甚至做了迁都的打算,一直到中方高姿态的开始撤军,印度都还没组织起反击,此战使得印度的国际政治资本和影响力一落千丈,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威信受到重创。
⑥ 中国与印度
中国和印度有边界争端问题 参考 中印战争
中国帮助过印度的敌人巴基斯坦 参考印巴战争
当年中国的边防军就打败了印度的王牌军 差点打到新德里 当然印度不承认 那次中印战争的确是中国赢了 但是因为当时中国敌人太多 四周都是敌人 迫于国际形势压力 中国被迫撤出 要是中国的主力部队可想而知会打到什么程度 可是印度居然恬不知耻说他们赢了 真的可笑 所以印度恨中国 巴基斯坦人很喜欢中国 中国很多地方帮助巴基斯坦人他们对中国人非常的友好 现在也是这样
印度人一面说是他们赢得了战争一面还说要一雪前耻 很矛盾的说法 因为他们败给过中国 中国又帮助他们的敌人巴基斯坦 所以他们恨中国人 中国人也讨厌印度 现在他们还占据中国的领土 所以关系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