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上厕所不分男女吗
在印度,对于经济日渐自立的女性而言,在她们的希望清单上,位居榜首的是竟拥有自己的洗手间。
户外如厕是印度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涉及女性权益、公共卫生、传统和现代生活方式矛盾等方面。
男人们倒还好说,大白天只要找个稍微背人一点的地方就能“解决问题”,妇女可就苦了。妇女们只能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躲到灌木丛中“解决问题”。这增加了她们受暴力侵犯的机会,甚至遭蛇咬伤的机会,因为她们要到偏僻的地方去。
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大约1.31亿家庭没有厕所,800万家庭使用公共厕所,1.23亿家庭在户外如厕,这对女性而言尤其困难。苏拉布创始人班德什瓦·帕塔克说,女性白天不会到户外如厕,必须在黄昏后至黎明前解决问题,“赤足走在那些地方容易沾染绦虫、细菌,罹患多种疾病,孩子(在那些地方)玩耍也不卫生”。印度农村发展部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说,60%至70%的女性被迫在户外如厕,印度“应该为此感到羞辱”。
如厕问题已经成为印度社会议论焦点之一。为了倡导厕所文化,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还发动了一场“无厕所,无妻子”的活动,敦促女性拒绝不能提供带卫生间的房子的求婚者。
在首都新德里以北哈里亚纳邦的一个乡村里,理想的新郎官应该是一个素食者,不喝酒,有一份稳定工作,而且要满足未来新娘一个很高的要求:家里有一个洗手间。实际上,如今在印度农村,很多年轻女性都希望结婚后可免受因使用公共厕所或者在野外大小便而带来的尴尬和不便。
因此,如果求婚者未来的新家中没有洗手间,她们就拒绝出嫁。“我不会让我女儿接近一个家里没有厕所的男孩,”中年女子帕格迪说,她让自己18岁的女儿萨斯瓦上完高中,现在又让她在技校上电子课程。
“没有厕所?就没有‘我愿意’。”萨斯瓦一边笑一边重复电台上的一句口头禅。
“我必须努力工作好拥有一间洗手间,如果我们现在没有洗手间,就根本找不到新娘。”22岁的青年男子希尔什瓦说,他希望不久之后可以结婚。
在印度,虽然流产女婴是非法行为,但却仍普遍存在,导致了印度男女比例出现失衡,单身汉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待嫁新娘。
印度待嫁女性对洗手间的要求,还来自城市生活的影响。迅速普及的卫星电视和网络将印度中产阶级的生活展现在数亿印度农民眼前,带有卧室和洗手间的宽敞卧室,身穿丝绸沙丽匆匆走向办公室的年轻女性,无一不刺激着印度女性追求自己的新生活。此外,没有私人的洗手间不仅不方便,而且还会造成痢疾、伤寒和疟疾等疾病的传播。“没有自己的洗手间,女性受害最深,因为到处都有窥视的眼睛。”在一家诊所工作的医生格拉说。
专家:“印度想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首先需要的就是厕所。”
之前,为了在印度广大乡村推广使用厕所和洗手间,也曾进行过多次活动,但绝大部分以失败告终。不过,通过将厕所与婚姻大事之间关联,“没有洗手间,别想娶老婆”已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厕所推广活动。现在,很多印度乡村的墙壁上都粉刷着这项活动的口号,比如“我不会让我女儿嫁入没厕所的人家”等;就连热播的肥皂剧中也插入相关剧情。
“‘没有洗手间,别想娶老婆’活动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印度民间组织“苏拉布国际”创始人帕塔卡说。
他因为推广廉价、生态友好型厕所而获得了今年的斯德哥尔摩水奖。“当初,我开始推广使用厕所时,就连讨论厕所问题都是印度文化中的禁忌话题,现在情况正在改变。”
帕塔卡说,“我一直告诉政府:如果印度想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首先需要的就是厕所,或许我们的女性将最终改变这种局面。”
❷ 印度人怎么评价中国
我们对印度的了解几乎全部是:"印度人口也有10亿之多,但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大小,因此地少人多;近代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广大人民生活在剥削与压迫之中;科技很发达,软件业名列世界第二;天气太热,每年都热死几千人,不适合人类居住"。
到了印度,首先让人感到惊讶的就是新德里国际机场的破旧,机场大厅的四面墙都是用石灰水粉刷的,没有什么广告和宣传画,墙上面满是污渍,很多大块的墙皮已经掉了下来,露出黑乎乎的砖块。
更令人惊讶的是,从新德里国际机场望出去:唯一一条公路的两边居然到处都是破旧的棚屋,还有很多人就睡在公路边上,甚至睡在汽车下面,公路两边的地面上还有很多象下水道井盖大小的洞穴,据说这都是穷人居住的地方。沿着公路进入市中心,我们惊讶的发现,马路两边有很多穷人的房子。
所谓"穷人的房子",就是用装石灰的编织袋和几根树枝搭成的,没有四面的墙壁,一家十几口人就住在几平方米的屋顶下面;也有条件稍好一些的,住在黑乎乎的帆布做成的帐篷里面,让人联想起了电影里的游牧民族;条件再好一点的就用废弃的铁皮搭成屋子,在城里,很少见到砖瓦搭成的房子。以上信息完全正确。
进入城市,吃惊的目睹了传说中印度的一大奇景: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不但车厢里挤满了人,车顶上也坐着人,居然连车厢外面也挂满了人,虽然扒着车窗,神情却泰然自若,毫不紧张,其技术之高实在让人佩服,我当时就想:美国的蜘蛛侠是不是从印度移民过去的。
再仔细一看,发现在车门的位置上没有门,只有一个门框,连驾驶室也没有门,后来才听说:这边的公共汽车路过站台时是不停车的,上车的人直接扒到车窗、车门框上,下车的人就直接从车门跳下去。(不太全面,有时候车顶都做满了人)进入新德里的繁华市区,失望的发现所有的建筑通常只有二、三层,全城最高的建筑也只有4、5层楼高,实在不像一个大国的首都。后来,经过当地人确认:得知整个德里的最高建筑为9层。更令人失望的是:街上的商店大多都只有国内的一个售报亭那么大,无论店里、店外都是极其的脏乱和破旧。由于面积太小,通常每个商店只卖一类商品,种类也非常之少,没有什么挑选的余地。
比如说买鞋吧:一进门,老板就会请你坐下,服务员跪在地上仔细观察你的脚,估计一下号码,然后拿一双鞋给你,不满意就再换一双,直到大小合适为止,最多可以挑选一下颜色,基本没有样式可供选择。尽管城市如此残破,但是物价却令人咋舌:任何生活用品的价格都是国内的2-3倍,甚至10倍:洗发水要50多元一瓶,矿泉水瓶(空瓶)要6元,香皂10元1块;大白菜要10元钱1斤。。。。。。。
原因很简单:当地的穷人用不到这些东西,这些都是用来给外国人用的。是这样的,东西奇缺,还很贵,没有大的超市尽管如此,很多必要的生活用品在这里仍然买不到,比如:餐巾纸、洗洁精、一次性纸杯等。很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印度人所谓的"上厕所",就是在大街上解决问题,不论男女。很好笑的是,街边的公共厕所没有屋顶、也没有四面的墙,只有几个露天的蹲位孤零零的放在那里。
印度人的饭店就更不能提了,大家做好呕的准备。首先:在印度,餐具是不消毒的,全印度的市场也买不到消毒柜。其次,就是他们的吃饭方法,将菜肴熬成糊状,用手指将菜和米饭搅在一起成一团浆糊状,再把牛奶、饮料倒进去,继续用手指搅。看着他们用黑乎乎的大手搅拌的过程,大多数国人都会作呕;不过通常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因为他们的饭菜发出一种熏天的酸臭气,中国人闻到了都会躲在至少十米之外。
在当地,很少中餐厅,也买不到任何中国的零食,很让人难熬。吃饭是这样的,中国餐馆条件要稍微好一些,但是也都没有消毒,吃饭用的餐具,他们都是用一条黑的发亮的毛巾给你擦一下就用了印度人的穷是真正的"赤贫"。
在城市里,即使是闹市区,也随处都可以看到:一家十几口人,住在用装石灰的编织袋和几根树枝搭成的,仅有8、9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四面的墙壁,一家十几口人就住在几平方米的屋顶下面。据说坐飞机在孟买上空可以看到地面上很大一片白色的东西,好像我们中国的塑料大棚一样,其实那就是穷人用编织袋做的屋顶。不过我倒觉得他们的治安不错,房子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居然都不会丢东西。
有一次,我在车上看到路边一个走路的年轻女孩,身上的"衣服"质地很特别,朦朦胧胧的似隐似透,还发出闪烁的天蓝色光芒,我当时就很奇怪这衣服是什么做成的,在中国没见过这样的布料。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她根本就没穿衣服,只是在身上抹上了一层蓝色的颜料。我估计:她可不是为了时尚而裸奔,也不是完全是为了遮羞,主要是为了防晒:当地的气温通常都有45度,下午可达到50度,半夜也有40度,如果不穿衣服,肯定会把人晒死。
当地人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白天上班或睡觉,晚上拜佛,就连世界五百强企业里的员工也一样。包括那些搞软件的,离开计算机就开
❸ 在华的印度人如何评价中国菜
前言:欢迎各位读者阅读小编的文章!每一天,不约而至,就是一种心情;每个人,擦肩而过,就是一次缘分;每条路,寒来暑往,就是一道风景!你就是小编最美的风景!
随着国家关系的发展有很多印度人来到我国学习或者旅游工作,从前不曾有机会接触中国菜现在也有时间尝试了。因为印度在饮食习惯上和我们有很大区别,那么他们是什么评价中国菜?
直到目前为止,在日本自卫队的部队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华裔面孔的存在,现在这些人如果想回归中国的话,决不答应!当初这些人为了日本给出的条件放弃了中国,如果战争一旦爆发的时候,他们难免不会再次背叛,读者们,你们觉得呢?
结语:人只这一辈子,人就到这世上匆匆忙忙地来一次,我们每个人的确应该有个奋斗的目标。如果该奋斗的我们去奋斗了,该拼搏的我们去拼搏了,但还不能如愿以偿。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人生在世,有多少梦想是我们一时无法实现的,有多少目标是我们难以达到的。上天是公平的,一个人一生一定会行一次大运。只是,有的人行得早有的人行得晚。虽然你不知道它何时会来,但是如果你不努力,它就一定不会来。看完有什么想说的,快在下面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