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独踞南亚的大国印度,为何至今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强国
这是因为印度并没有注重国内的工业发展,这也导致印度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对于一个世界大国来说如果想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工业基础,但是对于印度来说想要完成现代化的工业改革可以说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印度的大部分土地资源都掌握在了私人手里,这也使得印度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都没有完成土地改革。
如果印度能够解决国内的这一系列矛盾以及问题的话,那么印度的国际地位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需要一个实力非常强大的印度。
⑵ 印度被曝全国已处于大停电边缘,如何评价这场能源危机
媒体曝印度全国已处于大停电边缘,其实印度对进口燃煤的依赖远大于中国。而且与中国大型煤企们压缩产量不同,印度产煤巨头印度煤炭公司一直是在扩大产能的。
⑶ 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怎么样呢
引言: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印度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人口也是排在世界第2位的,但是印度的贫富差距却非常大。特别是在印度的农村,生活环境相当恶劣,到处都是垃圾,民生问题也是非常不容乐观。
但是在医疗方面印度确实比我国要做的出色一些,印度现在实行全民医疗免费政策,看病住院都是免费的,不过一些严重的病还是只能到私人医院去看,而日常的一些小病小痛就可以到社区医院去治疗。有很多朋友也知道,印度的药也比中国要便宜很多。在印度日常出行,他们乘坐的出租车是三轮摩托车,而且起步价也比较便宜,但是这种车没有车门比较危险。
⑷ 印度面临的诸多经济问题有哪些
(1)失业和贫困失业和贫困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两大痛楚。虽然历届政府都把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但一直收效不大。印度的10亿人口中有1/3文盲。年人均收入目前还不足480美元,其中有3亿人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赤贫的城市新移民在印度各大城市随处可见。印度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迅速增长,目前印度人口超过10亿,比独立初期翻了两番,且还在以2%的年增长率增加,每年新增人口及新增劳动力都在1500万人以上,这使印度经济难以吸收不断增加的劳动力,印度的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在“一五”计划结束时,印度积存的失业人数为530万,到1980年增加到2070万,约占劳动力总数的8%。同时也使人均收入增加不多。由于印度制造业增长速度远低于服务业,因此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很少。2002年,印度制造业吸纳了620万劳动人口,而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制造业有1.6亿名从业人员。高速发展的印度IT产业约有100万名从业人员,不足全部劳动力的1%,虽然其产值占印度GDP的4%。失业一方面将扩大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队伍,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从而继续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化进程。(2)制造业发展滞后印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服务业的增长,服务业也主要是靠软件IT产业,制造业还不强。2003年的特点是服务业还在高速增长,农业年景较好,有了3%-4%的增长,制造业开始有所增长,所以这一年经济发展比较平衡,也更快一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由于它们是传统部门,所以有很多传统体制还没有改革,包括政府对产业和投资的管制,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等各种制约,不利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软件业的发展较快,是因为其作为新兴部门,政府对其控制较少,所以发展较快。虽然20世纪90年代印度开始经济改革,但是在制造业方面步伐比较慢,市场开放程度小,没有利用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3)投资环境欠佳印度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效率低下。印度政府机构办事效率较低,世行报告显示,在印度成立一家企业需要89天的时间,而中国则需41天。印度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虽然平均工资比中国低25%左右,但每个工人的产出却比中国低50%。2、能源不足。印度的电力状况落后,平均缺电率超过10%,严重影响企业的赢利能力。加之资金短缺使印度在短期内难以大量进口石油和建更多的核电站,进一步制约了印度投资的增长。3、政局不稳。印度社会结构、财富分配、种姓制度、贫富分化等常常会引发政治不稳定,进而影响吸纳国际资本。4、劳动法严格。印度是惟一一个解雇员工需要得到政府批准的国家,企业停业或关闭也受到严格限制,客观上限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5、环境受损。印度荒漠化程度较高,有1.43亿公顷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蚀。现代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使河流污染和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影响到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危及人民生命安全。(4)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长期以来为解决资金问题,印度政府借诸赤字财政政策,1950年度到现在,几乎年年有赤字。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借内外债,使得印度的债务增多,几十年来内外债如滚雪球似地不断扩大,利息成为印度政府最大的非生产性支出项目。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使物价指数反弹,造成通货膨胀,对政府平衡预算增加了更大压力。1990/1991年度财政开支失控,总赤字达到4333亿卢比,竟占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4%,这一时期印度出现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80年代实行高额财政赤字的结果。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财政困难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几年来,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总产值的比率一直超过5%。虽然近年来印度制定了《财政责任和预算管理法》,削减某些财政补贴,但财政状况尚未根本好转。印度现已成为世界上财政赤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多次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警告。(5)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关系密切,一个国家基础设施不足就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兴趣,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在印度,公路状况极差,缺少高速公路,通讯不畅,电力供应不稳,能源严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础设施的滞后影响了外国投资环境,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以交通为例,印度虽然有亚洲最庞大的铁路网,但陈旧不堪,大部分是国家独立以前殖民地时代建设的,很难实现现代化的运输任务。印度目前还没有一条国际标准的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港口与机场设施陈旧,所有的港口都出现拥堵情况,交通运输极端落后
⑸ 印度疫情失控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未来的走向如何
在仅仅过去短短的一周时间里面,印度目前遭遇到面临疫情全面失控的危险状态当中。有关数据显示,印度本国在连续第3天的新增病例已经超过30万,明显打破以往世界其他国家当日新增新冠病例的记录,这是自新冠疫情以来新增病例发展速度最迅猛的国家。可见印度如今的疫情防控状态是如此的令人骇人听闻,实在太恐怖了。
毕竟印度国内的基础建设差,人们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低下以及医疗体系薄弱是疫情出现失控爆发状况的重要原因,此外也跟美国在近期以来一直禁止疫苗原材料出口到印度也是有莫大关联,印度国内也由于资金的短缺而造成新冠疫苗不能如愿顺遂大批量的生产,无法给本国民众提供疫苗施打。
一场疫情足以能够见证一个国家的内部综合治理能力以及民族的凝聚力量是如此的重要,印度这次面临着疫情的爆发状况,让人看到了印度在民生治理上的千疮百孔,很明显印度举国上下面对疫情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究竟如此的情形会维系到何时,只能留待时间去应验。
⑹ 中印两国国内各方面情况比较
二 资金 中国和印度一样穷,不过中国早期用土地等要素作为合作条件,开合作公司算是自己解决资金的一个方法,同时中国的经济命脉主要掌握在国有资产手中,中国通过各种债券,贷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时期我们的一些银行在包括一些隐性负债的情况下到了“技术性破产的”程度国家的货币贬值速度也有过剧烈的时候,但是最终给中国带来的是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优质基础设施。也带来了产业集群优势 印度的土地本身就不是国家的,他要做制造业单纯依靠外资就困难重重,印度的政府效率也很难向中国这样在一定时期内全国都在大规模招商引资,何况在地方他还有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印度的国家有资本没有中国这样的规模自然也很难提供大量的基建能力。 三 技术 中印技术都相对西方落后,不过中国的工业基础毕竟培育了一批人才,中国拥有消化这些技术的能力,或者说潜力,而印度相对“一穷二白”,在识字率,教育水平上中国也相对印度较好。 四 社会结构 中国的社会结构毕竟是工业化的社会结构,尽管有计划经济的过死制度需要改革,但是工业化的性质是在得,印度就多了,大城市的工业社会气氛浓厚,可在其他地区,封建势力依然存在,这些封建势力作为工业化的天然阻力自然影响印度的工业化进程。 于是中国成了世界制造中心,而印度在面对制造业转移时陷入了一个怪圈,即谋求工业发展需要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必然触动地主阶级利益,导致社会不稳定,而社会不稳定同样会让印度丧失世界产业转移机会。结果是制造业在印度走不通,所以印度要想达到工业化得找别的路子。 首先,工业化的发展要集中在工业化社会,也就是印度的大城市,其次土地因素限制要求这种产业对土地的需求较少,同样由于基建的限制,最好能耗不高,那么对于印度只有三产而且还是外包式服务业是印度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利用印度的英语优势,向世界办公室的方向发展,印度人也算勤劳智慧,把这个产业做成了“正向循环”,于是一个“神话”的印度三产 也就在一片工业荒凉之上拔地而起了。 印度现在面临的问题 1 粮食 人口增长,城市化建设,耕地减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印度粮食减产,缺口增大,今年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危机以及印度大量的赤贫者将是重大的危机。 2 资源 尤其是能源,印度的房地产,工业运行,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基础,如果石油暴涨,而印度缺乏足够的支付手段购买的话,对印度经济将造成重大打击。 3 泡沫 印度的经常性账目赤字 主要靠投资资金弥补逆差,一旦出现热钱涌退,印度的少量外汇能否支撑,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一旦对外支付出现困难,房地产 工业 大量的坏账将打击印度金融业 4 世界经济 印度的三产 几乎都拴在外国产业链上,一但出现世界经济衰退,比然影响印度的国内经济,印度的产业得不到本国市场的支持是印度最大的硬伤,而国内经济的衰退,对于购房者而言,自然会出现“次贷”危机,印度的银行业又将面对考验, 5 印度内部的分离势力, 在印度经济崩溃社会动荡时,是否再次出现印度分裂 , 6 印度的制度 印度内部的社会制度,多种制度并存 ,导致的结果是,一旦出现危机,中产根本无法顾及 大量的赤贫 难以 全民共渡难关,结果就是动荡加剧 那么一旦新德里泡沫破灭,印度出现金融危机,对外支付困难,在粮食,石油 多重作用下,内有经济萧条,赤贫者暴动,分离势力,印度很难幸运的像日本一样 只是 十年停滞,更可能的是像 菲律宾 印尼一样 陷入动荡。 印度没救了?1 印度还有 1万吨 的黄金储备,这些最后支付手段是印度的救命稻草,也是最后的经济保护网,2 外援 , 印度的需求 一个是粮食 一个是钱, 泡沫破灭后大规模的通缩需要资金来周转 , 所以 印度去找了美国,美国本身次债缠身,哪里有钱,粮食是美国的世纪战略,哪能为了印度而放弃,所以印度没要到,美国安抚印度 给了个 核能源合作,算是对印度大国地位的支持, 这个哪成 ,印度去要烧饼,美国给了个勋章,说只要跟着我干就给你荣誉,印度当然不同意,所以来找中俄谈了。
⑺ 印度为什么出现大规模抗议呢
新德里冬天的寒冷没能阻止印度农民抗议的激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郊区,越来越多的印度农民在此集中,抗议政府今年通过的三大农业改革法案。
这些农民大都来自印度的北方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等。这些地区都是印度主要的农业产区,也是印度农业人口的主要分布区。从2020年11月下旬开始,成千上万的农民开着拖拉机、坐着马车、甚至徒步,向首都新德里进军。农民预期他们关心的问题不会得到快速解决,出发时就准备好持久抗争:干粮、炊具、帐篷、被褥等,随身携带。在抗议的间歇,这些农民会就地生火做饭,晚上就睡在拖拉机上,或者蜷缩在简陋的帐篷中,条件相当简陋。但为了今后更好的生活,这些困难也就无所谓了。
印度农民如此大规模的抗议,要做到中规中矩,不越雷池,几乎是不可能的。为引起政府的注意,这些农民已经数次试图进入首都新德里,频繁与当地警察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据印度媒体报道,在参加抗议的印度农民中,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寒冷、冲突等方面的原因,已有数十位农民丧生。
但抗议的农民没有因有人伤亡而退缩。“我们不会回去,除非政府撤销改革法案。”参加抗议的印度农民说。
(在孟买举行的农民抗议集会)
为减少此次抗议事件的影响,印度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和农民代表进行了至少10轮会谈,但尚未取得结果。最新进展显示,2021年1月,印度政府表示,可以暂缓农业改革法案实施18个月,但前提是农民代表必须和政府就法案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印度政府总理莫迪2020年9月份在农业改革法案通过时,曾表示,这是印度农业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对于国家向前发展是“历史性和必要的”。但农民代表对此不认同。“这事关我们农民的利益,政府为啥就不征求我们的意见,就推出这些改革法案?”
尽管印度农民抗议运动已经历时两个月,尚未没有看到平息迹象。而印度的其他一些农业产区的农民也开始对北方农民的抗议进行声援。2020年12月份,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的农民分别在孟买等城市进行集会,呼应首都新德里的农民抗议运动。
⑻ 印度为什么这么穷国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没有强有力的政府贯彻一个一贯的政策,印度社会矛盾突出,社会不够稳定。总理都被刺杀了好几次。穷人太多太穷再加上资本主义制度是穷人更是雪上加霜自然也是社会更不稳定。
印度教育发展畸形 极度重视高等教育而忽略基础教育更加加剧了社会的贫富不均。还有其宗教原因印度任命都信仰宗教在印度教中人们相信来世报答 所以很多人都不很努力
还有很重要的印度人口众多且增速不减这更给之前与现在的印度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更成为今后印度的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总的来说是文化 政治 宗教 和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⑼ 印度电力用煤严重短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人口大国,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人们的用电问题,电灯已经走向千家万户。不仅给人们送去光明,而且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拉动了经济的的发展。想要拉动经济发展,缩短与世界的水平,是很难维持。
想要拉动经济发展,首先要有强大的基础建设,确保能源供应。这就类似没有地基的楼房,及其不稳定。一旦关键环节掉链子,整个系统就崩溃。想要发展经济,前提是要稳固基础设施,解决民生问题。
⑽ 印度这几十年开始崛起,那么现在在印度国内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当今世界正在飞速的发展,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也开始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印度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应该是国内矛盾尚未解决。
印度的国内矛盾最主要的是民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说是威胁着印度的整个社会,也同样威胁着印度经济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往往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只有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加快发展的进程。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管理者的耐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