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最古老,最具影响的古典印度舞是
婆罗多舞(Bharatha-natyam)是最具代表的印度古典舞,发源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那都省邦。婆罗多代表Bhava(情绪)Raga(音乐)Tala(节拍)Natyam(舞蹈),非常清楚的表明婆罗多舞蹈是由情绪、音乐、节拍组合的舞蹈艺术。
婆罗多舞历史悠久,远在公元3世纪就有关于这种舞蹈的描述。进入20 世纪后,经过无数艺 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大胆创新,他们不仅从印度古老的庙宇里保存下来的石刻、壁画、碑文里,临摹再现了湿婆神(LordShiva)-宇宙舞之神的108种舞蹈动作,经过创新,使古老的婆罗多舞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⑵ 印度婆罗多舞有什么特点
婆罗多舞(Bharatha-natyam)是最具代表的印度古典舞,是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婆罗多舞在南方的发展,与南方各庙宇里的神奴有密切关系,传说仙人婆罗多是这个舞蹈的祖师。婆罗多代表Bhava(情绪)Raga(音乐)Tala(节拍)Natyam(动作),非常清楚的表明婆罗多舞蹈是由情绪、音乐、节拍组合的舞蹈艺术。
婆罗多舞是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为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印度学者认为,这个舞蹈渊源于北印度的雅利安文化,但在南印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婆罗多舞在南方的发展,与南方各庙宇里的神奴有密切关系,传说仙人婆罗多是这个舞蹈的祖师。
婆罗多舞历史悠久,远在公元3世纪就有关于这种舞蹈的描述。进入20世纪后,经过无数艺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大胆创新,他们不仅从印度古老的庙宇里保存下来的石刻、壁画、碑文文里,临摹再现了湿婆神(LordShiva)宇宙舞之神的108种舞蹈动作,经过创新,使古老老的婆罗多舞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婆罗多舞蹈服饰非常精致讲究,常被视作是用金子制成的服饰,非常华丽,舞蹈包括祈愿和奉敬奉神的舞蹈段子外,还有纯舞蹈类的“查帝-史瓦尔玛”(Jathi-Swarma)和抒情诗歌为主的““沙巴达玛士”(Shabdamas)和纯舞蹈类的“欧比希那亚”(Obhinaya)、“堤拉那”(Thi-l lana)等,舞者要在不同的情景里十分熟练而优雅的交替转换动作、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情情绪和各种手语,彰显婆罗多舞蹈的精致和难度。
由于观众完全可以通过舞者的手势、眼睛睛、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音乐节拍的快慢来读懂舞者所要叙述和表达的思想、情绪和故事事,因此,也有人称婆罗多舞蹈为“哑舞”。
婆罗多舞的起源
关于婆罗多舞的来历,说法不一,但不管哪种说法,都与阿周那有关。有一个故事说,在阿周那寄居他乡时,他把这个舞蹈教给了摩德斯耶(维拉特)国的公主乌特拉。后来,这个舞蹈又从维拉特(今天的斋普尔)传到全印度。
另一个故事说,阿周那在羯陵伽国京城马勒格·巴登摩时,把这个舞蹈教给国王吉特拉瓦亨的女儿吉特朗格达(她后来同阿周那结了婚)。所以在南印度,一般认为,吉特朗格达后来当了神奴,阿周那回国时,她没有和他一起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舞蹈是由泰米尔纳德邦着名的民间舞蹈古拉温吉舞发展而来。古拉温吉是一个流动的山族,他们在全邦范围内活动,靠看手相和跳舞卖艺营生,他们跳的舞就叫古拉温吉舞。古拉温吉舞比婆罗多舞简单,但是很受欢迎。
婆罗多舞的特点
哑演是婆罗多舞的特点,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诸如战争、爱情、仇恨等等。它需要道具,戴各种面具表达不同故事也是此舞的一大特点。
婆罗多舞一般由格尔纳塔克音乐伴奏。阿尔利布琴一响,演员并拢双脚,两手向头上方伸去,然后随着幕后传来指挥演员动作的乐器声,演员用颈部、嘴、眼睛、双手及身体其他各部分的动作和表情,自如地表现各种思想。婆罗多舞蹈刚劲有力,动作幅度大,快起来就像万花筒。
印度教讲究对称,印度舞蹈讲究对称的美丽,舞蹈演员额头中心点有红点,那就是中心,基本上纯舞蹈中的多数动作都是左右各做一遍,以求对称。
说到那颗红点,湿婆舞王就有第三只眼睛,跳舞的时候那只眼睛会睁开,三只眼睛分别洞察过去、现在和未来。
因此,舞蹈演员化妆时都特别点上红点,头饰不戴,服装不穿,红点也必须点。除此以外,据说它还有很多吉祥的意义在里面,比如可以向神祈福等等。
⑶ 印度七个古典舞流派的舞蹈内容和形式
印度七个古典舞流派:《婆罗多舞》、《奥迪西舞》、《卡塔克舞》、《库契普迪舞》、《曼尼普利舞》、《卡塔卡利舞》。
1、《婆罗多舞》:
婆罗多舞动作刚劲有力,棱角鲜明,变化多,速度快。要求手、眼、身、法、步的严格配
合。注重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的瞬息变化。是一种技巧性强,难度高的舞蹈。一场完整
的婆罗多舞少则3小时,多达5至6小时,通常只由一名女演员表演。
2、《奥迪西舞》:
奥迪西的舞段主要有:
起始部分的“曼格拉贾兰"。
展开部分的“巴拉维"。
表演部分的“阿皮纳维”。
及结尾部分的“慕克沙”等。
奥迪西舞以柔软的“三道弯”造型着称体现一种典型的印度教石雕式的优美姿态音乐的节奏和
旋律糅合了北方印度斯坦和南方卡纳塔克派的特色。
3、《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由三个部分的表演构成,即Nritta(纯舞蹈韵律部分)Natya(剧情部分)和Nrity
(表达部分)。Nitta是舞蹈中各种协调性动作的总和,而Natya则给子舞蹈实质内容,Nritya
则通过融合舞蹈和戏剧表演的方式讲述某个故事或某篇诗歌。
卡塔克舞以精彩的踢踏舞步、飞速的旋转以及舒展大方线条明朗的舞姿,在印度各古典舞派中
独树一帜。
4、《库契普迪舞》:
安得拉邦流传有三种舞蹈形式:
神的侍女黛维达西表演的祭献类舞蹈。
婆罗门种姓的人表演的古典宗教舞剧。
拉贾舞女表演的俗舞。
5、《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曼尼普尔地区舞蹈的总称。
其中代表性的有拉衣、哈拉奥巴、拉洒、丽拉舞、散凯尔顿等。
6、《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意为“讲故事”。舞蹈题材多选自印度两部重要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
多》。主题大都是描写神或英雄人物如何战胜邪恶的故事。
从妆容来看:
“绿色”常用于被歌颂的正面人物。
“黑色”常用于女妖等。
“刀”常用于反面人物。
“胡子”常用于恶人(红胡)灵长类。
还有“容光焕发”的女英雄。
女侍男信使、圣人、婆罗门等。
⑷ 印度四大古典舞蹈
印度四大古典舞蹈
众所周知,代表印度舞蹈文化的、能够表现印度舞蹈文化精髓的、优美庄重的,是印度古典舞蹈,而不是印度的古典舞蹈。印度古典舞蹈主要有四个派别:
婆罗多舞
婆罗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这种舞蹈多用于颂神和祭祀,最初是在印度教庙宇里表演,表演者是女子。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传到庙外。
婆罗多舞讲究音调、节拍和表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手语变化莫测,令人回味无穷。这种舞一般由1名演员独舞,台侧有另外5人协助演出。这种舞蹈共分6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全舞的序曲,有祈愿整个舞蹈取得成功之意,用唱词伴舞。第二段叫做“贾提斯瓦拉”,意思是“步伐和音调”。这时开始有音乐伴奏,舞蹈正式进入情节。第三段叫“沙达姆”,意即“述说”。第四段叫“瓦尔纳姆”,意思是“叙事”,这是全舞的'重心和高潮,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第五段叫“巴得姆”,意为“表现”。第六段叫“提拉姆”,意为“结尾”。
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舞流行于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一带,内容多取自两大史诗和往世书。这种流派的舞蹈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是演员的面部浓妆艳抹,远胜于中国的京剧。他们的脸谱是用米糊、绿叶、颜料、油烟和白纸为原料绘制而成。每次化妆都有专业化妆师制作,演员要平躺于地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因而,演员一上场,从其面部化妆即可分出谁是英雄,谁是魔鬼。
卡塔卡利舞具有极浓的乡土气息。演出也不受场地限制,有一块空地就行,人们只要听到开演前的震天鼓声,就会循声而来,然后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个通宵。
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是流行于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的一种舞蹈。它起源于一些以讲述两大史诗糊口吃饭的民间艺人的表演。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卡塔克舞有幸被引入王宫,受到王公贵族的喜爱。卡塔克舞十分讲究舞步缓疾的变化。演员跳舞时,脚上系有小铜铃。随舞蹈节奏的变化,铜铃时而响声大作,犹如千军万马奔腾;时而又只有一两个铜铃作响,恰似轻声细语。所以舞蹈演员要有极高的脚下功夫才行。
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源于印度东北曼尼普尔地区的民间舞蹈。关于这种舞蹈的传说很多,有的说,它是印度教大神湿婆和雪山女神创造的舞蹈;有的说,它是克里希纳神和拉达谈情说爱时创造的舞蹈;也有的说,古代曼尼普尔地区的一位国王梦见一种优美的舞蹈,于是教其女儿学会此舞,随后便流传民间。
⑸ 古典舞都有哪些
古典舞按地域划分为:中国古典舞、印度古典舞、欧洲古典舞三类。中国古典舞常见的有《桃夭》、《秦王点兵》、《踏歌》等,印度古典舞常见的有《克塔克舞》、《格塔克里舞》等,欧洲古典舞常见的有《仙女》、《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1、从起源来看,中国古典舞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更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它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
2、中国古典舞融合了许多武术和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以及独有的东方式刚柔并济的美感。
3、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是身韵的真正内涵;身法指的是舞姿还有动作,中国古典舞强调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神韵则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
4、中国古典舞在节奏特点上很突出,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二、印度古典舞
1、印度式古典舞是多种舞蹈方式的总称,一般由婆罗多、卡塔克、卡塔卡利、曼尼普利、奥蒂西和库奇普蒂六大传统舞系组成。
2、印度式古典舞最主要的特征为舞蹈动作节奏鲜明,韵律感强,造型丰富,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3、印度式古典舞还讲究手、眼、心、意的统一。简单来说,就是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其他各部位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地表达出舞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三、欧洲古典舞
1、欧洲古典舞蹈一般指芭蕾,是一种综合了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是一种表现了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规范和高度凝练的舞蹈技巧。
2、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因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立足尖跳舞,因此又俗称为足尖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