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的等级是多少

印度人的等级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2-04-19 11:52:28

‘壹’ 印度人五个等级分别是

更加准确的来说,印度人五个等级是错误的,印度人应该是六个等级,这个应该是准确的,这六个等级分布是:

1、梵天:和毗湿奴,湿婆并称三主神。

2、婆罗门:僧侣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祀特权,享受奉献。

3、刹帝利: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负责征税,军政管理,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

4、吠舍:普通雅利安人,没有特权,主要从事经商,必须以布施和纳税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特权阶层。

5、首陀罗:被征服的原印度土着居民,主要做仆人和工匠,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6、贱民:也叫达利特,Dalit,即不可接触之人,传统上认为他们是肮脏的,是社会的最底层,不能穿鞋,走路都要避开人,为村民服务,却不能住在村子里,孩子也不能跟其他人一起受教育,毫无地位。

‘贰’ 印度人五个等级分别是什么

更加准确的来说,印度人五个等级是错误的,印度人应该是六个等级,这个应该是准确的,这六个等级分布是:

1、梵天:和毗湿奴,湿婆并称三主神。

2、婆罗门:僧侣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祀特权,享受奉献。

3、刹帝利: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负责征税,军政管理,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

4、吠舍:普通雅利安人,没有特权,主要从事经商,必须以布施和纳税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特权阶层。

5、首陀罗:被征服的原印度土着居民,主要做仆人和工匠,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6、贱民:也叫达利特,Dalit,即不可接触之人,传统上认为他们是肮脏的,是社会的最底层,不能穿鞋,走路都要避开人,为村民服务,却不能住在村子里,孩子也不能跟其他人一起受教育,毫无地位。

‘叁’ 印度的种族等级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拓展资料:

印度种姓制度是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各国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种彼此严格区分的社会等级或集团制度。梵语为瓦尔纳,意为色、种、质。中国古代的汉译佛经或旅印高僧的着作中,称为种姓或族姓。依葡萄牙语音译为卡斯塔,世界上则多用卡斯特一词。现在已逐渐废除。但在一些民族中依然存在。

‘肆’ 印度人分为哪四个等级

印度传统将人民分为四个等级:一为婆罗门,即僧侣和教师;二是刹帝利,即武士、军人;三是吠舍,即商人、地主、牧主、放债者;四是农民,叫首陀罗。
印度等级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伍’ 印度分为哪4个等级分别有什么权力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5)印度人的等级是多少扩展阅读

如何分辨一个印度人属于高低种姓,从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来看,根据印度人的一些特征是可以分辨出他们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1、根据皮肤颜色分辨高低种姓

早些年根据肤色分辨种姓高低很容易,因为白皮肤的雅利安人属于高种姓人,而平民则都是棕色肌肤,同时统治者明文规定高低种姓禁止通婚,若有违反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气候和生活习惯也影响人种的基因变化,当年煞费苦心想出种姓制度的入侵者一定会傻眼,因为不同种姓人的肤色在接近,最终都向棕色靠拢。现在印度街头的白皮肤人已不再是雅利安人,而是英殖民者的后裔。

2、根据是否会说英语分辨高低种姓

世人都以为英语是印度的常用语,其实只有高种姓人在说,也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大部分低种姓人和贱民则压根不会说,因为没有学习英语的机会。可见一个印度人会不会说英语,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他属于高低种姓的哪一边。

3、根据职业分辨高低种姓

高种姓人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和教育机会,他们中许多很多人前往发达国家学习,练就一口地道的英语,做着收入高体面的工作,是人们眼中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那种人。

低种姓人就很悲催,压根没有受教育的可能,为了生活只能从事伺候高种姓人的工作,收入勉强维持生活。贱民最惨,蜗居在卫生条件极差的贫民窟,平时都不能出入高种姓人的家里,更别说有个体面的工作了。

乘坐印度航班的亲都有所闻,印度空姐肤色普遍偏浅,基本都来自高种姓,许多低种姓的印度乘客都不敢让她们为自己服务。看来种姓制度虽然灭亡,可是深植印度人心中的阶级观念一时半会难以化去。

总的来说,印度的种姓制度充满了阶级歧视和不公待遇,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势必被淘汰出局,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身处底层的平民和所谓的贱民觉醒反抗。当他们开始不再虔诚卑微的仰视高种姓人时,种姓制度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彻底消亡。

‘陆’ 印度人种等级是什么

1、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2、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3、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4、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5、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不合法性:

印度独立后,通过宪法废除了种姓歧视。同时,为了纠正长久以来的不公现象,并为传统的弱势群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印度当局还于1950年宣布,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须得为最底层的表列种姓(即“贱民”)和部族留有一定配额的工作岗位。

1989年,工作配额又涵盖了一类被称为OBC(Other Backward Classes,其他落后等级)的群体。这一群体位于传统的高种姓和最底层之间。

近几十年来,随着印度世俗教育的传播和城市化的发展,种姓的影响力有所下降,特别是在某些城市,不同种姓群体相邻而居,种姓间的通婚也越来越普遍。

在印度南部的某些邦和北部的比哈尔(Bihar)邦,自社会改革后,许多人开始只使用一个名字。虽然社会有所变革,但人们仍然有着强烈种姓身份意识。印度人的姓氏往往能反映此人出身哪个种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种姓制度

‘柒’ 印度种族等级制度

(婆罗门)

首先,让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种姓的差别。婆罗门地位最尊崇,因为在远古时代雅利安人尊崇神权,婆罗门僧侣具有天然的神圣性,也是少数掌握文化话语权的群体,因此被认定为第一种姓,神圣不可侵犯。即便到了现在,重要的宗教仪式依旧由他们主持,婆罗门阶层在印度的教育,文化界势力很大。

其次是刹帝利,不管是实行军事民主制的原始社会末期还是到了中世纪封建时代,国家的武力阶层和行政官僚都是高高在上的。刹帝利阶层的人是天生的军人和公职人员,君主。他们直接管理世俗社会,因此位居第二种姓。

再次是吠舍和首陀罗,他们是商人,手工业劳动者和农民。比如,印度总理莫迪,家里以前是卖油郎,标准的吠舍阶层。他们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也是古代社会中的良民,构成了社会的中下层。与吠舍不同的是,首陀罗在古代大多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半奴身份,不属于自由民。今天在印度看到的小商贩,司机,大商人基本都是吠舍和首陀罗。
(吠舍)

当然,最可怜的是达利特。在印度教社会中,达利特属于最底层的人,即便到了现在,达利特也被人看不起。人们认为欺负达利特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很难去做良民能从事的职业,大多数从事屠宰,丧葬,排污工作。

对于大多数印度人来说,想知道另一个人属于什么种姓,只要知道对方的姓名就可以了。印度人的名字都和他们的职业,祖先,居住地息息相关,具有特殊含义。

有些人的姓氏意思是“国王”,“勇猛”,“战士”或者“宰相”,那么他一定是刹帝利。有些人的姓氏是“富有四海”,“储蓄”,“财富”,那么他一定是吠舍阶层。而姓氏的含义中包含了学问,神袛,宗教相关的词汇,那么他一定是婆罗门。

没有人会傻到改变姓氏,因为你根本不可能冒充高种姓。只要外人询问你的家庭条件,你兄弟姐妹结婚,就读的情况一下子就知道真伪了。假冒高种姓即便被打死都不奇怪。
(达利特)

大多数印度人就是通过姓氏判断种姓的,甚至有些印度人也会询问外国人的姓氏。

除此之外,印度的穆斯林,锡克教徒不属于印度教种姓制度的范畴,但实际上人家也有默认的身份。高等级的穆斯林“阿什拉夫”是古代突厥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和波斯征服者后裔,他们做功可以去清真寺内部,而低等级的人就只能在门外。至于锡克教徒,他们和拉起普特人一样以武力起家,被默认为是刹帝利种姓。

‘捌’ 印度人分为几个等级

问问
印度人分为几个等级
最佳答案
分类
这些行业包括以下几种:
扫街及清洁旱厕
理发
鞋匠
皮革加工
洗衣服
捕鱼
历史
贱民的来源不可考:他们可能是南印度人来到印度次大陆以前的原住民,也可能是罪犯,也可能是犯了事的战俘,甚或是不理种姓制度限制而进行的跨种姓婚姻及其后人。值得注意的是,不论男女双方原来的种姓为何,只要其中一方为贱民,其后裔皆为贱民。
由于这种贱民制度的严苛,使不少被划为贱民的人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身为贱民,亦阻止了其他人与他们接触的机会。在印度,有报告一位女子只是因为向一位达立特人给了一杯水,而被家公家婆带到河里脱光衣服,并被送到庙里接受酷刑和悔过。因此,圣雄甘地当年争取印度独立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废除种姓制度。

‘玖’ 印度人五个等级

公元前7世纪在吠陀教基础上形成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司万能和婆罗门至上;把人分成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工商业者)和首陀罗(无技术的劳动者)四大种姓,并另有贱民等级。尔后,又由4大种姓演变出许多亚种姓。种姓之间界线森严,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 8~9世纪,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形成目前的印度教,为大多数南亚人所信仰。 公元前6~前5世纪,作为反婆罗门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兴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 13世纪印度教复兴,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挤,但在亚洲其他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耆那教目前信徒虽少,但还有相当势力。早期商人带来伊斯兰教。 随着12世纪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兰教势力越来越大,至16世纪占据统治地位。 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种姓制度影响,穆斯林中也有等级之分(有人称之为“族姓”),分为赛义德、谢克、穆格尔等,但等级界线不及印度教种姓那么严格。
印度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他们的摩托可以坐十几个人,他们的火车可以拉几千人,他们对性的渴望无与伦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给他们贴上的标签。但其实印度人不是黄种人,而且他们也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比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还要森严。

印度人是属于什么人种?

首先,从身体外表特征看,印度人肤色表现黝黑。从这一表象看,很多人认为印度人是黑种人。然而划分人种的外表特征除肤色、头发形状、面部等特征外,还有其他许多主要依据,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种不同。以头颅骨为例,头颅骨周边近椭圆形的是白种人;头颅骨周边呈三角形的是黄种人;头颅骨周边近似方形的为黑种人。而印度人的头颅骨周边近似椭圆形。从这一主要区分依据看,印度人肤色虽然表现黝黑,但不是黑种人,而是白种人。
其次,从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里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迁往今日的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在北纬10°-30°之间,地处热带,热带强烈的太阳辐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肤变得黝黑。可见印度白种人的皮肤黝黑,是通过人类迁移后,在新的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

所以说今日印度人大部分是白种人,只有印度南部分布着少量黑种人。

可见,认识人种,既要看外表特征,更要看内在特征及原居地。不然我们将会简单地从外表肤色说印度人是黑种人。
同样,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人虽然肤色较黑,却都是白种人。

有10个大民族和几十个人数较少的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印度有以下人种:尼格利陀人(Negrito),原始澳大利亚人(ProtoAustaloid),达罗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种(Mediterranean),印度的雅利安人,蒙古人种(Mongoloid)尼格利陀人--这部分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

原始澳大利亚人-这种人早于达罗毗荼人进入印度,达罗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种在赤道以南,从前有个大国,东到爪哇,西连非洲,这个国家称为莱茂里亚,是达罗毗荼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但后来由于地壳发生变化,它的大部分被水淹没。一部分进入印度。

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由中亚向南,越过兴都库什和喀喇昆仑两高原,居留在伊朗高原与印度,成了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是好战的游牧民族,进入印度后,同在此居住的达罗毗荼人时常发生激烈争斗,后来逐渐征服他们。达罗毗荼人大部分被赶往南方,一部则沦为奴隶。
蒙古人种-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亚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时期,从北部和东北部地入南亚次大陆。

印度人也分等级?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同时,各种姓派生出许多副种姓(或称亚种姓、次种姓),进而衍生出更多分支。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受的贱民”,又称“达利特”。他们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种姓世袭,不易更改。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尽管印度独立以来,已废除种姓制度,但几千年来种姓制度造成的种姓歧视在印度不少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相当严重。

‘拾’ 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主要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

第三等级吠舍主要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在古印度种姓中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属于统治阶级,在印度各个种姓互不通婚,也就是说属于婆罗门就只能和婆罗门的种姓结婚。

如果和别的种姓通婚生下的子女就会被看成贱民,这种跨种姓通婚的最不受待见的,并且还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


这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当然和中国古时候的君主制度其实也相差无几。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所以还是生活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是最大的幸福。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的等级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汽车在中国能开多久 浏览:131
伊朗百姓流通什么钱 浏览:489
伊朗怎么看待中国疫情 浏览:857
印度声称能打赢多少场战争 浏览:723
伊朗流行什么歌舞乐器 浏览:137
越南岘港能买什么 浏览:251
英国大概有多少华人 浏览:357
伊朗是什么颜色的队服 浏览:258
一万元在越南能干什么呢 浏览:791
印尼卡怎么查手机号码 浏览:405
印度边境什么时候封闭 浏览:782
越南菜价一般多少钱 浏览:61
中国澳门灵芝哪个牌子比较好 浏览:47
伊朗电影闭幕什么意思 浏览:698
印尼打工吃饭怎么样 浏览:936
伊朗国王为什么倒 浏览:54
苹果为什么对伊朗 浏览:164
为什么中国不重视教育 浏览:507
英国人如何评价马岛战争 浏览:1006
意大利威特奇新风系统怎么样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