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万科为什么在印度投资

万科为什么在印度投资

发布时间:2025-02-24 05:47:50

㈠ 长三角和珠三角哪边优势更大

题目说地理政治角度,不要忘了政史地不分家,历史角度也很重要。在我国,一个地区如何发展,一要看政策导向,二要看地域潜力,三要看历史积累与负担。


先说点题外话,记得以前看书看过建国选首都一段,当时最中意的三个城市是北京、南京、西安,后来综合考虑选定了北京。今天看来这个决定真是无比英明,如果选择南京,那今天经济南北差异势必更大,如果选择西安,离沿海开放地区太远,发展势头也不会太好。而选择了北京,与上海南北呼应,平衡了地区发展。历史的选择可以大大决定发展走向。


2017城市GDP前三十里面,长三角地区除了上海还有七个,珠三角地区除了港广深只有两个了,而且排名第五的惠州与前面这些差距巨大,显然在区域发展平衡方面,长三角两省一市比珠三角单独一省发展的还要好。


在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来会发展成世界一流的城市群,政策方针和区位优势都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但是长三角地区到时候应该已经实现了世界一流城市群的目标,规模和质量比珠三角还要好。

㈡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1、印度优先发展服务业的原因一个国家的经济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就是工业,主要是制造业;最后一个是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在工业革命以前都是农业为主的,工业革命后才开始有工业和制造业,而历史上的大国几乎都是工业强国,荷兰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贸易立国的,这是算是服务业,优先发展工业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工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农业人口的转换问题,随后就会迎来城镇化,城镇化的提升带来的是服务业的需求,这是之前很多国家走过的老路,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国内的消费能力较低,无法自行消化工业生产能力,只能出口给其他的国家,利用出口的优势来发展过来的工业/制造业,中国走的是这样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从1991年开始“改革开放”后实施市场经济的政策,但是在经济的发展策略上是优先发展服务产业的,制造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中个中原因有多种,印度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间是联邦的体制,要发展制造业就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但是因为中央协调的能力较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统一协调能力,导致基础建设停滞不前。没有基础建设,制造业就难有大的发展。

还因为宗教信仰,比如种姓制度,导致人口的流动有很大的困难,这是就业的一个基础,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业市场是自由交换的。土地的私有化也为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合约谈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难做统一的征收和规划,私人之间的谈判成本太高,尽管现在印度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进展依然缓慢。

2、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中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曾经是同样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总体而言印度的农业比重还在中国之上,印度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了42.8%的比重,这是完完全全的农业国家了。不过整体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这个比重已经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点下降了28个百分点,这个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有4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虽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绝对值还是非常低,大概是相当于中国20年前的水平。印度单靠服务业的发展是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发展制造业是唯一的出路。

㈢ 在中国能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是不是都是搞房地产的

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大部分都不是搞房地产的,网上有言论称我们是房地产立国,这个就是贻笑大方了,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立国,否则世界工厂是怎么来的?如果是房地产立国,何来的科技战?1、世界500强中房地产企业的名单在2019年世界500强名单中,中国上榜的企业是129家,美国是121家,从数量上来说,中国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数量是最多的。

总而言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立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高达30%,这个比例也是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家。

㈣ 王石:中国为何无法成为创新中心

中国企业的跟随路线是相当成功的。帕尔迪是美国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一直是万科的目标,在2007年我们超过了它;海尔源自德国,但如今业已是国际上最大的家电企业;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IT业自然也是模仿创新的代表。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商业世界多模仿,日本又何尝不是如此?18世纪时,中国茶杯是当时欧洲最畅销的茶具,也行销韩国、日本。但很快日本不再进口而是自己复制;紧接着欧洲也不再进口中国茶杯,取而代之以日制茶杯。因为日本人发现,高鼻梁的欧洲人用中国茶具会碰到鼻子,于是扩大了杯口,这也是模仿创新。
跟随战略的道理何在?以自行车比赛做个说明在团体赛里的平均成绩一定会比个人成绩好。因为根据流体力学,受阻力最大的是领骑的人,后面一定跟得非常紧,因为降低了阻力。相关数字也表明,基本创新成功率是26%,而模仿创新成功率是90%,这就是后发优势。但后发优势的红利毕竟有限,往下走必须要靠创新。
文化上的阻滞
创新不是简单地把研发费用提升。《罗马人的故事》在开篇写道:在中华帝国修长城的时候,罗马人在修道路。中国的城市文化就是城墙文化,一个国家有城墙,一个城市有城墙,城墙里面紫禁城还是有城墙。罗马呢?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阻碍而是畅通。《罗马人的故事》还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罗马人成功了?论智慧罗马人不如希腊人,论财富罗马人不如迦太基人,论孔武有力不如高卢人。显然这与罗马人的开放思想和包容相关,罗马人打一个城之前得先修道路、建桥,罗马人是工程师,用镐头建成了罗马帝国。
我相信郑和下西洋时的航海技术、编队的组织能力是非常强的。但为什么郑和不能像哥伦布那样发现新大陆?因为没有动力。中世纪时,东西方贸易被中东人垄断,所以哥伦布要去寻找新的航海路线。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要相信地球是圆的,相信只要沿着一条路走下去,一定能走回来;二是为了发现财富,香料、黄金,为此敢于冒险,甚至可以一去不复返。对于这两点,郑和的团队都不具备,这就是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意思是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组织),譬如明朝,要进行创新是非常难的。实际上,就是因为过去的成功背上了包袱,很难转型。诺基亚、索尼今日的困境也是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让人唏嘘不已。
启蒙在教育
航海大发现之后,先与东亚国家打交道的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东亚文明在接受西方文明的时候,有天主教和新教两条路径。中国接受的是天主教,而日本德川幕府非常紧张天主教影响统治的稳定性,于是接受了新教。日本接受了荷兰而非葡萄牙、西班牙,因为荷兰是新教,新教是讲资本主义精神的。
江户时代,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设立洋学塾,讲授兰学。而所谓兰学,狭义来讲就是荷兰的技术和科学;广义来讲,就是通过荷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最早引进的是医学、地理学、天文学、数学。也就是说,兰学在日本江户时代成为一门学问,差不多100多年的时间里,知识分子完成了西方实证的训练。江户时代结束时,日本识字率最低达到60%,男性达到75%,是当时全世界最高的。1949年时,中国的文盲率还在80%以上。换言之,1868年日本的识字率就远远高于七八十年之后的中国。同时,知识界系统地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
勿刻意追求中学为体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现在证明没法走下去。不要强调中学为体,因为这会阻碍现在的创新。
我到哈佛之后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没法丢掉,否则就不是中国人了。明治维新全面西化,也并没有丢掉日本传统的文化,不但没有丢,反而是日本本土的文化在国际上处于优先地位。建筑业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获奖最多的是美国人,其次就是日本人,英国第三,中国也就是王澍。王澍苦苦坚持的就是中国传统建筑,但不是固守传统,而是把传统建筑语言与现代的建筑结合起来。
既然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都没有被淹没,一定还有存在的道理,在这个情况下须敞开胸怀认真学习。管理呢?我认为只有一种,没有中式、西式的区别。现代工业、现代企业管理都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产生的,那就拿来主义,向其学习,创新模仿。再往下,当你已经做得最优秀了再谈如何创新。尚未卓越之前,半道搞儒家的教育方法,我的直觉是行不通的。
[本文根据王石在中欧创业营课程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Q&A
Q:很多人觉得中国商人的地位还是很低,抱怨环境不好。
王石:你不是追求民主吗?不是向往公平吗?不是追求正义吗?就从你做起。企业家就从你的企业做起。有什么老百姓就有什么皇上,如果你本人独裁、专政、不透明、暗箱操作,你怎么能指望一个皇上是廉洁、透明、公正的呢?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家庭都是潺潺流水,如果我们自己民主、讲正义、讲公平,自然而然就汇成滔滔巨浪。
王石:很多人不遵守做企业的底线,但至少我在遵守。当然这样是比较难的,但是难之后反而有竞争力。我过去说不行贿,现在照样也不行贿。房地产有一个金科玉律,位置、位置还是位置。万科的位置全部都是在郊区,拿不到好地,所以万科相当一段时间就是郊区开发商。怎么办呢?必须到市场上找回来,要最好的市场调查、最好的策划、更多地用心,在物业管理上、小区配套各方面做好,反而形成了竞争优势。
王石:万科现在不但是中国最大,还是世界最大。但是,我从来没把这个当成目标,这是结果。后面有追兵,中海、保利、富利、恒大、万达,要超过万科,如果我的目标就是最大,我不让你超,就得快速扩张。我现在和管理层讲,做第二、第三有什么不好?跟着加快出现两个问题,一个质量没法保证,第二资金可能随时断掉。现在,万科第一的位置没变,排第二的始终在变,要超万科的往往结果都不好。
Q:有人说创业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王石:万科本想做录像机,可是没许可证;我也想做保险、金融,但进不去。相当长时间内,我一点都不喜欢房地产,也不喜欢商人,但是形势比人强,这个社会搞商业容易成功,搞房地产更容易成功。不喜欢是一回事,但这是你的职业,你得负责任。所以要认真研究,从城市发展史,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这般考察下来,你会发现,房地产、城市规划与发展是最综合的一个体系,不仅牵扯到工程,还牵扯到美学、技术。我现在是很喜欢,但也是这四五年的事情。
如果当时我换了,就没有机会了,人生不可能折腾20年,人生苦短,所以不喜欢也不要轻易放弃。怎么办呢?你把它做好。我当过兵,当过铁路工人,当过国家干部,当过工程师,可以说都不喜欢。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认真做好,当真正选择喜欢的事业的时候,你会发现认认真真做好的不喜欢的东西,是人生很好的一段经历。

阅读全文

与万科为什么在印度投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王室继承人有多少 浏览:882
印尼鳌虾一天喂多少次 浏览:492
印度武装部队多少人 浏览:469
中国每年退伍兵有多少 浏览:574
中国红灯笼多少钱一斤 浏览:261
中国辣椒集散地有哪些 浏览:280
中国电网基本负荷是多少 浏览:189
海豹是海狗吗中国有多少 浏览:36
你知道中国名山有哪些 浏览:419
中国美女如何搭配 浏览:81
中文在越南的地位如何 浏览:821
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什么河 浏览:539
为什么印度女人穷也戴珠宝 浏览:860
中国怎么支持伊朗 浏览:5
中国风水宝地在哪里 浏览:477
印尼100000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1
一百万印尼币换多少人民 浏览:592
印度国家财富怎么样 浏览:294
印度人为什么看那么多天上的星 浏览:895
张召忠说印度真实经历了什么 浏览: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