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只占印度人口2%的锡克族,影响力为什么在印度国内如此巨大
在印度国内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其实跟他们的性格和成员扎根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根据资料记载这一个民族他们是把武力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枪杆底下出政权,所以他们遇到问题很多时候都是专打各种不服,用武力手段去处理,自然会有较大的影响力。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国家,法治体系比较健全,但是在印度这个地方法治体系并不是十分健全,有时候还容易出现一些暴力武装,所以他们用这个武力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让印度有的部门感到非常的头疼。
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他们影响力的提升,这个民族他们的地理位置其实在旁遮普邦,不要小瞧这个位置,他们可是着名的粮仓。拥有粮食其次,就有很大的话语权,毕竟之前的苏联解体,其实跟粮食缺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如果这个民族不将粮食卖出去,那么很有可能外面的人就要面临这个粮食短缺的问题,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Ⅱ 印度的锡克族人约占据印度总人口的2%,但却非常有地位这是为什么
锡克族人非常好斗下手级狠
跟印度锡克族打交道人人都要小心,因为这个民族是尚武民族,所有的成员都会军事化和正当化,谁不服就干谁。比较典型的事件还挺多的,就比如在历史上的南亚地区,愣是活生生的搞出个“锡克教王国”,与英国殖民者经常干架。再就是印度前女总统英迪拉·甘地,把锡克教的惹不舒服了,直接被锡克族士兵给枪杀了。所以说很多人对于锡克族人的印象就是非常好斗,而且下手还狠。锡克族最着名的特征就是在头上会缠一个厚厚的头巾,脸上也会留着一脸长长的胡子。目前印度的锡克族人约占据印度总人口的2%,并且印度军队当中,很多军官都是锡克族的。据统计,印度军人有20%是锡克族人,而且在印度建国的时候锡克族人占比还会更高一些。
锡克教在印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时不时的还与印度教产生分歧和矛盾,甚至是冲突,而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教义上的分歧非常严重。锡克教所反对的种姓制度与印度教是不相容的,再就是印度的政府比较倾向支持印度教,存在着拉偏架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印度政府对锡克教是两种抓,一是抓安抚,二是抓镇压。前者就比如说在1966年被迫将旁遮普一分为二,建立以锡克族为主的旁遮普邦和印度教为主的哈里亚纳邦。后者就是英迪拉甘地,下令出动5000人的精锐部队攻克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庙。”
Ⅲ 锡克人和印度人的区别
锡克人和印度人的区别主要在于宗教和社会经济基础上。
印度并不是所有人都戴着头巾,只有信仰锡克教的人才会戴着头巾,这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印度超过八成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与其相比,锡克教徒在印度并不多,但是这些锡克教的人可以算得上是印度的精英了。锡克人还富有,印度的阿姆利则金庙(耗费750公斤黄金打造),就是由锡克族自己打造的标志性宗教建筑。
锡克人在印度10亿人口中只占20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当年锡克教只是印度教改革派的一个分支,后来在16世纪发展成完全独立的宗教。锡克男教徒的名字中一般都有“辛格”一词,意为“雄狮”,而即使在大都市中也保持着包头蓄发传统的锡克男子。
锡克人的特点介绍
1、勤劳
锡克人曾长期受到歧视,但他们凭借个人的勤奋努力和朋友的帮助,总能找到适合的职业,用自己的行为维护了尊严。80%多的锡克人住在印度旁遮普邦,那里是印度最繁荣的邦之一,农民的人均收入接近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一倍以上。上世纪60年代末,印度政府在全国多个地区推行“绿色革命”,结果只有旁遮普邦最成功,这可以说与勤劳的锡克人不无关系。
2、团结互助
锡克人不允许看见教友落魄而不闻不问。倘若一家锡克人遭遇天灾人祸倾家荡产,周围的锡克人都会伸手相助,绝不会眼看着他们沦为乞丐。
锡克人非常团结,维护教徒的利益,如果一条街有10家商店,其中一家是锡克人开的,尽管这家店小、货品不全,但附近的锡克人还是只去这家店买东西,不去其它店购物。他们宁愿被人指为保守、狭隘,也不愿“肥水流入外人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锡克族
Ⅳ 印度的锡克族人约占据印度总人口的2%,但却非常有地位这是为什么
1. 锡克族人以其尚武传统而闻名,全体成员接受军事化训练,这种特性使得他们在历史上能够建立自己的“锡克教王国”,并在南亚地区与英国殖民者等进行多次冲突。
2. 印度前女总统英迪拉·甘地因对锡克教徒的不当政策,最终遭到锡克族士兵的暗杀,这一事件凸显了锡克族人好斗且下手狠的形象。
3. 锡克族的显着特征是头戴厚厚头巾和留长胡子。在印度,约2%的人口为锡克族,他们在印度军队中占有显着比例,据统计,锡克族人在印度军人中的比例高达20%。
4. 锡克族在印度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是印度四大种姓中的刹帝利,对印度政治具有显着影响力。他们主要居住在旁遮普邦,这个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北邻克什米尔,西接巴基斯坦。
5. 锡克教是在16世纪早期形成的独立宗教,由那纳克创立,他提倡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的教义。经过数代人的发展,锡克教从一个小教派发展成为具有自己文化和信仰的独立宗教,并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6. 锡克教第六代祖师戈宾德时期,教徒开始军事武装化,这反映了锡克教面对外部威胁时选择以暴制暴的策略。至今,锡克族保留着携带短剑的特权,甚至在飞机上也允许携带。
7. 锡克教在印度具有重大影响力,但也经常与印度教产生分歧和矛盾,这主要是由于教义上的严重分歧。锡克教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而印度政府往往倾向于支持印度教,这种偏袒导致锡克族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复杂。
8. 印度政府在处理锡克教问题上采取双重策略,一方面进行安抚,如1966年划分旁遮普邦,另一方面进行镇压,如英迪拉·甘地时期对锡克教圣地的军事行动。
Ⅳ 锡克人和普通印度人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个种族有两个显着特征:一是彪悍。在偏“软趴趴”的印度,锡克族被叫作“印度的战斗民族”。二是富有,印度的阿姆利则金庙(耗费750公斤黄金打造),就是由锡克族自己打造的标志性宗教建筑。相关扩展:
锡克族是南亚印度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是一个典型的宗教民族。身材高大,包头、蓄须,魁梧的身材,是锡克族男子的典型标志。锡克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2%,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有尚武传统,作战骁勇,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
锡克人在印度10亿人口中只占20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当年锡克教只是印度教改革派的一个分支,后来在16世纪发展成完全独立的宗教。锡克男教徒的名字中一般都有“辛格”一词,意为“雄狮”,而即使在大都市中也保持着包头蓄发传统的锡克男子。
锡克人包头的风俗和当年穆斯林统治印度有关。当时,有包头习惯的穆斯林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与被征服者不同,不允许其他教徒包头。但剽悍尚武的锡克教徒却我行我素,反而全部包头以示抗议。有意思的是,印度的穆斯林都已不再包头,而锡克人却执着如故。
锡克族人有些很独特的优点,心气很高,对自己要求也很高,很多信念和重视忠义的东方人比较接近,由于终生不剪头发,而又要行动方便,成年锡克男子一般都将头发用布层层围起,绕成一个像“大磨盘”的头包。据称他们用的头布一般都有将近13米,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当然晚上休息时,锡克人也要将包头布打开,并隔三差五地清洗长发。记者曾看见过一个打开头布的锡克老人,当时的感觉真是“白发三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