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为什么不能大动兵戈

印度为什么不能大动兵戈

发布时间:2025-03-29 09:30:22

① 印度巴基斯坦战乱的原因

我不知道你是因为要完成作业还只是想了解,如果只是出于想了解,现在的印巴局面绝对比印巴战争还要精彩很多。

印巴战争的根源是英国,英国为了方便自己在远东(印度)的管理,把当时的印度划印度、巴基斯坦两个自治区,以便殖民统治的政策。这也是侵略者习以为常的伎俩。

印巴战争的主要争端直到现在都还是那样——克什米尔。“蒙巴顿方案”中规定,克什米尔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归并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500万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占20%。但是,由于英国为在印巴两国间制造矛盾,将克什米尔的主权交给了信奉印度教的查谟土邦王公。1947年8月,克什米尔境内的穆斯林土邦蓬齐发生起义,宣布成立“自由克什米尔”政府,加入巴基斯坦。巴方对此表示欣然接受。但查谟王公随即对蓬齐采取高压政策,致使50万穆斯林越境逃入巴基斯坦。10月20日,“自由克什米尔”义军逼近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克什米尔土邦向印度政府求援。27日,印度伞兵部队在斯利那加空降,第一次印巴战争随之爆发。

印巴一共打了三次战争,最后一次是1971年。这次战争印度以压倒性的姿态赢的了胜利,但迫于联合国的压力,最后双方停火结束。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但这次战争也使巴基斯坦遭到肢解,从而使印度在南亚次大陆上成为霸主,直至今天。

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和地缘关系对中国非常重要。在如今以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中国实行的C行包围圈中,巴基斯坦是中国向西挺进的咽喉地带,同时也是我们能源陆路输入的核心位置。印巴局势相当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兵戈相向。随着中国和巴基斯坦友谊的加深,印度在思考巴基斯坦,尤其是用兵上十分忌惮中国的力量。同时印度和中国存在领土纠纷,并且也有过一仗,所以印度事事与中国叫板。

未来几十年内印巴再次发生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原因是中巴联盟,而中国强于印度,印度在没有赶超中国之前,不会悻然对巴动武。

② 大规模的蝗灾爆发,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大规模的蝗灾爆发的背后的原因是环境的恶劣,大量的蝗虫得不到治理,导致灾害不断!

③ 亚历山大差点就征服印度,为何在关键时刻撤军

一是马其顿人远道而来,关于印度的天气水土不适应。

古希腊史学家、 《亚历山大交战记》的作者阿里安以为,印度地域降雨量很大,尤其是到了冬季,河水猛涨,池沼遍及。在戈壁地域则火伞高张,暑热难忍,旱季时又是临时干冷,这就使兵士的战斗力急剧下降。把握着这样的戎行去兵戈,出路的确欠好猜测。与此响应的是,亚历山大撤兵,恰是仲夏阿赛西尼斯河众多之时。

三是印度武装的固执抵御。

在《亚历山大传》中,记载了兵士撑持向恒河进军的来由。兵士们以为恒河又深又宽,而且印度人在河对岸曾经作好了预备。乾达利坦族和普莱西安族的国王正率领8万马队、20万步卒和6000头战象等候着他们。

从此中能够看得出来,印度人的抵御是耐久的,也是很固执的。

④ 大唐怎么做到不费一兵一卒灭古印度的

说到我们的大唐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繁荣昌盛,王国来朝啊,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其实在大唐时期大唐和古印度之间发生了一场战役,战役的内容就是直接是大唐不费一兵一卒把古印度灭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兵戈之争,发生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太宗年间。当时中国派往印度的一个小小特使,没费唐朝一兵一卒,便大败印度军队,灭了中印度古国,令东印度国王折服,声势威震整个印度次大陆,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事还得从玄奘西天取经说起。
玄奘法师历尽艰险到达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历谒名贤,求法讲经,行踪遍布整个印度次大陆,其中就曾到访了摩揭陀国。摩揭陀国是当时统治中印度的一个强国。那时的印度,按方位共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亦即《旧唐书》中说的五天竺,地各数千里,城邑数百,国内王邦林立,其中大的国邦有十六个,摩揭陀国即为十六个大邦之一,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摩揭陀一直被印度人视为佛教圣地,因为相传佛陀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摩揭陀国内度过的。所以玄焋西游,必到摩揭陀。在摩揭陀,玄奘受到国王尸罗逸多(即戒日王)的优渥礼遇,玄奘开坛讲经,举办了一场持续十八天的大型辩论会,从此名震五印。
中印建交,玄焋功不可没。除了讲经学法,玄奘法师还向戒日王粗言太宗神武,平祸乱,四夷宾服状(《新唐书》,简单介绍了中国大唐的盛况以及太宗的英明神武,戒日王钦佩之余,不禁对中国大唐充满了憧憬,说我当东面朝之(《新唐书》),羡慕得不得了。玄奘回国后不久,贞观十五年,亦即公元641年,戒日王遣使朝贡,并向大唐递交了国书,表示要世代友好。唐太宗降玺书慰问,戒日王膜拜而受诏书(《旧唐书》),算是臣服于中国。之后唐太宗多次派使者回访印度,礼之甚厚(《旧唐书》),中国和印度的外交关系算是正式建立起来了。
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48年,唐太宗遣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其国(《新唐书》),又派使团出访印度,结果这次出访却发生了个小小的意外。而正是因为这次意外,引发了中印历史上第一次的兵戈相见。这个叫王玄策的使团团长,没用大唐一兵一卒,仅靠孤身之力,借师南下,就把兵强马壮的摩揭陀国给灭了,一时天竺震惧(《旧唐书》),大壮中国国威。
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曾于公元643~661年间三次出使印度。发生意外的,是他第二次出使印度时。当时摩揭陀国内已经发生了变故,原来戒日王于同年病死,其臣属阿罗那顺趁机起兵,自立为王,掌控了政权。但是当时通讯不发达,唐朝并不知道,搁现在,早全球轰动、妇孺皆知了。阿罗那顺听说大唐遣使到来,并不买账,于是出兵拦截,拒绝唐使入境。他不但抢夺了唐使带来的礼品,还将王玄策及随从的30人全部俘虏,投入狱中。后来在戒日王妹妹的帮助下,王玄策和副手蒋师仁才挺身宵遁(《旧唐书》),侥幸逃脱,跑到吐蕃去搬救兵。
吐蕃是中国西南边陲崛起的强国,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联姻后,松赞干布接受唐朝官位(驸马都尉)和封爵(西海郡王),吐蕃与大唐和为一家,关系甚为亲密,民间接触更为频繁,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新唐书》),可见当时友好亲热的情形。王玄策请兵救援,吐蕃自是大为支持,于是松赞干布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以从玄策(《旧唐书》),不但派了精锐骑兵,还从泥婆罗(今尼泊尔,当时是吐蕃属国)调遣7000骑兵,全部交由王玄策调遣。
王玄策挥师南下,势如破竹。印度兵溃不成军,被斩首三千多人,水中淹死上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被副使蒋师仁追上生擒。王玄策声威大震,远近城邑望风而降,连下580余城。阿罗那顺的皇族全部被俘,王玄策获其妃、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新唐书》)一时天竺震惧。东印度(东天竺)国王尸鸠摩一看这阵势,吓的闻风丧胆,赶忙送牛马三万馈军(《新唐书》),并进献珍奇异宝,就此向大唐臣服。
中国和印度在古代史上发生刀兵相见的战争,就只有这一次。作为中印度古国的摩揭陀,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在路卫兵看来,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大唐盛世,国运兴隆,王玄策底气十足,又遭受侮辱,怒发冲冠,人在气头上也就特别有勇力;二是吐蕃刚刚崛起,兵强善战,又与大唐和亲,鼎力相助;三是印度向来崇尚佛教,兵法不济,武力羸弱;四是摩揭陀国适逢内乱,政局不稳。这点从戒日王的妹妹帮助王玄策逃狱不难得出。
后来王玄策又第三次出使印度,到达婆栗阇国(今印度达班加北部),造访摩诃菩提寺,礼佛而归。带回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并着有《中天竺国行记》,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⑤ 唐朝灭了印度是什么情况

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兵戈之争,发生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太宗年间。当时中国派往印度的一个小小特使,没费唐朝一兵一卒,便大败印度军队,灭了中印度古国,令东印度国王折服,声势威震整个印度次大陆,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事还得从玄奘“西天取经”说起。
玄奘法师历尽艰险到达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历谒名贤,求法讲经,行踪遍布整个印度次大陆,其中就曾到访了摩揭陀国。摩揭陀国是当时统治中印度的一个强国。那时的印度,按方位共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亦即《旧唐书》中说的“五天竺”,“地各数千里,城邑数百”,国内王邦林立,其中大的国邦有十六个,摩揭陀国即为十六个大邦之一,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摩揭陀一直被印度人视为佛教圣地,因为相传佛陀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摩揭陀国内度过的。所以玄焋西游,必到摩揭陀。在摩揭陀,玄奘受到国王尸罗逸多(即戒日王)的优渥礼遇,玄奘开坛讲经,举办了一场持续十八天的大型辩论会,从此名震五印。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为什么不能大动兵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名楼望鹤楼是哪个省的 浏览:122
越南战争起源于多少年 浏览:532
长安意大利设计中心是什么级别 浏览:609
中国现在多少确诊病例 浏览:617
伊朗人民币结算带来什么商业 浏览:350
英国掠夺财富是多少 浏览:325
池州越南公路运输要多少钱 浏览:968
意大利语的输入法有哪些 浏览:985
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在哪里观看 浏览:783
美国为什么老欺负伊朗 浏览:918
意大利烤羊腿怎么吃 浏览:879
印度芦荟多少钱一支 浏览:355
印度水草玛瑙是怎么形成的 浏览:577
英国签证有什么特点 浏览:863
中国玻璃有哪些 浏览:192
在印度如何快速分辨低种姓 浏览:857
伊朗和美国的战士怎么样 浏览:617
印尼雅加达中文翻译一天多少钱 浏览:780
印度卷发怎么来的 浏览:834
900块人民币在越南能换多少盾 浏览: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