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苏联和美国都要打阿富汗
阿富汗可能蕴藏约5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阿富汗保守估计拥有16亿桶原油,阿富汗煤矿储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总储量在4- 5亿吨,可以看到阿富汗在能资源方面不算丰富。甚至可以用贫瘠来形容。阿富汗比较拿得出手的资源是铜,铜品位在0.6%以 上,储量估计超过10亿吨。其中有市场价值的铜矿总储量换算成金属吨的话,我记得大约有2000万到3000万吨。但这些资源要开采出来需要大量投资,修路建设厂之类的,艾娜克铜矿,中国拿到阿富汗铜矿,需要投资100亿美金才可以正常生产,中方联合体将拥有该项目100%矿权。项目生产规模为年产精炼铜22万吨(计划扩大到年产30万吨),项目建设期5年,开采期限30年。配套设施包括一个40万千瓦的火电厂、一个水源地泵站和一个磷肥厂,以及学校、医院、清真寺等公共服务设施,还计划修建钢厂和铁路等。总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该项目铜矿金属吨大约为1100万吨。也就是单是开发阿富汗铜矿,我国至少要投资300亿美金,谁敢在阿富汗这样地方投资这么多钱?要知道阿富汗除去美军援助跟占领军经济,实际年gdp估计也就是60.70亿美金。这等于光开发铜矿中国就要砸下铺阿富汗年gdp5倍的资金。从投资角度来看,风险大到不可接受。同时还需要安全的生产环境,中国拿到艾娜克铜矿已经13年了,但并没有实际开采,有美国搞鬼,也有当地政治安全环境太差的关系。整体来说,阿富汗资源是有些的,但实际谈不上多丰富,最拿的出手的铜矿资源,就算全部开发了,年产值也就是50到70亿美金,每年可能就是给阿富汗带来15到25亿美金左右的收入。而正经资源丰富国家,资源开发出来都是人均轻松上万美金的。比如中东几个油霸,沙特阿联酋光靠卖资源人均都可以几万美金。所以说阿富汗资源丰富这点是很有问题的。苏联和美国入侵阿富汗是出于战略考虑的,而非资源考虑。苏联是想得到印度洋出海口,以及别的地缘目的,美国是看中阿富汗战略位置,可以影响俄罗斯, 中亚,中国,以及南亚中东。还有一点,阿富汗铜矿开发出来总要运回国内吧,国内冶炼企业基本在内地,阿富汗铜矿要运回来,铁路走新疆是比较合理的合理的选择,但如果走铁路,我们至少要修近1000公里铁路,投资至少需要200亿美金左右,只为了每年几十亿美金铜矿显然不值得,同时交通太便利了,阿富汗极端宗教势力更好影响新疆以及西北。
整体来说阿富汗资源并不丰富,其次开发成本太大,还有考虑其宗教势力国内对阿富汗基础设施建设热情不大,我是一点不看好阿富汗资源开发,运输成本高,政府信用度低,要那么好开发美国早就开发了,说阿富汗资源丰富,美国为了资源去打阿富汗的,是真的想多了,而正经资源丰富国家卖资源一年几百亿轻轻松松,比如伊拉克,石油日产量现在是500万桶未来可以达到800万桶,相当3亿到6亿美金,-年1千-2000亿美金。光卖石油人均能让伊拉克人均达到近1万美金,这才叫资源丰富,阿富汗那点资源开发出来每年也就是够塔利班买粮食而已。人均每人多个300-500美金。阿富汗这个情况,这不叫资源丰富,属于人均资源很贫瘠的国家。如果阿富汗人口只有个300-500万的话,还可以算个资源人均不贫瘠的国家,人均靠卖资源可以有3000.5000美金收入,类似蒙古国的情况。但可惜阿富汗人口快4000万了,而且还在快去增加。至于说什么阿富汗资源丰富,有价值1万到3万亿美金亿资源储量,大多是纯理论数据,很多资源储量都是属于没有商业价值的储量,比如阿富汗铁矿,以及煤炭天然气储量大多是属于的确存在储量,但开发运输成本太高,没有实际商业价值的储量。有商业开采价值才存在市场价值,比如同样石油开采,我国开采成本50多美金-桶,中东国家基本15美金左右,铁矿我国开采成本也就是澳大利亚的一倍以上,所以我国有大量铁矿储量依然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就拿煤炭来说,整个阿富汗不过4- 5亿煤炭储量,而我国面积比阿富汗小的多山西就有超过2000亿吨储量,去过阿富汗那点储量就能算资源丰富,山西算什么?我个人盘算了下,阿富汗有商业价值资源最多也就是5000-6000亿美金,按30年开采完每年也就是200-300亿美金,再考虑阿富汗人口人均可以增加500到800美金,哪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卖资源这么惨,人均不过几百美金?同时开发出这些资源需要配套设施,可能要上千亿美金,哪个大国敢在阿富汗这种地方投资上千亿美金?再拿个例子对比,韩国还评估朝鲜矿产资源可以达到6万亿美金呢!朝鲜不是照样穷的要死?按资源评估,朝鲜人口比阿富汗少3分之:一,资源是阿富汗一 倍以上。简而言之,阿富汗是一个资源贫瘠且资源开发成本很高的国家。美国和苏联进攻阿富汗原因很多,阿富汗的资源不是他们的目标。
② 历史上,阿富汗这片帝国坟场到底给谁征服过
从古至今,从亚历山大大帝到成吉思汗,从大英帝国到而今的美国。
阿富汗几乎经历了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入侵,但都屹立不倒,还把对面拖垮,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苏联。
阿富汗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普什图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斯坦,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实行总统共和制。
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
阿富汗国土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属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它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民族、宗教、语言以及地理上一定程度的关联。
(2)印度对阿富汗投资了多少扩展阅读:
阿富汗是如何炼成帝国坟场的。
虽然今天的人们一谈到阿富汗,就会立刻想到一片混乱和荒凉的土地,但实际上这只是由于苏联和美国接连入侵所带来的长期战争所致。阿富汗在历史上,由于地处连接中亚通往波斯和印度的商道,因此这一地区产生了大量着名的商业城市。
但同时,其也就如同今天一样,被各个大国所觊觎。其繁华的商业以及重要的地理位置,让阿富汗地区在历史时常成为各个帝国争夺的战略重地。
而对阿富汗地区影响最大的,当属他们一东一西的两个邻居——波斯和印度。在波斯地区建立的诸多帝国对于阿富汗来说,一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威胁,但同时也是诸多宗教与技术的来源。比如最早在阿富汗地区建立城邦的希腊人,就是来自西方,途径波斯到达这里的马其顿军队。
阿富汗的高原山区虽然相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但是对于波斯来说,却问题不大。其原因,是在于地理上,伊朗高原与帕米尔高原相连。
也因此,从波斯进入阿富汗,海拔的落差就比从中亚或者印度进入阿富汗要小许多。这也给来自波斯的征服者,进入阿富汗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而对于印度地区的政权来说,阿富汗对于他们无疑是非常的重要。包括贵霜、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在内,许多征服者都是来自阿富汗,并且在征服印度之后,虽然将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往印度本土,但依然努力将阿富汗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大范围的控制商路,从而为政权本身,带来更大的收益。同时,对于在印度的政权来说,占领阿富汗地区,其实还有非常严肃的军事方面的考量。
在之前冷兵器研究所《这个文明古国总被按在地上摩擦?说说印度为何特别容易被入侵和征服》的文章中,讲过阿富汗本身就时常是入侵印度的前哨。也因此,但凡是在印度地区崛起的强力政权,为了杜绝其他征服者对印度的入侵,往往要反过来控制阿富汗地区。
这样做的好处,除了能够主动御敌,还会成为印度对外扩张的前哨。并且还可以让印度的强权,通过阿富汗地区,对中亚,乃至波斯帝国东部,通过宗教或直接的武力征服,从而施加影响。因此无论是波斯还是印度,控制阿富汗,无疑就是通往中亚,乃至直接对对方施加影响的达默斯之剑。
不过,一旦印度的政权崩塌或者衰落时,两者间密切的联系,却会让阿富汗对印度地区的政权威胁加倍。因为本身受限于地理环境,印度想要控制阿富汗地区,就需要极高的成本,而且阿富汗地区一旦失控,那么控制阿富汗地区的政权,则很容易通过开伯尔山口攻入印度。
这一地区地形过于险峻,因此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且长时间的驻军,因而自然无法在这里长期有效的在抵御外来的侵略者。而来自阿富汗的侵略者,则可以通过双方长时间的交流,很容易掌握印度地区的情报,从而让印度本土对于阿富汗地区的入侵更加被动。
阿富汗和波斯与印度之间复杂的关系,对于阿富汗地区的民族和政治局势,也带来了非常的影响。本身阿富汗的高原多山的地形,就非常容易孕育出想高加索地区那样,多民族、多宗教,且大多民风彪悍的地区文化。
而波斯和印度两个文明,对于这里不断的文化和政治渗透,更是加剧了这一点。
长期大国争夺,本土长期存在的部族势力,加之险峻的地形。这些要素无一例外,都让阿富汗地区难以称得上是一片善土。
尤其是伴随着15世纪开始,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长期依赖商业贸易的阿富汗地区,更是因此导致经济上的极大衰落,因而这里变成了一片真正的“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对此英国人表示有话要说……
而伴随着20世纪的到来,作为亚洲少数独立国家的阿富汗,仍然步履蹒跚的开始着自己国家的现代化,直到北方庞大邻国的入侵,所导致的毁灭性破坏。
③ 阿富汗灭亡了吗
不曾在阿富汗灭亡这一说法,只能说阿富汗发生了政权更迭,执政党派和领导人物改变,国家名字变了而已。
拜登总统宣布,他将结束美国军队在阿富汗的公开参与。这些行动始于2001年底,当时基地组织袭击了纽约的双子塔。20年来,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一直试图带来稳定与和平。这一努力失败了,现在所有这些部队都将回家。
现在主要反对派来自塔利班,这是一个主要由普什图人组成的组织,最初由巴基斯坦情报机构组织,目的是在俄罗斯军队被驱逐后控制阿富汗。最终,塔利班控制了该国75%的领土,并在喀布尔建立了政府。
20年来,塔利班一直在反击阿富汗政府、美国及其北约盟友。随着美国和北约的撤离,塔利班赢得了胜利。
第一副总统萨勒赫
不过被神学士推翻的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虽然流亡海外,但第一副总统萨勒赫(Amrullah Saleh)却在阿国北部的潘杰希尔(字面含义为“五狮”)山谷(Panjshir Valley)坚持抵抗,17日更依据《阿富汗宪法》第60条与67条宣布接任代理总统,强调“阿富汗不是越南”、“我们没有失去意志“,呼吁所有人加入抵抗行列。
阿富汗人面临着持续的战斗、经济下滑和对妇女的压迫。数千万阿富汗人民生活在战乱与恐惧之中,和平,在这片土地的和平依然遥遥无期.........
④ 上世纪80年代啊富汗的经济状况
阿富汗是一个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乱,阿富汗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最高峰时约有600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从2002年开始,在美国和国际社会提供的大量援助支持下,阿富汗国内经济连续3年呈现20%以上的恢复性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着,重要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金融机构日益活跃,国内市场逐渐复苏。04年下半年阿富汗成功进行了总统大选,05年9月又成功进行了议会选举,政局总体趋于稳定。由于今年的国际援助和毒品资金的流入速度仍然保持不变,再加上今年春季雨雪较多,农牧业收成良好。总体来看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安全局势的持续恶化和打击毒品前景不明朗,有可能减缓甚至中断这个势头。
阿富汗货币名称为阿富汗尼,(Afghani),简称阿尼。2002年10月7日,阿过渡政府发行新币阿尼,与旧币比值为1:1000。目前的汇率约 1美元=50阿尼(2005年9月)。在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支持下,阿政府实行严格的货币政策,新币发行以来币值基本保持稳定,并建立了必要的外汇储备。根据世界银行2004年9月的报告,截止到2004年3月,阿外汇储备总额为7.306亿美元。
2、农牧业
阿富汗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已耕地79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水稻、玉米、棉花、甜菜、油料作物和瓜果等。畜牧业人口约250万,牧场和草地5470万公顷(实际利用面积620万公顷)。主要牲畜有绵羊、紫羔羊、山羊、牛、骆驼等。2002年有羊1600万只,牛约3715万头,年产羊毛24000吨。
2002年阿生产小麦373万吨,水稻米268万吨,玉米30万吨,葡萄33万吨,薯仔27万吨,大麦38万吨,甘蔗23万吨。
2005年冬春阿富汗雨雪频繁,据说是三十年间最多的一年,良好的气候条件预示着较好的农牧业前景。而04年的大旱导致农业减产达25%,仅小麦的产量就从03年的436万吨减少到04年325万吨。农牧业产值约占阿GDP的一半,农业的丰收对稳定阿国经济至关重要。
3、工矿业
阿富汗战前的主要工业有地毯、纺织、皮革、水泥、电力、化肥、采煤、汽车修理和制糖等,手工业约占工业产值的42%。1986年工业产值为7.5亿美元。由于连年战乱,大量工业基础设施被毁,工业产值大幅下降,现在还处于恢复之中。
阿富汗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能源类矿藏如天然气、石油和煤的储量很少,这也成为制约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阿比较突出的矿产是铁矿储量17亿吨,铜矿石储量5亿吨。因高原运输困难和资金缺乏,目前仅青金石、大理石、天然气、煤、盐等矿藏得到少量开采。
战后阿富汗的工业和制造业恢复缓慢,至今仍只能生产一些水泥砖、烧制砖、手工地毯、瓶装水之类的产品。尽管阿政府对外资许诺了种种优惠措施,但落实的不多。极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腐败的官方机构,特别是持续不断的动乱使阿的投资环境相当恶劣,国内外的投资者至今还在观望,对阿制造业方面的实际投资寥寥无几。只有在赫拉特地区出现一些伊朗投资的小型工厂,喀布尔及其他地区的所谓工业区至今仍然一片荒芜。预期这种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有多少变化。
4、能源和电力
阿富汗能源极其缺乏,电力工业非常落后。2000年全国发电量只有3.75亿度,消费4.54亿度,不足部分从邻国进口。目前全国只有5%的人口可以得到电力供应。战后喀布尔的电力供应虽然已从50兆瓦提高到150兆瓦,但对40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这点电力即使是照明也远远不够,晚间城市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黑暗。阿富汗主要靠水利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64%,其余为燃油电站。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一些主要的发电站如喀布尔附近的那格鲁水电站、坎大哈附近的卡加克水电站正在修复。一些重要的输变电线路和设备即将新建和改造,如从乌兹别克通过阿北部向喀布尔供电的输变电线路工程、喀布尔电力系统改造工程等都将启动。但是由于阿富汗的电力基础设施实在太差,即使这些项目完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仍将严重短缺。
5、交通运输
阿富汗无铁路和出海口,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空运,交通不便是制约阿富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阿现有公路约2.1万千米,其中沥青和水泥路面2700多千米,70%被战争破坏。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近三年来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阿境内的交通条件已大大改善。目前喀布尔-坎大哈的公路已经修复通车,喀布尔-贾拉拉巴德-白沙瓦、喀布尔-萨朗隧道-昆都士等重要道路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坎大哈-赫拉特公路等项目基本落实了资金,即将开工。喀布尔国际机场、坎大哈机场和各地方机场修复扩建工程已经完工或正在进行。
阿目前有两家航空公司。阿利亚纳(Ariana)航空公司势力较为雄厚,主要经营国际航线。KAM航空公司经营国内航线。全国有机场46个,其中拥有水泥跑道的机场10个,喀布尔机场为国际机场。战后的阿利亚纳航空公司拥有7架二手民航飞机,使用年限都超过了20年。目前已开通了12条航线,分别为巴基斯坦、伊朗、印度、阿联酋、土耳其、德国、俄罗斯、中国新疆、阿塞拜疆、沙特、科威特和塔吉克斯坦的航线。
6、通讯
阿富汗电讯系统一直比较落后,1998年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只有29000线。而多年战乱又使阿富汗的电讯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战后,阿政府优先恢复和发展电讯工业,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目前阿主要大城市均开通了固定电话业务,仅喀布尔的固定电话即已达到4.2万户。我国的中兴和华为公司积极参与了阿全国电讯修复重建工作,全国主要大城市的固话系统设备大多为这2家公司提供。目前阿富汗已有两家移动通讯公司,全国各地几乎都开通了移动通讯业务,总用户人数发展到80多万户。最近阿政府又通过招标方式发放了2张新移动通讯执照,预计今后几年阿富汗的移动通讯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7、毒品经济
提到阿富汗的经济,不可避免的要谈到鸦片种植问题。阿富汗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国,04年的产量达到42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虽然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今年阿政府加大了打击毒品的力度,鸦片种植面积减少了约五分之一。但由于天气良好,鸦片长势好于往年,总产量据说仍可达4100吨,只比去年减少2%.据世界银行估计,阿富汗的鸦片加工后总值可达上千亿美元,回流到阿的资金近30亿美元,超过阿GDP的一半。毒品资金虽然来源肮脏,但对阿富汗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今阿富汗的大多数地区都在种植鸦片,鸦片已真正成为阿富汗的支柱产业。
8、财政金融
由于多年战乱,阿富汗的银行系统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阿富汗的金融系统正逐渐走向正轨。04年初,阿出台了新银行法。根据该法,阿富汗的中央银行不再办理一般存、汇款等商业活动,而将负责监管全国的金融活动、货币印刷发行和国际贷款等政府行为。在该法的推动下,一些国际银行如渣打银行、巴基斯坦国民银行、阿加汗银行等都已在阿开设了分行。阿国内也成立了十几家银行,各银行都可以办理外汇存、汇、担保及信用证等业务。
预算:阿2005财政年(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政府总预算为47.5亿美元,其中3/4将直接用于发展工程项目,政府普通预算为6.5亿美元(328.83亿阿尼)。上述预算中的93%需要国际社会的捐助, 阿政府仅能解决3.33亿美元。本财政年的普通预算比上个财政年增长了15%,预计国家财政收入将增长29%。本预算中的24%即69亿阿尼用于内政部,22%用于国防部,20%用于教育部。
9、对外贸易
阿富汗在战前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外贸连年逆差。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皮张、棉花、羊毛等。出口最高年份的1997年达到1.44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有车辆、食品、纺织品、石油产品、糖、植物油和橡胶制品。进口最高年份的1996年达到6.23亿美元。战后阿富汗的进口大幅增长。根据阿中央统计局公布的贸易统计数字,01/02年为16.97亿美元,02/03年23.22亿美元,03/04年度为22.45亿美元。04/05年度进出口总额为24.82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37亿美元。其中: 进口为21.77亿美元,出口3.05亿美元。
据阿中央统计局数字,04, , /05年度阿富汗最大的进口国为中国3.85亿美元,其次为日本3.53亿美元、巴基斯坦3.26亿美元、德国1.82亿美元、印度8300万美元。 阿富汗对我国出口约为20万美元,从我国进口为3.82亿美元。
另外,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阿间贸易总额为5,792万美元,其中中国对阿富汗出口5,697万美元,阿富汗对中国出口95万美元。
10、外国援助
国际社会对阿富汗的援助对阿的战后重建至关重要,在美国的牵头下,各国向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及物资援助。据阿富汗财政部提供的数据,从2002年初至2005年上半年,国际社会共承诺援助阿160亿美元,实际到位约80亿美元,占承诺额的一半。各援助国中,美国、日本、欧盟、英国、德国为最大捐助国。前一时期,这些援助大部分用于人道主义目的,如安置难民及政府开支等,其次用于军队、警察的重建和政府日常开支。用于发展建设的资金约占三分之一。在2002年阿总统访华期间,中国承诺在今后5年向阿富汗提供1.5亿美元援助,其中无偿援助和贴息贷款各占一半。
⑤ 关于阿富汗的经济历史,完整点,快,很急!说得好悬赏追加。
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通过国家垄断主要经济部门,调动私人资本的积极性,争取外援。从l956起,开始实行五年经济计划。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工农业生产均有发展,国内交通运输有很大改善,纺织、糖、天然气、煤、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有较大的增长。第三个五年计划(1967?1972),由于苏联、美国的援助不落实,投资总额不能兑现等原因,使发展农业的目标没有完成。苏军侵占9年,阿富汗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内战不断,农田荒芜,生产下降,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商品奇缺,物价飞涨,大批难民外出逃生。
经济概况
阿富汗是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战乱,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交通、通讯系统、轻重工业、教育和农业基础设施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生产生活物资短缺,曾有6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阿富汗过渡政府成立以来,采取了诸多举措刺激国内经济重建。发行新货币,出台银行法,吸引外资,进行关税与财政改革,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直接控制,增加中央财政,逐步推进战后重建。阿政府积极利用国际援助,恢复国内经济造血功能,大力进行交通、能源、水利灌溉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颁布了投资法,鼓励国外商企赴阿投资。阿经历了多年凋敝后已逐渐开始战后经济重建进程。2004年,阿出台了《反洗黑钱法》和《打击财政恐怖主义法》两部新法,规范金融市场,打击非法经济。据统计,2003/2004财年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为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人均收入180美元。货币名称:阿富汗尼(Afghani),简称阿尼。2002年10月7日,阿过渡政府发行新币阿尼。与旧币比值为1:1000。
阿富汗资源
阿富汗矿藏资源较为丰富,但未得到充分开发。目前已探明的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煤、盐、铬、铁、铜、云母及绿宝石等。阿可能拥有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铜矿、全球第五大铁矿脉,7300万吨煤。此外,天然气储藏量约为1852亿立方米,石油储量约为9500万桶。
青金石是一种非常独特而稀少的岩石,由蓝色矿物、不定量的黄铁矿、方解石及其他矿物组成,呈独特的深蓝、淡蓝及纯青色。它既可做雕刻摆件,又可制首饰。上等青金石每公斤价值约300美元,最差的也不低于40美元。青金石被阿拉伯国家称为“瑰宝”。阿富汗是世界上最主要和最着名的青金石产地,青金石被誉为该国的“国石”。
阿富汗的河流大部分是内陆河,多注入沙漠和湖泊。主要河流有阿姆河、喀布尔河、赫尔曼德河和哈里鲁河等。
阿富汗工业
多年战乱使阿工业基础几陷崩溃。轻工业和手工业为主,手工业约占工业产值的42%。主要有纺织、化肥、水泥、皮革、地毯、电力、制糖和农产品加工等。
阿富汗农牧业
农牧业是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7%。耕地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棉花、甜菜、干果及各种水果。主要畜牧产品是肥尾羊、牛、山羊等。目前,阿鸦片种植达13.1万公顷,从事种植人口达230万,产值占2003年GDP的60%以上。
阿富汗交通运输
阿是内陆国,无出海口。境内几无铁路。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航空。北部同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界上的阿姆河和昆都士河部分河段有通航能力。
公路:全长2.1万公里,铺过路面的约2800公里。70%被战争破坏。阿政府目前积极与各国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修建各级公路。全长482公里的喀布尔-坎大哈公路经修复已于2003年12月重新开通。喀布尔—贾拉拉巴德等重要道路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与有关机构就修缮喀布尔—赫拉特高速公路及萨朗隧道等工程达成了协议。
空运:目前有两家航空公司。阿利亚纳航空公司势力较为雄厚,主要经营国际航线。目前已开通至巴基斯坦、阿联酋和印度等国的国际航班, 2003年7月12日正式开通喀布尔至乌鲁木齐航线。巴赫塔尔航空公司经营国内航线。喀布尔机场为国际机场。
阿富汗对外贸易
阿富汗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羊毛、棉花等。主要进口商品有各种食品、机动车辆、石油产品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对象为巴基斯坦、美国、英国、德国、印度等,主要进口国为巴基斯坦、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土库曼斯坦、印度等。
外国援助
国际社会对阿富汗战后重建提供了大量资金及物资援助。2002年1月,在东京阿富汗重建问题部长级会议上,与会各方表示将支持阿和平、重建进程,承诺向阿重建提供总额达50亿美元的援助。东京会议后,国际社会又陆续作出了一些承诺。2004年3月阿富汗问题柏林会议上,国际社会承诺3年内向阿提供82亿美元援助。截止2004年9月,阿已得到48.28亿美元援助。同时,国际社会为阿政府在教育、卫生、农业灌溉、公共交通、电信、政府办公等各方面援助了大量基本设备。
阿富汗人民生活
20余年内战使阿基本生活设施遭受极大破坏。道路受损,电力奇缺,物价上涨,生活必需品匮乏。阿政府成立以来,在联合国及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帮助下,大力恢复基本的民生设施,安置返阿难民,解决居民用水、用电,加大医务人员培训,恢复各级学校教育。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阿目前可以享受自来水供应的城市居民不到20%,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基本医疗只能覆盖40%的人口,严重缺少医疗人员,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由于不愿接受男医生的检查和治疗,阿女性享受基本医疗的比率很低。阿富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72‰,婴儿死亡率115‰;50%人口患有慢性营养不良;平均寿命43岁。落后的农牧业国家,1971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十多年战乱环境,使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曾有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
2002年卡尔扎伊新政府建立以来,尽管经济迅速发展,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但由于起点低,基础弱,完全不足以改变国家和老百姓的贫穷面貌。在国际社会支持下,阿政府于5月份推出期限5年的国家发展战略,描绘出自2008至2013的未来5年阿富汗获取以安全、政府良政、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为目标的路线图。在其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阿政府将希望完全寄托于私营经济,欲通过培育和建设一个强势的、以私营企业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实现减贫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阿富汗在实施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获取巨大进展。
阿富汗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已经取得显着成绩,中小私营企业经营活动明显趋于增加和活跃,但它们主要由国际社会援助阿富汗重建的努力和大规模进口所推动。除了电信业外,阿私营企业普遍不愿意进行中长期生产性投资,此现象部分原因于私营企业缺少对未来信心,以及现实条件下阿商业环境所致的高额经商和交易成本。此外,据阿富汗商工部透露的情况,尽管阿国际贸易呈两位数增长,但大部分出口属于向巴基斯坦和伊朗的进口再出口,而进口极大程度上由国际援助和毒品经济所支撑。
阿富汗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由重建带动的恢复性经济带到由私营经济主导的经济增长轨道上来。繁荣的私营经济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毒品经济至关重要。只有繁荣私营经济,促进以生产性投资为基础的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才可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创造政府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所需的资源,使阿国家和全社会人获益,阿国家经济增长和实现减贫目标才有希望。
鉴于上述,私营经济已被阿政府看作国家发展的希望、期待和依靠,以及推动阿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国际社会在援助阿富汗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阿政府重视和发展私营经济。
由于统计系统不健全,阿没有私营企业在投资和经营活动方面情况的可靠数据。据阿富汗投资促进局提供的数据,在该机构注册的投资企业总计15000多户。由阿工商会提供的信息显示,在该会注册的阿全国工商企业会员共有25000家。
阿非农业企业弱小,具有典型的非正式、由老板经营、规模微小等特点,它们当中几乎没有中大型企业。电信业是唯一的拥有大规模外国直接投资和由他们经营的行业,而私营的加工和制造业企业基本显现不出来。
二、 恶劣商业环境制约阿私营经济发展
战后阿富汗,有形和无形的基础设施均被破坏殆尽,在重建努力中,适合于私营经济发展的良好商业环境尚没有建立起来。由于缺少合适的法律法规、井然有序的制度性环境和良好的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使大部分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的活动仍然停留在非正式经济的水平上,限制了中长期投资经营的增长,对推动良性的商业竞争形成反制和压力,并助长和激励腐败,成为阿富汗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巨大制约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缺少有形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严重缺乏。在喀布尔等主要城市,频繁的拉闸停电使得大部分企业只得依靠昂贵的自备发电机来解决用电问题,在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和高企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此外,干净水供应、卫生设施、通讯手段、道路、机场、边境过境设施等严重缺乏或破旧不堪,也是重要的妨碍私营经济参与正规经济活动和制约阿发展国际及地区贸易和吸引投资的因素。基础设施问题还影响到金融服务,特别在农村地区。
(二)阿富汗私营经济中有70~80%属于非正规性质,如合同很少被使用,而且基本没有约束力,对于消费者和雇员权力的规定基本无效力,存在大量的官僚政治和与政府能力有关的障碍或壁垒,私营企业适应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有限,缺少公共信息和对各种程序的适应也在危害私营经济的存在和成长,导致阿成为从私营经济中获得财政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
(三)商业环境恶劣。商业环境仍然被过了时的法规、模糊不清和相互矛盾的规定,以及过分烦杂的许可证审批手续和死板的交易程序所困扰。除了需满足组建公司的要求外(过去由商业法庭办理,现将交由还未建立的中央登记处),还要有投资促进局的投资许可和商工部的经商许可,以及由众多的相关部委出具的超过20个的分项许可。阿富汗商业环境中缺少结构性的竞争力可以在世界银行公布的经商指数上得到反映:在列出的175个国家中,阿富汗处在“宽松经商”的第165位(比2006年的第159位又有下降)。
(四)财产和土地权益不清,执行机制软弱,私营企业无法利用土地作为担保申请信贷。缺少商业保险体系,再加上动乱的安全角势对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形成对私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缺少资金支持。它是私营经济从事经营和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制约因素。阿经商条件中关于获取信贷的便利程度在155个国家中排列第122位,在阿农村地区获取信贷更是受到限制。
(六)缺少有效的执法机制。商业法院系统尚未建立,或者他们缺少资源和能力或相关法律,或者法律不完备等,这些对于债权人的权益、银行和金融中介等都是严重风险。没有现代化规章制度框架用于租赁业和保险业,也没有适用于非银行借贷的相关法律。
(七)腐败继续成为妨碍投资、交易的巨大障碍。在申领许可证、申请贷款和执行合同过程中官僚机构及公共领域内普遍的腐败现象不仅给企业造成困难,还大大增加了投资或潜在投资者的投资、交易成本,并使交易过程减缓,无法预测申请许可、履行合同、维护财务权益等过程中的风险。在对外贸易方面,边境执法或工作人员的低工资、缺少培训和缺乏资源引发或加剧腐败,影响海关和税务部门执法,边境口岸过境拖延,手续烦杂,缺少便利,贸易面临着一系列障碍,对阿富汗的出口竞争力造成伤害。此外,存在着的大量小而令人讨厌的税赋也给私营或个体经营者增加了额外负担。
(八)来自于鸦片的非法所得对金融形成挑战和冲击。
(九)阿在贸易和转运协议的谈判方面严重缺少能力,不能为阿富汗在对外合作方面争取较好条件。另外大量外援和侨汇导致的高工资和事实上的高汇率以及毒品收入流入使得阿富汗许多有出口潜力的商品失去竞争力。
(十)阿富汗劳动力大军中受教育程度低和技能水平低下是影响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障碍。
三、 阿政府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措施
(一)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政策
政府在《阿富汗国家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关于发展以私营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的政策,它包括以下重点和优先:
? 为开发私营经济制定法律框架,包括制定和通过重要的商法(公司法、合资法、商业仲裁法、商业调解法、合同法、代理法、标准法、版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
? 为私营经济创建一个规章制度框架,为他们履行相关法律提供支持;
? 改善对法律和制度框架的执行;
? 确保上述立法能够反映出阿富汗当地社会的联系和特点,并可公平执行,持续为投资者提供在极大程度上可对商业前景进行预测的法律环境。
(二)计划、措施和执行情况
1、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管理。
阿政府将在促进私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政策框架内加强和改善对市场经济管理,包括:
? 确定对商业环境进行改革的制度性责任和机制;
? 加强商工部、投资促进局以及相关法律体系的工作和功能,有效调解和解决争议;
? 改善对土地的获取途径,包括理清财产权、简化过户手续、确保长期租赁的一系列措施。用于商业管理操作的主要程序(注册、发放许可证、边境的出入境操作、通关和支付)将继续被简化,以减少交易成本。
2、高度优先将一些重要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或公司化。
财政部已经准备好一份所有需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名单,它包括国家电力局 - 大阿富汗Brishna Mowasesa的公司化和增效措施,Millie银行和Pashtany银行的重组及战略性私有化,所有这些国有企业将在未来3年内完成私有化或进入清算程序。阿政府的所有相关机构将鼓励这些作为新的私营企业出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进行公平竞争。
3、承诺制定有利的贸易政策。
围绕确保降低进出口贸易门槛,支持私营企业开发和增加国内生产,增强具有相对优势行业的竞争力的目标制定贸易政策。财政部将在与各方进行协商的基础上负责制定新的关税体系。此外,优先考虑改善阿与本地区各国的贸易及商业关系,发挥出阿富汗所处战略位置的优势,通过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促进并方便贸易及贸易转运。短期内,阿政府将致力于确保海关规定的持续性和继续减少货物进出阿富汗所需的平均时间,最终达到地区平均水平。政府还将为获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地位而努力。
4、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包括银行业、微金融服务在内的金融系统成长迅速,然而,由于金融调解能力仍然低下,仅仅一小部分人可享受到正规金融服务。为消除私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瓶颈,阿政府拟建设一个强势的和反应积极的金融业,强化私营企业国内生产,提高其生产能力。具体做法上,将先通过和推行4项金融法律(安全交易、抵押、租赁和可流通证券或票据),强化法律框架,谨慎执行银行业规定;之后推行和延伸向农村地区及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再往后(中期内),将寻求设立征信所(Credit Information Bureau)和金融争议解决法庭等机构,施行相关合适的保险法,鼓励和促进一些重要金融单位发展。
5、继续进行商业环境改革。
阿商工部被指定为促进阿私营经济发展的主管部门,为适应这一功能,该部在能力建设计划支持下新设了更适合于执行私营经济发展政策的两个机构,即“私营企业发展司”和“条法司”。
过去以来,阿政府为改善商业环境,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有些已对私营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如:
? 工业园计划,通过为少量阿富汗商人提供便利,克服了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和障碍;
? 援助国对于银行信贷的资金支持;
? 为帮助个体商户增加收入而设计的微观财经计划;
? 建立投资促进局,为投资者提供了单一窗口服务,并在为投资者积极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阿为私营企业进行的改革总体上进展缓慢,效果甚微,经济中仍有大量影响巨大的非正规东西,经商环境中的结构性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然在抵消那些积极的改革努力,因此私营经济的总体增长不明显,中小企业的产出仍然不能成为阿富汗私营经济的主体。鉴此,阿政府主要在以下方面继续致力于改革和建设:
(1)促进私营企业正规化建设。鼓励经济规范化,强调要加强微、小、中型企业制度建设,为他们在正规化经济运作中创建高水平的施展平台,提高他们正规经商经营的能力和实力,减少官僚政治,消除腐败。同时通过提高阿国家机构执法能力和私营企业对法律的适应能力加强法律环境建设,有效强化改革。此外,进行正规化商业培训,通过实施小规模培训计划和被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培训中心进行技能开发(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加强商业教育现代化(尤其在大学里),加大在现代加工和制造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阿富汗生产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健全商业发展和市场政策。据认为,阿私营企业不能发挥其潜力,主要与市场规则及规定的随意性和限制性、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市场信息的缺乏性和不确定性、交易网络的不完善性和不连续性等有关。为此,阿政府做出规划,拟创建能够具备和发挥这些作用的功能性市场,包括建立制度性市场环境(治理市场的制度、法律法规),加强支持性功能(使市场能够运行的技能、信息和网络)建设,使买方和卖方间的交易均能在规范、简易和公平基础上进行,促进一个有竞争力的和能够在国内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3)改善投资环境。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促使阿富汗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投资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进国内投资。政府还计划为私营企业发展和投资创建有形基础设施,如继续在全国建立工业园,及时为投资者提供土地、能源、水电和通行道路等便利。然而,鼓励投资的进程和进展仍然受到高风险制约,现有的风险化解手段或投资担保机制仅仅适用于国际投资者,对阿国内投资则很少或根本起不到作用。针对此,商工部初步制定一些专项计划,包括:
? 减少执行规章制度的不确定性、负担和费用;
? 更多引进有效的投资风险化解手段;
? 加强人力资本基础建设;
? 设计和创建一个有利于投资运作的目标市场。
随着阿富汗政府发展私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阿重建进程不断深化,相信私营经济在阿富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阿富汗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⑥ 谁来接手阿富汗的3万亿“宝藏”
2007年的11月,中国企业在阿富汗,弄出了一个“大新闻”:
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与中国江西铜业组建的国际招标联合体,一举拿下了艾娜克这个全球第二大的未开发铜矿产区,整整30年的完全开采权。
阿富汗汗卢格尔省艾娜克地区
铜,在地壳中的丰度仅0.01%,然而却是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都不可获取的重要金属。一般来说,只要开采成本足够低,品味高于0.2%的铜矿脉就有开发的价值。而矿脉的品味一旦超过0.7%,即可被视为标准富矿。而位于阿富汗南卢格尔省境内的艾娜克矿脉,其的平均含铜量竟高达1.56%。
除了品味富,规模足够大是艾娜克的另一个特点。大量的勘测数据显示,该矿脉蕴含矿石总储量,竟高达7.05亿吨之巨。如果以平均品味来换算,这差不多有1100万吨的纯铜!
作为迄今为止,中企在海外独占的最大规模铜矿项目,投资方对其寄予了厚望。根据建设规划,除了精炼厂外,矿区内将专门建设一座40万千瓦的火电厂、一座水源地大型泵站,以及将伴生磷矿加工为肥料的配套化肥厂。前期的建设工作,大约需要5年的时间,而一旦艾娜克铜矿正式开采,其具备年产精铜22~30万吨的能力。
当然,这是一个标准的互惠项目,受益的绝不只有中企。因为根据双方的协议,矿区所需的主要劳动力,将以就近原则在本地进行招募。仅矿区所需的基本劳动力,就能为当地提供超过1万个长期就业岗位。此外,矿上也将仿照国内的习惯,专门建设子弟学校、专属医院,甚至是清真寺等公共服务设施,以解决当地工人的后顾之忧。
对于卢格尔省的穷人来说,艾娜克铜矿项目,本该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为了便于前期的建材和设备转运,以及后续的铜材成品外运,中方投资者甚至计划在矿区周边,修筑连通巴基斯坦的铁路系统。
根据估算,中冶-江铜在矿场的前5年建设期内,预计将投入超过42亿美元。然而项目一旦投产,其年产值可达12亿美元以上。不但每年能为国内市场运去紧俏的铜材,由矿区以及铁路系统向外辐射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势必将波及整个汗卢格尔省,使周边超过10万居民从中受惠。
如此双赢的项目,自然令阿富汗政府万分欣喜。所以艾娜克项目最初阶段的进展,可谓异常顺利。
2008年5月,中冶-江铜联合体与阿富汗政府正式签订合同;2009年7月,开工仪式在卢格尔省项目营地隆重举行。至2010年初,从喀布尔通往矿区的公路系统,已经修筑完毕,建设工人的宿舍区,也已经完基本完工,只待建设者们入驻。
初具规模的建设者营地
但就在全面建设即将拉开帷幕的前夜,幺蛾子来了。
经过初步的勘测,在艾娜克矿区边缘发现的古代遗迹,确认是一座古代佛教寺庙的遗迹。其建造年代至少在2600年以前,很可能是佛教诞生早期的寺庙之一。
出于责任感,投资矿区的中企,专门为遗址区划出了多达3000亩的保护区域,并承诺将为文物保护工作留出3年的时间。然而这种善意,却被负责前期勘察的法国考古学家所嗤之以鼻。
这位法国专家宣称:由于艾娜克古寺的文物过于丰富,“十年时间都不算多,三年可能刚够完成所有文物的记录工作而已。”
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阿富汗的类似遗迹几乎遍地都是,许多数十年如一日都不曾有人多看一眼。但唯独当中国企业开始搞项目了,废墟就成了遗迹
尽管遗址主体在矿区之外,开矿和保护古迹本可互不相扰,但鼻孔朝天的洋专家们,却总能找到理由,诸如:开挖矿坑引起的地基应力变化可能导致古寺所在的山坡塌陷、重型矿山设备引起的震动也许会破坏遗迹,甚至矿山可能掀起的扬尘会污染古寺废墟,都能被拉出来作为指责中企的理由。
总而言之,在完成对遗址的保护性发掘以前,中国的铜矿必须停工!
一边是中国企业、一边是欧洲考古学者,欧美媒体会站哪边,这纯粹是一个“屁股来决定”的问题。很快各类抹黑、抨击中国在阿投资企业的文章,便以黑云压顶之势充斥报端和网络,欧美各大媒体纷纷竭尽其所能,从环保、文物保护、商业道德、人类良知等全方位角度,对中国投资企业进行了360 的诋毁+批判。
在欧美“白左”们的眼中,开矿和炸毁巴米扬大佛是等同的
媒体带节奏,自然就引发了欧美网络暴民的狂欢。于是,一个本来能够彻底改变当地经济面貌,使数以万计阿富汗人脱贫的采矿项目,在欧美媒体和民众嘴里,成为了与炸毁巴米扬大佛暴行相提并论的存在。
躲在这股舆论狂潮背后偷着乐的,是将阿富汗视为其禁脔的美国政府。而随着舆论准备的就位,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很快就从幕后跳了出来,开始走上台前,进行各种明火执仗的操弄。
一方面,其向阿富汗政府施压,要求做好“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美国大使馆宣布:将列支100万美元的特别经费,用于支持对艾娜克古寺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既然已经有人发了“狗粮”,那么后面的事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很快,一群所谓的“野外考古专家”啸聚起来,开进艾娜克矿区。这伙人在一位奇懒无比的波兰籍“考古专家”领导下,本着“十年时间都算不多”的精神,开始了他们的“抢救性发掘”。而这一挖,便是整整9年。
只要美国经费到位,其实还可以用耳朵勺继续㧟上9年
从2011年,一直折腾到了2020年初,这伙专家的工作效率之低,足以令人怀疑其在这9年间里,都是揣着耳朵勺在遗址上㧟。而更为过分的是,在新冠病毒全球大爆发以后,其波兰籍领队更是托词疫情的问题,直接飞回波兰,从此一去不返。
而此时,如果以2009年7月前期工程开工算起,艾娜克铜矿项目已经被空耗了整整十二载……
作为中企迄今为止在阿富汗的最大一笔投资,艾娜克铜矿的遭遇是如此惨烈,以至于其全过程被国内多家投资机构当作反面教材进行梳理和总结。当然,尽管停工至今,但艾娜克铜矿的开采权,仍旧被握在中冶-江铜联合体的手中。而就在最近的一个多月内,随着阿富汗局势的风云突变,转机似乎已经出现了。
捧着金饭碗讨饭的国家
有悖于很多刻板印象,其实从自然资源分布而言,阿富汗并不能被视为“穷”。
2008年前后,曾经由国家地质勘探局负责牵头,国家地理协会负责提供支持,美国政府曾对美军直接控制下的约30%阿富汗领土,进行过一次系统性的自然资源分布勘察工作。2010年,这场为期两年的调查结果,被以报告的形式公注于众。
在这里,先说说结论部分——报告认为,阿富汗是一个地下矿藏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根据美国国家地质勘探局的勘探和分析,阿富汗境内的矿产资源包括:铁、铜、钴、金、银、铝、汞、锂、稀土等重要矿物资源。仅在美国军事控制区内,就分布着多条铁、铜矿带,其中包含22亿吨铁(平均品味超过50%)、6000万吨铜,以及110~140万吨稀土。特别是后者,全部的储量位于阿富汗西南部赫尔曼德省克汗奈辛地区的一座死火山下。不但开采难度低,且富含非常珍贵的中、重类稀土矿物。
阿富汗最常见的地形特征:遍布的山峦,以及偶尔夹杂的山涧河谷平原
该报告最后认为,仅以其有条件勘测的阿富汗30%国土而言,探明矿藏的总价值就达到9080亿美元的规模。
当然,该报告也极具前瞻性,并没有忽视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资源,比如锂。
2008年前后,受全球化升温大趋势刺激,新能源时代已徐徐拉开帷幕。而鉴于锂在新能源产业中的重要性,美国国家地质勘探局在撰写该报告时曾特别强调,阿富汗境内的锂矿储量可能达到了数千万吨规模。特别是位于中东部地区加兹尼省的贾玛纳卡-加兹尼矿区,不但锂辉石矿储量超过3000万吨,且矿藏条件适合低成本露天开采。
阿富汗出产的锂辉石
然而,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下,阿富汗根本不可能有“成为沙特”的机会。
自本世纪初,美国以反恐战争为理由发动入侵,并扶植起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至今,这个长期在美国军事力量羽翼下苟且的国家,一直是联合国发展组织“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地区”榜单内的一员。
2020年,阿富汗国家GDP仅198.07亿美元,但总人口却有3637万,所以其的人均GDP仅为可笑的690.375美元,90%的民众靠着平均每天不足2美元生活。
这个国家,有90%的人,每天仅靠不足2美元生活
而更加可悲的是,该国的全国失业率常年在30~40%之间波动。极高的失业率,使得大量看不到前途的年轻人,逐渐滑向极端主义的深渊。于是,这个被全球最强大反恐力量驻扎的国家,居然成为了不断酝酿新极端势力的温床,此委实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美占时期的阿富汗政府,也并非没有为自立和自强进行过努力。本文开篇有关中企艾娜克铜矿开发的血泪闹剧,便是其中最着名的一次以失败告终的尝试。而这次失败,也为阿富汗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阿富汗在过去的2019和2020年间,均未获得过新的“绿地投资”(即外国企业在阿从零开始建立业务的投资项目)。甚至自2014年以来,也总共只有4家企业赴阿富汗进行过绿地投资。
喀布尔美军驻地。一墙之隔,俨然两个世界
2017年,阿富汗政府在7年前美国国家地质勘探局勘查报告的基础上,公布了一份后续报告。报告罗列了境内各种新勘探资源项目,并宣称包括化石燃料在内,该国矿产财富总量高达3万亿美元。然而这个香饵却没打动国际投资者们。究其原因,正是艾娜克矿区上,中冶和江铜那高悬的“头颅”,令所有投资人对这样一个国家,怀着本能的不信任感。
诚然,发生在艾娜克的闹剧,其实也算不得阿富汗政府的罪行。毕竟,美国势力就像根植于阿富汗肌体上的毒瘤,只要其继续存在一日,这个国家就无法避免手捧金饭碗去讨饭的下场。
阿富汗的烂摊子
当时间到了2021年下半年,事情正在起了变化。
自7月开始,随着驻阿富汗美军的全面撤军,阿富汗塔利班组织(以下简称“阿塔”)正迅速填补美军撤出后的真空,进而夺取全国政权。8月初,随着阿塔进入喀布尔外围地区,美国支持的阿富汗政府土崩瓦解。阿富汗国家政权的更迭,已成为定局。
最初进入喀布尔的塔利班武装人员
然而,阿塔接手的,却是一个烂到不再烂的摊子。
“塔利班将赢得战争,现在他们不得不治理阿富汗”,在美军帮助下出逃的阿富汗央行前代理行长艾哈迈迪,日前社交媒体上如此宣称。其同时告诫阿塔,即便其夺取了国家政权,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困境。
这番警告自然不是妄言或者失意者的发泄,因为阿富汗当前的财政困局大坑,正是艾哈迈迪等人亲手挖下的。
在从阿富汗出逃之前,前政府的高官们,已经将本就不多的外汇储备尽数卷走、转移。至于阿富汗的国家黄金储备,自1939年起就一直被存放在纽约曼哈顿自由街 33 号的美联储地下金库内。而这笔22吨的黄金储备,是美国政府绝对不会转交给阿塔的。
阿富汗的22吨黄金储备,一时半会是收不回的
根据外媒的估算,阿塔即便迅速完成阿富汗的政权更迭,对全国各银行与金融机构进行一遍彻底清理,其能够掌握的全部外汇储备也仅剩下原有的0.1-0.2%,曲曲数百万美元而已。
也许有人想说,外汇没了,慢慢积攒不就是了,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然而这里必须强调的是,阿富汗目前特别需要的,就是钱,是硬通货。因为,阿富汗一直缺粮。
导致粮食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人口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阿富汗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至2020年末,阿国内总人口已从1995年的不足1500万,增至3637万。
人口增长迅速,但耕地却没有增加,甚至单产的增速也非常的有限。自美军进入阿富汗以来,其南部产粮区的灌溉体系,甚至没有进行过大的修缮和维护。此消彼长之下,到了2019年,阿富汗的粮食自给率已降至50%上下。
阿富汗南部平原上的农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阿富汗的粮食缺口,都是靠着美国的接济而勉强凑合过来的。而现在,随着美国势力的撤出,这种援助是不能指望了。然而,想要从国际大宗市场采购粮食,就必须拿出硬通货。而面对几乎被席卷一空的阿富汗国库,阿塔却也是无能为力。
阿塔急需面对的另一项问题,便是政府的运作资金,这同样和钱有关。
为了实现国家权力的平滑过渡,阿塔在本月早些时候,就曾多次发布公告。不但宣布对前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特赦”,还要求其尽可能坚守岗位,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然而,即便这些公务员愿意改换门庭,他们也是需要领工资来养家糊口的。
根据阿富汗前政府公布的数据,其政府的年运作预算约在20亿美元左右。而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018年某份报告,塔利班在2010~2017年期间,最高年收入也不过16亿美元上下。
换而言之,以阿塔目前的收入状况,维持全国政府的运作尚且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何况,全国人民的口粮尚有一半缺额,需要外购上百万吨粮食方能应付危局。
“阿富汗境内拥有锂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韩国引领全球电子制造业发展,相信双方可以共赢。”
8月23日,阿塔组织文化委员会干部阿卜杜拉·卡哈尔·巴尔基,在接受韩联社采访时,如此表示。而此番表态,也向外界传递出了两个明确的信息:
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个组织的变化——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发展,阿塔组织已逐渐过渡至相对正常的国家政权,其有意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稳定且良好的关系。而在另一个方面,面对当前巨大的财政压力,阿塔是愿意以阿富汗的自然资源来换取外国资金和援助的。
那么,什么人将会去阿富汗投资锂矿乃至于其他资源呢?显然不会是韩国。
出路何在?
虽然阿富汗的境内拥有相当数量的自然资源,但真正愿意,并且有能力为之买单的国家,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究其原因,地理因素限制,是最主要的问题。
众所周知,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家,境内多山。各种矿脉资源,也随着境内主要山脉走势分布。所以无论是开矿还是将矿物外运,如何打通道路,都是外国投资人首先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为了开发一个矿区,投资者必须先修通公路,然后通过公路将资材运至矿区展开建设。至于矿区建设基本完成后,如何将矿石或者精炼后的半成品外运,则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国企业在开发艾娜克铜矿时,就计划在矿区建设一条联通巴基斯坦的铁路,通过巴基斯坦沿海港口将铜材转运至中国。
毫无疑问,任何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上述这种模式操作,必然所费不赀。然而,这是在阿富汗开发矿产时唯一的正确选择。毕竟,任谁都负担不起使用飞机转运大宗商品的成本。
也因为如此,尽管韩国的新能源产业,对锂的需求极其巨大,但阿富汗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锂原料来源国。因为无论从南美洲的 “ABC三角区”,还是位于澳洲的“七矿”,韩国企业都能够轻易地通过海上运输线直接获取相对廉价的锂,那么又何必去亚洲内陆的深山里,辛苦地进行开发建设呢?
然而,同样的问题对中国而言,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角。
与国土狭小的韩国相比,中国地域辽阔,国土深入亚洲大陆腹地,并和阿富汗直接接壤。近年来,中国政府为了弥合国内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出新的台政策,鼓励制造业、产业基地向内陆腹地迁移。这边是所谓的“西部再开发”。而众多制造业企业,也受到优惠政策以及内陆地区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吸引,逐步向西搬迁。
正在向中国内陆转移的制造业
在上述背景下,原材料海运的优势,正逐渐被内陆转运的耗费所抵消。特别是对于那些地处新疆的工业基地而言,如果有一条起自印度洋,纵跨巴基斯坦全境,直达新疆省境内的铁路,其运输成本较之在中国东部沿海卸货,横跨中国大陆将原料运至新疆,起码节约四千多海里的海运成本。更何况,由于中国和阿富汗之间,有着瓦汗谷地直接相连,构想中的中巴铁路如果能通过此修筑支线,其效能也可以进一步放大。
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当地对于钢材的需求与日俱增,地处乌鲁木齐的八一钢铁集团,即便开足马力,市场仍旧供不应求。然而考虑到八钢的本地铁矿石供应量仅60%,增加产能显然必须慎之又慎。而这个时候,阿富汗境内的富铁矿,就显示出其价值了。
加班加点,产品仍供不应求的八一钢铁
同样,随着我国新能源战略的推进,无论是储能电站的建设还是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都将在不久之后,深入到我国腹地。如果能够利用阿富汗的锂资源,在新疆地区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那么这个中国距离海洋最远的省份,将有机会发展成我国西部地区,乃至于辐射整个中亚的新能源产业中心。
“蜘蛛正于凯撒的宫殿里织就罗网,夜枭已在阿弗拉西阿卜的塔楼上唱完了夜歌。”
不久之前,当阿塔武装部队逼近阿富汗首都之际,时隔46年,“西贡时刻”于喀布尔重演。
数以万计曾为美国占领军效力的阿富汗人,疯狂地涌向机场,试图搭乘美国军机逃离自己的命运。然而这其中注定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偿其所愿。
西贡时刻与喀布尔时刻
尽管许多心有不甘者,义无反顾地攀附在运输机起落架上强行升空。然而他们注定会在起飞不久后坠回地面。
“从美国军机的起落架上坠落的,不仅仅是阿富汗人的生命,还有西方的价值观。”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如此评价道。
“是时候卷起袖子建设阿富汗了”
“是时候卷起袖子建设阿富汗了”,8月24日当晚,阿塔发言人苏海尔·沙欣在个人推特主页上这样感言。随同推文一起发出的,还有一张工程车修缮道路的照片。阿富汗正迎来变革的时代。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亦是如此。
⑦ 阿富汗究竟有多穷
阿富汗究竟有多穷
阿富汗究竟有多穷,在农业之后,阿富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海外援助,传统上它约占阿富汗政府支出的四分之三。由于缺乏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的电网和技术专长,阿富汗开采这些资源的能力将受到阻碍,
接管阿富汗的塔 利班将继承一个世界上最摇摇欲坠的经济体。
鉴于美国及其盟友在过去二十年中在该国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这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
不过,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培训阿富汗警察和军队了。
尽管建造了一些高层建筑,主要是在喀布尔,但用于基础设施改善等举措的支出却很少。
阿富汗人在接水
这并不是说在美国及其盟国赶走塔 利班之后没有任何改善。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阿富汗GDP从2002年的40.55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05.61亿美元。
但在2014年,随着联合国支持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撤离,大多数外国作战部队离开了该国,阿富汗GDP增长急剧放缓。
阿富汗的GDP增长率从2012年的14%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1.5%。
随后从2016年开始复苏,但截至2020年,经济价值仍仅为198.07亿美元。
由于疫情的爆发和扰乱出口的政 治动 荡加剧,它去年又重新陷入衰退。
该国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流离失所的阿富汗人
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只有六个国家——其中包括布隆迪、索马里和塞拉利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阿富汗。
据估计,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至少五分之一来自鸦片贸易,其中大部分由塔 利班控制,帮助武装该组织。
总的来说,农业约占阿富汗经济活动的一半,而在一个五分之二的人失业的国家,它也至少占所有就业的一半。
除鸦片外,小麦是主要的农业出口产品,尽管近年来鸦片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多,但近年来也出现了更有价值的作物,如核桃、杏仁、开心果、藏红花、石榴和葡萄干。
此外,由于缺乏对冷库和包装设施的投资,阿富汗无法从水果和蔬菜出口中获得更多收益,据估计,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农产品在收获后会变质,无法出售。
在农业之后,阿富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海外援助,传统上它约占阿富汗政府支出的四分之三。
不过,这种情况近年来一直在下降,而且由于塔 利班已经夺取控制权,因此可以预期几乎完全枯竭。
这并不是说,即使在塔 利班控制之下,也不会有任何经济机会。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十年前价值1万亿美元——包括锂和钴矿床,这两种都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成分,此外阿富汗还拥有黄金、铜和铁矿石等资源。
在40年前入侵之后,苏联地质学家绘制了这些财富的图表,最近五角大楼在2010年的一份内部文件中表示,阿富汗有可能成为“拥有锂的沙特阿拉伯”。
不幸的是,由于缺乏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的电网和技术专长,阿富汗开采这些资源的能力将受到阻碍,甚至在塔 利班上台之前,很少有采矿工程师准备涉足该国。
迄今为止,这些矿产资源对阿富汗也没有多大帮助。
该国存在的大部分采矿活动都是非法的,不仅剥夺了政府的特许权使用费,而且还为叛乱分子提供了收入。
比阿富汗的矿产财富更重要的是它的劳动力。
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在 25 岁以下,而且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在塔 利班被驱逐后,五分之一的阿富汗人是文盲的情况下,教育得到了大规模扩张,大学数量是 2001年的 10 倍。
主要受益者是妇女和女童,她们以前在塔 利班统治下被剥夺了教育,但现在又面临被禁止接受教育或就业的前景。
塔 利班之前禁止女性工作的禁令的延续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
阿富汗塔 利班于当地时间15日进入首都喀布尔,并宣称已控制总统府。阿富汗经历“变天”后,16日,在喀布尔经商整整20年的中国商人、“一带一路”中国城的负责人余明辉透过窗户望向喀布尔大街,街上依旧不平静。“我们每天都在判断阿富汗的局势,”余明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很多中国商人在中国外交部多次提醒下,一个多月前已经从阿富汗撤离,但是余明辉和中国城的中国人都没有打算离开。
《追风筝的人》还在上演,但发生很大变化
余明辉首先和记者提到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于2003年发表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当年的阿富汗面临军阀混战、塔 利班当权。如今的阿富汗在外界看来也是一片乱局。而在余明辉看来,阿富汗在过去的20年间发生很大的变化,阿富汗人已经适应世俗化的生活,对世界的认知也发生很大变化,正如整个世界一样。
据世界银行官方网站的数据,2020年阿富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98.07亿美元,较2019年的192.91亿美元增长2.67%。阿富汗2020年人均GDP为508美元,近40%的人口处于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状态。尽管这个国家如此贫穷,余明辉负责的中国城依然在筹备多年后,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运营。“不管谁掌权,离开这些能力都很难把这个国家发展起来。周边国家没有像我们中国产业链这么全的,这也是我在周边国家看了那么多,最后定位在阿富汗的一个主要原因,”余明辉告诉记者。
塔 利班接管阿富汗政权 图源:外媒
余明辉介绍称,阿富汗自己的小企业,就像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作坊,连老百姓10%的需求都不能满足。阿富汗的生活用品,如盘子、碗、锅、床铺、地毯等,大都是中国制造。据余明辉一个阿富汗朋友回忆,自己小时候就常用中国产品。当时这个朋友也不知道China,还以为是个产品名字,后来才知道是个国家名字。余明辉的中国城和很多企业有合作,经营电线电缆、厨房用具和生活装饰品等等,商品包罗万象。
在阿富汗投资的外商都有谁
16日,《环球时报》记者获悉,大部分中企人员出于安全考虑,在阿富汗“变天”前已经陆续回国。但是余明辉没有打算离开,因为中国城和阿富汗政府几个主业务部门如建设部、商务部和国家电网等都有合约。尽管他也承认,安全是谁都难以把握的。“确实是因为有合约,另外我们也不想给阿富汗留下中国人不讲信用、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没有定力的印象,”余明辉说。在阿富汗打拼的20年让余明辉在当地建立一定人脉。在塔 利班占领喀布尔前几天,余明辉对局势已有所耳闻,提前做了一些措施,包括安装防护网、增加安保值班人员等。从15日开始,中国城歇业3天,静观形势变化。
这是8月15日拍摄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街头关闭的商店。新华社发(拉赫马图拉·阿里扎达 摄)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1992至2020年,中国与阿富汗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0.3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5.5亿美元。另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中阿两国的经贸关系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2020年双边贸易额5.5亿美元,同比下降11.7%。其中,中国对阿出口5.0亿美元,自阿进口0.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6.5%和增长86.2%。
印度也在阿富汗有投资。在2020 年日内瓦举行的阿富汗会议上,印度据称在阿富汗有400多个项目。“德国在阿富汗基础设施项目落入塔 利班之手”,德国《商报》16日称,凭借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德国资助了阿富汗的机场、道路和桥梁。塔 利班上台后,国际援助的结束将对该国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去年的一次捐助者会议上,德国承诺到2024 年每年向阿富汗提供4.3亿欧元的重建援助。目前只有1/3的阿富汗人口有电力供应。
经济未来濒临崩溃?
路透社16日分析称,可以预见的是,塔 利班重夺政权带来的恐慌很可能导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进一步上升。阿联酋《国家报》发表题为“塔 利班上台,阿富汗经济濒临崩溃”的文章,对阿富汗未来的经济形势表示悲观。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6日称,虽然阿富汗现在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是这个国家的贵金属、铀、天然气和石油储存丰富,价值约3万亿美元。德国《明镜》周刊16日则说,阿富汗未来重建是一个大机会。不过,按照目前欧美的政策,西方可能失去参与重建的机会。
长时间的积累让余明辉比局外人更了解阿富汗这个国家。即使阿富汗处于权力交接的不确定中,余明辉依然对阿富汗的未来抱有信心。“中国的产品在这里几乎没有竞争。中国人没有大量进来的原因就是对这个地方不了解,而进来的话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否则想大展拳脚那是不可能的。”余明辉认为,阿富汗陷入战争40多年,没有工业基础,不具备生产能力,未来阿富汗需要发展经济提高民生,离开中国都是很困难的,因为中国有强大的物资和生产制造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⑧ 总价值超3万亿美元,阿富汗矿山资源丰富,却为何只找我国开采
总价值超三万亿美元,阿富汗矿产资源丰富,为何只找我国开采?这半年来,全球石油还有天然气价格的飙升,可谓是让全球各工业强国都吃到了不小的苦头,能源与资源的重要性再次被大家所热议。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国不仅对石化的需求量非常大,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同样不小。
我国能造高性能的航天飞机、火箭、汽车以及高科技产品,这些都对矿石有着很大的需求。我国毕竟是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制造业的国家,或者说我们是世界工厂,可想而知我们对资源的需求有多大,这也就出现了我们全球各地买矿石的情况。这个也许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无论是巴西还是澳大利亚,再到非洲大陆的国家,都有我国企业公司忙碌的身影。但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就在我国周边的邻国当中,就藏着一个资源极其丰富的矿业大户,这个国家就是阿富汗。
而阿富汗与我国之间有一条地理上的战略通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瓦罕走廊,这条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新都库什山脉东北段之间的一个小山谷,长度约300公里左右,是一条天然的运输通道。这里不仅直接连接阿富汗的东北矿区,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运输距离,这也可以说是阿富汗地理位置最好的对外输出口岸了,出国之后就直接可以到达我国的市场,而且我国也有能力消化掉这些资源,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实力也足以让阿富汗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