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的由来
广义的印度即南亚次大陆,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半岛地区,公元前25世纪左右发展成为印度河文明,着名的城市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但后来逐渐衰落,被印欧语系东支的雅利安人摧毁,雅利安人后来又发展为印度文明,印度文明只是个大范围的地区概念,历史上几乎没统一过,较着名的王朝有孔雀王朝、戒日王朝、笈多王朝等。印度原生宗教为印度教,后来印度又创出耆那教、佛教等宗教,阿拉伯帝国曾经占领印度河地区,后突厥人屡次进入印度,伊斯兰教传入印度。1526年帖木儿后裔巴布尔率军由阿富汗灭掉德里苏丹国,建立着名的莫卧儿王朝,莫卧儿王朝在奥朗则布时期达到最强,但同时西方葡萄牙登国开始在印度建立殖民地,后来莫卧儿逐渐衰落,阿富汗等国乘机入侵。印度本土也逐渐沦为英国的统治(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基本上统一印度的王朝是英国。。)后英国占领了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和缅甸,都将其并入印度,但缅甸于二战后独立。1947年根据蒙巴顿计划,将英属印度分成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教的印度两个国家,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建立孟加拉国。1974年印度吞并锡金。喀什米尔地区是印巴争议的地方,这就是现在印度的版图,当然印度实际控制区还包括藏南的一部分地区。
B. 印度人是非洲人以外的一切人种的起源吗
没有这种说法。
从DNA证据看,现在生存的地球人类都起源于非洲,都是从非洲走出来,并扩散遍布世界的。在扩散过程中,与进化自当地的人类有过基因交流,但当地人类的DNA保存下来的非常少,几乎全是非洲人的基因。印度人也不例外。
C. 人类起源于何处
科学家根据近年来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莱托里发现的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足迹,在埃塞俄比亚找到的可适应于直立行走的动物的骨盆和下肢骨,以及在埃塞俄比亚古纳发现的250万年前的石器等证据,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不断地修正着人类出现的历史。最近的研究推算出,人与猿类在进化史上分道扬镳的时间可能出现在700万—500万年前。
那么,哪里是人类的诞生地呢?
目前,大部分古人类学家都认为人类的起源地在非洲。作为证据,在古老的非洲大陆上,也不断地有古人类化石及与古人类活动有关的石器等出土。
但前苏联的考古学家尤利·莫恰诺夫却认为人类的摇篮很可能在地球北部。1982年,原苏联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平原雅库特自治共和国雅库次市以南140千米的地下50米深处发现了大批石英岩制成的工具,这些工具与东非着名的奥杜韦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科学家根据遗址所在的河成阶地的形成时代等证据,认为这处古人类遗址的大致年代为250万—180万年。
科学家根据当地的冻土特征认为,当时的年平均气温(零下10.2摄氏度)不高于现在的平均气温。他们认为,严寒可以刺激我们祖先体内的生命源泉,并且迫使它们更快地发展。这种过冷的气候条件很可能曾使人类的发展产生过质的飞跃,原始人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学会了制造皮衣、生火、建造栖身之处、狩猎。而与地球北方的严寒相比,非洲和其他热带地区的稳定适宜气候则不太可能对人类的发展构成刺激。
在四川省一个名叫“龙骨铺”的山洞中,人们找到了一块很小的颚骨和3颗牙齿,经过中国和美国科学家长达6年的联合研究,又在洞内找到了一些石器,证明是古人类化石和人工打制的产物。这些人类化石要比举世闻名的“爪哇人”和“北京人”更为原始。经过多种同位素测年分析,证明它们是约190万年前的产物,这令人大惑不解。因为古人类学界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在大约2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开始走出非洲。
人类学中一个支柱性的观点是,早期的人类由于没有可靠而先进的工具是不可能进行洲际间迁徙的。但是在四川龙骨铺发现的石器与在非洲发现的200万年前人类化石共存的石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意味着当时人类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制造的工具去刮肉、敲骨并吸髓。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非洲大陆诞生的人类始祖,能这么快就迁移到不同的大陆吗?
20世纪后期,在独联体的格鲁吉亚发现了距今约18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了一个180万年前未成年人的头骨,在西班牙发现了一处16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点。这些证据似乎都意味着人类的祖先热衷于迁徙,事情果真如此吗?人类真的仅仅起源于非洲大陆吗?
D. 人类的诞生地在哪里
人类起源于何处?这是争论了多年的问题。
一百多年前,人类学家曾认为,在好几十万年前,在地质学家叫作第三纪的地球发展阶段的某个地方——如现在已沉入印度洋底的冈瓦纳古大陆,生活着一种特别高度发展的类人猿。关于人类起源的时间、地点,那时的学者是根据当时的地质科学的资料作出推测的。现已证明,冈瓦纳古大陆沉降而成海洋的时间是在七、八千万年前。在几十万年前那里早已是海洋了,当然在那里不可能有什么类人猿。
古猿是人类的祖先,哪个大洲曾经有古猿存在过呢?在几百万年前,在南极洲,最高等的动物只有鸟类——企鹅;在大洋洲,那时不存在高等的哺乳动物,当然,更谈不上灵长类中最高等的古猿了;在美洲,只有一些体态很小的最低等的猴类。以上三洲,显然不可能是人类起源的地点。
而在连成一片、面积最大的欧、亚、非三洲的广大地区,人类学家都发现过第三纪中新世及其后的猿类化石。而更晚一些年代的属于人科的化石,主要发现于非洲和亚洲。所以,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人类起源地的大范围在非洲和亚洲。
那么,人类起源的地点究竟是在非洲还是在亚洲呢?
最初,学者们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因为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进化论的倡导者提出人猿同祖论的时候,那些与人类最为相近的猿类如大猩猩、黑猩猩都是生活在非洲,而古猿与早期人类化石基本还没有被发现。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人们一般不会把视线投向非洲以外的地区。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相继在亚洲各地发现了猿人化石,如十九世纪末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发现了猿人化石,二十世纪初在我国北京的周口店发现了大量的猿人化石和石器。同时,东南亚也生活着一些猿类。于是,人类的亚洲起源说风行一时。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南方古猿的化石在南非被发现。经过长期的争论,南方古猿在人科的地位得到确立。从六十年代起,不仅在南非,而且在东非发现了大批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而这些化石,其年代多为二百、三百万年,要比“爪哇人”、“北京人”早。这样,非洲起源说站了上风。
到了七、八十年代,在爪哇、印度和我国的南方又发现了一些可能是人科早期的化石,于是,亚洲起源说又重新流行。
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最新成果表明,大约在1800万年以前,非洲和亚洲大陆有着宽阔地带相连,因此也有着许多共同的动物,可以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和亚洲广大的地区。至于更具体的地区,现在还难以确定。
E. 简述古代印度文明起源和演进过程
印度文明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文明,由于印度河流域是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故以此命名。
印度文明出现前很久,农业可能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彼此相距很远的地方独立发展起来了,这些地方包括热带的东南亚、亚洲的最西端(今土耳其东部、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非洲、以及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期间的中南美洲。非洲和美洲古代农业的独立发展直到晚得多的时代才导致出现完善的书写体系和金属加工,尽管美洲农业社会最终建立大城市的时候在其他方面却仍然停留在技术落后的石器时代。与采集文化不同的是,耕种永久性农田要求有永久性居住地,这类由农民居住的村庄或小镇在公元前10000年后不久开始出现在亚洲最西端。
但文明一词的拉丁文civitas有城市的含义,它指的是多数居民不再是农民的大居留地;它的居民应该包括办事员、文牍员、行政人员、工匠、金属加工工人、店主、商人以及其他标志劳动分工并把城市与村庄或小镇区别开来的专业人员。有关这一发展阶段的最完整的考古和文献证据是在亚洲,尽管如今在非洲和美洲发现的越来越多的证据有可能改变我们当前的认识。然而看来可信的是,我们定义的文明是按照上述线索演变过来的。
从苏美尔到印度并不远,交通也方便。水路出平静的波斯湾后沿海岸航行可直达印度河河口,需要通过伊朗和郫路支很少绿洲的沙漠的陆路也很常用。在这条陆路沿线和印度河以西的郫路支边境高地,就有公元前5千纪期间出现的好几个新石器时代农业发达地区和大型村庄或小镇。虽然这些地方的发展可能与苏美尔无关,但它们大概得益于古苏美尔的成就。印度河洪泛区到公元前6千纪和公元前5千纪时也有了农业,因而大概是独立发展的。大约到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真正的城市,而美索不达米亚周围高地的农业后来才扩张到河边低地。与美索不达米亚一样,洪泛区向古代农民提出了新挑战:如何控制河水泛滥、实行人工灌溉和排除洼地积水。经过长期改进各项农业技术所积累的经验,终于成功开发了低地潜在的丰富农业资源。稳定的剩余农产品为建设真正的城市而非小镇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城市的居民有文化,会金属加工,靠剩余农产品生活,有劳动分工,在艺术、建筑和城市规划上具有丰富的经验。
迄今发现的主要古城市集中地在今拉贾斯坦的卡利班甘(大概是印度发现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巴基斯坦旁遮普的哈拉帕和印度河下游的莫亨焦-达罗。三地共有近200个同一时代的较小城镇或村庄的遗址,它们散布在从印度河流域向东至恒河上游、向南几达今孟买的广阔地域内,它们展示了相似的居住区、陶器、印章(用于标明财产所有权)和艺术品。所有这些遗址的发掘深度和地层性质都相同,这进一步表明了哈拉帕文化的同一性。这个在地域面积上超过所有其他地方所有已知古文明的文化综合体被称为印度河文明,它无疑与这条
河及其支流有密切的关系,如同苏美尔和埃及文明与河流的关系。印度河与尼罗河及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一样,也是一条不稳定的河流,即发源于多水的地方。它的多条支流从有充沛融雪水和夏季季风雨的喜马拉雅山区出发,流过旁遮普和干燥的拉贾斯坦低地,进入信德的沙漠后在今卡拉奇附近入海。所有这些低地都缺雨,而印度河流域的下游部分实际上与苏美尔一样是沙漠,因而农业必须依靠灌溉。一年一度的洪水既提供了水又带来了极肥沃且容易耕种的冲积土壤,再加上长而温暖的生长期和终年不断的日照,构成了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这些条件与促成埃及和苏美尔在掌握了管理利用洪水的方法后达到古代突出地位的条件是相同的。印度河也提供了运输粮食和建筑材料等大宗货物的廉价而方便的手段,它和少树而平坦的平原一起,创造了便利的交通,这对于互通有无和劳动分工都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看出,在纳巴达河和达布蒂河护卫下的温迪亚山脉和萨特普拉山脉,将印度拦腰截为南北两部分。印度南部另有隆起的德干高原做屏障。在北部边境,兴都库什山脉、苏莱曼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古城市遗址——卡利班甘、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全都紧靠印度河及其支流。印度河文明瓦解后,居民区开始移向孔雀王朝崛起的恒河流域。
约公元前2500年的莫亨焦-达罗遗址出土的青铜舞女像。人物形象的风格独特,甚至有些抽象,但十分传神地表达了舞者的兴致和动态。(National Museum of India)
印度河流域居民的艺术和他们非凡的城市规划,也是全然独具特色而与苏美尔无关。他们用的印章与美索不达米亚之前或同时代的印章极为相似,而我们知道,最晚从公元前2500年起,两地之间已有贸易往来,因为这一时期的印度物品已在苏美尔发现,苏美尔的物品也在印度发现。看来十分可能的是,由于印章大概主要用于标志财产或货物的所有权,印度河的居民在与苏美尔人的贸易过程中采纳了它们。
印度河文明究竟何时出现难以确定,粗略的估计应早于公元前3000年。城市遗址,包括卡利班甘、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这三处主要遗址,都紧靠印度河或其支流,这些地方的地下水位都很高。最深的(也是最古老的)遗址如今都在今天的地下水位以下,这给考古发掘工作造成严重困难。自从这些古城市在大约5000年前建成以来,江河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洪水和沉积的淤泥已将大多数最早期的证据冲走、埋葬或淹没。与尼罗河三角洲一样,由于同样一些原因,我们没有可能再看到比我们目前所能证明的更久远的早期阶段。迄今能够确定的最古老文物的年代都集中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但它们全来自遗址较高层面,因而必然来自城市文化已经相当先进的时期。在文明开始形成的阶段,它的发展比较缓慢,因而可以设想,它应该比公元前2500年更早许多个世纪就开始了。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这一时期内,它演进并建成首批城市,达到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公元前2500年的形式和水平。因此,公元前3000年这一推测较为合适,尽管仍然是一个带任意性的整数。
我们不知道这些城市的建设者们怎样称呼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居住地。我们今天用的是现代地名——如莫亨焦-达罗的意思是“寂静的地方”。希腊人把他们在亚历山大时代遇到的地方称为India,这个名称起源于雅利安人给那条河起的梵语名字Sin,由此联想到India大概就是指的印度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波斯人及印度人自己用的名称是Hind,显然与Hin、Hinism和Hinstan(意思分别为印度、印度教和印度斯坦——斯坦意为“国家”)以及印度河下游的Sind或Sindh(信德省)同词根。有关印度的第一部外国人记述是波斯人在居鲁士大帝居鲁士大帝二世(CyrusⅡ the Great,公元前590/前580~约前529),波斯政治家,伊朗西北部古代国家米底的国王之外孙。在约公元前550年起兵造反,进攻他的外祖父,获胜后继承米底王位。——译者(公元前550~前530年在位,其帝国曾短暂兼并印度西北部疆土)时代所写;波斯人将Sind或Sindh改回到Hind或Hinsh,从而最后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与苏美尔人的贸易从水陆两路进行。水路通过印度河入海口附近的洛塔尔港口,那里有石砌大码头和仓库遗迹。所有这些,都与一个显然属于哈拉帕文化(印度河文明的一个别名)的城市有关。这里及哈拉帕印度的另一些地方,都发现了苏美尔的货物,苏美尔也发现了哈拉帕的货物,而在这两地之间巴林岛上一处遗址则发现了两地的货物,看来它曾经是一个大贸易中心,是来往苏美尔的许多贸易路线的交会地。苏美尔文献谈到一个名为迪尔穆恩的地方,是从他们河流入海口向南航行数天即可抵达之处,大概就是指的巴林。那里有来自东
方美鲁哈地方的商品:象牙、孔雀、猴子、精美的石头、祭祀用的香和调味品,总之有圣经上说的“猿人、象牙和孔雀”。美鲁哈肯定就是印度,但究竟是苏美尔人到了印度、还是印度人或中间商把货物运到迪尔穆恩,则尚无定论。
印度河文明的城市米诺斯,希腊文化中克里特某个统治者或其朝代的名字。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把他发现并挖掘出土的克里特文化称为米诺斯文化。——译者
印度河文明的两件明显不同的文物:莫亨焦-达罗的祭司模样人像和哈拉帕的残缺人体躯干。风格独特的“祭司”很像米诺斯①(克里特)艺术,人体躯干则颇似古典希腊艺术。两件文物都来自印度河文明,表明它们可能制作于不同时期,因而反映了风格随时间的演变。(左:Stella Snead/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右:Borromeo/Art Resoure, NY)印度河文明最惊人之处也许是它的城市规划设计,几乎每座房屋都有水井、供水管道系统、浴室和废物排放管道或排水沟。如此发达的城市建设实为古代任何地方所未见,甚至西欧和北美要到19世纪晚期才有类似规模的成就。滋养这些城市的河流供给城市的市政用水,是从上游靠自流方式引来的,这一方式后来为数代莫卧儿皇帝用来给他们在德里及阿格拉的宫殿供水。印度河文明的居民对私用水源的重视,说明印度人特别强调沐浴、洗涤以及祭祀仪式的纯洁。已经发现的宗教人物多种多样,但其中很多似乎是印度的创造及破坏之神湿婆、丰收之神、以及主管出生-生命-死亡-再生循环之神的古代形象;还有最早的瑜伽瑜伽是印度教的一种哲学,它规定了严格的精神及肉体磨炼,以求达到与宇宙精神合一。修行者,那时就已经表现为坐姿、抱臂并定睛凝视来世的形象。始祖女神、男性生殖器形象以及牛崇拜,提供了与古典及现代印度文明之间联系的另一些线索。有些学者指出,印度特色的转世及无穷生命轮回观念就曾经是哈拉帕人的信仰。确实,包括宗教及其他成分在内的大部分传统及现代印度文化的根源,都能在由印度河文化拼合成的图景中找到或推断出来。
有隆肉的公牛。印度人对牛的尊敬起源于印度河文明。(Jehangir Gazdar/Woodfin Camp & Association)这些古城市的房屋惊人地相似,说明社会分工还不很细;房屋沿着规则的街道排列成半格栅式图案。有少数较大的建筑,而大多数城市的较大建筑中都有一间公共澡堂,可算是最大的单一结构体;另一些较大建筑可能是市属粮仓或栈房。我们尚不认识的这些城市居民留给我们的艺术,不仅品质高超而且形式极其多样。多样性可能表示它们是在一个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的很长时期里创造的,恰如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在1000年内风格的变化:抽象派、现实派、理想派,等等。最吸引人的艺术品是大量形态各异的泥土或木头制造的儿童玩具,其中有极小的牛拉的极小的车和会爬绳的猴子。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已经繁荣到能够生产这类非必需品——这是灌溉农业高生产力的贡献——而人也具备了受钦佩的价值。另外,这些遗址中很少见到武器或其他战争迹象,看来那里的文明是平和、仁慈、有高度组织的高级文明。印度的土产棉花也是在这里最早用于织布制衣,这一创新晚得多才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动物雕塑和浅浮雕,包括很多印章上的作品,工艺极其精良,其中大量牛科动物形象多为我们熟知的弓背牛,说明从那时起牛已经受到尊敬。这些以及其他证据使我们相信,早在哈拉帕时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非暴力要求,这些都是印度人一贯强调伟大生命链条和万物同源的标志。
印度河文明居民的主要食用农作物是小麦,它最初可能是从西方地区引进的;作为补充的有大麦、豌豆、菜豆、油用种子、水果和蔬菜以及家养牛和羊的奶产品。工具用青铜、石头和木头制造,较晚的若干世纪中出现了铁,并被用于制造比如车轮轴的销钉。只是到了印度河文明末期,水稻才以次要作物出现,那是通过与恒河流域交往而从东南亚原产地输入的。甘蔗也是印度土产,并在印度河流域最先人工种植,但今天在灌溉系统更优的恒河流域种植更多。在印度河地区,靠近河边的地块不但必须加以灌溉,而且一再遭受无规律的、偶尔灾难性的洪水之害。相继建造的堤堰遗迹说明,甚至保护城市本身免遭洪水或河流改道之害的努力并非总能成功。在这片平坦、半干燥或甚至沙漠地区,没有可用于建筑的石料,城市是与苏美尔一样用晒干的土坯或烧制的窑砖建造的。烧砖用的燃料或取自河边的树丛(很快就消耗殆尽),或从林木更茂盛的丘陵或河流上游多山地区运来。哈拉帕的废墟最早在1850年代由一位英国军事工程师进行了考察,他敏锐地注意到,承包铁路道渣的印度人给他送来的砖块和其他碎片的尺寸很奇怪,同样奇怪的还有某些碎片上的符号,其实那就是印度河文明的书写体实物样品。这位工程师追根溯源一直追到哈拉帕遗址,并且意识到那些都是比当时已知印度文明更古老的一种文明的遗物。
到公元前第三个千年之末,印度河文明开始衰落。尽管只能推测衰落的原因,但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耕种或灌溉的土地和城市所占地区的面积都逐渐缩小。洛塔尔港口约于公元前1900年前放弃,其他大居住中心维持的人口也比原先大为减少,且拥挤在衰败城市的某个小区域中。在某些遗址上也发现了暴力迹象:灰烬和未掩埋或无头的尸体,大概是遭匪帮袭击的
受害者,因为那些城市基本上无力抵御掠夺。任何文明存在很多世纪后,都可能出现衰退迹象,但印度河居民遇到的却是由他们的沙漠或半干燥环境引起的一些特殊的、短期内即可变成难以克服的问题。任何干旱地区经长期灌溉后,必然逐渐积累因水蒸发又无雨水有效冲刷而留下的盐碱。灌溉使地下水位提高,甚至可能上升到作物根部。当积累的盐碱达到对作物有害的水平,或作物根部被淹,农业就可能相当突然地宣告完结。就是今天我们也能在很多包括美国在内的干燥灌溉地区看到这两个问题造成的影响。
在印度河流域古代耕种过的地区中,有大片地块看来就是由于这些原因而被放弃的,因为古代耕地表面有白色沉积物。另外,一再发生的洪水和江河改道,不但直接威胁城市,而且所携带的淤泥破坏或堵塞给农田供水的灌溉渠道而间接危及农业基础。江河改道也可能使城市或灌溉区失去水源。所有这些都是发源于山区然后流经少树沙漠地带的不稳定河流的行为特点。没有气候变化的证据,尽管有人无视相反证据而断言如此,但有不少证据表明曾经造就了城市、滋养了艺术的剩余农产品减少了而终至消失,残余人口居住在一度辉煌的城市废墟中,靠他们从幸存的、生产能力远为低下的农田榨取的些许收获,再加上狩猎和采集,过着比较简单的生活。在这种衰退状况下,他们越来越无力保护自己免遭外来人的袭击。后来抵达这里的雅利安移居者,从未看到过印度河文明的鼎盛时期,因而不可能是它瓦解的原因。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的人或他们的后代,随身带着他们的文化和技术,大概向东疏散到恒河流域或向南迁徙到了印度半岛。
F. 印度人的起源
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
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神话毕竟只是神话,这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气魄和丰富的创造力。
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在发掘了许多猿人的遗骨和遗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们祖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已经有一百万年以上的历史。这里,我们就从北京猿人说起。 猿人的力气比不上凶猛的野兽,但是他们和任何动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种工具十分简单,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头。木棒,树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经过人砍削的;石头呢,是经过人工砸打过的,虽然很粗糙,但毕竟是人制造的工具。他们就是用这种简单的工具来采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茎吃。他们还用木棒、石器来同野兽作斗争,猎取食物。
但是,这种工具毕竟太简陋了,他们获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单个人的力量,没法生活下去,只好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对付猛兽的侵袭。这种人群就叫原始人群。
几十万年过去了,猿人在艰苦的斗争中进化了。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发现另一种原始人的遗迹。这种原始人的样子,已经和现代人没有什么两样。我们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也不像北京猿人时期那样赤身裸体。 山顶洞人过的也是群居生活。但他们的群居生活已经按照血统关系固定下来。一个集体的成员都是共同祖先生下来的,也就是同一氏族的人。这样,人类社会就进入了氏族公社时期了。
G. 印度人的起源,组成。
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约10亿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北方邦、中央邦、德里、拉贾斯坦邦、 哈里亚纳邦、 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也有分布。 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 “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
对印度种族的划分,历来聚讼纷纭。目前,受到学术界普遍公认的划分方法,是由B.s.古哈于1935年提出来的。他将印度的种族戈U分为六个主要类型:尼格罗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亚人(the Proto—Austroloids)、蒙古人(the Mong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纳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北欧人(the Nordics)。
尼格罗人是最早来到印度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种族实体。“尼格罗”的含义是“黑人”。因此,所谓尼格罗人即黑人。按照人类学家的描述,尼格罗地理人种亦称非洲地理人种,原住于非洲南撒哈拉地区。非洲的刚果人种和开普人种就是典型的尼格罗人种。这一人种的特征是:皮肤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短小,前额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宽厚。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身上,在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人身上,在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和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身上,都还可以看到这些特征。显然,他们与非洲黑人存在血缘关系。一些人类学家根据印度尼格罗人目前的居住地点提出一种假说:尼格罗人曾遭到前达罗毗荼人和达罗毗荼人的驱逐。与尼格罗人相比,这些新移民既强壮又聪颖。尼格罗人或被他们同化,或被他们驱赶到人迹罕至的丛林以及孟加拉湾中的岛屿。对榕属树木的崇拜,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曾与繁育和灵魂相联系,在印度也很流行。这可能与尼格罗人的原始信仰有传承关系。在印度流行的某些对鱼类、动物和植物的图腾崇拜观念,也同样可能源于尼格罗人。部分印度尼格罗人使用弓箭打猎。因此,有些人类学家认为,应当将这一起到延伸人类臂膀作用的原始工具的发明归功于他们。印度尼格罗人的存在,也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四散开来的流行学说提供了佐证。
在尼格罗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他们亦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至于原始澳大利亚人从何而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一种学说认为,他们很可能是在冰河时期沿着陆桥来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时期穿越白令海峡从亚洲迁徙到美洲那样。还有一种学说认为,原始澳大利亚人未必来自大洋洲,但是他们在血统上与一些属于大洋洲的南太平洋群岛上的土着人种关系极为密切。另外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他们似乎来自巴勒斯坦。这一种族的特点是,头发卷曲,肤色发黑,鼻子扁平,嘴唇宽厚。显然,他们在体貌特征上与尼格罗人有相I司之处。现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广阔地带的蒙达人、高尔人、桑塔尔人和比尔人普遍认为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他们至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体貌特征、生活方式以及语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库龙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原始澳大利亚人信奉泛灵论。见于上述印度部落民中那些带有泛灵色彩的仪式,即为原始澳大利亚人的遗风。泛灵论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为印度东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干部落民所笃信。他们轻易不对树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该邦还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也有的学者,如英国着名人类学家阿瑟.基思爵士(Arthur Keith),对于印度人种外来说持怀疑态度,认为印度次大陆原先不可能是一片人种的真空。
以蒙古人为主体的亚洲大陆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