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给印度造的大坝为什么会被冲垮是技术原因还是钢筋原因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施工人员没有考虑到冰川活动。我们可以看一下被洪水冲毁的恒河水电站。现场来看这座水电站,几乎被泥石流深埋,根据照片上泥石流的规模来看,并不是技术或钢筋材料造成的溃坝,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型泥石流。无论日本技术多么先进,在这种规模的山洪暴发面前,任何建筑设施都会不堪一击。日本的技术人员一心建造大坝,却忽略了自然环境带来的威胁。
⑵ 巴西有什么景点
在三权广场,三权广场,游客看不到任何历史遗迹,但五颜六色的现代主义建筑令人惊叹。这些建筑设计大胆,线条优美,轻盈飘逸,有些甚至包含了一些寓意。在两层的总统府前,有一座首都拓荒者的铜像,与长矛并肩而立,象征着巴西人民团结一致保卫祖国。三权广场代表了国家的三权,被称为巴西的神经中枢。令人印象深刻。
在飞机的第一部分,有三权广场上的国民议会大厅、最高法院和总统府。三权广场是巴西首都的心脏。其议会大楼由两栋28层楼高的建筑并排而立,由过道相连,呈H字形,是葡萄牙语man的第一个字母,寓意一切为了人的立法宗旨。
众议院大楼右侧是面向天空的大碗,象征广泛接受民意;参议院大楼的左侧是一个倒置的大碗,象征着民意的集中。巴西议会大厦,两座碗状建筑分别是巴西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所在地。碗的上面是众议院,体现了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民主原则,碗的下面是参议院,象征着民意的集中。国会的两栋28层大楼之间有一条通道。因此,这种模式隐含着以人为本和人类主宰世界。巴西利亚大教堂巴西利亚阳光大教堂,水泥支撑,玻璃幕墙,是世界上最明亮的教堂。
它的形状意味着人们手中拿着一个十字架。欧洲的教堂大多装饰着各种浮雕,教堂内部阴暗阴森,给人一种神秘肃穆的气氛。巴西利亚的阳光大教堂一反传统,线条简洁,光线明亮,空间宽敞,体现了现代气息。教堂的主体建筑在地下,地上是教堂的屋顶。它由几十根抛物线形的柱子绑在一起,远远看去像是巴西印第安酋长用鸟羽做成的皇冠。国王的王冠周围有一个水池。当阳光照射在池边时,水波在教堂内的玻璃窗上闪烁、反射,使得教堂内的灯光一闪一闪,给人一种神秘感,赏心悦目。巴西利亚大教堂。这是一座外形奇特的伞状教堂,既像教皇的圆帽,又像印第安人的小屋。图中所示的建筑只是大教堂的屋顶,弯曲的柱子是屋顶,整个教堂大厅建在地下。
巴西利亚大教堂的建筑风格是一流的。建筑的主要部分在地下,一个由荆棘和玻璃组成的金属屋顶覆盖着地面。顶盖下面是悬在空中的神像。基督和圣徒在蓝天白云中。圣保罗,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州。东南濒临大西洋,西部和北部的巴拉那河及其在圣保罗的分支的几个商业区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圣保罗市中心的Oscar Freire街有很多着名的商店,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顶级服装的店铺。在圣保罗的东部,有购物中心Aricanva,它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
圣保罗西部也有很多高档购物区,圣保罗最贵的两个购物场所Iguatemi和Potio Higienopolis就在这里。每周日,圣保罗共和国广场都有手工艺品市场,出售t恤、邮票和纪念品。市场里还有各种食品摊贩,非常热闹。圣保罗原本是一个印第安村庄。1554年1月25日,葡萄牙殖民者来到这里,发现了它理想的地理位置,于是大规模建镇。由于这一天恰好是天主教纪念圣保罗的日子,所以这个城镇被命名为圣保罗。圣保罗建于1711年。1822年,巴西在这里宣布独立。
到1880年,圣保罗还是一个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4万的小镇。但到了19世纪末,由于附近地区咖啡的大规模种植和外国移民的涌入,小镇开始迅速发展。到1940年,城市人口已超过130万。据相关报道,圣帕
从飞机上俯瞰这座南美洲的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马路车水马龙,城内6.4万条街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市区很多建筑高达30-40层,如圣保罗银行,32层高,160米楼顶有电视塔。意大利是一座41层的建筑,顶部有餐厅和_望塔,你可以欣赏到整个城市的全景。
圣保罗的商业非常繁荣,商业区主要集中在迪雷塔街、11月15日街、圣本托街、3月25日街、安东尼奥普拉多广场和共和国广场。3月25日街简称25街,有巴西唐人街之称。此外,在共和国广场中心的花园里,有一个手工艺品集市,摊位上出售宝石、古董、木雕、皮革制品、邮票、硬币和名画。每个星期天,圣保罗的市民和外国游客都聚集在这里,使博览会挤满了人。市中心有一个占地27000平方米的大市场,商品种类繁多,价格低廉。整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熙熙攘攘。
此外,1600多家大大小小的旅馆和餐馆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但它们主要集中在闹市区、富人居住集中社区的东南部地区和消费水平较高的西部地区。巴西被称为咖啡王国,其咖啡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8。圣保罗附近地区是巴西重要的咖啡产区,城市的大街小巷各种咖啡馆比比皆是,顾客一天到晚爆满。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城市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与圣保罗的经济密切相关。公元19世纪以前,圣保罗盛产棉花、大米和咖啡,因此该州首府圣保罗的工业以棉纺、谷物加工和咖啡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
后来逐渐发展了冶金、机械、汽车、电力、食品、水泥、化学、橡胶、烟草、造纸等行业。这些工业部门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大部分工业原料可以从圣保罗及附近地区获得。在过去的20-30年里,圣保罗建成了巴西的电子工业中心、汽车工业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炼油厂。目前,圣保罗有3万多家工厂和企业,产业工人超过200万,占巴西全国工业的半壁江山。圣保罗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有圣保罗大学、天主教大学、医科大学等高等学府和学院,还有藏书过百万册的圣保罗图书馆。
郊区有巴吞蛇研究所,成立于1901年。这里饲养和展示了数万种2000多种毒蛇。每年生产2.85亿份解毒血清和2500万份预防伤寒、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等传染病的疫苗。它是世界公认的毒蛇研究中心,每年吸引30多万外国游客前来参观。圣保罗市中心有很多博物馆,其中比较着名的有圣保罗美术博物馆、巴西美术博物馆、家具博物馆、航空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印度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建筑独特,藏品丰富,对游客极具吸引力。圣保罗市中心有许多着名的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主教大教堂,它是南美洲最大的教堂之一。这座教堂建于20世纪30年代,于1954年圣保罗建城400周年时竣工。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富丽堂皇,色彩斑斓,地下室保存着许多圣人的遗骨。
始建于1913年的圣保罗大教堂直到1954年才竣工,并作为庆祝建城400周年的活动向公众开放。它的前身是殖民时代的大教堂,整个工程由马克西米利亚诺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造。在艺术特色上,它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教堂的地下墓室存放着包括前印第安酋长在内的名人的棺材。每一扇玻璃窗都反映了圣经中不同的宗教主题。也有带as的意大利风琴
教堂前的广场自16世纪以来一直是每次盛大宗教游行的起点。中心的零起点是衡量圣保罗与其他城市距离的起点。圣保罗拓荒者雕像自1492年10月12日凌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在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登陆后,西方殖民者便络绎不绝。500年,葡萄牙人来到巴西,把它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为了疯狂掠夺这里的资源,他们贩卖奴隶。世界各地的移民,包括中东人和亚洲人,也来到了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世世代代在这里工作。
无论是欧洲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都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一代又一代,和当地土着一起开垦和建设了这个地方,使她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为巴西乃至南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纪念巴西发展的历史,突出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人民对巴西的贡献,市政府在市中心面向议会大厦、面向中央公园的区域开辟了绿地,塑造了这个群体雕塑。该建筑由花岗岩雕刻而成,建在一个三层楼高的花岗岩基座上。为首的,是两匹高头大马,马成奔驰状。
骑士,一人昂首,带路;一个男人回头看了看队伍,似乎在喊那首歌。马后是一群拿着各种工具的拓荒者,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各种面孔。第一排是亚洲面孔,后面是欧洲面孔,有黑人,有戴白帽子的中东人,有怀抱婴儿的妇女。女性衣着朴素,男性多为裸体。齐新齐心协力,并驾齐驱,试图把绑着绳子的巨石拉出来。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整个群雕给人一种力量感。拓荒者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在群雕面前,人人肃然起敬!圣保罗拉丁美洲纪念馆位于圣保罗市中心,其中心广场巨大的手形雕塑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为之震撼。
这个主要由混凝土制成的巨大手掌将五根手指伸向天空。灰色的手掌中央刻着鲜红的南美地图,看起来像一条醒目的血路,表达着拉美国家的团结。拉美民俗展览馆,展示墨西哥、秘鲁、厄瓜多爾尔尔、玻利维亚、巴西等拉美各地区的民间艺术和民族风情,向各国游客展示丰富多彩的拉美文化。圣保罗独立纪念碑建于1922年,以庆祝巴西独立一百周年。纪念碑正面底部的大型青铜浮雕再现了佩德罗一世宣布独立时的情景。两侧的两座雕像是向葡萄牙议会提交巴西独立提案的两位议员。纪念碑是佩德罗一世进军里约热内卢的图像。
在地下墓穴中,埋葬着1972年葡萄牙移交给巴西的佩德罗一世和他的皇后的王冠(他们的遗憾埋葬在距离里约70公里的皇家城市彼得罗波利斯)。纪念碑前的火焰常年不灭,与竖立在纪念碑正面迎风飘扬的巴西国旗遥相呼应。圣保罗故宫博物院的保利斯塔一词意为圣保罗的,换句话说,保利斯塔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圣保罗博物馆。
不过巴西人一般不这么叫,而叫它Museu do Ipiranga,因为这个博物馆位于圣保罗的Ipiranga区。宫殿结构有君临天下之感;但最重要的是,无论是为了纪念巴西独立而建的博物馆还是公园,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座土黄色的长方形建筑始于1885年,完成于1890年,当时是巴西独立纪念馆;它在1895年被改造成博物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故宫博物院有三层,藏品丰富。除了纪念巴西独立的图像、文章和文件,还有大量19世纪至20世纪葡萄牙王公贵族在圣保罗生活的缩影。里约的耶稣山,本名驼峰山,海拔710米,位于城市东部的蒂鲁卡森林公园。北面和东面是广阔的大西洋。
山顶有一座耶稣双手平举的十字架雕像,因此改名为耶稣山。耶稣山是里约的重要标志,在里约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耶稣就像来自法国的礼物。他的头和手是法国制造的,海运过来的。整个工程历时五年,于1931年完工。雕像本身高30米,重1145吨,底座高8米,总高38米。
2007年,它被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环顾雕像,可以看到整个里约城。里约足球场是世界上第一座足球场,可容纳20万名观众。巴西人永久保留的雷米特杯就存放在这里。球场内的足球博物馆展示了球场的建造历史,以及反映比赛盛况的各种图片、声像和模型。巴西着名球星的足迹都在巨星足迹平台上。1969年11月19日,球王贝利在马拉卡纳体育场攻入了他职业生涯的第1000粒进球。里约甜面包山面包山,位于瓜纳巴拉湾入口处,是里约的标志之一。甜面包山高394米。
当你爬到山顶时,你可以看到里约的全景。印度人称之为Paund Acuqua,原意为挺拔独立的山峰。它的发音与葡萄牙语中的pao de acucar相似,山的形状使葡萄牙人想起了他们家乡使用的一种土模具,将糖制成圆锥形的方糖,因此被称为糖面包。伊瓜苏瀑布南美洲的伊瓜苏瀑布是世界五大瀑布之一,位于阿根廷和巴西的边境。伊瓜苏在南美洲土着瓜拉尼人的语言中是大水的意思。发源于巴西的伊瓜苏河,在流入巴拉那河之前,水流缓慢。
在阿根廷和巴西的边界上,这条河有1500米宽,像一个湖。水流向前时,突然遇到一个峡谷。河水从倒U形峡谷的顶部和两侧流下。突出的岩石将湍急的河水切割成大大小小270多个瀑布,形成壮观的半圆形瀑布群,总宽3000至4000米,平均落差80米。瓜苏瀑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许多观赏点。
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峡谷顶部是瀑布的中心,水流最大最凶猛。它被称为魔鬼的喉咙。伊泰普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和巴拉圭的界河巴拉那河(世界第五大河流,年径流量7250亿立方米)上,在伊瓜苏以北12公里处。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由巴西和巴拉圭共同建设,其发电机组和发电量由两国平分。目前有18台发电机组(每台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年发电量790亿千瓦时。伊泰普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唱歌的石头。溥仪水电站于1974年10月17日开工,1991年5月6日竣工,历时17年。巴西友谊桥连接巴西和巴拉圭的国际友谊桥于1965年开通,目的是促进两国之间的交通运输,进而改善两国的贸易关系。友谊桥位于BR-277联邦公路的尽头,长度超过550米。从那里,你还可以到达巴拉圭的首都亚松森。
为了不影响船只航行,国际友谊大桥的桥墩高达303米,所以即使雨季水位上涨,船只仍然可以在巴拉那河上航行。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码头。马瑙斯是一座城市,位于黑河边的里奥内格罗,索莱姆斯和黑河交汇处上游10公里处。这个城市最容易辨认的标志是着名的TeatroAmazonas。这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由DomenicodeAngelis于1896年设计,当时橡胶经济正蓬勃发展。离城市80公里的地方是野生热带雨林。人们也将马瑙斯视为亚马逊的起点。广场中央的雕塑。四面分别刻有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
广场的另一边是教堂。这座教堂比较奇怪,只有一座塔楼,不对称。是设计师崇尚个性的结果吗?后来据说马瑙斯刚建成的时候,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要从欧洲运来。当时另一艘运塔的船中途沉了,所以只运了一个塔。巴西人不追求完美(我相信如果是德国人绝对不会这样),一塔就一塔,所以他们设法做到了。着名的浮船坞。每逢周日,这里的露天市场就关门了,市场里的数百个售货亭都用红色塑料包裹着。他们来到码头,坐在码头边的酒馆里,喝着啤酒,发呆消磨时光,俯瞰酒馆。
玛瑙斯大剧院玛瑙斯大剧院是一座建于1896年的剧院,是仿照巴黎歌剧院建造的。它耗资1000万美元,用欧洲的橡胶换取原材料建造而成。现在,这仍然是一座辉煌的歌剧院。这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剧院正面用白色浮雕装饰,巨大的柱廊勾勒出建筑的气势。玛瑙斯人穷钱,除了巴西硬木,其他都是从欧洲进口的。剧院有685个座位。传闻歌剧院的大厅里,大理石柱是意大利进口的,雕花铁条是西班牙的,水晶灯饰是法国制造的。
⑶ 举例分析说明印度人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个中国人去印度回来后的全面了解
说到楼房有个很经典的笑话:阿三都是很坐井观天的,有个中国人到了德里后,他带着中国人往市中心转,得意忘形的指着那些最高才十来层的楼:看,那层楼多高啊!……看,那些建筑多雄伟啊……中国人回国了,带了阿三来看看,刚过海关,放眼看去都是摩天大厦,阿三心脏就不行了:天~~~天~~天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高的楼~~~你们~~~ 顶砖头上去要顶多久啊……
阿三什么都缺,惟独不缺时间,于是就散漫起来了,在中国三天能做好的事情,这里你不催他,得拖你半个月。而且还有个鬼毛病,做着做着就要喝茶----而且无论贵贱都喝!他们一般上午十点多,下午三点多就要集体喝茶,像吸食海洛因中了毒一样每天搞那么两次。
其实叫茶是侮辱了中国的茶文化,因为那水里面加了树叶,香料,牛奶,还有大量的糖,叫糖水还差不多。兄弟上次在德里时,朋友那里正好叫搬运工搬货,眼看就搬完了,那些杂碎却突然跑到一边慢悠悠的喝起糖水来。朋友叫他们快动手,一个家伙竟然惶恐的嘟哝了一句:human right!……操。。屁大的活干半天,还跟我讲起***来了。朋友破口就国骂,但也拿他们没办法。
阿三估计是最不守时的人种之一了,要他们帮做什么事情的话,最好都要比国内提前半个小时吩咐,还要再三叮嘱才行!传闻在很多地方,他们上班迟到是正常的,上班早到了才不正常:你来办公室这么早干什么?有什么居心?于是大家都迟到。而当大家去喝茶时你不喝也是不正常:大家都不在,你自己留下想干什么?!诡秘的逻辑。
没看到外面世界前,阿三是很自负的,但看外面好了,心里又不愿意承认人家好。兄弟有个客户到了中国,兄弟接待他,用“别摸我”BMW把他从机场接回来的。一路上故意问他车怎么样?高速路怎么样?楼怎么样……他都是不动声色的说:还不错。好象他印度也是这个样子,他早习已为常一样!实际上印度整个国内没一条象样的高速公路,整个国家也找不出一条有中国普通四车道的国道一般好的路,更别提和杭沪高速公路相比的路了!而车方面,估计整个印度BMW加起来也不会比杭州市一个余杭区多。那家伙在中国嘴硬,回国后见人就吹:在中国坐宝马兜风,住的是高级酒店,吃的怎么样,用的怎么样……搞得其他人看到兄弟都尊敬得不得了,以为兄弟就是个大款,其实咱一个穷打工的比他穷了不知道多少倍!
因为自负,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底细,他们就搞出很多名堂了。在电视电影里你看到的都是美女帅哥,建筑,背景也漂亮得不得了,感觉好象个个家庭都是金领一族似的!实际上找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会比中国中部城市南昌好,更不要和别的沿海城市比了。连德里都到处是破破烂烂的,市中心都不例外,估计为了面子电视里的外景都是到别国去拍的。
不得不提提他们的电视电影,大家都知道印度歌舞剧很出名,实际上是他们除了歌舞剧根本就没别的看了!每个台除了新闻和转播Amerian片,就是唱阿跳阿的。连连续剧也一样,少数的对白后,一但主角高兴了,他就唱歌跳舞;失恋了也开始唱跳;见朋友了还是唱跳;连家里死人了还是一大伙人唱歌跳舞……¥#¥%—%……真是服了这些杂碎了!
而无论是做广告还是拍片,里面的人都是漂亮的白人。虽说有白色人种,但兄弟到印度这么久还没发现过几个白人呢!兄弟也不是有颜色种族偏见,客观的说非洲的兄弟比他们还耐看点,起码人家黑得比较纯。而这里的人是黑中带灰,灰中带黄,视觉效果真的不爽。所以看他们大部分人穿衣服真是难看,好衣服都被衬托得很旧很脏的样子,人就显的比较乞丐了。他们就得拿那微不足道的白人出来,估计白人占总人口不到百万份之一,但却占了99。9%的屏幕!世界都被它骗了。要说中国造假世界闻名,那咱在阿三面前还得磕三个响头叫声:师公!可惜那些死老外猪头竟都没有看得出来。
不过也有好的一面,很多有钱人都是开着破烂的车子,用我们几年前就不用的手机,穿着也好不到哪去,吃得也很简单,看起来很实在。街上虽然也有日本车,欧洲车。但更多的是他们自己本国民族工业——TATA集团产的车,看起来还不如我们的奇瑞好,但很多有钱人就开这车,说明他们在这方面的素质意识的确是比国内大多崇洋媚外的国人好多了。
----注意:此篇将要颠覆很多人心中对阿三的印象!!
计很多人对印度的了解不外乎三个:最经典的是《大话西游》里提起的印度阿三;其次是传说中印度---神油;然后就是印度美女了。到印度没有直接的航班,兄弟跟着老板选择的是到泰国曼谷转机的(估计是因为62年那一架结下的梁子,到现在还要死撑.哈哈)。拿到机票时除了兴奋,一个全体男性同胞共有的想法就出现了----都说印度美女漂亮,而空姐又是美女中的代表,兄弟这回可要好好研究一下她们的空姐了。正好,老板选择的是印度航空公司!期待啊……
在蒲东机场等待该航班时,除了我们三个中国人,周围大部是半黑半土的印度人,剩下就是满脸络腮胡的穆斯林和头上戴大叉烧包的锡克族人。。不由得想起了基地的恐怖分子,兄弟怎么看这帮人就怎么象,会不会这么不巧搞到中国来了?心里登时咯噔起来,脑子也净是飞机爆炸的场面,所幸的是兄弟没考虑到自己会牺牲,只是在炸到海里然后和一个漂亮的mm一起游到无人小岛……正在得意的yy中,开始登机了。
眼前舱门正是一个印航空姐mm,不过看样子应该叫做大嫂。奇怪,难道走错了?那是一个又黑又胖的孙二娘啊!玩笑也开得太大了吧:这和兄弟想象中的印度mm差几个光年的距离啊!不过看她一身的纱丽,应该没错。走进去后,迎面而来又是一个孙三娘!顾不上找座位,赶紧放眼扫视,空嫂竟全都是穿纱丽的孙二娘,男的倒还入眼点。难道真是为了炸飞机不放漂亮的mm上来??兄弟脆弱的神经再受打击。。怎么回事嘛?!不过没暂时没心思去想这个,兄弟外语差,满脑的疑惑没解除,就赶快拿文曲星查菜单上的单词,要不呆会吃饭叫了八份汤上来当饭吃别笑话,第一次出国)老板会把兄弟直接扔出机舱的----当然,后来才知道根本没必要折腾这个。
空姐都这个样,这显然跟咱认识的阿三不吻合嘛!于是兄弟自作主张的想,难道是阿三们做人很厚道,实行能者上岗政策,不用漂亮空姐来搞色..情招商!想了几遍自觉得比较满意,还挺佩服他们“以人为本”的政策的,就安心睡了。后来事实证明,兄弟还是错了!飞机上这样子,到了别的地方也一个样!开始的时候兄弟每次到机场或大型商场时----这些历来都是漂亮mm必争之地。咱都集中十二分精神仔细搜索,盼望能找到传说中的ppmm,好回去给弟兄们一个交代,可每每总以失败告终。机场、商厦、大街小巷大部分是塞满了黑黑胖胖的印度大嫂,咱也没刻意带有色的眼睛看人家,只是----穿着上确实不妥了当然,不是指她们穿纱丽不好),她们穿的纱丽其实是一整块很长的类似床单的布从上到下一圈圈绕下来的。上下裹牢了,肚子部份是不裹的,这样一圈圈又黑又肥的肉就在你面前晃阿晃的,就是传说中的“车轮胎”。再坚强的男人都??的,让兄弟不得不一吐为快。难看不是你的错,可大白天出来吓人就不对了。我开始有点明白当年释加摩尼为什么能静坐修行几十年,最终得悟正果了。
着纱丽的一般是结婚后的女人,年轻人就没讲究这么多,牛崽裤,T-恤随意的穿,人也不胖,有些穿纱丽的也挺耐看的,但总的来说也是换汤不换药,在你面前晃三晃能让你钢筋变稀泥。她们在结婚后就多半得穿纱丽。不过能将床单穿成衣服,不失为一门艺术了。还有一种女的全身上下一袭黑袍,除了眼睛啥也看不到。如果拍夜行人电影的话连装都不用化,直接上场!这就是穆斯林的女人了。她们的小孩子是不用包得象粽子一样的,但成年后就得把全身裹起来,家教严的话连手脚都不能露给别人看。
兄弟专门为此问了穆斯林的朋友,他做了很令人震惊的解释:这是为了维护自己丈夫的尊严!因为女人的身体只能给自己的丈夫欣赏和享用的,让别人看了不但丢了丈夫的脸也丢了自己家族的脸----居然有这样的说法!大家不要以为他来自太空、不了解地球情况。事实确实是如此的。兄弟们是不是都想找这样的人老婆了?哈哈,看看完再想。
顺便介绍一下穆斯林这方面的文化,她们女的成年后必须着黑纱的,一直到死去当然,随着社会发展,有些家教不严格的就开始把脸露出来了,或结婚后老了也没这么讲究,但很少且头发还是不能露的),穆斯林绝对禁止婚前性行为的,发现后要受20鞭挞之刑;并且从此后奸夫只能娶淫妇----即不能找处女或处男结婚了。而婚后偷情则更绝对禁止,发现者即受族人乱石击死之刑!但考虑到男人需要这点,他们又立另一条教规:男人最多可以娶到四个老婆。条件是对每个老婆必须平等,今天在大老婆房间,明天就得到小老婆房间……听起来蛮搞笑的,但也够恐怖,估计刚才有那个心思的同志现在不敢有了吧。。哈哈……
那么传说中的美女哪去了呢?电视,电影里的美女的确都很漂亮,并且人数也不在少数。难道都是借来的?兄弟我也不知道,自身经历是从德里跑到南部都没见过一个好看的。只是听说印度北部的几个邦,那里盛产美女帅哥,大抵都出自那里吧,但没核实过,不好发表意见。
——世界绝无仅有牛车交通
从飞机上下来,马上就找到了让兄弟BS阿三的理由----这哪象是一个国家首府的国际机场啊?!除了多几条跑道外,其建筑部分连国内大城市里稍好点长途汽车站都不如!走进去一看果然没什么料,大厅不是现在流行的棚式结构,还是原来老式的矩形水泥建筑,里面感觉很拥挤破旧,虽然也没有头上飞蝙蝠那么夸张,但即使和国内的普通机场相比还是差了几个档次。跑到外面看确实还不比中国普通小城市的火车站!但它还是挺大的。
后来在阿三国内乘机多了,每次BS完他们,兄弟就要骂国内当官的.杂.碎.,人家机场虽不好,但功能一样不少,机票还很便宜,服务很到位,钱花到了客户身上;国内搜刮了民脂民膏,一个破烂市就建起国际化机场,但票价贵得要命,里面商场卖东西的标价好过抢银行,乘客在服务员面前就象少了她们钱一样,每每被兄弟BS那些贱人。
出来门口,更壮观的场面出现了。。。机场前的广场巴掌大,但摆了一片黑压压的车,绝大部分是80年代以前的破车。少数估计还是他们父亲的父亲留下来的。你要开辆QQ放在这里,那绝对不是一般的抢眼!简直是豪华车!稍远的地方是成群的三轮车,后来才知道这是阿三国内重要交通工具,咱称之为—崩崩。要命!这可是一个国际机场啊!
来接我们的客户老早等着了。他的司机来帮兄弟推行李,咱还以为碰到乞丐抢包,不由一阵紧张,死死护住!直到那客户告诉我是他的人,兄弟松了口气仔细打量了那位老大,看起来有三四十岁了,可身上穿着件脏不啦叽的卡通童装,工人裤,套了双不知道哪捡来的拖鞋,不化装都比周星星演乞丐还形象!竟然是给老板开车的??估计是看到我们的迷惑和惊异,客户下午就把他解雇了,换了另一个看起来比较顺眼的司机印度司机是临时顾的)。
车开到外面,另一景象又让兄弟大开眼界----在机场的出入口,郝然摆着四个用沙袋堆起的战壕!左右各两个,而里面居然真的有两个士兵,摆着7。26mm 的机枪对着路中间!老板对此似乎见识过了,淡淡说了句,那是戒备的。我的天哪,世界上竟然还有国家会在机场摆起战壕机枪的!这时兄弟才记起在机场里的警卫人员都是抗着长枪短炮真家伙的,看样子好象是美式装备。
后来凑巧去乘了一趟印度国内唯一一条的地铁,发现里面也是摆起沙包架起机枪的,巡逻的警卫也都拿着驮大的真家伙。进去的时候还要过安检门!然后让旁边的士兵从头到脚搜身一遍才能进去!兄弟当时给他们逗乐了。哈哈直笑,这里发生的一切真是太娱乐性了。不过地铁倒还先进,和上海的差不多,这是兄弟在印度看到的最接近中国的地方了。随着走的地方多,兄弟还发现他们的警察局,桥梁旁,重要部门周遍都用沙袋堆有战壕的,莫非真给中国在62年揍怕了,哈哈
从车上望去,两边都黄黄的土地,偶尔出现一片片的贫民小棚屋。几乎找不到什么建筑和工厂,快进市区时才陆续出现。他们的公路几乎是不画线的,反正画了也是白画,公交车,小车,三轮车,摩托车……都堆在一起,哪里有空挡就往哪里钻,似乎是车就可以上路的。而且因为土地是私人财产,土地拥有者不允许就不能修,所以大部分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几乎没有一条直的路!给个门牌号你去找,半天你也摸不着头脑。路边,路中还时不时来个庙阿,小神殿什么的。说是庙其实就一破烂房子放上几个象鼻泥人,画上各种色彩,再挂上点布布条条的,在国内肯定被当厕所用都没人进。
有一次到客户那里,车堵住了,坐在车里懒得看外面,反正也没什么可看的。突然一个巨大的车轮从车窗前晃过,没等我反应过来,巨大的车身也过去了…等等……有点不对劲。仔细一看,车轮车身都是木头结构的,车上是一大堆的草,再往前看,兄弟又乐了----是一头牛!这是一辆大牛车,可是却跑到城市主干道上来了!而且还优先通行了。怎么这么多离奇的事情啊,我都要疯掉了!后来也经常能看到牛车的出现。正因为什么车都能上路,还一个劲的乱抢道,磕磕碰碰是少不了的。在这点上他们是特有风度,碰到了,大家摇摇头,摆摆手就ok了,经常看有摩托车在路中间开着开着就倒下去了,兄弟很奇怪这样了都没见人受伤?!而你在街上是几乎找不到一辆完整的车来的。
阿三开车的技术也高,一个尽的找空子乱串,往往在两车车头要相交了才一下子错开。里面的音响还开得老大,高潮处还扭起屁股来,时不时跟着狼嚎几句,往往出乎意料的方向盘一把,一辆大车就从你身边檫过!在这样的路上走,几年下来,再大的风雨也动摇不了你坚强的心脏了:)更绝的是,他们车很多都没有后视镜的,在印度买车那东西是选配的。反正多出了个耳朵就经常被搽掉,他们干脆就不装了!开起来还电掣风驰,都不知道那些杂碎是怎么开的?
阿三
据说出租车最多就是在孟买了,不过印度的出租车只能用“古典”来形容,跑在街上的大部分是圆头圆脑那种只能在《上海滩》里才能看到的车。你要开一辆在中国街上,没准别人还以为你在拍古装戏!真难为他们还能开得飞快。印度政府一直在叫嚣要让人们只记住孟买而忘了上海,兄弟们聊天的时候就一句:什么时候把那50年代的虫车换成QQ再和咱们吹。
其他城市基本是是三轮车----即崩崩为主。。难得可贵的是,上面居然安装了记费表,又是一大奇观。这东西有点很不好,阿三喜欢在车上画上花啊,鸟阿,虫啊什么的,颜色也乱抹。往往一个红后就一个绿。兄弟每次看到后就想起:红配绿,赛狗屁这话来。不过这还是最坏的----有些杂碎还在上面画满了各种符,看过去象灵车一样,车多的时候街上好象堆满了灵车,看得心里那个寒啊!不过更王道的还不是那些,而是他们的公交车和火车!
公交车是很大的,但是看起来很眼熟,仔细看看,感觉就是二战时候用来运送盟军战士的军车改装的,连窗上的钢条都没有改。这还不足以惊叹国人,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公交进比较小的站台时,竟然不停车的,人就从老高的车上跳下来,随车跑几步缓冲惯性;同时上车的人跟着小跑一段然后然后猛的蹦上去!奇怪的是旁边飞驰而过的车竟然一个也没有撞到他们。夸张的是火车也是一样,车开的过程中都是开着门的,到站的时候客人就赶紧把行李扔下来,然后在往下跳,上车的也赶紧做同样的动作!谁说只有中国有铁道游击队??要是阿三干起这行,决不比咱差的。兄弟很想去尝试一下这样跳上跳下公交和火车的滋味,但始终没机会,终究是遗憾。
——彻底揭露印度美食的谎言
世界上有中国美食,法国大餐,意大利面条等名食品之说,大家都公认了,虽然兄弟觉得后两个纯粹是崇洋奴搞出来的。但是居然还有印度美食这个说法,以前不知道,心里还模糊的就认了。到了这边了解后,不禁要骂人:是哪个天杀的杂碎谣言惑众!刚到印度时,客户说要带我们去吃印餐,我们都推掉了,因为实在害怕自己会在他们爪子乱抓前肠胃系统崩溃,所以都要求客户都带我们去吃中餐或西餐。西餐不知道味道正宗不正宗,兄弟是穷人,没吃过正宗的西餐----其实在国外,同级别的中餐远比西餐贵!洋奴们以后少在兄弟面前吹西餐!对于中餐咱就要说说话了。
到过几个城市,都是在当地最好的的中餐馆吃的,地方不同,味道却惊人的一致!从做法上看确实是中餐了,但是一尝:鸡,甜的;鱼,甜的;虾,甜的;青菜,还是甜的……这是哪门子的中餐啊!而且菜谱上来来回回就上面那几个菜。员工有些看起来象是中国人??还有泡菜!哈哈,这个菜成了我们的必点项目之一。中餐尚且做得如此,别的就不必说了。兄弟是住在中部城市海德拉巴----hyderabad的,借宿在**集团印度公司里,五条中国猛男自己做饭吃,总算没让自己肠胃让阿三侵略,遗憾的是这边菜太少了,且没有绿色青菜,有点不爽。
先介绍一下他们的饮食习惯: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素.食.主.义.者的,甚至有些是半.绝.食.修.行.者,所以他们的饭店菜单都分开素.食.者和非.素.食.者.的.菜。兄弟有个客户一天就吃一顿青菜饭,和我们在一起吃饭时他都是只叫一杯水喝,说他上午已经吃过了。没看到他摇摇晃晃的样子前,兄弟本来还有点担心的,现在安.慰了 ----估计再来场62战争,也能轻易收拾.他.狗.日.的。老板更搞笑,有次跟另外一个吃素的客户吃饭时,突然然叫兄弟给阿三翻译:你一天到晚吃青菜,下面那家伙也是吃.素的吧!狂晕!一般来说,印度人不吃肉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像佛.教.里就不提倡杀..生的.;而每一个教里规定不能吃的肉食都有差异,干脆大家都不吃肉了。吃肉的也因种种限制,一般只有.鸡.肉.和.羊.肉..吃.,.兄弟一直奇怪为啥连鸭.肉.和.鹅.肉..都没.. 有.?
印度.教的人尊牛和蛇为神也正印证了中国“牛神蛇鬼”的说法),即使吃肉的教徒也绝对不吃这两种东西的。每天的伙食就是青菜豆子咖喱,都不知道他们怎么能忍受。其实印度教里有很多修行者,这种人真的成半个神仙了,几乎不吃什么东西,成天就是冥想和朝拜,对物质的要求已经到了最低的程度,别看他们一个个像乞丐一样,人们还是很尊敬他们的。穆斯林一般都吃肉,而且是吃牛肉和羊肉!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在印度的地盘能吃印度教的神呢?估计也是经过漫长的斗争形成默契吧。即使是现在,他们也只能吃水牛肉,如果杀黄牛和白牛----特别是白牛,印度教的人也是不允许的。穆斯林是不吃猪肉的,不是因为猪是他们的神,而是在他们的圣经里面规定:猪是不洁之物,应当远离.
通常他们主要的食物有炒饭,煎饼和一些油炸的东西。米饭是拌着点咖喱炒的,有素的也有荤的,通常是鸡肉和羊肉牛肉要到穆斯林聚集地买,你若在印度教问人家要牛肉的话,估计要被打个半死)叫做Biryani—比鸭尼,我们中午懒得做饭常吃这个,价格较贵,通常穷人吃不起。最常见的主食是饼,几乎都是油炸的,一种叫做Tandoorl躺兜里;一种叫chapatl全麦烙饼—也就飞饼了,还有一种我们午饭也常吃叫Poori扑哩的。在外面街上小摊小店上卖得最多的是是一种三叫形的油炸铰,名字叫做samosa。
好玩
兄弟刚到时很想尝尝那味道的,但在灰尘弥漫的街边,看到阿三用那脏手把杂七杂八的东西搅拌在一起,然后把盘子放在光脚和裤裆中间的空挡使劲的搓,搞成极度恶心的便便状后,再用几个手指捏成一团团拿出来炸,就再也没有勇气向这个阵地进攻。
其他的也好不到哪,我们中午买回来吃的米饭配有两种调料,一种是酸奶酪,一种是用咖喱香料搞成稀便便状的,兄弟到现在为止都没胆量碰那东西。Poori 是配了另两料,虽然那么恶心,但也够呛的:一个是树叶和豆子混在薯仔里煮得稀巴烂,一个是酸乳和椰肉做的白白的象某种分泌物!这两个不那么恶心的就这个样子,其他的可以想象一番了吧?第一次吃时要把这两种东西扔到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勉强压抑住不停翻腾的胃把饼吃下去。不过,现在兄弟对poori能像模象样的用手撕开,然后蘸着那些恶心的东西吃了。哈哈。。兄弟下一个目标是搞那个三角的试试。
印度人自己喜欢喝茶,招待贵宾也喜欢用茶,普通的就是给水喝。用一个咖啡杯那么大的容器装着,喝完了才谈生意,客人给你,你不喝的话是不礼貌的。夏天一般就是柠檬水,不过他们硬是加了香料进去,喝起来有点恶的说。有些弟兄奇怪了,印度这么多人吃素,为什么却很多肥胖的人?这个和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常吃油炸的东西。他们一般早上9点才吃早餐,下午一两点才吃午饭,而晚上是8,9点才吃饭,饭后没有什么娱乐场所去的,要么造人,要么睡觉了。再加上都是吃甜的,油炸的东西,不胖才怪!
来到印度,第一次做饭是在客户家里做的。当时老板突发奇想要自己弄饭吃,然后去买菜。因为食素的人多,菜市场分成两个,买完青菜后要跑老远去买肉类。接近菜场,路基本上是你路,老远就闻到强大的腥臭味,走进一看……乖乖……一片黑雾----都是苍蝇附在死鸡死鱼上,坐在摊位上的阿三有气无力的动一下手中秆子,成千上万个轰炸机就“哄”的起来。强忍住胃液,跟老板说算了,买了回去也不敢吃!老板说来了就买好了。于是买了鱼和鸡,看着杀鱼过程又是一阵的胃翻滚,老板却始终面不改色----诶,怪不得自己是个穷打工的,老板毕竟还是老板!
回到客户家我们分开淘米洗菜瞎忙着,把客户他老妈惊得一楞一楞的----在印度有点身份的家庭都是请专门女佣家务的,普通家庭没女佣就都由女性动手,男的是什么也不用做,也不能做的。现在中国这个大老板竟然不但去买菜,还自己亲自炒了起来!!当然她惊讶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在印度这样的活都是下人干的,她全看到堂堂老板却弄了起来-……总之那天我们是把老人家给吓着了。准备工作完毕,一顿世界级的经典之餐就要上演了!
先介绍一下桌上嘉宾----一个客户是地道的印度人,一个是有点西方教育背景,一个是素食者,加上我们三个中国人,客户老妈不和我们一起吃据说有客人时女的不能和男的同一桌吃饭)。晚餐开始喝汤时,大家都还好,慢慢就搞笑了:西方者装摸做样的刀叉并用割中国式鸡肉和鱼片,感觉他比较难下手,更难以下口;地道者拿着刀叉耍了一会不舒服,一声sorry后,把菜和汤弄到盘里的饭上,伸出爪子就拌了起来,汤从他抬起的手上陆陆续续的滴着,他就时不时吮一下手,那个恶心啊!!素食者则看着眼前的食物满脸愁容,还不住抵挡老板的进攻----老板不知道素食者教徒不能吃用炒过肉的锅做的菜,看到他不吃,就一个尽给他夹青菜:
吃,怕什么,这是青菜啊!盛情不过,他只得收下强咽下去,兄弟估计他每咽一口都在祷告:我万能的神啊,请原谅这些残忍的中国人吧……!而兄弟和另外一个老板不时想起市场的苍蝇,又看到地道者吮手吸汁哪里还吃得下?草草收兵。而老板看到自己的一番心血这帮家伙都不怎么领情,自然也神情暗淡……不到半个小时,这场中印西结合的大餐就在大家都不爽中结束了,最后客户老妈上了水果,大家都还饿着,一抢而光,皆大欢。
⑷ 恒河水污染这么严重,印度人喝了却不得病,为什么
印度是一个有着多重宗教信仰的民族,即使有着多重信仰,在各个信仰当中恒河也是最为神圣的河流,所以恒河在他们心中是一个母亲河一般的存在。我们所认识的恒河也许已经被某些媒体过度的丑陋化,很多人认为在横河上面漂浮着火化的尸体,动物的残骸,包括人们的大小便全都会排放在恒河里,对于恒河的治理虽然没有做到很完善,但最起码这些我们印象当中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在这种习惯下已经达到了一个免疫的效果,我想人的身体应该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长期在那种恶劣环境下生存,身体已经产生了抗体。印度人口确实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印度的贫困人口也是占有很高的比例,盲目的发展并不能让此成为世界强国,基础建设民生做完善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