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是怎么分裂为印巴和孟加拉三国
印度的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战败后,三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被英属东印度公司所统治。1947年6月3日英国的蒙巴顿勋爵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独立,1971年印度通过第三次印巴战争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得东巴基斯坦独立,即为现在的孟加拉国。
1、从统一到分裂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时,巴基斯坦的领土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部分组成。东巴与西巴相距两千多公里,中间还隔着一个印度,而且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也不尽相同。
虽然东巴的面积比西巴小得多,可人口却比西巴多。由于中央政府的大权长期控制在西巴人手中,东巴人愤愤不平,东巴与西巴之间的隔阂日渐加深。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举行首次全国大选。以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主张东西巴完全平等,得到大多数东巴人的拥护。仰仗东巴人口上的优势,人民联盟在选举中获得了国民议会的多数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面对大选结果,东巴人欣喜若狂,西巴人则忧心忡忡。拉赫曼与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商讨东巴自治问题,以期改变东巴长期遭受的不平等的对待。可是双方分歧太大,会谈最终破裂。
第二年的3月初,东巴各地掀起罢工和示威的浪潮,纷纷要求实行东巴自治,局势一片混乱。3月25日,驻守吉大港的军队哗变,占领了全城。3月26日,人民联盟宣布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为了阻止分裂,叶海亚总统急忙宣布取缔人民联盟,并且派遣大批军队开赴东巴,镇压人民联盟的独立运动。一时间,东巴火光冲天,枪声震耳,拉赫曼和其他独立运动领导人纷纷被捕。从此,东巴基斯坦的民族自治运动变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西巴军队虽然控制了东巴的局势,但造成一百万孟加拉人丧生,一千万孟加拉难民逃往印度。
印度与巴基斯坦为了争夺克什米尔的领土主权,已经在1947年、1965年两次刀兵相见。现在削弱和分裂巴基斯坦的机会来了,印度哪肯放过。就在此时,印度与苏联签订了合作友好条约,得到了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助长了印度对巴基斯坦大动干戈的决心。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宣布全力支持孟加拉独立,好让“不断逃亡印度的难民重返家园”。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策划,11月21日,印度军队向东巴发动了海陆空全方位的攻击,一辆辆印军坦克越过国界,旋风般杀向巴军阵地;一架架印军战机腾空而起,呼啸着扑向预定目标。印度陆军迅速向前推进,直逼东巴首府达卡。12月3日,印军又越过克什米尔军事分界线,猛攻西巴,试图牵制巴军主力,不让他们腾出手来支援东巴战场。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了。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立刻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全力抗击印军的入侵。
印巴两军出动战机你轰我炸,并发生了激烈的空战。12月8日,印度的两架苏-7战斗轰炸机企图偷袭西巴的空军基地,不料,被高度戒备的巴军发现了。随着三颗信号弹腾空升起,两架中国制造的歼-6战斗机冲入天空朝敌机扑去。驾驶歼-6的哈斯米中校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巴军飞行员,当飞机爬升到两千米的高空时,根据地面通报的情况,他立刻在机头左方发现了敌机。哈斯米随即来了个大坡度转弯,绕到敌机后方,占据了有利的攻击位置。印军飞行员猛地发现自己被歼-6盯上了,慌乱之下,企图加速甩掉歼-6。哈斯米十分沉着,死死咬住苏-7,随后按下导弹发射按钮,一枚响尾蛇导弹直冲敌机而去,苏-7躲闪不及,顿时凌空炸得四分五裂。另一架苏-7见势不妙,刚想掉头逃走,这时另一架歼-6赶到,做了几个漂亮的空中动作,迅速把敌机锁定在射击光环中。炮弹像雨点一样射向敌机,第二架苏-7战斗轰炸机应声落地。
虽然巴空军的表现十分出色,但是巴陆军却不争气,在印军的猛攻下,接连败下阵来。叶海亚总统心烦意乱,赶紧派外交部长布托前往联合国,要求安理会制止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侵略。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一百零四票的压倒优势通过了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的决议。可是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宣布印度将“打到孟加拉国获得解放为止”。
孤军奋战的东巴守军虽然从战争一开始就在数量上和武器上处于劣势,但是他们顽强地抵抗着。印军速战速决的意图受到了挫折后,立刻使出了撒手锏,出动无数飞机,在达卡周围空投了大批伞兵,使东巴守军首尾不能相顾,顺利完成了对达卡的合围。与此同时,印度的海军和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卡断了东巴与西巴的任何联系。
决战在即,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十分清楚,失败是不可避免了,他授权东巴指挥官尼亚兹中将“有权最后决定是否向印军投降”。12月16日,印军向达卡发起总攻。尼亚兹见大势已去,决定无条件投降。他在达卡的赛马场向印军递交了投降书,然后交出了军旗和手枪。印军攻占达卡的消息传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欣喜若狂,她赶到新德里的议会大厅,激动地宣布:“现在达卡已是一个自由国家的自由首都了。”12月17日,印度在西线宣布停火。叶海亚总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议。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巴基斯坦的失败而告终。
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得到释放的拉赫曼就任孟加拉国第一任总统。
‘贰’ 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是如何划分出低种姓的人民的
种姓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血统的区别延续,人生来本没有高低贵贱,但是因为时间、空间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不同的地理气候造就了不同的肤色人种,当然,不同的时间跨度也造就了非凡的人类文化,要说人类种族之间的差异,其最终不过是不同种族之间文化的较量。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这个真实的世界,真实到让我们逐渐活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人,印度种姓制度,其实不仅在印度国内有不良影响,而且也经常成为其他国家人们茶余饭后诟病的谈资,将人划分3、6、9等,说白了就是种姓制度的内在本质,但是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负责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的为最高等级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也为最高等级人群,接下来就是行政管理事务层,其次便是生产者,接下来是各行各业服务者,最后就是游离在种姓制度之外的其他边缘职业,低种姓的人如何产生,想必大家也基本明白了,其实很大程度上都与历史原因有关,一方面是当时居住在印度境内的土着,其次也包括那些普通的殖民者。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奇葩的现象,那就是如果低种姓的男子娶了高种姓的女子,生下来的孩子直接被定义为贱民。
‘叁’ 印度的政治制度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印度为所谓的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
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
政体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总统职位因去世、辞职或罢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宪法第65条规定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
当新总统被选出及就职后,副总统恢复原有职务。总统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副总统暂时代理总统职能直至总统返回办公。
行政权力由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行使。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副总理及其他内阁成员。
印度国务院设国务卿一名、国务委员若干名。不设副国务卿。
宪法
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称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权的、世俗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国。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
议会
印度的立法权归议会所有。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称为联邦院,下院称为人民院。
联邦院议员不超过250人,其中,议长由共和国副总统担任,有12人由总统指定,其他由各邦议会选举产生。联邦院不能提前解散,每年改选13的议员。
人民院有议员545人,其中,530人由各邦选民直接选举,13人由中央直辖区选出,有2人由总统指定。人民院可以提出解散,议员任期5年。
政府
行政机构由总统、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总统由上下两院和各邦议会的选举团选出。总统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没有实权。印度现任总统为普拉纳布·慕克吉。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掌握实权。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各部部长由总理提名,总统委任。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
政党
1、印度国民大会党(英迪拉·甘地派)
2、印度人民党
3、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4、印度共产党
5、泰卢固之乡党
政要
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1935年12月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印度国大党成员。先后出任航运、运输、税收、金融等部门国务部长,以及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职务。2012年7月22日当选总统,7月25日就任。
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1950年9月17日出生于印度瓦德纳加尔,印度人民党成员。2001年10月就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并连任三届。2014年5月26日任印度总理。
议会人民院议长梅拉·库马尔,2009年6月出任。
‘肆’ 南印度和北印度怎么划分的
中国习惯上划分南方和北方,而印度也有类似的地理划分,通常将国家分为南印度和北印度。这种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地理和文化差异。
南印度通常包括马哈拉施特拉邦、奥里萨邦、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和中央邦的南部地区,以及果阿等。而北印度则涵盖温德亚山以北的地区,包括中央直辖区以及大城市如孟买、班加罗尔、海德拉巴、金奈等。
北印度和南印度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1. 民族构成:北印度以印地斯坦族为主体民族,而南印度则以少数民族为主。
2. 遗传基因:印度人的遗传基因源自两个不同的祖先群体,北方群体与中东、中亚和欧洲人的基因更为接近,而南方群体的基因则更为独特。
3. 气候和地形:南印度主要是德干高原,靠近海洋,气候热带沙漠化;北印度则多平原,大陆性气候更为显着。
4. 宗教信仰:北印度主要信奉印度教,饮食以面食为主,语言以印地语为主;南印度则以佛教为主,饮食以米饭为主,英语使用较为普遍。
5. 人的特征:北印度人普遍皮肤较白、身材较高大;南印度人则皮肤较黑,身材相对矮小,这主要受阳光照射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这些差异体现了印度内部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