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有经刚经吗
《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
金刚经属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由于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尽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由于其精神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念相契合,《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后的禅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
‘贰’ 李世民为什么派玄奘法师到印度去取经
‘叁’ 印度佛教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印度人从什么时候不信佛教
印度佛教鼎盛时期是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孔雀王朝时期。
公元8世纪到9世纪,佛教逐渐衰败,公元13世纪初,印度人不信佛教。
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是印度的部派佛教时期。部派佛教兴起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经济上,奴隶制开始衰颓,封建领主逐步确立。
政治上,难陀王朝将领憻陀罗岌多起兵赶走入侵的希腊人,建立了孔雀王朝,他的孙子阿育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在他在位期间,佛教封为国教,佛教发展进入一个鼎盛阶段。
公元前180年左右,王朝灭亡,印度四分五裂,西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而佛教已经成为覆盖全印度的宗教。释迦牟尼创立早期佛教,在印度经过演化,依次经历了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3隔阶段,13世纪,佛教在印度渐趋衰落,以至灭亡。
8~9世纪以后,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僧团日益衰败,内部派系纷争不已,从而日趋式微。后来又由于伊斯兰教的大规模传播,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迄13世纪初,终于一蹶不振趋于消亡。
十二世纪中叶,由于取代波罗王朝的斯那王朝改信印度教,怛特罗佛教日趋衰颓。至十二世纪末,穆斯林袭灭了斯那王朝,并荡涤了一切佛寺,作为怛特罗佛教的最大的据点超戒寺也被平毁,僧众四处逃散,密教因之而在印度本土消失。
(3)为什么取经印度佛教会消失扩展阅读:
大乘佛教兴起于公元1世纪,此时为印度“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贵霜王朝重佛教,南部的案达罗王朝推崇婆罗门教抗衡佛教,5世纪左右2大王朝灭亡,印度在次四分五裂,公元320年,岌多王朝建立,印度进入中世纪黄金时代。
此时封建制度正式巩固,种姓制更加严格。岌多王朝重视婆罗门教,但并不排斥佛教。后来国力衰落,又开始推崇佛教。
所谓大乘是后起派别对先前派别的自称,他们将先前派别贬低为小乘,说小乘是佛陀为小根器的人而做法立说,而大乘能将无量众生带到涅槃彼岸,成就佛果。大乘佛教主要有中观派(空宗)和瑜珈派(有宗)2派。
‘肆’ 为什么唐僧取经印度时印度佛教将消亡,回到中国佛教
历史上三藏法师取经的时候,印度的佛教正是兴旺的时期,法师在印度待了很多年,不断地被各地寺庙邀请去讲学,甚至有的小国王愿意出让王位来请求法师留在印度的,法师所取的经文典籍,经过中国化的翻译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青睐,佛教在中国发展昌盛起来。
‘伍’ 佛教对中国人影响至深,信佛基本都有慈悲心,可印度为什么
佛教在印度遭遇过极大的破坏,在莫卧儿王朝,统治者强行要求印度人信奉伊斯兰教,对佛教的传播造成极大影响。后来莫卧儿衰败,印度教卷土重来,其势力大于佛教,且允许暴力,所以对温和的佛教造成了又一次打击。就是在唐朝唐三藏取经回来后不到百年的时间,印度教和佛教进行了一次大辩论,佛教完败被赶出印度。
佛教在印度的灭亡,并不完全是由于密教的盛行,回教徒的入侵,也是主要的原因。在西元第十世纪后半期开始,回教徒从印度的西北攻进印度,所到之处,必将原有的佛寺焚毁,所有的佛教徒赶尽杀绝,僧侣幸存者则纷纷逃亡。到了十一世纪和十九世纪之末,回教在印度成立了王朝,佛教徒不改宗回教,便进入了印度教,因此,佛教便遭到了彻底灭亡的命运。
‘陆’ 印度人信的是佛教吗他们还信佛教吗
印度从唐朝玄奘法师取经之后100年左右就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国王入侵,之后印度的佛教逐渐消亡,之后又经历西方多次殖民,加之印度人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现在的印度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了,几乎可以说是被西化了,现在的古印度佛教历史与遗迹都是从玄奘法师的着作《大唐西域记》中找回来的,现在的印度人也没有因果与伦理的根基,所以佛教在印度顶多只有形式,少有实质了。所以,他们不信佛了。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教派之一,但还是属于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