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比亚迪将在印度建设第二工厂,大举进军印度市场了吗
10月份,比亚迪印度分公司将考虑在印度建设第二个工厂的消息被财联社报道出来。这无疑就是比亚迪大举进军印度市场了。
比亚迪在新能源洗车行业的投入非常大,除了在印度有投资之外,在挪威,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也进行了相应的投资,进入了这些国家的市场。光在2022年这一年,比亚迪就新增了日本市场、德国市场、泰国市场,股市也非常看好比亚迪的发展,股票持续走高。比亚迪大举进军印度市场是比亚迪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期待2030年,比亚迪的规划能够顺利实现。
㈡ 盘点印度国内汽车:以开奥拓为豪,中国神车曾在此大卖
随着近期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印度糟糕的卫生状况和超高的人口密度成为了疫情控制的诸多不稳定因素,一度成为大家的焦点。虽然与中国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为旅游业的薄弱而导致很多中国人对印度并不是十分熟悉。
今天我们不谈疫情,不谈国事,就在汽车这个细分领域,和讯汽车就带你走进这个神奇国度的汽车市场,看看“三哥们”都开什么车?
印度人都开什么车?
和全球大部分国家一样,日系车占据了印度汽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据印度官方统计,2019年日系车占到其乘用车市场超过60%的份额。而在全部日系品牌中,铃木占据了全印度超过70%的份额,全球范围内都热销的丰田和本田只能默默瓜分剩余的不到30%。
尽管如此,印度仍然被认为是未来几年最具有汽车消费潜力的国家之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意味着庞大的消费潜力,而且印度市场的消费力趋于年轻化,年轻人占比比中国还要高。根据市场调研统计,印度20岁以下的人口数量高达5亿,全国平均年龄仅为27岁。
有分析预测,在2021年,印度将成为中国和美国之后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印度10月汽车销量榜单出炉,和中国车市比差距太大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一物种因为环境条件不同,都会有不同变化,同一辆汽车在不同的地区销售,也会有不一样的反馈。在诺大的全球车市中,很多国际品牌在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印度车市,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是哪些品牌?和国内车市有什么不同?
排名第十的是MG,也就是我们的国产车名爵,在印度十月月销3750辆,同比有6.05%的增幅,国产车在海外车市大放异彩,凭借低价、高颜值丰富配置等带来的超高性价比,跻身榜单前十,从上汽集团给出的销售报告可以看出,MG汽车在印度公司,1-7月销量增长了495.4%,增幅格外亮眼,前景可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败走中国市场的日本车企丰田,为什么却在印度成为"国民车"
印度市场曾经对于全球汽车巨头来说是一个诱人的市场,谁都不想错过下一个‘中国市场’,但真正能够在印度坚持并且成功的主机厂也不多。”一位对印度市场较为了解的业内人士张先生表示,除去日韩系外,大部分欧美传统巨头尽数败北。“但在印度,将铃木比喻成印度的神车,毫不夸张”
铃木这个企业十分的固执,算起来的话,铃木进入中国的时间是很早的,产品的质量也十分的可靠。早期的时候凭借便宜的价格,让不少家庭都有了买车的机会,当时最为火热的车型当属是奥拓四兄弟了,那时候的铃木堪称是巅峰时期。
㈤ 长城汽车国际化战略的下一步,进军印度市场!
印度与我国一样,是世界人口大国,它的经济产业也是多元化发展,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其中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同时经济的发展迅速,带动印度的汽车市场也在近几年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
作为一个目前尚不成熟的汽车市场,印度汽车市场有着足够强大的潜力,也给了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中国品牌一个机会。在印度市场的全面布局,不仅将助力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再度进阶,更让世界看到了长城汽车的底蕴与实力。深耕印度,将助力长城汽车在这个全球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中占得先机,更将促使长城汽车在未来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印度市场20年10月十大畅销车型:铃木的天下,韩车稍分一下
大流行让消费者回避远离公共交通工具,开始选择私人交通工具。而10月份,是印度传统的节日以及消费旺季,一系列的促销也刺激了消费。2020年10月,印度汽车市场实力回升。
毫无悬念,铃木依然是这个市场的王者,10月份十大畅销车型中,有7款是来自铃木的车型。前五名全部都贴着铃木的厂牌。虽然不至于无敌最寂寞或者独孤求败,数据表示铃木汽车确实是坐拥印度乘用车市场半壁江山。
再稳定的市场也时不时出现挑战者,作为印度市场的后来者,韩国起亚开始崭露头角。最新在印度市场推出的第三款车型,SUVSONET,以单枪匹马之势杀入榜单。现在我们来看看,在刚过去的十月份,印度三哥三姐们喜欢什么样的车,有没有你的挚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