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航天运载火箭印度的运载火箭
印度在航天领域拥有多种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截至2006年,已发展出四类国产火箭:
SLV-3 卫星运载火箭,专门用于发射小型卫星进入轨道;
ASLV 加大推力运载火箭,提升发射能力;
PSLV 极地卫星运载火箭,主要负责极地轨道的卫星发射;
GSLV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用于将大型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如2001年4月发射的2.54吨通讯卫星和2004年9月的1.95吨教育卫星。
印度的科技创新能力在2002年得到了显着提升,自主研发的超低温发动机试验成功,能够将卫星送入更高的3.6万公里轨道。这使得印度成为了继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六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证明了其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实力。
在2007年,印度的运载火箭技术进一步展现,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成功发*首个返回式太空舱和3颗卫星,其中包括印度自行研制的680公斤遥感卫星、印度尼西亚的地球观测卫星和阿根廷的小卫星,展现了多国合作的能力。
同年10月22日,印度又实现了新的里程碑,使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其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这一举措标志着印度在探索太空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㈡ 印度航天的印度的运载火箭
截至2006年印度拥有4种类型国产运载火箭
卫星运载火箭3(SLV-3) 加大推力运载火箭(ASLV) 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 2001年4月,印度用“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一颗2.54吨的通讯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2001年10月22日,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把3颗卫星送入轨道。
2002年2月9日,自行开发的火箭超低温发动机试验成功,可将卫星送入地球上空3.6万公里的轨道。
2004年9月,印度的第二代“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一颗1.95吨的教育卫星送入地球上空3.6万公里的轨道。继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日本之后,成为第六个具备使用超低温发动机发射对地同步卫星能力的国家。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首个返回式太空舱和3颗卫星从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送入太空。3颗卫星包括一颗印度自行研制的680公斤的遥感卫星、一颗印度尼西亚的地球观测卫星和一颗阿根廷的小卫星。印度用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图)发射升空。
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英文缩写:GSLV),印度自行研发为主的运载火箭。 印度太空研究机构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全国卫星系统类型的卫星送至地球同步轨道。火箭多为俄罗斯协助建造,并非印度独立建造。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为极地卫星运载火箭 之改良版,增加捆绑式液态辅助火箭为一三节式火箭。第一节为固态推进器;第二及第三为液态推进器。固态及辅助火箭是极地卫星运载火箭 之延续,所以低温液态引擎由俄罗斯提供,共买了七个末端节引擎。印度试着去建造低温末端节引擎并向俄罗斯买技术,但遭美国施压,因此俄罗斯并未提供此项技术给印度。所以在过去的十一年印度空间研究机构持续研发如何建造低温液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