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印度人有厕所都不去,喜欢露天解决
其实很多印度人都是会在室外的公共厕所去解决生理问题的,毕竟印度人觉得人体排出来的东西是肮脏的,他们家里不设厕所都是在外解决。在印度人心里面,排出来的东西是很肮脏,因此对于这些东西是完全地厌恶的,因此印度人家里面都是没有厕所,他们会选择直接到室外的公共厕所或者随地解决就算了,最重要是不需要自己清理。
印度人并非不去厕所解决问题,而是忍不住的时候就会接地解决,因此变成了印度的一道“风景”。
B. 印度267所公立学校没有女厕,为何厕所问题成为印度顽疾
一、印度人传统观念,导致厕所问题
印度人有一个传统观念,他们认为人类排泄物是不吉祥,这些东西不能排泄在家里,否则就是对神灵亵渎。传统观念认为,人体排泄物就应该放在大自然中,成为植物养料,所以在印度看到很多人随意大小便,在建筑物、街道、历史遗迹等角落,经常看到人类遗留排泄物。这些现象导致环境恶劣,苍蝇乱飞,臭气熏天。
另外建立了奖励政策,公民使用一次公厕,就可以获得一定奖励。同时有关媒体宣传厕所重要性,目前上映了电影《厕所:一个爱的故事》,在影片里宣传了“没有厕所不结婚”主题思想。
总之,印度政府正在通过多方面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C. 家里有厕所,为什么印度男人还是会去大街上方便
家里有厕所,印度男人也还是会到大街上方便,这个问题要考虑到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以及从众心理。
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从众心理,这家的女主人说之前他们排便的地方有好几千人在使用。这个问题其实很现实,在印度只有那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才会用厕所,生活在乡村,土地面积广阔地方的印度人,全是野外解决,他们会有一种可以在野外上厕所的自豪感。
而且那些家里有厕所还要出来大街上方便的印度人,多是觉得在大街上方便是自己作为男人的权利,这个权利被他们引以为傲。
面对一群如此思想的印度人,打造厕所的工程可见其难度有多大。
D. 我去了两次印度,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在印度上个厕所有多
一个朋友即将启程前往印度旅行,走前她一直忧心忡忡,在微信上详细咨询了我关于住宿、交通和餐饮等信息,最后抛给我一个问题:你在印度旅行的时候,都去哪上厕所?
说起在印度上厕所,一把辛酸泪。
作为一名游客,在一些长途汽车站或火车站及大城市的旅游景点附近,可以找到有专人看管的收费公厕,给看门人递上10到20卢比就可以进去方便了。屋内是单独隔开的小间,全为蹲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印度人民如厕不用手纸,而是用水冲洗,所以一般厕所地面都会积满了水。第一次去公厕的我,完全没有经验,穿着人字拖刚迈着大步走进去,就险些滑一跟头。等我小心翼翼方便完,又小心翼翼用水装满旁边的塑料小桶,倒进坑内,再打开门走出来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地上的脏水没准儿就是人们冲厕所的时候溅出来的,想到这儿我感到有点恶心,赶紧提着裤子踮着脚尖跳了出去,旁边的印度妇女对我怪异的举止纷纷侧目。
过了几天,我坐着大巴到了一个小城镇,下车后我四处寻觅厕所,只见专供男人使用的厕所——墙上贴有几块白色瓷砖,地上有几个坑,再用水泥一抹一砌,把象征着隐私的空间分隔开,就成了有印度特色的露天厕所了。男人们只要转过身去就可以方便,完事儿之后神态自若的离开。
去年最火的印度电影之一,也是关于厕所问题的:《厕所,一个爱的故事》(IMDB7.5分),影片讲述了一对印度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后步入甜蜜婚姻,新婚当晚,新娘贾耶发现丈夫家竟然没有厕所。无法忍受户外解手的她,向丈夫凯沙夫提出必须要有厕所,否则就离婚……
这个让人联想到异味且充满魔幻的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2012年,印度新娘安妮塔•纳利不堪忍受户外如厕的折磨,婚后第四天从丈夫家逃走,声称如果没有一个独立厕所,就不回家。一家慈善机构闻讯后,为她建了一个厕所,厕所启用之日,她回到了家里。
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女人都和她一样幸运,有慈善机构出手相助。在野外如厕的过程中,很多妇女遭到来自异性的骚扰和侵犯。在印度北方邦格德拉村两名年龄在14岁和15岁的少女在野外如厕时遭到多人强奸致死,随后,女孩们的尸体被强奸犯挂在一棵芒果树上;警方也给出了具体数字,每天接到10起强奸案报案,60%的案件发生在女性外出如厕时。比哈尔邦一名警官说,当地400多起强奸案就发生在女性外出如厕时。如果受害人家中有独立厕所,这些悲剧就不会发生。
在游客看不到的另一面,荒诞时刻上演着。
那么在印度建个厕所真的就这么难吗?是的,还真就这么难,原因有三:
首先,印度教对“洁净”有着非常偏执的理念。
在印度,进寺庙必须脱鞋,进屋也必须拖鞋,因为鞋子踩满了污秽,被视作不洁之物。而厕所一个装着人类排泄物的地方,可要比鞋子脏上一百倍,这样的地方印度教徒是不能允许出现在自己家里的。
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虽然早在1940年代已经明文废除了,但是想从人们的心里彻底根除却没那么容易。在印度教徒们看来,打扫粪便是贱民的工作,一些高种姓的人们是绝对不会干的,所以即使在家里修了厕所,谁打扫、谁清理在我们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印度也成了大问题。
澳大利亚作家SarahMacdonald曾经在《神牛》一书中提到,由于种姓制度,她不得不雇佣两个佣人,贱民佣人负责打扫厕所,高种姓佣人打扫房间和其他区域,且坚决不踏入厕所一步。
印度人对厕所毫不妥协的态度,更使得建造厕所难上加难。
其次,野外如厕是放松、社交的好机会。
在乡村地区,人们其实是非常排斥去厕所的,男女去野外如厕的理由也各不相同。印度男人喜欢去野外方便,主要是因为节约自家用水;随时呼吸新鲜空气;趁着上厕所的机会可以和哥们儿厮混,顺便逃避老妈的叨叨。
发生了女性在野外如厕被强奸的悲剧后,一些大打贞操牌的公共机构呼吁如果家里修了厕所,那么女性就不会被强奸了。但其实野外如厕对于女性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究其原因,印度的女性地位一直及其低下,在一些偏僻保守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女性不允许聚集在村头闲聊或者讨论社会问题及交换观点,而结伴去野外如厕就给了她们片刻的喘息和放松。
最后,莫迪的“厕所行动”面临很多挑战。
早在2014年10月,为了纪念甘地诞辰145周年,印度总理莫迪发起了“干净印度行动”,这一行动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印度农村建造1200万个厕所,预算高达200亿美元,2019年之前彻底消除随地大小便的陋习。它的口号是:有厕所,上厕所,安心厕所。
但是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仍很难说。从目前来看,这场轰轰烈烈的“建厕所”运动不仅进度严重滞后,而且很多只是“面子工程”——地方政府为了显示政绩,盲目建造了很多没有连上排污系统或化粪池的“伪”公厕,而根本不管厕所是否能够实际使用。这样的公厕通常导致排泄物堆积,肮脏不堪,成为疟疾等一些传染疾病的温床。
另一个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很多厕所只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便荒废了,都是因为豆腐渣工程或者设计比例出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政府机构开设了建造培训课程,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针对卫生系统的标准课程。
此外,修建厕所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泥瓦匠,并不愿意参与到课程培训中,他们更愿意通过实操或者学徒制学习,这也导致了修建的厕所质量层次不齐。
甚至在厕所建成之后,很多有着顽固思想的村民仍旧拒绝使用,这里有习惯原因,也有宗教因素,前期欠缺的宣传工作也让厕所能否最大化的使用打上了问号。
其实,不仅仅是户外如厕,印度社会中的很多顽疾与恶习,都在短时间内难以根除。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说,这也表明了印度向现代文明靠拢中的困境,印度几千年的传统与文化是财富,但同时也是羁绊。
E. 印度厕所为什么难找 印度人为什么不建厕所
1、在印度的文化里,厕所是藏污纳垢,不吉利的东西,所以他们潜意识里拒绝将厕所建在家里,要如厕一般去外面,荒郊野外的地方。
(5)印度人为什么用不惯厕所扩展阅读: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巴基斯坦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
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