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为什么去印度

为什么去印度

发布时间:2022-04-13 23:46:00

A. 唐僧西天取经,为什么去的却是印度,印度在中国的南部,而非西方。

“唐僧”所去的“西天”,也就是天竺国王舍城外的那烂陀寺。 随着佛教从12世纪在印度逐渐衰落,那烂陀寺这座最古老的、全印度最宏伟的佛教寺院,也在公元1197年和1203年两次被战火夷为平地,失去了踪影,直到1915年,印度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译本,步步追踪,才发掘出了这座堙没已达千年之久的古代名刹遗迹。1950年,中印两国合作曾在王舍城那烂陀寺玄奘原居处建造了一座纪念堂。附近还有一间博物馆,珍藏着当年从那烂陀遗址发掘出的文物。
佛教净土宗称西天为极乐世界,升西天初指和尚死亡,后亦泛指一般人的死亡,所以杀人时常说送你上西天。 如来佛祖在西天雷音寺,所以唐僧取经也叫西天取经。每年都会有百万以上的印度教徒来到瓦拉纳西沐浴净身,对他们来说瓦拉纳西就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天堂的入口。

B. 为什么越来越多去印度留学的

中国人赴印学习,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逾万人曾赴印交流、访问和学习。中国西行取经
第一人是三国时期的高僧——朱士行,法号八戒;中国人西行取经求法的传统和文脉,一直延续至今,绵亘久远;法显、义净、玄奘,等等,中间有着太多闪耀历史的名字。

第一,公派生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根据中印政府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我国政府每年选派25名留学人员赴印进修,选派专业主要是印地语专业,已经执行数十年,属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与印度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采取按照院校专业成班派出,涵盖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外国语学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印方合作院校包括中央印地语学院(阿格拉本部)、中央印地语学院(新德里校区)、圣雄甘地国际印地语大学等等。这一项目的延续和开展,推进了我国非通用语种印地语等南亚小语种等专业的教学研究事业,有力地推动了中印文化教育交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或单位也分别开展了单位公派。

第二,自费生方面,主要包括学位项目和非学位项目,在2000年后有较大的增长,近年来则呈下降趋势。

全印中国留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印中国学联”,总部设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为在印中国学者、学生以及已毕业学者、学生所组成的群众性自治团体,联合会宗旨是立足印度,联络和服务国家、联络和服务中国在印学生学者、联络和服务中国留印毕业结业学生学者。促进留印学人之间学习、思想及感情交流,协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全印中国学联(总会)期待有更多国内的同胞、学人来印留学或访学,期待着您加入留印人大家庭!

C. 玄奘为什么去印度取经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着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D. 中国手机纷纷走进印度,为什么去印度

国产手机在国内销售火爆,但是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渐渐饱和,很难再现高速发展的势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向外开拓市场是很重要的手段。
印度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势头相对不错,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相当大,这样的市场当然要进去干一票。

E. 被降为普通兵的蒙哥马利,为什么坚持去印度

1907年,对蒙哥马利来说是一个令他终身难忘的一年,在桑赫斯特军事学院,他不仅实现了从小就有的从军梦,而且因为表现突出,提前2周成为学员连的下士,是同级学员中的佼佼者。再有一学期就要毕业了,他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然而,他搞恶作剧过了头,将同学的屁股烧成重伤,尽管母亲向校长求情免于开除,但被撤销下士军衔成为普通一兵。这样的大起大落,对蒙哥马利是个不小的打击,好在不肯服输的执拗劲,让他很快面对现实,这次他将目标定在了印度。



3年的海外经历,尽管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建树,但“出风头”是他最乐意做的事情,他买一辆摩托招摇过市;率领足球队40:0大胜到访的德国海军;甚至大闹俱乐部。在上级看来,只要有“惹是生非”的事情,总有蒙哥马利中尉的“影子”。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蒙哥马利传》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F. 一半天堂一半地狱,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去印度游玩

我们先来看看印度的天堂是什么?印度也算是个人口大国,其实在这里去旅游花费是很少的,它拥有一个自然公园,算得上是城市钢筋墙壁之间的绿洲,这个公园不仅是当地人的福利,也是外来旅客的福利,进去参观只需要14美分的钱,喝杯茶都比这更贵了。

这些贫民窟养活了数以万计的人口,并且这里还逐渐成为了旅客过来观光打卡的景点,是不是觉得莫名的有一种讽刺的感觉呢?印度的文化也不是那么先进,他们那里女性的地位很低,之前大家也听说过很多印度的强奸案、性侵案,听起来就相当的可怕对吗?

对于在印度短暂停留只是看一看风景的人来说,这可以是体验也可以是阅历,但对于印度本地女性来说,生活就是一个地狱。

G. 玄奘为何要去印度取经

原因: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7)为什么去印度扩展阅读:

《玄奘西游记》之一《玄奘身世》

唐僧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的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但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个徒弟不同的是,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唐朝时一个伟大的僧人,号称玄奘法师。他徒步十多万公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印度取经。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现代人认为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享有如此赞誉的玄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身世又是如何的呢?

在《西游记》中,对玄奘身世的描写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西游记》第十一回写到玄奘时,有一段话: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可见玄奘的父亲是状元,外公是当朝丞相。玄奘的父亲经历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喜悦,又遭遇了月黑杀人,抛尸江底的惨剧,使玄奘尚未出生就开始历经磨难。

《西游记》中对玄奘的描写可有依据?历史中真实的玄奘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呢?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使他敢于徒步往返17年,远去西天取经?

根据历史的真实记载,玄奘的确是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祖上出了很多高官,但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陈家从高级干部降到了县令。玄奘的母亲姓宋,是洛州长史之女,跟当朝宰要相差得很远了,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关于玄奘出生的时间,因为我们知道《西游记》讲的是贞观十三年海州陈状元娶了殷小姐,就算当年怀孕当年生子,那么照这么说,玄奘法师应该生在贞观十三年,这个是错的。

玄奘的出生年月,在历史上是需要一番考证能考出来的,除了《旧唐书》的本传以外,基本都说他是唐高宗的麟德元年,也就是公元的664年,玄奘去世。一般认为玄奘是生活了65个春秋,那么一推,玄奘就是生在公元600年。

《西游记》中写到,玄奘的父亲是新科状元郎,母亲是当朝宰相之女,玄奘的父母新婚之后,都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怎么会使自己的孩子历经磨难呢?按照《附录》里的说法,唐太宗授予陈状元江州州主的官,叫他即刻上任。谁知道,这一走就走出一段天大的祸事来。贼人刘洪把陈状元推入江中,拿了陈光蕊的官凭,也就是当官的凭证,带着殷小姐居然就到江州去上任了。

H. 我们为什么要去印度旅行

在印度究竟有多少穷人?官方说法是六亿,其中有两亿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以下。所谓最低贫困线是指每日生活费十个卢比(人民币不到两元)。这样的生活标准是什么概念?我在詹西找到了答案。

火车抵达詹西时已近傍晚,由于错过了最后一班汽车,不得不留在此地过夜。这里并不是计划内要停留的一站,因而没有关于衣食住行的信息储备。火车站看起来像是建在荒郊野外,只在车站前有一点儿亮光,往深远处望去,四面八方都是黑暗。不得已找了一个拉活儿的TuTu司机让他带我去找间客栈,虽然明知会挨宰。

TuTu车在漆黑夜色中左突右突,开行很久才隐约看到路的尽头有一线光明。那是一个十字路口,聚集着很多人,我看到还有更多人正不断涌来,黑压压地,让我感到一阵窒息和不舒服。过路口后车子转入一条狭窄小巷,又转了几个弯,才在一家客栈前停下。本来以为这样的夜晚会在看电视中无聊度过,忽然想起那些黑压压的人影,不知他们是什么人,又在那里干什么?于是身体被好奇心驱使,想要去看个究竟。

发现自己的方向感绝对是旅途中可以信赖的左膀右臂,有了它的指引,很快就从地形复杂的胡同深处转上马路。聚集的人群仍未散去,我绕到他们面前,看到的景象让我至今不愿仔细回忆,不是因为恐怖,而是因为真实。

最里面是一排锅灶,冒着白茫茫的热气。有小工往锅里倾倒着食物原料,另一个小工从锅里把已煮熟的食物捞起,盛入一个个闪着银光的不锈钢铁桶。

几个浑身裹着黑布的女人提着盛满食物的铁桶,把黄绿色的糊状食物倒入摆成一字长蛇的几十个盘子里。

每个盘子对应一只肮脏的手,手以极快的速度把盘子里的汤汤水水卷进食道。这显然不是什么“看谁第一个吃完”的美食竞赛,让他们吃得飞快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当然是饥饿,其次是每个人身后还有更多已经饿得痉挛的胃在看着闻着等着。

第一排吃完后,迅速回归城市的阴暗角落,他们的位置被后面的人填补。第二排人坐下后,还没等盘中倒入新的食物,他们就用那一条条粉红色的舌头把盘子里剩下的残渣舔得干干净净??

回到客栈,我跟老板说起刚刚所见,他自然并不惊讶于我看到的景象,“那每天都会发生。在詹西,这样的施舍站有三个。每天去吃救济餐的有几千人。都是有钱人在布施,到了星期二,所有寺庙也会有施舍,景象会更壮观。”

现在让我来解释一下生活在最低贫困线之下的那部分印度人每天是如何用十个卢比维持生命的。

首先说吃。施舍站和寺庙不会让任何一个人饿死。当然,以那些穷人的生活水准衡量,那些黄绿色的汤水已是不错的食物。而且印度人大多吃素,即使有钱人也不大会把鸡鸭鱼肉列

入菜单,五谷杂粮显然不会贵到哪儿去。

再说住。印度大部分地区终年炎热。大街上、公园里、火车站,到处都能见到衣衫褴褛的乞丐裹着报纸在露天过夜,即使在孟买、加尔各答这样的大城市也不例外。北印度的冬天虽然寒冷,但以印度人的顽强生命力,挨上三个月就又能等到春暖花开。

穿。女人一块布裹身,男人一块布裹裆,这已足够。穷人所用布料相当节省,鞋袜都算奢侈品。一年四季或几年穿一件衣服的人不在少数。

其他。印度有全民公费医疗政策,大病小病都可以得到免费治疗。14岁以下儿童上学免费,大学学费50年不变,一直都是每学期180卢比(人民币30块),这点学费穷人也能付得起。

以上列出的生活明细账是那两亿最贫穷的印度人可以活下去的原因。而且印度人普遍都有宗教信仰,他们认可此生的穷困,抱怨前世的孽因,盼望来世的美好。所以在印度,大多数穷人都能生存下去。

生活已经如此举步维艰,那有限的十个卢比只能用作生存保障,根本不会有多余钱财用来投资。所以十个卢比在穷人间流通永远只是十个卢比,而几百万卢比在富人之间转一圈,就有可能变成千万。这应该就是贫富差距加大的原因吧。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去印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你今年能回到中国吗用俄语怎么说 浏览:938
印尼檀木一吨多少钱一斤 浏览:705
越南枇杷膏多少钱 浏览:510
越南语的笑笑怎么说 浏览:878
越南间谍是什么 浏览:240
印尼哪里的房子最好 浏览:992
英国手机多少钱一部 浏览:774
越南币一百万块相当于人民币多少 浏览:795
意大利红烩味薯片怎么样 浏览:176
要怎么登录和平精英国际服 浏览:593
印度坚果怎么做 浏览:164
中国人什么话 浏览:386
中国餐饮人均浪费多少 浏览:497
伊朗研发出多少款直升机 浏览:695
印度奶昔多少钱一斤 浏览:81
英国治愈率怎么那么少 浏览:923
导航到印度尼西亚怎么去 浏览:168
现在英国战机多少架 浏览:517
英国租车要多少钱 浏览:535
德国空运中国飞多久 浏览: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