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河:发源地、组成水系、主要支流、流向特点
印度河是亚洲南部一条重要的大河,它发源于中国西藏的冈底斯山脉,先呈东南—西北流向流经克什米尔地区,继而呈西北—东南流向经过巴勒斯坦,最终注入阿拉伯海。全长约2900千米,流域面积约为117万平方千米。印度河的主要支流有什约克河、吉尔吉特河、喀布尔河、拉维河、比亚斯河等。
从河源到阿托克为印度河上游,上游地区流经山地和高原,多深谷,水流湍急;阿托克到米坦科特为中游段,中游流经旁遮普平原,水流十分缓慢;从米坦科特到河口是下游,下游穿过塔尔沙漠和苏莱曼山脉,河谷十分狭窄,河口地区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
印度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季风降水和北部的高山冰雪融水,有两次汛期。一次在3~5月份,为春汛,由高山积雪融水导致;另一次在7~8月份,为伏汛,由西南季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所致。冬季为枯水期。
印度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3000年以前,这里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就十分发达,如今这里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作物有小麦、棉花、水稻。印度河只能通行小型船只,沿河也有一些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渔业资源也很发达。
② 为啥不收复什约克河谷
并非不收复什约克河谷,而是在地理上该地区并不属于中国。
什约克河谷是英国入侵印度的必经之地,但是从地理上来说,这是一块很难到达的地区,因此英国在侵占印度之后,就把这一地区划给了印度。在印度独立后,什约克河谷也就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因此,中国政府不收复什约克河谷也是基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的。
③ 【中印西段的印军布防(2023全)】
本文详述中印西段边境印度军队的布防情况。对比2020年,西段印军的部署发生了显着变化。第1打击军被调至北部军区,国家步枪队制服总队从克什米尔第16军调至拉达克,隶属于终端部队。第39师部分转隶第14军。驻尼木的第118(独立)步兵旅,第102(独立)步兵旅和第114旅脱离第3师。印藏边境警察部队在2020年设立了西部司令部,并在列城设立总队。
西段印军主要由北部司令部指挥,驻地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乌坦布尔。北部军区下辖第1军、第14军、第15军、第16军和第39师。其中,第14军驻守拉达克;第39山地师从马列公路支援拉达克;第1军以我国西部纵深为目标,支援巴基斯坦方向;第15军和第16军则主要针对巴基斯坦。
中印边境西段,指的是从喀喇昆仑山口到拉达克、印度喜马偕尔邦与我国三方交界的6795高地(盖亚山)的边境线。西段印军主要分布于列城印度河河谷一线,面对我国边境。他们通过多个山口和通道进入拉达克、托伊西、奴布拉、锡亚琴冰川、东什约克河谷、班公湖地区、羌臣摩河谷、楚舒勒、洛马、边境印度河河谷及卡尔佐克-楚玛尔、汗里-塔隆累地区。
第14军,又称火与怒军,驻扎在拉达克的列城,下辖第3步兵师、第8山地步兵师、第102(独立)步兵旅、第118(独立)步兵旅、第254(独立)装甲旅、第402(独立)炮兵旅、终端部队国家步枪队制服总队、拉达克侦察兵联队等。第39师可能有部分兵力转隶第14军暂管。
第3步兵师,又称三叉戟师,军旗为三座雪山背景的三叉戟,驻地卡如,卡如是印度河河谷至边境的交通枢纽。第3炮兵旅,包含3个105mm炮团、1个155mm炮团、1个120mm迫击炮连。装甲团和机械化步兵营也隶属于第3师。第81步兵旅,又称帕蒂亚拉旅,徽章为红圈中展翅的黑色雄鹰,驻地德巴克。制服总队,中印西段印军防区分为北部和南部,守卫南部的是原第3步兵师的第114步兵旅和第70步兵旅。第114步兵旅,又称楚舒勒旅,驻地塘子。第70步兵旅驻地汗里,可能负责巴里加斯和汗里地区。
雷达站、军直属部队还包括第254(独立)装甲旅,又称雪豹旅,驻列城,下辖第4骑兵团、第2枪骑兵团、第85装甲团及机械化步兵营。第102(独立)步兵旅,又称锡亚琴旅,专门负责印巴方向的锡亚琴冰川、奴布拉河谷和图尔图克的西什约克河谷。第118(独立)步兵旅,又称战斧旅,驻地列城北边的尼木军事站。第402(独立)炮兵旅,少有的拥有徽章的炮兵旅,驻列城。
第8山地步兵师,又称永远在行动师,徽章为两个竖着衔接的金环套一柄红色宝剑,驻地卡吉尔县康巴唐,负责168公里拉达克的印巴边境。第8师下辖第56山地旅、第121(独立)步兵旅、第192山地旅、第8山地炮兵旅。第39步兵师,又称达师,驻地喜马偕尔邦巴伦布尔军站,主要作为支援拉达克中印边境的后备力量。
第1军,又称首先打击军,曾隶属中部军区和西南军区,2021年调入北部军区,作为针对我国西段的后备力量,可能轮训拉达克或深入打击我国纵深。第1军下辖第4平原整编步兵师、第6山地师、第14(独立)装甲旅、第42炮兵师。拉达克侦察兵联队,拉达克侦察兵是印度陆军的一个招募联队,擅长山地作战,由5个营组成,负责侦察和拦截等任务。
印度-西藏边境的警察部队(ITBP)在西段负责中印边境北部及巴里加斯以西区域。两个支队下辖7个营,负责35个边境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