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如何看待印度历史

如何看待印度历史

发布时间:2022-01-16 00:11:38

1. 印度的发展史可以谈谈吗

全称印度共和国。1947年以前,印度的历史疆域包括现在的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1947年以后的历史疆域只包括印度共和国现有的领土。中国史籍《史记·大宛列传》称印度为“身毒”;《后汉书·西域列传》等称其为“天竺”;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始称“印度”。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同中国、缅甸、孟加拉国、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接壤;东南濒孟加拉湾、西南临阿拉伯海。西南隔阿拉伯海与马尔代夫相望,东南隔保克海峡同斯里兰卡相对。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亿(1985)。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人、泰卢固人、孟加拉人、马拉特人、泰米尔人、古吉拉特人、坎拿达人、马拉亚拉姆人、奥里亚人、旁遮普人。此外,还有几十个少数民族。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其他宗教为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印地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首都新德里。
史前印度(公元前600年以前) 史前印度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印度河文化和恒河文化时代。
印度的旧石器时代从喜马拉雅冰期序列的第二冰期起,分早、中、晚3期。这一时代居民的生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可能已开始驯养家畜,种植大麦。
印度新石器时代约为公元前第 6千纪至前第 4千纪。这一时期的工具有石叶石器、研磨石器和骨器。其中以石叶石器为主。另外,约在公元前第5千纪中期开始出现陶器。器形多为盆、碗和罐。外表有简单的彩色图纹。新石器时期的居民从事畜牧、农业和狩猎,饲养牛、绵羊、山羊,种植大麦、小麦和枣树。
介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哈拉帕文化时代之间有一个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其年代约为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至前第 3千纪中叶。主要分布于恒河和贾穆纳河之间地区、旁遮普、拉贾斯坦北部和古吉拉特。工具以石叶石器、研磨石器和骨器为主。但红铜器经常出现,器形有斧、凿、锤、匕首、镯环、别针、铜条等,只是数量不多。陶器以轮制为主,有双色和多色彩陶。金石并用时期的经济以畜牧和农业为基础,饲养牛、绵羊、山羊,种植大麦、小麦、豆类、葡萄。 史前期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亦称哈拉帕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50~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 ~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但是哈拉帕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遗留。(见印度河流域文明)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 1000~前600年(见吠陀经)。
前吠陀时期主要地区在旁遮普、北方邦西部边缘;后吠陀时期主要地区在恒河上游平原、北方邦西部、拉贾斯坦。前期经济以畜牧为主,无贸易,无城市;后期以农业为主,畜牧为次,铁器已普遍使用。前期经典常常提到部落,从未提到部落地区,王位似已世袭,但无专制权;后期出现区域王国迹象。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属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贡奉属于自愿性质。前期宗教为自然力的人格化,祭祀尚无礼仪程式;后期宗教中梵天为最高神□,动物神居重要地位,在祭祀中大量杀牲,婆罗门创造祭祀程式。
古代印度(公元前600~公元800) 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印度古代文化因时期和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繁荣于公元前6~前2世纪北印度文化称为佛陀时期文化和孔雀王朝时期文化。在公元前及公元初,地跨南北之间的文化为萨塔瓦塔纳王朝时期文化。繁荣于公元4~7 世纪的北印度为笈多王朝时期文化及戒日王朝时期文化。南印度古代文化起始于公元前,极南地区国家则较晚。
佛陀时期(公元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公元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印度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在这个时期定型。恒河中游平原(今北方邦东部和比哈尔)生产的丰富粮食供应大型国家的财政需要。据佛教文献记载,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萨罗、跋□、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娑罗。传至难陀王时国力富强,有步兵20万,骑兵6万,战象6千。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军进入旁遮普,望而却步。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孔雀王朝的王权标志着在大国内君主制取代了共和制。孔雀王朝的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孔雀王朝的社会为奴隶社会。其特点是奴隶制不发达,以家内奴隶为主,在生产劳动中没有大量使用奴隶。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 外族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大夏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侵入印度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 萨塔瓦哈纳王国 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时期(320~540) 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4世纪初,其根据地在恒河中游平原(今北方邦和比哈尔),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120年。其军事力量依靠骑兵。资源依靠印度中部和比哈尔南部的铁矿。对外贸易依靠北印度的丝绸。归顺笈多的小王国中,小部分由笈多国王派遣官员直接治理,大部分由当地酋长间接治理。因此笈多官员少于孔雀王朝,行政机构也比较简单。官员俸禄一部分是现金,另一部分是授地。村镇政权较过去重要。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 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见彩图阿旃陀石窟)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公元6世纪)
戒日王时期(606~647) 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着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笈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见戒日王朝)。
古代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因此,每个国家、每个藩属都不断为扩大财源而发动战争。南印度社会发展较晚,考维里(科弗里)河三角洲的犁耕农业和国家的形成都是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的。最南部分国家的历史则从1世纪开始。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从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时期是从300~750年。由于政治上四分五裂,第二时期的国家比第一时期增多,商业城市和货币经济都越发衰败。各国都实行授地制。

2. “印度的历史就是没有历史”为什么这么说

古印度文明留下了大量精美的雕刻,宏伟建筑,和种类繁多的宗教和文物,历史文化遗产!这些东西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印度历史!所以,说印度没有历史是滑稽可笑的!按佛教的说法,有即没有,没有即有,人家三哥还说中国没有本土宗教呢,难道我们真没有吗?😂

3. 印度的历史是什么样的,读印度历史会有什么感觉

其实在元朝建立以前,高丽就已经向蒙古人称臣了。

当时的蒙古军勇敢而立于不败之地,四处攻城掠地。高丽民族并不惧怕他们的侵略,相反,高丽国内全体人民都致力于反击。但是毕竟蒙古士兵很强大,高丽国王不得不将人民带回江华岛。眼看国家就要灭亡,高宗王皞在处理完了权臣崔氏以后,宣布自己原因向蒙古称臣,并将王子王倎带入蒙古作为人质。



她不但取消了宴会,她还哭着要返回元朝。王倎向她怎么解释赔偿都不是。她仍然不听,并让人用棍子将王倎给打走了。后来,她带来的奶妈说服了她,但她的服侍人却回到了元朝,打算向忽必烈告状。幸运的是,当时负责此事的官员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因此压住了此事。由于忽都鲁坚迷失对王倎的态度百般挑剔,她经常虐待和骂他,朝臣们也胆战心惊。可是,如此卑微的王倎害怕丧失了元朝的支持,只能隐忍着。

1297年,忽都鲁坚迷失在寿宁宫赏花时,看到芍药花开得很旺,突然眼泪汪汪流个不停,从此落下病根,不久就死了。她去世时只有39岁。由于忽都鲁坚迷失突然丧命,朝野之间也流传着许多议论。得知此事后,世子王謜也怀疑有人暗中害她。王倎担心他会怀疑自己,所以在忽都鲁坚死后不久,他就将王位交给了王謜。

4. 你怎么看待印度

印度曾被英国喻为英国王冠上的最明亮的宝珠,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苦感文化深入民心,人们大都相信这辈子受苦是为下辈子积福。贫富差异很大,但人们受苦感文化影响都还比较“安居乐业”。如今信仰佛教,婆罗门教是印度原来的主要信仰,但现在已衰落。民族很...团结吧。印度人很重视互相帮助,特别是在国外,领导若是印度人的话,他会尽可能的招印度人作为自己的手下(中国人多多少少有些比不上)很敌视中国的商人。因为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如衣服,在印度很受欢饮,商家利润自然比较大,在印度的中国商人就比较富有,从印度人手中赚来大量财产,引起印度人的反感,但他们又离不开中国产品。同中国一样,是个人口大国,据说人口有望超过中国。航天技术较为突出,能自主发射遥感卫星。印度还是一个迅速崛起软件生产大国。古印度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为亚利安人,早在公元前18世纪就因外部入侵而灭亡

5. 为什么有人说印度人没有历史

我们都知道,历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历史,我们才知道我们以前是什么样子。而作为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更是以知晓更多更精确的历史为荣。我们伟大的中国也有了五千年的辉煌历史,这可以说是傲视世界的存在。就算今天强大无比的美国,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和文化底蕴,就不可同日耳语。

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国家,他的前身古印度,可是和古巴比伦、古埃及和中国一样拥有灿烂辉煌历史的国家。有人说为什么其他三个国家的有一个古字呢?因为这个三个国家都消亡了,中国只是再不断地改朝换代,从夏朝的清朝为止。但我们却一直没有灭亡!

可是这么一个拥有雄厚历史底蕴的国家,为什么会被人说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其实,印度这个国家并非是没有历史,我们都知道它拥有不逊于中国的历史,可是它和中国比,有几个非常致命的地方,才导致了很多人说他们没有历史。

原因一:印度的历史有出入

我们知道今天的印度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但实际上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和我们的春秋战国非常类似。这些地方都用了自己特有的文字和语言来描写历史。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他们在记自己国家的历史时有所偏重,也就是说一个历史事件,在这些分裂的国家中,有几十个版本,可以说是众所纷纭。

不仅如此,他们连计算年代的方式都非常不同,也就是说当一个历史事件发生时,你甚至很难判断这个历史事件是不是真的在那个年代发生的。因为语言和年代关系,即使有些历史记载地很真实,但是又缺乏一些文物作为辅助,就难以充分证明了。

原因二:印度的历史和神话混在一起

历史,一般来说是独立出来的部分,他只记载所发生的真实事件,史官们在记载的时候,更是不能随便修改历史中发生的事,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这是中国各个朝代都必须遵循的事。

但在印度,这个条例似乎就失效了。原因很简单,他们竟然把神话故事也给大量插入进来,所以很难让人相信那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唯一两本被认为是印度史书的《大史》和《诸王世系》,也有大量神话内容,让人看了不知是看故事还是在看历史,搞得混乱无比,不知真假。

所以这两个原因夹杂在一起,让今天的历史学者很难研究清楚历史上印度发生的事件,比如唐玄奘到天竺,也就是古时候的印度去取经,里面提到了一个戒日王。这个国王在印度的历史书里竟然连在位的具体年代都不清楚,还得靠唐玄奘去和回时的时间进行推算!

6. 为什么印度不重视记录历史

1.把落后与历史记录联系一起。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都很重视回顾历史、强调历史的辉煌,但是四大古国没有一个先进的。向后看碟和向前看有质的区别,向前看的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向后任看的国家善于总结历史,不善于科学运用,大多落后。所以说,重视不重视历史记录与落后没有关系,与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有关系。
2.说印度落后也是错误的。我们在电脑上看到的都是介绍贫民窟的比较多,全面介绍的比较少,如印度教育上的投资是很大的,并且为了防止穷人上不起学,学校有免费午餐甚至有晚餐,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到。

7. 对于印度这个国家你是怎么看待的

印度这个国家,卫生很差,还留有种姓制度,女性的地位极低,女人没有任何的权力可言,女生不能单独的去印度旅游非常的不安全。

8. 印度人怎么看待那段历史的

可能就像满清当年占领我们汉族一样,但是满清被我们同化了,成了华夏一员。而印度和英国还是分属两个国家,印度看英国可能也像香港看英国一样,也像中国看待日本一样,但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比较仁和,看法可能处在中间。

9. 谁给我介绍一下印度的历史

折叠原始社会

印度新德里
印度新德里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1]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2]

折叠早期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折叠十六雄国

十六雄国是16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槃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3]

折叠孔雀王朝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

在大流士一世之后侵入印度的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他对孔雀王朝的兴起起了助推作用。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3]

折叠笈多时代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3]

折叠拉其普特人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

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远征印度的序幕。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3]

折叠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远征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汗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3]

折叠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3]

折叠殖民时期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

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着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3]

折叠印巴分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3]

折叠共和国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印度于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将原锡金王国设为所谓的锡金邦。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3]

10. 纵观印度发展历程有什么感想

一个没落的文明!
印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印度文明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其连续性、吸收性和融合性见长,从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纵观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宗教性。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在印度都有自己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生活和宗教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古代印度的凝聚力量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是较微弱的。宗教的统一作用还表现在民族认同上。在印度,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认同,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而在宗教上。印度人曾经容许无数民族的统治者君临其上,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或异邦人。对他们而言,要紧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二是它的多样性。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印度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在它的大部分时段里,都是水流湍急而混乱,只在少数几个时段水面平静而宽阔。非常粗略地说,印度在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时间之比大体是三比七。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北印度或南印度都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长期征战不已,相互吞并。印度历史上只有前述三个帝国的统治超过了次大陆半数的土地,其他王朝都只能称其为地方性政权。即使是这三个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号称统一了全印度的孔雀王朝,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以宗主权加在原来的统治机构之上而已。阿育王从来没有自称过“印度之王”,而只称自己为“摩揭陀王”,并把其广大的领土称为“征服之地”。所以,印度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操不同语言并信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三是它的包容性。印度文化从来就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明挑战、不断与异质文明交流的历史。
总的来看,古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印度文明在近代的衰落不过是一时的历史现象。随着印度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相信印度文化也终将像中国文化一样大放异彩。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印度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的泼水节是哪个民族 浏览:923
中国银行卡密码输入错了怎么解锁 浏览:791
印尼巴厘岛用什么钱 浏览:330
富士康在越南怎么样了 浏览:945
意大利名胜古迹有哪些6 浏览:207
德龙在印尼什么地区离首都多远 浏览:856
哪里可以看印度片耳光 浏览:915
尼泊尔和印度哪个佛珠好 浏览:475
在中国怎么去巴基斯坦 浏览:875
伊朗容易得什么病 浏览:974
越南有多少人能听懂普通话 浏览:632
中国移动4g专区是什么意思 浏览:551
人民币换印尼盾怎么合算 浏览:393
国足负伊朗会怎么样 浏览:205
伊朗遗产有多少 浏览:600
印尼怎么充值手机流量 浏览:801
越南参战人数多少 浏览:375
印度怎么回中国 浏览:381
去越南哪里买金条 浏览:465
从朝鲜怎么去伊朗 浏览: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