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象的形态特征
象的鼻子是现生动物中最长的,可以垂到地面,富有弹性,能伸长至2米。上粗下细,末端为2个鼻孔,顶端有一个指状突起(非洲象有2个)。在大象胚胎发育的早期,鼻子和上唇是分开的,到了胚胎发育晚期,才由相关肌肉和神经分化合并成象鼻。鼻气管整个内壁由纵向排列整齐的大约150000条肌肉束组成,它没有骨骼、软骨支撑,也没有肌腱牵引,这使得象鼻非常灵活而敏感,鼻端的指状突起能捡起细小的物体。象鼻也很有力量,可以抬起350公斤的重物,在移动重物时需要头部活动,以颈部肌肉收缩产生动力。
鼻子对大象来说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除了呼吸,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功能。
象鼻的嗅觉十分灵敏,它们时常扬起鼻子在空中摇曳摆动,不但能探测到食物或水的大体方位,还能察觉到附近有无猛兽。
大象用鼻子采集食物,吸水喷到嘴里饮用。
象鼻也是大象日常交往的工具,将鼻子卷成不同的姿势能表达不同的含义。大象用鼻子相互抚摸,缠卷是友好的表示。
大象也用鼻子卷起沙土撒到身上,或用鼻子吸水喷到身上来清洁皮肤。象鼻还能做出揉眼、挠痒等细致动作,有时还会利用工具,如用鼻子抓起木棍或竹篾来挠痒,卷起木棍破坏电网等。 狭义的象牙即指大象突出嘴外的第二对门齿。象牙大部分呈乳白色,雄象2-5岁开始出牙,随着年龄增长而生长,有白、黄、浅棕等色。一般来说雄性印度象有较为发达的象牙,而雌象即使有象牙也十分短小。象牙也分牙体和牙根两部分。象牙约三分之一为牙根,长在牙管里与骨头相连,是空心的,内有牙髓,保证象牙的持续生长。而露出口腔外,相当于象牙三分之二的部分即为牙体,实心。不同个体象牙的粗细、长短、弯曲度都有较大差异。有的印度象只有一侧的象牙,甚至根本没有象牙。
象牙对印度象尤其是雄象尤为重要。雄象用象牙来打斗争夺配偶,象牙发达显然在打斗中更有优势,从何获得更多繁殖后代,传递基因的机会。同时大象也有象牙协助采集食物、掘土和防御天敌。
如果按照自然法则,那么象牙发达的基因必定占有优势,但是由于人类为获取象牙对大象大肆捕杀,使得象牙发达的基因不断被人为淘汰,而原本罕见的没有象牙的雄象却能逃过此劫。目前印度象雄象中不长象牙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0%,毫无疑问,大象遭受的人为选择和自然选择截然相反,对大象的生存构成极大危害。
观察发现,印度象喜欢在土堆、树干或河岸上磨牙来保持象牙锋利。野象比人工饲养的大象更爱磨牙,可能是因为野象的生存条件不如人工饲养下优越,象牙使用频率也就更高,所以更需要把象牙磨尖。
除了门齿,印度象口中还长有臼齿,也称颊齿或磨齿。
一般动物的颊齿都是整齐排列在牙床内,每颗从牙根往上生长。而象的颊齿生长方式则很特殊。颊齿在牙床内从后边斜着发生和长大,在生长的同时向前推移,以倾斜的姿势被逐渐磨损,并把前一颗颊齿挤掉。
通常情况下,一头象同时使用的磨齿只有4颗,即上、下、左、右颚各一颗,或者前一颗牙齿的后半部分和后一颗牙齿的前半部分同时使用。象的一生中会换6次牙,大约在40岁左右长出最后一批牙齿。所以算上门齿,印度象一生中总共拥有26颗牙齿。
大象臼齿的这种生长方式使得其非常耐磨,这也是大象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亚洲象的臼齿比非洲象的要进步,最后一颗臼齿有24个齿板,齿冠也较高。而非洲象最后一颗臼齿只有10个齿板,齿冠也较低。
印度象最后一颗磨齿被磨损掉后会因无法进食而饿死,如果继续喂磨碎的食物或给它镶上假牙,就能延长其寿命。 印度象四肢粗壮。前肢几乎与地面垂直,有利于支撑体重,腕关节可活动;后肢略弯曲,运动时便于推动身体前进,小腿骨短,腕关节几乎不能活动。大象没有脚踝骨的,脚底有厚厚的脂肪层,便于缓解压力,而且能有效感知地面的震动波,跺脚也是大象交流时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印度象和其它亚洲象前足外露的有5趾,后足4趾;普通非洲象前足4趾,后足3趾;非洲森林象前足5趾,后足4趾。
大象行走时,先迈一侧后足,即将落地时同侧的前足也向前迈出,两足均落地后再迈另一侧的后足,然后是另一侧前足……大象一般只有这一种步伐,所以严格地说大象“奔跑”时只能算是快走。
印度象运动能力很强,最快时速可达24km/h,一次可跑400~500米。游泳速度达1.6km/h,可连续游5-6小时。
Ⅱ 印度象的生活习性
印度象是植食性动物,它们采食的植物根据其分布区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印度象以植物的嫩枝、树叶、茎杆为主要食物,也吃草和植物的果实。
每头成年印度象每天需要进食150~240kg,甚至300kg,当然这与个体间的差异有关。大象的消化效率较低,只能消化吸收食物中的40%,其他都成为粪便排出,正常的新鲜大象粪便成球形,在大象的粪便中还能清楚地看到其食用植物的残渣,象粪中生活着很多微生物,甚至有昆虫等动物。
近年来,由于栖息地被侵占和破坏,自然环境提供给印度象的食物不足,印度象常冒险到农田采食分布集中易于采食、味道可口的农作物。在此过程中印度象逐渐摸清了作物生长规律,常在作物成熟的季节到来,并选择采食作物最好吃、最有营养的部分,如专门采食稻穗、玉米棒而抛弃茎杆。
为了补充无机养分,印度象也喝含盐分的小水塘里的水、采食盐渍土。西双版纳的观察发现,成年象还采食河床水底的一种黑色小石粒,在象的粪便中也有发现。这种石粒的成分是什么,印度象为什么要采食它们,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景区中在固定地点埋放食盐能吸引野象到来。
印度象每天需要饮水数次,一天消耗的水量达60kg左右。如果水太浑浊,印度象还会在河流或水池边用鼻子和脚挖出一个坑,喝坑里渗出的经过沙石过滤的水。
大象采食时,会用鼻子卷起地上的草,或缠绕拉断树木的枝叶然后送入口中。遇到较小的果实等则用鼻端的指状突起捏起送进嘴里。对于散落在地面的碎草、树叶等,则先用前腿将其堆成堆,然后一并卷起。有时还会把食物来回甩打,去除上面的水或泥土,或者用鼻端的突起挑拣。
人工饲养的印度象在吃精饲料时会一边吃精饲料一边吃草,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咀嚼处理机制,即草料可把在口腔中经过唾液消化搅拌成黏稠状的精饲料辅助咽下并起到清洁口腔作用。
印度象饮水时,先将水吸入鼻中,然后再喷到嘴里喝下,不能直接用鼻子喝水。鼻子每次最多可吸水15升左右。 野生的成年的印度象很少躺在水中沐浴,它们常用鼻子吸水喷淋到身体各处清洁身体和给身体降温。而幼象则会在成年象的护卫下尽情地在水中翻滚、嬉戏和玩耍。人工饲养的成年大象有时也常舒舒服服地侧躺在水中,让驯象师为其搓洗身体。
成年象有时会到深水中甚至大海里洗浴游泳。
在烈日下,当印度象离水源较远时,它们会把鼻子伸进嘴里,吸出胃里的水,然后喷到身上。
印度象也会用鼻子卷起地上的浮土,抛撒到身上,这种行为很常见。覆盖在身上的尘土能防止蚊虫叮咬和烈日灼伤皮肤。地面浮土不足时印度象还会用脚把泥土踢松。
印度象也常把泥浆喷洒到身上,泥浆能起到和水一样的降温作用,而且泥浆渗入粗糙皮肤上的皱褶,能包裹住里面的寄生虫。泥巴干了之后被抖落下来,就能把寄生虫一同清理掉。
此外,亚洲象在进食时还会卷起一些草和枝叶盖在头和背上,防止日晒和蚊虫叮咬。印度象还会用鼻子挠痒或在大树上蹭痒,有时还卷起木棍或竹篾来挠痒,少数情况下会在地上躺下打滚。高纬度地区动物园里的印度象还会在雪地上打滚或把雪扔到身上。 印度象平均体温39.9℃,畏寒,但也不喜欢阳光直晒,白天多隐蔽于林阴处,避开烈日暴晒,多在气温稍低的清晨和傍晚觅食,这可能也是对人类活动的避让。 印度象平均每天约¾的时间,即17~19小时处于活动状态,这些时间主要用于取食,而成年象每天睡眠时间只有约4小时。印度象一般站立或依靠树木睡觉,有时也侧卧休息,但不能长时间卧倒,因为其体重太大,卧倒时会压迫内脏。
白天周围人多时印度象表现出较高的警戒性,夜晚人为干扰少时则处于放松状态,警戒性低,显得更自然。
印度象的活动也有一定季节性规律,根据2003~2004年,在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野象谷进行的研究观察,2月和8月野象活动较多,而在10~12月很少活动,这可能与食物多少和栖息地其他因素有关。
印度象在密林中活动时常沿着宽约70厘米的固定路线,俗称“象道”,这些“象道”也为人和其他动物在林中活动提供了方便。
因印度象躯体庞大,膝盖弯曲度小,在坡度大的地区活动困难,上下坡时总是沿着山脊或走S形。 印度象群是以最年长的雌象为首领的“母系社会”,象群一般由若干头成年雌象和未成年象组成,也有一头母象和其1-2个孩子(一大一小)组成的小家庭。雄象7~8岁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成为独象,它们独自生活,或是加入仅由雄象组成的“光棍”群。
象群的规模大小不等,少则2~3头,6~10头较为常见,16头以上的大群主要见于食物较少的旱季。超过百头的象群100多年前还很常见,现在基本见不到了。通常情况下,象群与象群的活动范围并不重叠,但有时数个小象群会结合成一个大群,并表现出时分时合的特征。
雌象群成员之间多有亲缘关系,所以关系紧密,而雄象群结构则较为随意和松散。
在交配期,象群会呈现出一雄多雌的结构,即由一头成年公象携带一群雌象和幼象,但一般仍由最年长的雌象担任首领,带着象群活动,雄象则活动在象群外围,始终处于警戒状态,随时准备护卫象群和应对竞争者。 印度象听觉、嗅觉非常发达,视觉较差。
印度象能发出多种多样的声音,包括低沉的隆隆声,鼻子喷气声,和我们熟悉的用喉部和鼻腔共鸣产生的嘹亮的“嗷喔——”的声音。印度象还能发出频率为12~24Hz,穿透力很强,可以传播20km以外的次声波,人类一般听不到。
这些声音能表达出极为丰富的内容。 例如个体之间会用低沉的吼叫声和尖锐的鸣叫声彼此打招呼。发情的雄象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次声,既威胁其他雄象又向雌象求爱,如果象群中有发情的雌象,它也会发出类似的隆隆次声回应,并且音调更低沉,传播更远。如果有象群成员走失,它们会用短促而响亮的“嗷!”的声音进行联络。
印度象互相握鼻,爱抚对方的身体,甚至将鼻子伸进对方嘴里,都是亲近友好的表示。大象对同类一般较为友好,即使陌生的象见面也会友善地相互问候。不过在食物和水源匮乏时象群之间也会互相示威驱赶,发情期的雄象会互相排斥。
印度象通过嗅闻粪便、尿液,以及身体表面腺体(包括皮脂腺、腹腺、肛门腺、包皮腺等)散发出来的气味,也能获得很多信息,包括个体识别以及同性或异性个体是否发情等。
印度象张大耳朵,抬起头则是高度警戒的表现。繁殖期雄象高昂起头,用象牙对着竞争对手是在进行示威。
面对其他生物的出现,印度象会先静默对待,如果感到是一种威胁压力,它们会突然喷出气雾(有助于缓解压力,也是在试探对方)然后马上回避,有时也可能发动攻击。
雌象在未成年时就喜欢照顾幼小的成员,而小雄象更喜欢追逐打闹,为将来搏斗做准备。 大象脑重约4~6kg,而且大脑及小脑都极度发达,所以大象聪明且有极强的记忆力,感情也极为丰富。
例如,它们能记住阔别几十年的老朋友;对于伤害过它们的人多会采取报复行为。有这样一个故事,印度一个裁缝在做针线活时,一头大象把鼻子从窗户伸了进来。裁缝用针扎了它的鼻子一下,大象尖叫一声逃走了。过了一会,那头大象又回来了,从窗户向屋里张望,然后扬起鼻子,噗地喷了裁缝一身水,然后像做了恶作剧的孩子一样跑走了。
象与象之间十分友爱,与主人也会建立深厚的感情。
大象会照顾生病或受伤的同伴,同伴取食有困难时还会用鼻子卷起食物喂到它的嘴里。如果有同伴去世,其他大象会十分哀伤,在旁边久久守护它的尸体,为它哀悼,甚至几天不愿离去,而关于大象墓地的传说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经过训练的大象还能做出画画、照顾幼儿等需要高智商的行为。研究表明,印度象能认出镜子里的自己,而不会把它当成其他同类,只有极少数动物能做到这一点。
动物园里的大象,如果关系亲密的同伴或饲养员突然离去,它们的感情会受到很大伤害,甚至会绝食。
面对人类架设的电网,大多数动物都束手无策,而印度象却自有妙招,它们会用树枝搭在电线上使其短路放电,或推倒大树压倒电网,或者用脚踩踏电网周围木桩使其歪倒,甚至直接在阴雨天太阳能电力不足时强行破坏电网。
Ⅲ 象的田字格写法
“象” 字共有 11 画,笔画顺序为: 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象
读音:xiàng
1、名词动物名。哺乳纲长鼻目。力强,性温驯。皮厚,毛少,耳大,鼻长圆筒状,能伸卷自如,有一对长门牙自口伸出。产于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现生存者有非洲象与亚洲象二种,前者凶野难驯,后者则温驯。俗称为“大象”。
2、名词形状、样子、状态。【组词】:“景象”、“图象”、“天象”、“气象”。
3、名词法令、法律。《国语.齐语》:“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
4、名词《易经》十翼之一。参见“象传”条。
5、名词古代一种执干戈作击刺状的舞蹈。《诗经.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汉.郑玄.笺:“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
6、名词姓。如秦代有象武。
7、动词相似。通“像”。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8、动词摹拟、效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汉书.卷三○.艺文志》:“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成语组词
【象】字开头的成语:
象齿焚身象箸玉杯
带有【象】的成语:
巴蛇吞象拔犀擢象包罗万象超以象外渡河香象气象万千森罗万象蛇吞象万千气象万象包罗万象更新万象森罗忘象得意无可比象险象环生香象渡河香象绝流众盲摸象铸鼎象物拽象拖犀
常用词语组词
【象】字开头的词语:
象板象鼻虫象龟象脚鼓象郡象鸟象皮病象山象舞象限角象刑象牙贝象牙木象牙塔象牙质象征象征暴力
带有【象】的词语:
抽象画抽象机抽象类抽象名词抽象派大气现象二象性复冰现象毛细现象米象气象潮气象要素舌尖现象图象处理现象学新气象性别刻板印象征象中央气象局自我形象
Ⅳ 大象的象的笔顺怎么写
象的笔顺:
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基本解释:象
xiàng
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笔画数:11;
部首:豕;
Ⅳ 印度象的特点是什么
亚洲象属只有一种,也叫印度象,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鼻端有一个指状突起,雌象没有象牙,即使是雄象也有一半没有象牙或象牙很小,耳朵比较小、圆,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共有19对肋骨(其中苏门答腊亚种有20对,但比非洲象少一根),头骨有两个突起,背拱起。性情温和,比较容易驯服。过往可再分4个亚种:印度象、锡兰象、马来西亚象及苏门答腊象。
马来西亚有一种亚洲象亚种——侏儒象,个头更小。纳米比亚有一种非洲象亚种——沙漠象,足下肉垫变大,更适应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亚洲象是亚洲哺乳动物中的庞然大物,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4-3.1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尾巴不长,顶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最大的象牙长达1.5-1.8米。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亚洲象的象鼻是鼻子的延伸,顶端有一手指状突出物非常敏感而灵巧。大象使用象鼻呼吸、闻味、喝水(吸水后放入口中)以及携握物品。
非洲象是陆地上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呈二态性(雌雄两性在体形或身体特征上都有所不同)。雄性肩高约3米(9.8英尺),重约5000-6000公斤(11000-13200磅),而雌性肩高约2.5米(8.2英尺)重约3000-3500公斤(6600-7700磅)。平均寿命60-70岁。
它们厚厚的灰色或棕灰色的皮肤上长有刚毛和敏感的毛发。为了保护避免皮肤不受阳光灼晒或蚊虫叮咬,非洲象经常在泥中打滚,或用它们的鼻子在身体上喷洒泥浆。非洲象体形大过于亚洲象,最长可达1.5米(4.9英尺)的扇子一样的耳朵也比亚洲象的大。非洲象的背上还有一道凹进去的曲线。雌性和雄性非洲象都长有象牙,非洲象的象牙一生都在生长,所以年岁越大象牙越大。非洲象使用象牙采集食物、搬运、作为攻击武器。
和亚洲象一样,非洲象也用它们的鼻子来闻、吃、交流、控制物体、洗澡和喝水(它们并不直接通过鼻子喝水,而是用鼻子吸水再喷入口中)。非洲象鼻子的前端有两个像手指一样的突出物(亚洲象只有一个)来帮助它们控制物体。
侏儒非洲象生活在非洲的丛林低地,并在丛林边缘地区与其他体形较大的非洲象交配。侏儒非洲象大约2.4-2.8米高(7.99.2英尺)1.800-3.200公斤(3.968-7.055磅)重。它们的象牙是笔直地向下生长,而耳朵则呈椭圆形。
Ⅵ 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大象的形态特征
它们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亚洲象肩高2.0~3.7米,体重2~7.5吨,非洲象肩高3.0~4.0米,体重3~8吨,非洲森林象平均肩高不超过2.6米,体重2-4吨。象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以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伸,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象鼻全部是由肌肉组成的,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物品,象鼻非常灵活自如,可以捡拾重达1吨的物体,也可以捡拾花生那样小的食物。
中南亚的象属 或者非洲的 非洲象属 中的一种,皮肤坚厚,无毛,长有一条长的柔韧的可以卷曲的鼻子,上颚二门齿发展为长而弯的象牙。非洲象属有巨大的扇形状的耳朵。
上颌具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长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 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每足5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被毛稀疏,体色浅灰褐色。雄象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乳头,妊娠期长达 600多天(22个月),一般单胎。非洲象,体型较大,耳大,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体形较小,体重较轻,耳小,鼻末端有1个指状突起。
Ⅶ “象”和“像”的用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象和像
汉字中,有些字的发音、写法和意思相近或相同,但又有细微的差别,人们使用时,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象”和“像”在有些报刊杂志和教材中用法就不一致,这个问题和汉字简化有关。
汉字简化以前,这是两个不同的字,虽然它们的读音完全一样,但意思不同,各有各的用法。
“象”的第一个含义指哺乳动物——象,如:大象、非洲象、印度象、象牙等。第二个含义是形状、样子,如:形象、景象、印象、气象等。第三个含义是仿效、摹拟,如:象形文字、象声词、象征等。
“像”的第一个含义是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如:画像、雕像、塑像、像章等。第二个含义是相似,如:他两个长得很像,如同一个人。第三个含义是比如、比方,如:箭像雨点一样落在船上。第四个含义是好像、似乎、仿佛,如:雪梅好像什么都没看见。
“像”字有这么多含义,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第一个“画像、雕像”的意思,这是因为《现代汉语词典》是在1964—1968年期间出版的。1964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简化汉字总表》。在这个总表中,“像”是作为“象”的繁体字出现的,但注明“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像’字”。所以在此之后出版的词典仍保留了“像”字,但是只有第一个含义,也就是说,只有在涉及到“人像、画像、塑像”等情况时,才用“像”,其余都用“象”。在1964—1968年间出版的工具书和印刷品都是根据这一原则,教材当然也不例外。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在使用中感到有些混乱,还不如原来那样好,比如说“他很象他哥哥”,按1964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总表》的规定,应该用“象”,但是从语义上分析,与人的模样不无关系,似乎用“像”字更贴切,也更加合理。如果就这一种情况还不算难办,问题是还有“这件衣服很象我那件”“这种水果很象梨”“这儿就象我的家”之类的句子,从语法结构看,与“他很象他哥哥”相同,但语义与人物无关,那又该用哪个呢?没法说清楚。所以后来经专家学者研究讨论,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汉字总表》时,对个别字作了调整,其中就包括恢复“象、像”的原状,“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
但要把所有的书籍教材中的类似情况全部更正过来,一时还来不及,估计这种新旧交替的情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希望大家在使用时严格注意这两个字的区别.
“象”和“像”的用法
“象”适用于三种情况:
1.作名词用,如“大象”。
2.属于名词性词素,不能单用,用来构词,如表示形状、样子的“形象”、“象征”等。
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
“像”适用的三种情况是:
1.作名词,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画像”、“佛像”等。
2.用作动词,表示相似,如“你像他哥哥”。
3.作介词用,有“比如”、“如同”(这个意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只能构成介词词组去修饰动词)等意思,如“像爸爸那样工作”。
4. 好像、似乎、仿佛,如:雪梅好像什么都没看见。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200406/ca522816.htm
Ⅷ 大象在印度象征什么
象神是强壮、长寿、聪慧的象征。
在印度,大象是一种颇受敬畏的动物。大象越来越受欢迎,在各种节庆活动中都会出现大象的身影。但一旦老得不能工作,大象又往往遭到象主人的嫌弃。印度喀拉拉邦宣布在6月份开放印度首个“大象退休之家”,为工作了一辈子的大象提供一个安详而无忧的晚年。
人们经常用大象来代表印度。比如中国与印度经济上的竞争被称作“龙象之争”。而印度股市大涨是会被称作“大象狂奔”。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大象的祖先在几千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大象家族曾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目前已发现400余种化石。但由于历史上气候和人为原因,导致这个族群的种类越来越少。目前地球上大象仅剩下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且它们也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8)印度象怎么画扩展阅读:
相传象神格涅沙是湿婆神和雪山女神之子,年幼时被湿婆神误砍了头颅,情急之下,湿婆神只好将一头犯禁大象的脑袋移植到了格涅沙的躯体上。从此格涅沙就成了一个象首人身的大象守护神,而且有了大象一样的品格,强壮、聪慧而且善良。所以,每年格涅沙的生日庆典结束后,僧侣们都会把人们供奉的莱杜分赠给贫困的孩子们,以表达格涅沙的祝福。
在印度,大象印度神象节 百万莱杜敬象神是强壮、长寿、聪慧的象征,是印度人最喜爱的动物,而守护大象的象神也赢得了他们最衷心的尊敬。8月27号是印度象神格涅沙的生日,虔诚的印度人在印度北部的斋浦尔为这个象首人身的神灵举行了热闹的庆祝活动。
一大早,人们就在象神格涅沙的寺庙外跳起了传统的庆祝舞蹈。除了歌舞之外,大家还要为格涅沙制作一种特殊的食物,叫做莱杜。莱杜有点像中国的粽子,它是面粉攉上砂糖、椰粉、油等东西蒸熟,再用香蕉叶包好,然后由每一个人唱着虔诚的颂歌,供奉到格涅沙的神像前。每年,格涅沙神像前都会摆上好多莱杜,而今年莱杜的数量就更是惊人。
Ⅸ 印度象的介绍
印度象(Elephas maximus indicus)是亚洲象的一个亚种,一般说到亚洲象指的最多的是印度象。印度象身高约2.8米,体重约4吨,雄象的象牙有1.5米以上长。性情温和多疑,喜沐浴,寿命约60岁。
Ⅹ “象”字笔画共多少画第六笔是什么
象的笔画顺序:1.撇、2.横撇/横钩、3.竖、4.横折、5.横、6.撇、7.弯钩、8.撇、9.撇、10.撇、11.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