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高人介绍一下几个国家(地区)的风土人情!
1.
作为加勒比游客,应注意以下海关技巧和规则才能进入该地区:
You may bring up to two liters of alcohol and two cartons of cigarettes to the Caribbean islands.您可能会带来两个公升酒精和两箱香烟给加勒比岛屿。
You may bring a "reasonable" amount of ty-free goods for personal use; anything deemed in excess of "reasonable" may incur an import tax.你可以把一个“合理的”数额免税品供个人使用;任何被认为超过了“合理”可能招致的进口税。
All prescription drugs must be accompanied by an official prescription.所有处方药必须附有正式处方。
Firearms and recreational drugs are not permitted.火器及康乐药物是不能容许的。
United States citizens: To avoid paying customs ty on the foreign-made high-ticket items you already own and will take on your Caribbean trip, register them with customs before you leave the country.美国公民:为了避免支付关税的外国制造的高贵重物品您已经拥有和将采取的加勒比之行,海关登记,然后再离开该国。 Consider filing a Certificate of Registration for items such as laptops, cameras, watches, and other digital devices identified with serial numbers or other permanent markings; you can keep the certificate for other trips.考虑提出的注册证明书的物品,如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手表,和其他数字设备识别序号或其他永久性标志;你可以保持证书的其他旅行。 Otherwise, bring with you a sales receipt or insurance form to show that you owned the item before you left the United States.否则,将与您的销售收据或保险形式表明您拥有该项目,然后离开美国。
As an island shopper, and before returning home, remember these things:作为一个岛国购物,和回国之前,请记住这些东西:
You should keep receipts for all items you buy in the Caribbean.您应该保留收据的所有项目您购买的加勒比地区。
Upon departing your island getaway, make sure your purchases are easily accessible in case your home country's customs officials request an inspection.一旦离开你的岛屿度假,请确保您的购买方便的情况下,您的母国的海关官员的要求进行检查。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mplaints about your customs experience, write to the port director at your point of reentry.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您的海关的经验,给港口主任在你的折返。
The following additional customs and reentry rules apply for United States citizens returning from the Caribbean:下列额外的海关和折返规则适用于美国公民回国加勒比:
If you are a US resident who has visited the Caribbean countries of Anguilla, the Cayman Islands, Guadeloupe, Martinique, St. Barth's, St. Martin (French side), or the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for at least 48 hours, you may bring home, for personal use, up to $800(USD) worth of goods ty-free, as long as you haven't used any portion of the $800(USD) allowance ring the 30 days preceding your trip.如果您是美国居民谁访问了加勒比国家的安圭拉岛,开曼群岛,瓜德罗普岛,马提尼克岛,圣巴特的,圣马丁(法国) ,或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的至少48小时,您可能会带来主页,供个人使用,高达800美元(美元)价值的货物免税,只要你没有使用任何部分$ 800 (美元)津贴,在30天前你的旅程。 You may combine your $800(USD) exemption with family members.您可以结合您的$ 800 (美元)免除家庭成员。 If you visit one of the aforementioned islands for fewer than 48 hours, the ty-free allowance is $200(USD), which cannot be pooled with other family member's exemptions.如果您访问上述岛屿少于48小时,免税津贴是200美元(美元) ,不能集中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豁免。
If you're returning from the US Virgin Islands (USVI), the ty free allowance is $1,600(USD).如果您返回美国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免税津贴$ 1,600 (美元) 。 If your Caribbean travel included the USVI and another country, the $1,600(USD) allowance still applies, but at least $800(USD) worth of goods must be from the USVI.如果您的加勒比旅行包括美属维尔京群岛和另一个国家,在1 600美元(美元)津贴仍然适用,但至少800美元(美元)元的货物,必须是从美属维尔京群岛。
You may bring back to the US up to one liter of alcohol (if you are 21 or older) or perfume containing alcohol, up to 200 cigarettes, and up to 100 non-Cuban cigars.您可以带回美国高达1升酒精(如果您是21岁以上)或香水含有酒精, 200支香烟,以及多达100个非古巴雪茄。 If you stay less than 48 hours, you may bring home up to 150 ml of alcohol, 50 cigarettes, and 10 non-Cuban cigars.如果您逗留少于48小时,您可以带回家高达150毫升的酒精, 50支香烟,和10个非古巴雪茄。
If you visit the USVI, you are allowed to bring home up to 1,000 cigarettes (all must be from the USVI) and 5 liters of alcohol, but at least 1 liter must be from the USVI.如果您访问的美属维尔京群岛,您可以带回家多达1000支卷烟(所有必须从美属维尔京群岛)和5公升酒精,但至少1升必须从美属维尔京群岛。
You may bring home original works of Caribbean art--such as paintings, drawings, and sculptures--and antiques (officially defined as objects more than 100 years old) ty-free.您可以带回家原创作品的加勒比艺术-如油画,素描,雕塑-和古董(正式界定为对象超过100岁)的免税。
You may send packages home ty-free, with a limit of one parcel per addressee per day, with the exception of alcohol or tobacco procts, or perfume worth more than $5(USD).您可以通过软件包主页免税,并限制每一个包裹收件人每天,除了酒精或烟草制品,或香水,价值超过5美元(美元) 。
You can mail up to $200(USD) worth of goods home to the US for personal use; be sure to write "PERSONAL USE" on the parcel and attach a list of its contents and their retail value.你可以邮件高达200美元(美元)美元的货物到美国家庭个人使用,请务必写“个人使用”的包裹,并应附上一份该文件的内容和他们的零售价。
If you send home a parcel containing personal belongings that have been used, write "AMERICAN GOODS RETURNED" on the package to avoid a ty fee.如果您要发送回家包裹财物已被使用,写“美国退还的货物”包装上,以避免工作地点的费用。
You may send up to $100(USD) worth of goods as a gift ($200 from the USVI) to someone in the US provided you write "UNSOLICITED GIFT" on the package.您可以发送高达100美元(美元)元的货物,作为礼物( 200美元从美属维尔京群岛)的人在美国只要你写“不请自来的礼物”包装上。
NOTE: Mailed items do not affect your ty-free customs allowance upon your return from the Caribbean.注意:邮寄物品不会影响您的免税津贴,海关对你的回报加勒比。
The following reentry rules apply to US citizens who visit any of the 24 countries in the Caribbean Basin Initiative (CBI)*:以下折返规则适用于美国公民谁访问任何24个国家的加勒比流域倡议联合会( CBI ) * :
If you visit a CBI country for more than 48 hours, you may bring $800(USD) worth of Caribbean goods ty-free through customs, as long as you have not used the $800(USD) allowance or any part of it in the 30 days preceding your trip.如果您访问了一个加勒比国家的超过48小时,您可能会带来800美元(美元)价值加勒比货物免税通关,只要你有没有使用800美元(美元)津贴或其任何部分的30前几天您的旅行。 If you visit both a CBI country and US possession (for example, the US Virgin Islands), you may bring home to the US up to $1,600(USD) worth of goods ty-free, but no more than $800(USD) of the total worth can be from the CBI country.如果您访问一个加勒比国家和美国的占有(例如,美属维尔京群岛) ,您可以带回家给美国高达$ 1,600 (美元)价值的货物免税,但不超过800美元(美元)的总价值可从加勒比国家。
If you are 21 or older, you may bring home up to two liters of alcohol, ty-free, from a CBI country, as long as one of the liters was proced in a CBI country.如果你是21岁以上,您可以带回家两个公升酒精,免税,由中央调查局的国家,只要其中一个升产生了中央调查局的国家。
You are allowed to bring home up to 200 cigarettes and 100 non-Cuban cigars from a CBI country.您可以带回家多达200支香烟和100个非古巴雪茄从加勒比国家。
You may bring home, ty-free, antiques and original works of art from CBI countries.您可以带回家,免税,古董和原始艺术作品来自加勒比国家。
You may send gift packages--excepting alcohol, tobacco, or perfume--worth more than $500(USD) from a CBI country to the United States ty-free, with a limit of one parcel per addressee per day.您可以发送礼品包-除了酒精,烟草,或香水-总价值超过500美元(美元)从英国工业联合会的国家向美国免税,并限制每一个包裹收件人每天。
You are permitted to mail up to $200(USD) worth of Caribbean goods for personal use; label the package "PERSONAL USE" and attach a list of its contents and their retail value.您被允许邮件高达200美元(美元)价值加勒比商品供个人使用;标签一揽子“个人使用”和附上一份该文件的内容和他们的零售价。 If the package contains used personal belongings, mark it "AMERICAN GOODS RETURNED" to avoid paying ties.如果该软件包包含用于个人财物,标志着它的“美国退还的货物” ,以避免支付的职责。
You may send up to $100(USD) worth of goods as a gift; mark the package "UNSOLICITED GIFT."您可以发送高达100美元(美元)元的货物,作为礼物;标记软件包“不请自来的礼物。 ”
Note: Mailed items do not affect your ty-free allowance on your return.注:邮寄物品不会影响您的免税津贴的回报。
*Caribbean Basin Initiative countries include: Antigua and Barbuda, Aruba, Barbados, Bonaire,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Curaçao, Dominica, the Dominican Republic, Grenada, Jamaica, Montserrat, Saba, St. Eustatius, St. Kitts and Nevis, St. Lucia, St. Maarten (Dutch side), 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and Trinidad and Tobago. *加勒比盆地倡议的国家包括: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巴巴多斯,博内尔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库拉索,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国,格林纳达,牙买加,蒙特塞拉特,萨巴,圣尤斯特歇斯,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圣卢西亚,圣马腾(荷兰队)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另外该网站也有相关介绍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langpair=en|zh-CN&u=http://www.epinions.com/trvl-Topics-All-Destinations-Caribbean-Local_Customs&prev=/translate_s%3Fhl%3Dzh-CN%26q%3D%25E5%258A%25A0%25E5%258B%2592%25E6%25AF%2594%25E6%25B5%25B7and%25E9%25A3%258E%25E5%259C%259F%25E4%25BA%25BA%25E6%2583%2585%26tq%3DCaribbean%2Band%2Bcustoms%26sl%3Dzh-CN%26tl%3Den
2.南美介绍参考该网站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langpair=en|zh-CN&u=http://www.virtualtourist.com/travel/South_America/Local_Customs-South_America-BR-1.html&prev=/translate_s%3Fhl%3Dzh-CN%26q%3D%25E5%258D%2597%25E7%25BE%258Eand%25E9%25A3%258E%25E5%259C%259F%25E4%25BA%25BA%25E6%2583%2585%26sl%3Dzh-CN%26tl%3Den
3.印度文化参考该网站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langpair=en|zh-CN&u=http://www.kwintessential.co.uk/resources/global-etiquette/india-country-profile.html&prev=/translate_s%3Fhl%3Dzh-CN%26q%3D%25E5%258D%25B0%25E5%25BA%25A6and%25E9%25A3%258E%25E5%259C%259F%25E4%25BA%25BA%25E6%2583%2585%26sl%3Dzh-CN%26tl%3Den
4.北欧的只找到了这两个习俗
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langpair=en|zh-CN&u=http://www.associatedcontent.com/article/91481/nordic_christmas_customs.html&prev=/translate_s%3Fhl%3Dzh-CN%26q%3D%25E5%258C%2597%25E6%25AC%25A7and%25E9%25A3%258E%25E5%259C%259F%25E4%25BA%25BA%25E6%2583%2585%26sl%3Dzh-CN%26tl%3Den
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langpair=en|zh-CN&u=http://www.faqs.org/faqs/nordic-faq/part2_NORDEN/section-9.html&prev=/translate_s%3Fhl%3Dzh-CN%26q%3D%25E5%258C%2597%25E6%25AC%25A7and%25E9%25A3%258E%25E5%259C%259F%25E4%25BA%25BA%25E6%2583%2585%26sl%3Dzh-CN%26tl%3Den
5.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以下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langpair=en|zh-CN&u=http://www.virtualtourist.com/travel/Australia_and_Oceania/Federated_States_of_Micronesia/Local_Customs-Federated_States_of_Micronesia-BR-1.html&prev=/translate_s%3Fhl%3Dzh-CN%26q%3D%25E5%25AF%2586%25E5%2585%258B%25E7%25BD%2597%25E5%25B0%25BC%25E8%25A5%25BF%25E4%25BA%259A%25E8%2581%2594%25E9%2582%25A6%2Band%25E9%25A3%258E%25E5%259C%259F%25E4%25BA%25BA%25E6%2583%2585%26sl%3Dzh-CN%26tl%3Den
6.土耳其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langpair=en|zh-CN&u=http://www.kwintessential.co.uk/resources/global-etiquette/turkey-country-profile.html&prev=/translate_s%3Fhl%3Dzh-CN%26q%3D%25E5%259C%259F%25E8%2580%25B3%25E5%2585%25B6and%25E9%25A3%258E%25E5%259C%259F%25E4%25BA%25BA%25E6%2583%2585%26sl%3Dzh-CN%26tl%3Den
还有也是http://translate.google.cn/translate?hl=zh-CN&langpair=en|zh-CN&u=http://www.enjoyturkey.com/info/culture/Customs.htm&prev=/translate_s%3Fhl%3Dzh-CN%26q%3D%25E5%259C%259F%25E8%2580%25B3%25E5%2585%25B6and%25E9%25A3%258E%25E5%259C%259F%25E4%25BA%25BA%25E6%2583%2585%26sl%3Dzh-CN%26tl%3Den
中文介绍这些国家的网站并不多。所以我利用了goole的翻译功能。找到了一些外国网站(goole已经帮了翻译过来了)你也可以这么找找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Ⅱ 外国的礼仪风俗
1、欧洲:
欧洲与美国的礼俗有许多是相同的,但相对来说,欧洲人比美国人保守,因而对礼节更加注重。在美国一些被认为稍有失礼的举止(如嚼口香糖、手插在口袋里谈话、腿随便地跷在家具上、拍后背等等),欧洲人则认为是极端的恶习。欧洲人称呼对方避免直呼其名而省略其姓,要在长期交往后才能这样做。一些有学位和学术头衔的人,希望你在称呼他们时,冠之以这些头衔,以示尊敬。除了欧洲的南部和东部地区,握手是标准的问候形式,但那只是轻轻地一碰,绝不像美国人那样,握手时胳膊上下摆动,甚至带动肩膀,在所有的商务会晤及大多数的私人交往中互换名片从礼仪上讲,是非常必要的。另外约会必须准时,在北欧国家尤其如此,在饭桌上抽烟是令人生厌的,即使要抽也要等到上酒或咖啡的时候。送礼物最好是鲜花,它既适当又受欢迎。在衣着上,在办公室、饭店及大街上仍有很多人穿西服,妇女在工作单位及在讲究衣着的饭店里,不穿长裤,只着裙装。
英国:在交往中,情感极少得到表露,礼节受到极端的重视。人们见面称呼时,即使在熟人之间,大多数头衔也要被冠在名字的前面。最好的办法是先听别人是怎样称呼你的,然后仿之以称呼别人。交谈时,不要说有关君主制的闲话,也不要谈宗教。不能以“你是干什么的”做为谈论的开始,那被认为是个人私事,不宜进行讨论。
法国:法国人一般比较拘泥于形式并且很保守,当地人对其他人所说的话语总持挑剔态度,在法国赴约要准时,不然会被认为是缺乏礼貌的表现。法国人极少上门作客,除非是在主人的盛情之下,如果去别人家作客,要为女主人带一些花或巧克力之类的小礼品,以示你的谢意。在法国,平时谈话时不要以个人、政治或钱作为话题,那样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意大利:意大利人在路上见面一般是握手或简单打个招呼,称呼大学毕业生要加上他们通用的头衔。进行商业会晤要提前安排,但不一定准时,因为在社会活动中,准时并不被认为是意大利人的美德。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如果你被人邀请,则不能拒绝,那样做是不礼貌的。午餐在一天中是最丰盛的一餐,时间一般持续两三个小时,在意大利,互相赠送商务性礼物也是很普遍的。意大利人交谈的话题一般有足球、家庭事务、公司事务以及当地新闻等,避免谈美式足球和政治。
德国:德国人见面打招呼互称头衔,如果对方不说,不要直呼其名。而且在接电话时要先通报你的姓。和德国人约会须准时。如果你有事不能赴约,一定要用电话事先通知取消或推迟会晤。会晤一般要尽早安排。如果你被邀请到德国人家作客,那就是一种特别的优待。不要忘了登门时送一束花给女主人,进门时去掉花的包装,在和女主人互致问候的时候送上,但不要送红玫瑰,它代表着浪漫。和德国人谈话可谈德国的乡村风光、个人爱好或体育运动,但不要谈论棒球、篮球或美式足球。
2、非洲:
一般地说,北非国家遵循阿拉伯的礼仪、规则及行为准则,采用阿拉伯的手势语言及礼貌习惯;中非国家沿袭黑非洲的多种文化的特点,而南非在很大程度上受荷兰及英国影响。
埃及:在埃及,每周的工作日是从星期六到星期四,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休息日。所有的人,要进入清真寺,都必须脱鞋子。如果被邀请到埃及人家吃饭,习惯上带花或巧克力作为礼品,在送礼或受礼时,一定要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能只用左手。款待埃及人,要用不含酒精的饮料。埃及的社会活动开始的时间一般比其他地方晚。晚宴一般要10:30或更晚些才开始。
利比亚:在利比亚安排会晤要尽量提前,并准时到达。但利比亚人对时间的运用很灵活,他们并不很遵守时间表上的安排。邀请吃饭或参加招待会是一般的款待形式。制定有严厉的禁酒法律条文。如被邀请到利比亚人家吃饭,只有男人能参加,而且要为男主人带礼物,不能为他的妻子带礼物。谈话时避免谈政治、宗教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
南非:在南非,存在严格的有关种族与肤色的习俗和社会成规,在这方面,你最好效仿你的东道主行事。在南非很难避免谈到当地政治,尤其是种族隔离政策。你可以发现,当地人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多数南非人会说两种语言,即英语和南非公用语(来源于17世纪的荷兰语)。
3、中东:
在中东,异性间适当的着装及得体的举止如同遵守民法条文一样重要。当地的伊斯兰教要求一天中祈祷5次,当然,你不必同当地主人一样下跪,但在你主人这样做时,你不得干扰他,更不能表现出不耐烦。当祈祷结束时,向阿拉伯人做一个宗教姿势,这是表示赞许的最佳方式。用言词表示,是“银沙拉(Inshallah)”,意思是“真主的旨意”。记住要尊重当地的斋月(伊斯兰教教历的第九个月)。在斋月里,午后不能干任何工作。在坐着的时候,不能以鞋底冲着当地的东道主,那是侮辱人的举止。在外面,人们一般以握手表示问候。但当你到当地人家访问时,主人可能会亲吻你的双颊表示欢迎,你要以同样的形式进行回报。出门要带充足的名片,最好一面是英语,另一面是当地语。即使某位阿拉伯人邀请你到他家,你也可能见不到他的妻子(或妻子们),尽管她(们)可能就在厨房监督饭菜的准备。询问她(们)是不礼貌的举止。如果你真的见到她,态度要热情而又适度。如她不采取主动(毫无疑问她不会),就不要同她握手。这些国家的人一般不喝含酒精的饮料,不吃猪肉,吃饭时用右手抓着吃,要效仿主人的这种做法。书写用具在这些国家是很好的礼物。中东国家的人们都喜欢金色的外观,书写流畅的钢笔。到阿拉伯人家吃饭,有必要先饿一顿,这样你就可以吃很多,以表示你很喜欢主人家的饭菜。你的阿拉伯主人是很豪爽大方的。你不要太热情地赞赏他的某样物品,否则他会坚持将那东西送给你,而你可能只得被迫接受,以免得罪人。在阿拉伯国家,送礼是很受欢迎的,但不是必须的。送的礼物不能是酒,也不能是诸如女人像片和雕像之类的东西,那些是违反伊斯兰教规的。
伊朗:到伊朗的访问者要用姓或学术职称或头衔来称呼他们的东道主,不能直呼其名字。在伊朗进行商业会谈要预约,准时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在社会交往中,准时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伊拉克:伊拉克不同于其他阿拉伯国家,在那里你会发现,人们宴请宾客时备有含酒精的饮料。有必要对会晤进行事先安排。然而,如果你的东道主没能按时到达,大可不必为此焦虑,因为那是常有的事。较聪明的是不谈宗教或中东政治。
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有一个特别的常规。就是与一位阿拉伯人一起行走时,如果他拿起你的手,并且抓住不放,千万不要将你的手猛地抽回,因为他那样做,是一种友好的表示。
4、亚太:
亚洲人很注重礼貌问题。在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刚坐下来就开始谈生意是不礼貌的举止。虽然你从他们的表情上得不到任何启示或信息,但你可以肯定,你的亚洲朋友正在注意你的表情、举止、服装以及你所用的书写工具等等。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要让对方丢脸,那样既不会被忘记,也不会被原谅。在亚太地区进行会晤要提前安排,遵守已定计划,并且准时到达。当然,如果别人迟到,不必觉得受了侮辱。在亚太地区,英语是通用语。你的名片要一面印英文,另一面用当地文字印刷。商务人员会发现,在访问那里的每一个国家时,都要用大量的名片。
澳大利亚:在那个地区的所有国家中,澳大利亚恐怕是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感到最舒服自在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坦率,在穿戴方面较英国人随便,但在讲究形式与礼貌方面毫不逊色。那里的人喜欢充满热情的握手,并直呼其名。在澳大利亚,时间问题极受重视。有必要提前安排会晤时间。如被人邀请吃饭,可为女主人带花,或带一瓶酒。
印度: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因为牛是圣畜。穆斯林教徒不吃猪肉,严格的穆斯林教徒还不喝酒。正统的锡克教徒披大头巾,不吸烟,不吃牛肉,不剪头发。印度人见面与分手时,男人们相互握手。如果一位男子被介绍给一位妇女时,他不应与之握手,而应双手合十,微微鞠躬,一个男子要尽量避免碰一位妇女,更不应在公共场合下与一无伴女子交谈。
日本:日本人的一般问候形式是鞠躬而不是握手,要互换名片。不能用名来称呼日本人,只有家人和非常亲密的朋友才能这样做。称呼“某某先生”要使用他的姓,也就是在姓的后面加上一个“样”(发音“桑”)。不管是商务会谈,还是社交聚会,都要准时到达。日本人很少在个人家中款待客人,如被邀请到日本人家时,要在过厅摘掉帽子与手套,然后脱鞋。习惯上不为女主人带花,便要带一盒蛋糕或糖果。如果某位日本人向你送礼,你要表示感谢,但要等他再提一、两次后再接受。日本人喜欢送礼品。礼品要用淡色礼品纸包装,不系蝴蝶结,他们特别喜欢白兰地和冻牛排。如礼品的数目是2的倍数,这表示能带来好运。成套的链扣、钢笔和铅笔是很好的礼品。
韩国:在任何情况下,在韩国都要避免大声说话或大声笑。朝鲜人尤其是朝鲜妇女,在笑时,常用手遮住嘴。在韩国,妇女解放概念尚未被普遍接受。进出门时,均是男人走在前面。进屋后,妇女要帮助男人脱大衣。当着别人的面擤鼻涕被认为是不好的行为。男人们在互致问候时,稍稍弯下腰鞠躬,并双手或右手握手,妇女通常不握手。韩国人姓在名的前面。这点与西方不同。在朝鲜很难将男人名字与妇女名字区分开来。安排会晤要提前。如果你被邀请到朝鲜人家里作客,可带花或一件小礼物。要记住,送礼时要用双手,礼物不应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
泰国:在泰国记住不要踩门槛,根据泰国风俗,那是灵魂居住的地方。不要随便用你的脚指任何东西,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不要让你的脚引人注目,或见到鞋底。不要碰任何人哪怕是小孩子的头,脑袋被认为是灵魂的所在地。泰国人用很长时间才能做出一个决定,因此一定要有耐心。除非在较为西化的社团里,泰国人一般不握手。传统的及大多数的泰国人在向人问候时,是将两手合在胸前,做祈祷状。
5、拉丁美
通常情况下,拉丁美洲人在交谈时,彼此间的距离很近。如果想在那个地区开展业务的话,就要学会接受这种距离很近的谈话方式。在整个拉丁美洲,午饭是正餐。是否付小费视所在国情况而定。在大部分的中美与南美地区,人们通常在到达和离开时握手。人们的名片要用英语和当地语来印刷。会晤迟到30分钟是常有的事。拉丁美洲人民是热情友好的,他们喜好请客。送礼是他们的传统风俗,向女士赠送的礼物可以是香水和名牌物品;至于男士们,则可以送他们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或男人们随身携带的小物品,当然最好是名牌的。不管男女,都可向他们送具有你本国艺术特点或有历史意义的物品。当你被邀请到拉丁美洲人的家共进正餐时,花或酒均可作为礼品带去。一般情况下,均要祝酒,但要由主人先祝。要穿戴适当的衣着(夹克和领带),即使天气很热,也要这样做。
阿根廷:男人们在长久的分别后,会紧紧地拥抱,妇女们则用双手握手,并互吻脸颊。有必要提前安排会晤时间。不要以个人性物品作为礼物,比如领带、衬衣等。如果在阿根廷人家受到款待,要安排商店为女主人送去花或糖果。阿根廷人特别喜爱客人对他们的孩子、饭菜及家庭致以褒奖之词。不要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如政治和宗教。但可毫无顾忌地谈论体育——尤其是足球和当地公园里的美丽景色。
巴西:巴西的常用语是葡萄牙语。巴西人民在表达他们的感情方面不会感到任何不好意思。他们会在大街上拥抱。不分男女,在见面和分手时要握手。妇女们碰到一起时,则将脸颊贴在一起,同空气接吻。如同大多数的拉丁美洲人一样,巴西人对时间和工作都漫不经心。不要在会谈一开始时,马上进入正题,除非东道主这样做。巴西人待客是不断地向客人提供小杯的浓咖啡。如果在巴西人家里受到款待,有礼貌的做法是在第二天送去花及感谢信,要注意花不能是紫色的(那是死亡的表示)。
墨西哥:去墨西哥的人出发之前不要过低估计墨西哥城的高海拔、烟雾及交通状况的严重性。稍不注意饮用水,就会出现腹泻,这在当地被称作“蒙特祖马的复仇”。然而,所有这些都会因为当地友好的、宽厚的以及随和的商业气氛而变得不那么重要。墨西哥人会对来访者尽量想说一些西班牙语的愿望感到高兴。一般情况下,人们见面时握手是很受墨西哥人欢迎的。主人或女主人并不盼望你送花来。一般也不写感谢信,当然你写了,主人会高兴。如果你真的要送花,记住黄花暗示死亡。
6、北美:
美国: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是个年轻的国家,也是一个开放度高且充满现代意识的国家。美国人的特点为:性格外露、坦率、真挚、热情、自信,办事比较干脆利落。善于长谈,谈锋甚健,并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实际,追求物质上的实际利益。由于自信而善于施展策略,同时又十分欣赏那些精于讨价还价的洽谈对手。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及谈判方式,美国人对一揽子交易兴趣十足,并在气势上咄咄逼人。美国人在谈判中分工具体、职责明确,一旦条件符合即能迅速拍板,因而决策的速度很快。美国人工作节奏较快,谈判过程中常常在短时间内做好一笔大生意,有时甚至会从口袋里拿出一份早已拟好的协议让你签约成交。谈判中的期望值较高,但耐心不足。
加拿大:加拿大人比美国人要保守些。他们见面与分手时的适当举止是握手。在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都要准时赴约。大多数的款待都在饭店或俱乐部举行。如果在私人家里受到款待,要为女主人送去鲜花,不要送百合花,那会使人想到葬礼。要避免把法裔和加拿大人截然分开。加拿大人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对将他们的国家与美国作过分的比较十分反感。对那里的人民及他们国家所做的肯定性评论是最受欢迎的。加拿大人说话坦率,热情冲动。非常守时,对时间非常吝啬,不要谈论民族问题。
Ⅲ 印度问候语怎么说
印度的常用问候语——那摩斯戴
2.那摩斯戴的英文是Namaste /ˈnɑːməsteɪ/,意思是 bow to you,向你鞠躬。
3.伴随Namaste的双手合十的姿势就叫做Namaste gesture 或 Namaste pose。用英文解释可以说:a slight bow made with hands pressed together, palms touching and fingers pointed upwards, in front of the chest. 或者简单的说:Folding hands together with a smile to greet Namaste。
Ⅳ 新加坡的风俗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谈话时,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
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为了使人人都讲礼貌,新加坡政府对礼貌还做了一些规定:店员礼貌:顾客临门,笑脸相迎;顾客选购,主动介绍,百挑不厌;顾客提问,留神听取,认真解答;顾客离去,热情欢送,礼貌道别。邻里之间的礼貌,邻居见面要互相问候。逢年过节要邀邻做客。帮助邻居照看房屋。利用公共场所,要时时为别人着想。新加坡待人接物总是笑脸相迎。如用完公用电话,就会笑着对等候的人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甚至街头宣传文明礼貌的宣传画上面也都印着一个笑容可掬的人物像和一些口号,如:“处世待人,讲究礼貌”、“人人讲礼貌,生活更美好”、“真诚微笑,处世之道”。夜晚,五颜六色宣传礼貌的幻灯标记不停地闪动。
内阁部长和议员们也经常到人民群众中去演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就连警察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处以罚款时,也总是笑眯眯的。因此,新加坡人诙谐地说:“就怕警察微笑”——他一笑就得掏腰包。因为到处都有笑脸,所以外国人到新加坡总有“宾至如归”之感。
新加坡人非常讨厌男子留长发,对蓄胡子者也不喜欢。在一些公共场所,常常竖有一个标语牌:“长发男子不受欢迎”。新加坡对嬉皮型留长发的男性管制相当严格,留着长发,穿着牛仔装,脚穿拖鞋的男士,可能会被禁止人境。尤其是年轻人,出国时必须穿得清清爽爽,不要把头发留得长可及肩。
Ⅳ 印度人生活的习性
印度人如厕之后,确实是用手去清洁的——(只限于左手。这点请记住)。一开始我在网上看到相关说法,也不敢相信,认为是丑化印度人。现在经过多方认证。证明这个说法属实。
其次,说说他们的方法。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干净。印度厕所不像我们的公厕有卫生纸,但是全部在马桶旁备有一个水槽。是伸手可及的。专门用来帮助事后清洁。连最豪华的酒店卫生间也是如此。因此,去印度的朋友,除了护照,卫生纸是必须随身配备的。否则,你只能学习印度模式了。
在印度,用手清洁的问题,和文化、素质、学历、阶层是毫无关系的。即使白领阶层也照样是这个习俗。因此,印度人来中国旅行,感觉最不方便的,是卫生间蹲坑旁边没有水槽,如厕之后比较别扭。
印度人是手抓饭。孟加拉人也是这样。都是用右手的。绝对没有人用左手。因此,如果和印度人吃饭,最好左手不要伸到桌面上来。
Ⅵ 印度人晚安怎么说
1.“那摩斯戴”是印度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在见面和告别时,印度人总免不了说一句“那摩斯戴”,这是印地语,意即“您好”。
2.妇女额头点有吉祥痣,表示喜庆、吉祥之意,是印度民族的标志。纱丽为当地传统服饰。
3.印度教盛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虔诚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浴、饮圣水,死后葬于恒河。以黄牛为神,对它顶礼膜拜。
4.在印度要避免一些可能会引起误解的动作,情侣最好不要在公共场所手牵的,当然拥抱就更要避免,女士不要着无袖T恤或都是过于暴露的衣服,而且不要交叉双腿。
5.印度人一般交叉双臂,点头以示问好,这个时候可以以同样的动作答复。
6.此外,要注意不要使用左手,也不要跨过地上的食物或者是人。
7.进屋前要脱鞋,并且千万不要用脚掌朝向当地人或是神像。
8.小费:高级餐厅、酒店须付服务费,若不加服务费,则可给10%的小费用。坐计程车不用小费,但租一日计程车去观光时,最好给5卢比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