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状的,较蓬松、干干的,为什么和我们完全不同
众所周知印度的大米又长又大,而我国的的大米就比较小又圆滑,印度的大米非常的大是我们平常吃的一倍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度大米那么的长呢?今天就来聊一聊。
其次米饭不用电饭煲煮,通常是先放黄油或者豆油在锅底,下洋葱、香料粉、盐调味,以及藏红花汁或姜黄(咖喱的重要原料之一)调色,接着放入大米略炒,加入一半的清水(水下得少啊)。水沸腾后煮个大概15分钟即可,要是太干了,再加点水煮五分钟。划药点~煮制的时间比我们短。还有一种方法是,大米份量加多(准备全天食用),加水煮至半熟,过滤出水份备用,食用时煮熟即可。
印度大米常见的有3种:野生稻、莉莉、巴斯马蒂,这三种有着工同的特点轻盈,芳香、粘度性小。要数巴斯马蹄大米(俗称印度香米)最受印度人欢迎,生米粒是普通大米的3倍之长,煮熟会膨胀2~3倍,且干韧、颗粒分明。关键是带有特殊的香味,是常规大米的12倍,因此闻名于世。
❷ 印度的大米都是进口中国的,为什么印度的大米煮出来都是散状的
烹饪方法有所不同。我国的大米直接放入水中并用水蒸煮,因此我们的大米会吸收水。那么看来我们的米饭,煮熟时会粘住。但是,印度人则不同:当他们蒸米饭时,先将米饭煮至半成熟状态,然后再蒸米饭。习惯不同。众所周知,印度人不需要餐具。他们喜欢用手抓住,所以印度大米不太粘,因为它会粘在手上,最后变成了手抓米饭。
气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水稻的一个生成。像印度的话它是处于一个热带地区了。他们的温度是很高的,他们的大米煮完之后很快就会变得变凉掉,而且印度人,他们都是直接用手抓来吃的,风俗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国内煮饭的话也是需要清洗干净之后放锅里面直接煮。但是,印度的煮法就跟我们国内的是不一样的了。他们会在煮饭之前先过滤一下自己的大米,然后也会长时间的去煮熟,这些大米就会变成颗粒状,下了水的话也不是那么多,不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
❸ 同样是饭,为什么印度煮熟的米是粒粒分开的,而我们却成团状呢
国人一日三餐少不了米饭,它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顾名思义就是用米做的饭,而这个米通常都默认为是大米。除了中国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种植水稻,印度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个印度的米饭它煮熟之后是粒粒分明,一颗一颗散状。那为什么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状的,而我们的大米却成胶团状呢?
首先中国人煮饭就是米和水直接放在一起,在电饭煲里面煮,这样煮出来的米饭都是粘合在一起的,而印度人却喜欢把米饭煮到一半熟,之后再用蒸的形式。不少人小时候也是吃这种蒸饭,有一个木桶直接放在大锅里,这样做出的饭确实颗粒分明十分松散,不会像电饭煲那样黏得很紧。
在水稻种植环境上,我国的水稻种植多分布在南方地区,因为南方太阳光照条件好,雨量充足,并且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小,再则就是南方降水丰沛,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为水稻种植提供了适合的条件。而印度则处于热带地区,阳光照射条件非常好,加上热带气候因素,印度出产的大米,几乎是颗颗饱满,因此煮出来是颗粒状。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我们粘粘的米饭更好吃。
印度本身是一个热带国家,所以印度人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是等到饭菜凉下来再吃。这样一来,除了糯米之外,哪怕是粳米煮熟之后凉下来,粘性也会降低的。而且加上印度的大米恰恰是那种直链淀粉高,蛋白质含量也不错的大米,吸收膨胀之后能胀大2-3倍,但不会黏糊糊,还是散开的。而我国的大米大多数是支链淀粉,所以比较容易黏糊糊,容易形成胶状的。
我们知道印度人吃饭是不用餐具的,直接用手抓,而这种颗粒式的米饭也比较符合他们的用餐方式。这两种米饭孰优孰劣也不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人就爱吃一粒粒,颗颗分明的米饭,而有些就喜欢吃软软的米饭,对此,我们也要用理智的眼光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