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关克隆宗
透过<<星星索>>浅析“克隆宗”歌曲文化脉络
歌曲简介:
《星星索》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
1、“星星索”(Sing Sing So)是划船时为船浆起落做节奏伴衬的哼唱声,歌曲由此得名。
2、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
第一段(1~8小节)旋律委婉悠长,表现了一个青年驾着小船伴着微风去和心上人幽会的情景;
第二段(9~16小节)旋律平稳流畅,抒发了青年内心的热切心情;
第三段(17~26小节)再现第一段。
鉴赏课中可采用二声部演唱的方法(一组唱旋律、二组唱固定音型 “星星索”作伴唱),促使学生体味这首克隆宗歌曲缓慢、悠扬、略带哀伤的色彩。
克隆宗歌曲的产生过程 :
“克隆宗”是马来语的一个拟声词,意指金属的敲击声或舞蹈时的脚铃声。它的产生于发展是葡萄牙与印度尼西亚这两种音乐文化融合与变异的产物。
起先“克隆宗”指的是一种小乐队(包括曼陀林、长笛、小提亲、吉他和用来拨奏的大提琴、三角铁、手鼓和5弦小吉他)。这种小乐队早在19世纪初富有的葡萄牙人家中已经供养着了,后来这种乐队逐渐走出了葡萄牙人的居留地而传遍全爪哇,在这一过程中它吸收了本土音乐——甘美兰音乐的一些要素。乐队的乐手们喜欢自弹自唱一种叫“法多”(Fado)的葡萄牙民歌,抒发他们怀念故乡的情感,后来这种歌曲也被称为“克隆宗”了。
克隆宗的特点:
歌词:使用马来语,多用四句为一段的、句子首尾都押韵的“班顿”诗体。
内容:有表现乡愁的;有赞美大自然的;还有歌颂爱情及反映生活情趣的。《星星索》是一首优美的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
调式调性:一般采用大小调七声音阶
乐句特点:节奏多前紧后松,开头几个音时值较短,后来几个音拖得较长。《星星索》乐句开始“星星索”乐句短小且反复四遍,后紧接的“呜喂”拖音较长。
伴奏特点:小提琴基本是重复歌唱的声部,它是音乐的核心旋律层;六弦吉他和五弦吉他弹奏分解和弦;长笛吹奏装饰变奏层和对比层;拨奏大提琴和手鼓、三角铁模仿锣鼓声,形成节奏层。
这些克隆宗歌曲的特点既与南欧歌曲风格旋律相贴切,又蕴含着印尼本土音乐的神韵。
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亚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多用四句为一段,首尾押韵的"班顿"诗体,乐句节奏多前紧后松。
《星星索》《梭罗河》《宝贝》是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曲调缓慢悠扬,带有哀伤色彩,每句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附:《星星索》歌词
星星索,星星索,星星索,星星索,
呜喂,
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
船儿呀随着微风荡漾,
送我到日夜思念的地方。
呜喂,
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
姑娘呀我要和你见面,
向你诉说心里的思念。
当我还没来到你的面前,
你千万要把我要记在心间,
要等待着我呀,
要耐心等着我呀,
姑娘,我的心象东方初升的红太阳。
呜喂,
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
姑娘呀我要和你见面,
永远也不再和你分离
星星索...
呜喂,
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
姑娘呀我要和你见面,
向你诉说心里的思念。
当我还没来到你的面前,
你千万要把我要记在心间,
要等待着我呀,
要耐心等着我呀,
姑娘,我的心象东方初升的红太阳。
呜喂,
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
姑娘呀我要和你见面,
永远也不再和你分离
呜喂...
❷ 大闹天竺中柳岩跳舞时的印度歌曲是什么
歌曲名:party rock anthem
演唱者:lmfao
是柳岩在纱丽厂刚开始跳舞的背景音乐。
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聚会上一些人的举动,斯特凡·戈迪说那些人舞蹈中吸引了他的眼球,他感觉很好,于是开始创作这首歌曲。GoonRock表示,这首歌原本是想制作出来送给弗洛·里达(Flo Rida)的,但后来他们想要“改变世界”,于是决定自己来唱。
该首歌请来了英国女歌手劳伦·班尼特(Lauren Bennett)和美国制作人GoonRock作为伴唱。该曲是《Sorry for Party Rocking》专辑当中的一首合作歌曲,斯特凡·戈迪相信听众会感受的它的节奏和史诗般的和弦,他也对劳伦·班尼特演唱的部分很满意。
(2)印度歌曲和弦套有哪些扩展阅读:
Sorry for Party Rocking 既是美国电子&舞曲组合Lmfao在2011年6月21日发行的专辑名称,同时又是该专辑第二首歌曲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Sorry for Party Rocking:简介
❸ 摩托罗拉L7 的和弦铃音alchemy那里可以找到
这个名为alchemy 的音乐其实取自一首印度歌曲的间奏 ,名字也不叫alchemy 而是叫做 Saathiya 歌手是_A.R.Rahman__ 你按这个名字搜保证是你想要的。
https://www.kugou.com/song-36/1333954.html?from_360#hash=&album_id=572225
这首歌的第24秒开始 就是你要找的那段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