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三国时印度叫什么名字

三国时印度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2025-02-12 19:31:26

Ⅰ 三国时期的外国都有那些国家

三国时期有魏国,吴国,蜀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Ⅱ 印度是怎么分裂为印巴和孟加拉三国

印度的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战败后,三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被英属东印度公司所统治。1947年6月3日英国的蒙巴顿勋爵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独立,1971年印度通过第三次印巴战争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得东巴基斯坦独立,即为现在的孟加拉国。


1、从统一到分裂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时,巴基斯坦的领土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部分组成。东巴与西巴相距两千多公里,中间还隔着一个印度,而且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也不尽相同。


虽然东巴的面积比西巴小得多,可人口却比西巴多。由于中央政府的大权长期控制在西巴人手中,东巴人愤愤不平,东巴与西巴之间的隔阂日渐加深。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举行首次全国大选。以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主张东西巴完全平等,得到大多数东巴人的拥护。仰仗东巴人口上的优势,人民联盟在选举中获得了国民议会的多数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面对大选结果,东巴人欣喜若狂,西巴人则忧心忡忡。拉赫曼与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商讨东巴自治问题,以期改变东巴长期遭受的不平等的对待。可是双方分歧太大,会谈最终破裂。


第二年的3月初,东巴各地掀起罢工和示威的浪潮,纷纷要求实行东巴自治,局势一片混乱。3月25日,驻守吉大港的军队哗变,占领了全城。3月26日,人民联盟宣布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为了阻止分裂,叶海亚总统急忙宣布取缔人民联盟,并且派遣大批军队开赴东巴,镇压人民联盟的独立运动。一时间,东巴火光冲天,枪声震耳,拉赫曼和其他独立运动领导人纷纷被捕。从此,东巴基斯坦的民族自治运动变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西巴军队虽然控制了东巴的局势,但造成一百万孟加拉人丧生,一千万孟加拉难民逃往印度。


印度与巴基斯坦为了争夺克什米尔的领土主权,已经在1947年、1965年两次刀兵相见。现在削弱和分裂巴基斯坦的机会来了,印度哪肯放过。就在此时,印度与苏联签订了合作友好条约,得到了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助长了印度对巴基斯坦大动干戈的决心。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宣布全力支持孟加拉独立,好让“不断逃亡印度的难民重返家园”。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策划,11月21日,印度军队向东巴发动了海陆空全方位的攻击,一辆辆印军坦克越过国界,旋风般杀向巴军阵地;一架架印军战机腾空而起,呼啸着扑向预定目标。印度陆军迅速向前推进,直逼东巴首府达卡。12月3日,印军又越过克什米尔军事分界线,猛攻西巴,试图牵制巴军主力,不让他们腾出手来支援东巴战场。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了。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立刻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全力抗击印军的入侵。


印巴两军出动战机你轰我炸,并发生了激烈的空战。12月8日,印度的两架苏-7战斗轰炸机企图偷袭西巴的空军基地,不料,被高度戒备的巴军发现了。随着三颗信号弹腾空升起,两架中国制造的歼-6战斗机冲入天空朝敌机扑去。驾驶歼-6的哈斯米中校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巴军飞行员,当飞机爬升到两千米的高空时,根据地面通报的情况,他立刻在机头左方发现了敌机。哈斯米随即来了个大坡度转弯,绕到敌机后方,占据了有利的攻击位置。印军飞行员猛地发现自己被歼-6盯上了,慌乱之下,企图加速甩掉歼-6。哈斯米十分沉着,死死咬住苏-7,随后按下导弹发射按钮,一枚响尾蛇导弹直冲敌机而去,苏-7躲闪不及,顿时凌空炸得四分五裂。另一架苏-7见势不妙,刚想掉头逃走,这时另一架歼-6赶到,做了几个漂亮的空中动作,迅速把敌机锁定在射击光环中。炮弹像雨点一样射向敌机,第二架苏-7战斗轰炸机应声落地。


虽然巴空军的表现十分出色,但是巴陆军却不争气,在印军的猛攻下,接连败下阵来。叶海亚总统心烦意乱,赶紧派外交部长布托前往联合国,要求安理会制止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侵略。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一百零四票的压倒优势通过了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的决议。可是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拒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宣布印度将“打到孟加拉国获得解放为止”。


孤军奋战的东巴守军虽然从战争一开始就在数量上和武器上处于劣势,但是他们顽强地抵抗着。印军速战速决的意图受到了挫折后,立刻使出了撒手锏,出动无数飞机,在达卡周围空投了大批伞兵,使东巴守军首尾不能相顾,顺利完成了对达卡的合围。与此同时,印度的海军和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卡断了东巴与西巴的任何联系。


决战在即,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十分清楚,失败是不可避免了,他授权东巴指挥官尼亚兹中将“有权最后决定是否向印军投降”。12月16日,印军向达卡发起总攻。尼亚兹见大势已去,决定无条件投降。他在达卡的赛马场向印军递交了投降书,然后交出了军旗和手枪。印军攻占达卡的消息传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欣喜若狂,她赶到新德里的议会大厅,激动地宣布:“现在达卡已是一个自由国家的自由首都了。”12月17日,印度在西线宣布停火。叶海亚总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议。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巴基斯坦的失败而告终。


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得到释放的拉赫曼就任孟加拉国第一任总统。

Ⅲ 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

三国时期出现的少数民族大约有六种,收集的不知是否完整,请大家补充完善。 【乌丸】—曹操亲自平定的异族 北方的牧民族之一。 属于中国北部(现河北、辽宁一带)的异族,以骑兵为主力。东汉时经常作乱侵略,后来被曹操平定,纳入自己军团下。 东汉末年以幽州辽西、辽东属国、右北平等三郡的乌丸族最为强大,他们甚至曾经 一度各自称王。 公元一八七年,辽西乌丸首领丘力居与张纯起兵叛乱,丘力居死后,由外甥的蹋顿率三郡的乌丸族,进而与袁绍结盟联手,并获得了单于的封号。 及至二五○年,袁尚与袁熙兄弟逃至蹋顿的领地寻求庇护。为了消灭袁氏余孽,曹操便以张辽为先锋远赴乌丸展开征讨,并且于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了蹋顿。 此后曹操将降服的乌丸移至内地定居,并做为曹氏军团中骑兵精锐部队运用。 【山越】—拥有强大山越兵的山地民族 扬州山岳地带的异族。 主要居住于中国南(现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带)山岳地带的异族。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 尤其大多分布于丹阳、会稽、预章、鄱阳等郡。山越十分勇猛且善于山地作战,他们也会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产的铜铁,加以铸造自给自足,并曾经屡屡袭击汉人居 住的聚落。 因此陆逊便向孙权表示若不平定山越,东吴将难以经营北方,于是他亲自率军讨平了山越,他并以强健者为兵士,以老弱者为农,如此共得数万精兵。此后吴国仍然时时征讨山越,以便不断地开发江南。 【匈奴】—北方游牧民族之一 中国北方(现内蒙古、山西、陕西一带)的异族。其强大势力曾凌驾大汉帝国,分裂为南北二支后就势微了。 公元前两世纪,匈奴曾经以压倒西汉国力的武力而自豪,但后来却因为内部纷争而 相继衰微。 公元四十八年,匈奴曾经以南北两大分支,南匈奴后来降服于东汉,并被移居至并州、凉州等地,负责防御北方。及至一八八年,趁着东汉末年战乱之际,南奴于扶罗单于与白波贼等寇扰河东与河内,并从此定居于司隶部河东郡的平阳,日后消灭 西晋的就是其后代。 不过在魏国时期,南匈奴还是被剥夺了自治权,隶属于汉人的管辖下。 【羌】—隶属于藏系游牧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藏系民族,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 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 到了公元一八四年,异族中有位

Ⅳ 印度古时侯国名是“天竺”,中国古代的国名是什么

中国是按朝代分的
夏商与西周 (指夏朝、商朝、西周)
东周分两段 (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
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比较强大的有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
战国七雄:秦、楚、燕、韩、赵、魏、齐)
一统秦两汉 (指秦朝、西汉、东汉)
三分魏蜀吴 (三国鼎立: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西晋、东晋)
南北朝并立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北齐、北周等)
隋唐五代传 (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宋元明清后 (指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皇朝至此完

至于中国称呼的溯源: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中国”,并不是现在的“中国”。
古代的“中国”,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国”的代名词。在我国的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六种含义: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因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一般都处在各诸侯国的中间,所以叫“中国”。后来又发展为凡是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叫“中国”。
3、指中原地区。
4、指国内、内地。清朝就把内地叫“中国”。
5、指诸夏族居住的地方。诸夏地区不仅居住着汉人,也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人们把这个地区叫“中国”。
6、指诸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从汉代起,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历史上“中国”的范围,除了王朝之外,还应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部落。19世纪以来,“中国”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代的不同。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又是政治、经济中心。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为什么叫China:

说法一:

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

西方瓷器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明朝的时候,大批的中国瓷器产品就开始输往西方世界。波斯人称中国的瓷器为chini,欧洲商人在波斯购买中国瓷器也同时把一词带回了西方。后来,他们又把chini改为china,并且把生产china的中国也一并称为China。欧美人谈到China的时候,往往联想到China(中国)是china(瓷器)之乡。

说法二:与瓷器无关——中国为什么叫China?

新民晚报2004年8月3日16版介绍景德镇瓷文化。其文说,宋元两代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已经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又说,明清两代瓷器大量出口,经阿拉伯传到欧洲。这些史实,我无异议。唯可疑者,其说china由来,文云:“民间历来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china系根据秦字读音转化而来。但在景德镇最为流行的说法是china是汉语昌南(原景德镇名)的音译。随着景德镇精白瓷大量流传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说china最初是昌南地名译音,我觉得很新鲜。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年起)改名景德镇。此时所制瓷器已负盛名,特供御用。按照“景德镇最为流行的说法”推论,其后本镇瓷器外销朝鲜、日本、越南,又其后经阿拉伯远销到欧洲,皆以产地昌南作为商品名称。昌南两音,口碑远播,写成法文便是chine,写成英文便是china。china又回译成汉文瓷器。瓷器名声响遍全球,欧洲人就把中国也叫作瓷器,而大写其字头,成了China。这个推论亦能自圆其说。

然有极大障碍,景德镇人难以克服。就是至今无人能够否认英文China起源于印度古梵文“支那”。这个支那又作脂那、至那,三千年前就出现了。想想三千年前是什么意思吧。那就是说,什么昌南,什么瓷器,还得在娘胎里静待两千多年,方能一朝分娩出世。资格太嫩了,昌南瓷器争什么。三千年前,不但焚书坑儒的秦朝,就连春秋五霸的秦国,都还不存在,China怎么能是秦的译音呢?论资格,支那之名比周朝还要老,怎轮得上替暴秦争面子呢?

请容详说支那由来。唐代义净法师《南海寄归内法传》云:“西国名大唐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无别义。”他显然不同意China与昌南瓷器或与秦朝挂钩。隋代慧苑法师《华严经音义》云:“支那,翻为思维。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制作,故以为名。”他则直探古梵文“支那”的原义。两位僧人生在隋唐,那时昌南尚名新平,所制瓷器亦未颖出。

二十世纪之初,China一词起源问题,学界曾经讨论,众说纷纭,未定一是。文僧苏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来指我华夏。他研读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发现支那一词最早见于这两部着作,其原义为“智巧”。他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智巧”与慧苑所说之“思维”内涵略有不同,想系词义因时代而演变所致。

外邦对我华夏称呼,最早曰支那Cina,其后曰拓跋Tabac,最后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国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称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汉译应该是“支那瓦”。陶瓷产品,古称瓦器。此处ware应是瓦之译音。支那瓦者,中国瓷也。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国名,初无瓷器一义。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这已经是晚近的事了。

景德镇人不必失望。你们不是还有浮梁县的高岭村吗?没人替它争取,它却进入洋文。在英文里,Kaolin义为瓷土。景德镇瓷器最初用高岭村出产的粳米白泥作原料,称高岭土。Kaolin乃高岭之译音也。后来欧洲人制瓷器,凡是瓷土,不管哪里产的,皆以高岭称之。贵村之名于焉“走向世界”,不亦壮哉。

Ⅳ 如今中国周边的国家在古代都叫什么名字呢

中国周边国家众多,其中还有不少是古国,那么他们在古代都被叫做什么呢?

印度、巴基斯坦:东汉、南北朝、隋唐、两宋叫天竺或身毒。两宋时又名摩伽陀、婆罗门。明代,印度东部被称为傍葛剌,中部被叫作沼纳朴儿,“印度”之名亦见于《明史》。


尼泊尔:唐代叫泥婆罗,清代叫廓尔喀。


菲律宾:明代,其北部叫吕宋。明清,菲律宾被史籍称为“苏禄”。


文莱:明代叫婆罗,也叫文莱。


蒙古:明代叫鞑靼,鞑靼西边的蒙古部落在明代叫瓦剌。今蒙古国在清代被称为藩部,当地主要有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喀尔喀车臣汗部、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等。


俄罗斯:《清史稿》作鄂罗斯或俄罗斯。


中亚诸国:《清史稿》均归为“浩罕”名下,其中,哈萨克斯坦叫哈萨克部,此地汉代称为“康居”。阿富汗在清代已定此名,当时亦叫爱乌罕。

Ⅵ 印度的古代国家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

古代印度文明

一、印度的历史风貌

就地理范围而言,古代印度大体上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国的领土。我国自西汉起就有了关于印度的记载,当时将印度称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印度”这一译名起始于唐代的佛僧玄奘。

印度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特点: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特点可从下面几点来认识:

1、民族和语言

印度没有全国统一的语言和字母;印度没有一个纯粹的印度人种。居民成分包括所有三大不同人种——黑人,黄人和白人——且组合和比例各不相同。与非洲俾格米人有种族关系的矮黑人是最早的人类之一,在东部的安达曼群岛仍可发现。北部和西北部是浅肤色的地中海人,为印度一雅利安人的后裔。在南印度分布最广的是着名的达罗毗荼人。另一类型的人,被称为澳大利亚人种。蒙古人种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边境地区。在西部沿海地区可发现阿尔卑斯山区的类型,有的还稍有日耳曼人特征(眼睛呈灰色或蓝色)。印度人也没有什么典型的饮食,不过他们比欧洲人更加喜欢吃大米、蔬菜和调味品。北印度人觉得南印度的食物难以下咽,而南印度人也不爱吃北印度的食物。

2、地理和气候

印度在地理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南部的三角地带或半岛部分,被称为德干,完全属热带范围,德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个缓坡高原。印度北部被称为印度斯坦,北部以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为界,南部从低矮的文迪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气温包括热带的酷热和北部高山的严寒。印度斯坦大部分地区是平原,面积约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面积的总和,有印度河和恒河这些大水系流经。水流平缓的恒河比印度河较少泛滥,最能造福人类。作为“母亲河”,恒河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人的圣河。 印度的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在通常情况下,每年的六月,包含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水汽的季风向东北方向横扫大陆,带来大量,但不规则的降雨。南部德干的西海岸和东北部恒河平原(现孟加拉),洪水常常泛滥成灾。印度还常常遭遇干旱。印度河一恒河水系为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南印度半岛几乎都是靠降雨来灌溉其肥沃的土地的。由旱季引起的反复发生的饥荒给印度历史打上了烙印。

此外,印度雅利安人在他们的次大陆上与外界隔绝的程度也远不及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人。印度西北部的山脉不是不可逾越的 ,实际上,在大部分时间里,印度北部与中东和中亚之间的相互影响超过印度北部与半岛南部之间的相互影响。

3、多样性中的统一

然而,尽管存在着这种明显的差异,但仍然还有一种与它同时存在的统一性。从社会上层来说,印度的统治阶级就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这个统治阶级就是印度资产阶级。地域上也相对统一,即印度次大陆。还有是文化的统一性,在这块地域上产生了与周边地区完全不同的文化,十分独特,也十分有生命力。在印度没有动用武力的情况下它的宗教哲学就在中国和日本受到了欢迎。虽然当时几乎没有一个印度人到过这两个国家,并与之做生意。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缅甸、锡兰的文化肯定也深受印度的影响,虽然印度当时并没有占领它们。

但是,印度不太重视历史,这是研究印度史的一大障碍。印度实际上没有历史记载值得提及。在中国则有帝王的编年史、各县县志、古代历史学家如司马迁等人的着作,墓碑以及卜骨等等,能有把握地把中国历史追溯到大约是公元前 1500年。在罗马和希腊,虽然没有中国那么多古代文物,但却有一些很好的历史性的文学作品。甚至人们还可以读到埃及的、巴比伦的、亚述的和苏美尔的历史记载。在印度却只有一些模糊的民间传说,却很少有超出神话和传说的文字记载。我们无法编写一张所有历代帝国的名单,有时连所有的王朝都记载不全。所留下来的仅有的一些材料,又是那样模糊不清,以致连穆斯林时代以前的任何印度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都无从确定。很难肯定地说出,一个伟大的帝王到底统治过多少领土,这也是很难说清的。除了克什米尔和坎贝外,其它地方的历代王朝根本就不曾有过编年史。印度文学中的某些伟大作品也是这样,这些着作虽然流传下来了,但作者的生卒年月却几乎无人知道。幸运的是,总算还可以大体上确定这些作品写在哪个世纪。人们常常只是说确有过这样一位作家,但有时又对此发生怀疑。不少据估为某一作家所写的作品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写的。
所以我们只能粗线索地构画出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而将重点放在文化方面。

阅读全文

与三国时印度叫什么名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币1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55
中国第一条超级公路在哪里 浏览:232
中国姓李的演员有哪些 浏览:805
中国一流哲学家有哪些 浏览:986
怎么炒黑胡椒意大利面 浏览:809
为什么印尼的快餐有脚臭味 浏览:832
意大利古代建筑有哪些 浏览:253
印度首富对严重疫情帮助多少钱 浏览:180
骑马怎么下中国战场 浏览:92
印度一瓶卵磷脂多少毫升 浏览:473
意大利知名女装品牌有哪些 浏览:374
印尼什么手串最好 浏览:342
英国商科读研怎么毕业 浏览:491
中国的重汽豪沃怎么样 浏览:950
英国蓝短猫可以干什么 浏览:912
在英国凡士林是什么 浏览:401
伊朗为什么用拖车 浏览:419
中国功夫运动员有哪些 浏览:298
伊朗的后院叫什么 浏览:881
英国扣船会怎么样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