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印度经济以传统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全国依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温饱无法满足。印度拥有较充沛的外币储备,印度货币汇率稳定。 印度的软件业居世界前列。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主要有化工,冶金,电力,石化,纺织,食品等。
近年来,印度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工业高度集中在少数沿海大城市。仅孟买、加尔各答和阿默达巴德所在的三个邦,工业产值占全国70%以上。近年,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已有所改善。目前,印度可分为五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区域。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现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0。麻纺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全国1/6,已显着领先于其他工业区。棉纺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在国内均有突出地位,已成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周围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产地。以传统工业为主,棉纺织业和油脂工业在国内居首位,水泥、化工两部门地位突出。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以及航空、电子、电机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班加罗尔是一座新兴的科学城市,高科技及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有“科技之都”、“南亚硅谷”和“印度信息技术业的麦加”等美称。
(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它接近主要煤炭产地,煤和钢铁产量均占全国的3/4,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内地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农业作为印度最基本的经济部门,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 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强,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农业生产技术(包括农业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技术)相对落后。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相对落后。
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如果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比较,特别是考虑到印度所具备的优越自 然条件,则其农业发展速度还是较慢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是较低的。
(1)生产技术落后。目前印度农业生产基本上仍为手工劳动,挽牛是是主要动力。
(2)土地利用不合理,垦殖指数高而复种指数低。印度垦殖指数高达56.7%,超 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但因使用不合理,造成地力耗竭,大批耕地抛荒休闲。 以印度丰富的水热资源论,农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长,但迄今大部分耕地仅 为春种和秋种两种,夏种比例低,总的复种指数较低。
(3)单产水平低。主 要作物中除茶叶外,其它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其中棉花仅为世界平 均单产的五分之二,玉米不足三分之一,牛的产奶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四分 之一。
印度农作物种类很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粱、黄麻、 红麻等的种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茶、稻谷、油菜等居第二位,但大多因单 产不高,故其总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如种植面积那样突出。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需要较多水分)。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耐旱能力强,有灌溉水源)。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地区(起伏缓,降水较少)。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地势低平)。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有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人口次于中国,10.27亿(2001年3月1日普查),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印度迅速增长的人口将来肯定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障碍,人口是世界第二位。印度是个民族、宗教众多、文化各异的国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印地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
交通运输:铁路是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货运量的60%,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
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 孟买为全国最大港口,海运的1/5和集装箱运输的1/2经过这里;其他重要海港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科钦、果阿等。
空中运输的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全国有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特里凡特琅五个国际机场。
新德里是印度首都,人口约1500万,位于印度北部,东依亚穆纳河,东北紧连德里旧城(沙贾汉纳巴德),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也是印度铁路与航空交通中心。还是全国的旅游中心,名胜古迹很多,其中着名的有:圣雄甘地墓,印度门,红堡,古特伯高塔等。
孟买频临阿拉伯海,是个天然良港,是印度第一大城市,全国工商、金融中心,西部铁路、航空枢纽,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位于印度西部,濒临被称为印度西部的门户,也是印度海军的重要基地,在印度的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还是印电影制作业中心之一,被称之为“电影城”的外景基地颇负盛名。
加尔各答的人口1086万,位于恒河下游支流胡格利河畔,离孟加拉湾有碍138.4公里。印度第二大城市,是印度东部最大的港口和铁路、航空枢纽,在印度的工商业、金融、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世界最大的黄麻加工中心。
钦奈(原名马德拉斯)人口约536万。它东频孟加拉湾,是印度最大的人工港,海、空、铁路和公路均很方便,被成为印度南部的门户。又是南印度的旅游中心。
海德拉巴——面积298.5平方千米,人口约427万。该市实际上是由海德拉巴和塞康拉巴德两个城市组成。它位于德干高原,是印度南北交通要道和印度空军高级飞行训练基地.
班加罗尔 位于印度南部,是印度第六大城市,人口520万。城市规划整齐,市内公园众多,风景幽雅,有“花园城市”之称。是一座新兴的科学城市,高科技及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有“科技之都”、“南亚硅谷”和“印度信息技术业的麦加”等美称。
B. 印度以什么工业为主
目前,印度可分为五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区域。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现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0。麻纺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全国1/6,已显着领先于其他工业区。棉纺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在国内均有突出地位,已成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周围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产地。以传统工业为主,棉纺织业和油脂工业在国内居首位,水泥、化工两部门地位突出。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以及航空、电子、电机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它接近主要煤炭产地,煤和钢铁产量均占全国的3/4,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内地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C. 印度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1、印度优先发展服务业的原因一个国家的经济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就是工业,主要是制造业;最后一个是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在工业革命以前都是农业为主的,工业革命后才开始有工业和制造业,而历史上的大国几乎都是工业强国,荷兰和西班牙除外,算是贸易立国的,这是算是服务业,优先发展工业
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工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农业人口的转换问题,随后就会迎来城镇化,城镇化的提升带来的是服务业的需求,这是之前很多国家走过的老路,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国内的消费能力较低,无法自行消化工业生产能力,只能出口给其他的国家,利用出口的优势来发展过来的工业/制造业,中国走的是这样的策略,但是印度不是。
而印度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从1991年开始“改革开放”后实施市场经济的政策,但是在经济的发展策略上是优先发展服务产业的,制造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中个中原因有多种,印度是一个民主制度的国家,土地私有化,政府之间是联邦的体制,要发展制造业就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但是因为中央协调的能力较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统一协调能力,导致基础建设停滞不前。没有基础建设,制造业就难有大的发展。
还因为宗教信仰,比如种姓制度,导致人口的流动有很大的困难,这是就业的一个基础,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是自由的,也就是就业市场是自由交换的。土地的私有化也为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合约谈判的成本太高,政府很难做统一的征收和规划,私人之间的谈判成本太高,尽管现在印度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进展依然缓慢。
2、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中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曾经是同样的水平,在1990年之前,总体而言印度的农业比重还在中国之上,印度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了42.8%的比重,这是完完全全的农业国家了。不过整体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到2018年印度的这个比重已经降到了14.46%,比1967年的高点下降了28个百分点,这个降幅是非常巨大的。
而印度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有4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虽然在全球排名第六位,但是绝对值还是非常低,大概是相当于中国20年前的水平。印度单靠服务业的发展是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发展制造业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