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是什么政体,有首相主席吗
印度的国家政体为联邦共和制。宪法称印度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印度的国家机构由议会、总统、政府、司法机构组成。
议会实行两院制,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人民院中占有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出任政府总理。
印度政治结构
政治结构
印度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的、政教分离的民主共和国印度联邦 28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政府体制 基于全体成年人均有选举权的议会民主立法机关 国会,由总统及两院组成,两院分别是联邦院和人民院行政机关 由总统、副总统及由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组成司法机关 独立于行政机关。
政治体制
印度是一个联邦,是一个主权独立的、政教分离的、具有议会制政府的民主共和国。印度的政体是由宪法的条文所规定的。该宪法在1949年11月26日由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并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总统是法定的联邦行政首长。实际的行政权力则赋予一个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宪法规定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向总统提供协助和建议,总统则行使其职权,按照提供的建议采取行动。部长会议集体向人民院负责。在各邦,作为总统代表的总督是行政首长,但实际的行政权力则赋予领导邦部长会议的首席部长。邦的部长会议集体向该邦民选的立法会议负责。宪法规定了国会和邦的立法机构之间如何分享立法权,而其余的权力则归属于国会。修订宪法的权力也属于国会。联邦的行政机构由总统、副总统和部长会议组成,部长会议在总理的领导下向总统提供协助和建议。
总统
总统由一个选举团的成员选出,选举团包括选出的国会两院议员和各邦立法会议成员,他们的选票有适当的加权。总统的任期为5年。除了其他权力而外,当总统认为整个国家或者领土的任何部分的安全由于战争或者外部入侵或者武装叛乱而受到威胁时, 可以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 当某个邦的宪政体制受到破坏时,总统可以将该邦政府的全部或部分职责收归他本人行使。
总理
部长会议的组成包括内阁部长、国务部长(独立任命的或非独立任命的)和副部长。总理将部长会议有关管理联邦事务的所有决定和立法建议传达给总统。一般情况下,每个部都有一位官员被指定为印度政府的秘书,就政策问题和一般管理事项向部长提出建议。内阁秘书处对于最高层的决策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并在总理的指导下运作。联邦的立法机关称为国会,由总统、联邦院和人民院组成。所有立法要求都要由国会的两院通过。但是,对于有关经费的法案,则人民院的意愿总是占主导地位。
国会
联邦院
联邦院由245位议员组成。其中,233 位代表各邦和中央直辖区,12位由总统任命。联邦院的选举是间接选举,议员由各邦的立法会议选出的议员来进行选举。联邦院不能被解散,每两年有三分之一的议员退出。
州政府
各邦的政府体制与联邦政府的体制非常接近。全国有28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
中央直辖区由总统通过一位他所指定的行政官员来进行管理。直到1992年2月1日,德里中央直辖区都是由中央政府通过一位由印度总统指定的行政官员来管理。根据国会的一项宪法修正案,德里中央直辖区现在称为德里首都特区。
政党
政党分为全国性政党和邦政党。如果一个政党在4个以上的邦得到认可,它就被视作一个全国性的党。
国大党、印度人民党、人民党、印度共产党和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是国内主要的全国性政党。主要的邦政党则有:安得拉邦的 泰卢固国党、阿萨姆邦的阿萨姆群众党、比哈尔邦的雅克汗德解放陈线、果阿邦的马哈拉施特拉果阿党、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国家会议、喀拉拉邦的穆斯林联盟、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湿婆军党、旁遮普邦的阿格立党、泰米尔纳德邦的全印安娜德拉威 穆纳特卡则伽马和德拉威穆纳特卡则伽马、北方邦的群众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党以及西孟加拉邦的全印向前集团等。
中央和地方的法律关系
根据宪法,国会有权为印度的全部领土或其任何部分制订法律。 邦立法机构有权制订邦的法律。可以制订立法的事项在宪法的第7个一览表中规定。对于出现在第一清单(称为“联邦清单”)中的事项,只有国会有权立法。这个清单的范围包括国防、外交、货币、所得税、消费税、铁路、船运、邮政及电报等。
对于出现在第二清单(称为“邦清单”)中的事项,只有邦立法机构有权制订法律。这些事项如:公共秩序、警察、公共保健、通信、农业、博彩业、娱乐和财产的捐税、销售税及货物入市税等。对于出现在宪法第三清单(称为“共同清单”)中的事项,国会和邦立法机构都有权立法。这个清单包括的项目如:电力、报纸、刑法、结婚和离婚、印花税、工会及物价控制等。
印度的竞争优势
当许多经济制度企图改革时往往就会有资金和专家的需求,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将是国家要达到目标所需的活力。印度也在许多领域寻求投资者,稍后将予以详述。对于潜在的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而印度则可以提供许多这样的优势,包括:
按购买力类比印度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系之一。
英语是它的商业语言。
巨大而快速增长的消费品市场,3亿人口构成品牌消费品市场。
大规模多元化的基础设施遍及全国。
强大而成熟的私有经济占75%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巨大的制造能力可适应制造业的所有领域。
完善的研究开发基础设施及技术和市场基础。
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矿藏及充分自给的农业。
发达的银行系统,超过6.3万家支行的商业银行网络,它们由一些国家级和邦级的金融机构支持。充满活力的国外投资者(FII)的资本市场流入印度,2001年就超过20亿美元。占有价格优势训练有素的人力和专业管理人才,包括工程师、管理人员、会计师、律师等。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保证了诸如出入、投资、选址、工艺选择、进出口等的自由。流动资金的可兑换,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可兑换。充分平衡的岁入激励机制。稳定的民主环境。成熟的配置有各级法院的独立司法系统,它是印度民主的三大支柱之一。
印度市场
吸引外国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印度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它的发展潜力。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电子媒体和教育以及快速增长的国内外旅游,这些标志性的社会变化正在改变着消费性质和构成,其增长偏重于品牌、质量、性能和方便。
广大并正在成长的印度市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工薪者、专业人员、经商者家庭的增加、伴随着出现兴旺的消费金融业务,这些导致于不断增大有着银行存款的消费者群体。90年代耐用消费品如洗衣机、冰箱、彩电有了显着增长。私人消费如旅馆、餐厅服务以及家俱、家装等家用产品,耐用消费品和个人交通工具都有了稳步增长,使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大型家电产品及快速换代消费品(FMCG)市场之一。印度同时也是最大的大宗消费品市场之一,如服装、鞋袜、洗涤剂、烹调油等。在过去几年大多数制造业产品市场也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农村地区,70%的印度人居住在这里,近年来也体现了高速的市场增长, 这是由于农业增长,收入重分配及音视媒体的兴起。在最近几年农村所占的耐用消费品的市场份额也在稳步增长。印度的农村消费者不限于对基本商品的需求,他们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消费档次,首先是惠顾那些大件家用电器,私用车辆也显示着上升的转折。印度有一个广泛的销售配货网络。估计有超过百万人的市场经纪人、批发商、仓储运输商及零售商,他们从事各种消费品的流通。商家利用这个网络在大约3800个城镇和50多万个乡村中经营。在城市地区有相当规模的配货渠道,从大型超市至附近的零售店及小商店,这些是本地供应网络的一部分,联系到印度几乎所有的乡村。
广泛的销售配货网络得到几乎同样广泛的银行网络的支持。在印度消费的理财方式是消费品市场可接受的模式。参与租赁和借贷购物活动的非银行的金融公司刺激着消费品的销售。近年来信用卡市场也体现了巨大的增长。世界着名的信用卡公司产品,如 Diners Club, Visa International, 主卡片及美国万国宝通银行,在印度到处通用,这些信用卡是通过几家国内银行提供的。
够不够就只是知道这么点了,也比较全面。
⑵ 印度最高领导体系表
国防体制
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总统通过内阁总理对全国的武装部队实施领导,现行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成员有国防、外交、内政和财务等主要内阁部长,由总理任主席。国防咨询机构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长委员会、国防生产与供应委员会、国防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国防计划委员会和最高情报委员会等。国家安全委员
会的职能是为政府制定长期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为有关国家安全事务提供咨询。内阁总理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通过1名国家安全顾问对下辖的战略政策小组、联合情报委员会和国家安全顾问处进行协调与领导。国家安全顾问现由总理首席秘书布拉杰什·米什拉担任。其它委员会中,除国防计划委员会和最高情报委员会由内阁秘书任主席外,均由国防部长任主席,吸收国务部长、三军参谋长、国防秘书、国防财政顾问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分别负责制定有关三军建设和民防、空防、边防和海防方面的有关政策,提出有关作战、情报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咨询意见。国防部长委员会由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军种参谋长任主席,负责在职权范围内就国防政策、国防生产和其他有关军事问题向国防部长委员会提出建议,并通过它就需要由内阁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向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提出建议。参谋长委员会下设10个分委员会,由三军参谋军官组成,轮流担任主席,分别处理有关三军联合作战、计划、训练、通信、情报、电子战、装备政策和国防计划等方面的统一与协调事务。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直接向内阁总理负责,并由两名国防国务部长协助工作。国防部为国防职能机构,全部由文职人员组成,下设国防局、国防生产与供应局和国防科研局3个常设办事机构(均由国防秘书任局长)、财政顾问处(由财政部派出的国防财政顾问任领导)和国防计划协调执行委员会(由国防秘书任主席)。
印度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准军事部队和后备力量组成。现役部队分陆、海、空三个军种。三军平时无统一的作战指挥机构,由内阁总理通过内阁秘书处协同国防部对三军实行统一领导;战时通常授权主要军种参谋长实施统一指挥。军种司令部为各军种最高作战指挥与行政管理机构,最高领导人为军种参谋长。陆军参谋长配有3名副参谋长协助工作。其中两名分别负责第1和第2参谋局的作战指挥和兵种业务领导,另一名负责军兵种协同等工作。海、空军除参谋长外设两名副参谋长。军种参谋长通过所属军区司令部对部队实施作战与控制。各军种除地区司令部外,陆军还设有训练司令部,空军设有训练和保养两个专业司令部,海军南海司令部履行海军训练司令部的职能,负责全部海军水面和水下舰艇训练,并主管海军人员的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工作;驻果阿的海军航空兵司令部主管海军航空兵的训练;驻维沙卡帕特南的海军潜艇司令部负责海军潜艇的训练。
领导人物
总统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纳拉亚南(1997年7月25日上任)。总理阿塔尔·比哈尔·瓦杰帕伊(1999年10月上任)。国防部长乔治·费尔南德斯(2001年10日15日上任)。陆军参谋长S.帕德马纳班上将(2000年9月30日上任)。海军参谋长苏西尔·库马尔上将(1998年12月30日上任)。空军参谋长A·Y·提普尼斯上将(1998年12月28日上任)。
⑶ 印度总统和总理哪个大
印度总理大,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由于总统必须按总理建议行使行政职权,总理又领导着议会的多数议员党团,因此,可以说,总理是印度政府中最具实权的核心人物。
印度总理职责权限:
1、印度总理在印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宪法规定,总理和部长必须是人民院(议会下院)或联邦院(议会上院)的议员。
2、总理有权建议总统解散人民院。中央政府,即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是印度最高行政机构,由总理、内阁部长、国务部长和副部长组成,集体对人民院负责。总理在议会中答复议员质询,做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3)印度内阁部长有哪些扩展阅读
总统在任期间如有违反宪法,可被弹劾罢免。罢免程序可在国会两院的任何一院展开。首先在院内提出对总统的指控事项,该等指控事项会加载一份通告,如联署的议员不少于该院议员总数的四分之一,该通告就会被送交总统。14日后,弹劾案就会被考虑。
弹劾总统的议案需要取得发起该议案的议院内全体议员的三分之二多数支持,方可在该院通过。一院通过的弹劾案会送交另一院。
另一院调查已作出的指控,期间总统可通过获授权的律师为自己辩护。如果另一院同样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弹劾,总统即被成功弹劾,在议决之日出缺。除弹劾以外,总统的违宪行为不受其它方式处罚。
⑷ 在印度,是总统权力大还是总理权力大
在印度总理权力大,印度为议会制国家,总统仅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总理实际上承担政府的各项职责,总理由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印度总理在印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宪法规定,总理和部长必须是人民院(议会下院)或联邦院(议会上院)的议员。
(4)印度内阁部长有哪些扩展阅读
职责权限:
总理有权建议总统解散人民院。中央政府,即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是印度最高行政机构,由总理、内阁部长、国务部长和副部长组成,集体对人民院负责。总理在议会中答复议员质询,做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总理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各部部长、国务部长、副部长及其他主要政府官员,总统按照总理的提名任命。
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由于总统必须按总理建议行使行政职权,总理又领导着议会的多数议员党团。
⑸ 印度最高权力者是谁
印度最高掌权者,为什么不是总统,而是总理?
印度的最高领导人是总统,亦为国家元首,如英国女王一般,不过只是虚位元首。印度的实权掌握在总理和议会手里,但总理往往是议会第一大党的主席或者是议会多数执政联盟中最大党的领导人,如果印度的权力,确切的说掌握在政府首脑总理手里。
印度总理和总统
目前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家脱胎于英国的殖民地,殖民地争取独立之后,如何建国就是摆在眼前的紧急问题。这时,英国人的议会制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大家闹革命干独立不都是为了民主和自由吗,那英国人这一套制度都运行了上百年了,根基挺稳的,看看也不错,就拿来用用吧。
一部分国家继续尊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女王任命一个总督最为自己的代表成为这个国家的元首,比如加拿大、澳洲、新西兰以及中美洲、太平洋上一堆小岛国等等。有些国家继续尊奉自己的君主为国王,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君主制,比如马来西亚,也有的实行君主制,比如中东的一些君主国,而更多的国家不想把英国女王作为自家的国家元首,但要实行议会制,那就再尊奉个国家元首出来,当时最流行的国家元首的名字就是老美的总统了,所以,一众总统应运而生……
当然,除了“英联邦”国家,德国、意大利等一些原君主制或者君主立宪制国家也采用这种议会制,有一个虚位的总统元首,尼泊尔在十多年前废黜了国王之后,也设立了虚位的总统职。综合来说,总统主要做一些接见外宾、参加活动、签署文件等礼仪、程序性工作,而总理掌握实权,对国家一切事物负有实际权限和责任。但是这些硬生生“造”出来的国家元首,相对那些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存在感还是太低了。
诸如英国王室、欧洲一众王室等等,他们因为历史、文化等千百年的传承,他们具有特殊的存在意义,深受各国民众和舆论的关注,出镜率很高。
而不管是德国总统、还是印度总统,他们除了竞选上任之时,能够掀起一阵子舆论热点,比如印度之前的“低种姓总统”,过后就石沉大海,几乎再也没什么信息了,老百姓对他们的国家元首也不再关注了。
这个也好理解,总统就是个“橡皮图章”啊,平时虽然也列席会议,但也只是听听,然后把议会和政府商量好的政策文件签字盖章,到需要他出现的场合讲个话剪个彩等等,基本上是一种“设计感十足”的工作。
而反观印度总理,现任的莫迪总理是印度有史以来“最具权力”的总理之一,之前在古吉拉特邦连续干了三届首席部长,强势推进各种改革,可以说是“说一不二”,包括后来作为印度总理,以突袭的方式强势推进“废钞行动”,给印度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震荡。
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总理比美国总统还牛,毕竟在议会制国家,总理作为执政党或者多数党领袖,几乎直接控制了立法和行政两个系统,比只管行政的美国总统可强多了,如果执政党有幸能控制议会的大多数席位,那总理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几乎无人可以制约,而这个时候,看似没用的总统和上议院就起到了维护最后底线的作用了,避免总理权力过大而乱搞
⑹ 印度的领袖是哪些人
印度1948年独立。总理是实际领导人
历任印度总理:
1.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Jawaharlal Nehru 1947年8月15日 ——1964年5月27日, 国大党
2.古尔扎里·拉尔·南达,代总理 Gulzari Lal Nanda,1964年5月27日——1964年6月9日,国大党
3.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 Lal Bahar Shastri ,1964年6月9日——1966年1月11日,国大党
4.古尔扎里·拉尔·南达,代总理 Gulzari Lal Nanda 1966年1月11日——1966年1月24日 国大党
5.英迪拉·甘地 Indira Gandhi 1966年1月24日——1977年3月24日 国大党
6.莫拉尔吉·兰奇霍季·德赛 Morarji Ranchhodji Desai 1977年3月24日——1979年7月28日 人民党(Janata Dal)
7.查兰·辛格,执政24天,后为看守内阁 Chaudhury Charan Singh 1979年7月28日——1980年1月24日 人民党(Janata Dal)
8.英迪拉·甘地 Indira Gandhi 1980年1月14日——1984年10月31日 国大党
9.拉吉夫·甘地 Rajiv Gandhi 1984年10月31日——1989年12月2日 国大党
10.维什瓦纳特·普拉塔普·辛格 Vishwanath Pratap Singh 1989年12月2日 ——1990年11月10日 人民党(Janata Dal)
11.钱德拉·谢卡尔,其中留任3个月至新政府组成 Chandra Shekhar 1990年11月10日 ——1991年6月21日 印度人民党(Janata Dal)
12.纳拉辛哈·拉奥 P.V. Narasimha Rao 1991年6月21日 ——1996年5月16日 国大党
13.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 Atal Behari Vajpayee 1996年5月16日 ——1996年6月1日 印度人民党
14.德韦·高达,其中留任新政府组成 Deve Gowda 1996年6月1日 ——1997年4月21日 印度人民党(Janata Dal)
15.因德尔·库马尔·古杰拉尔 Inder Kumar Gujral 1997年4月21日—— 1998年3月19日 印度人民党(Janata Dal)
16.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 Atal Bihari Vajpayee 1998年3月19日—— 2004年5月22日 印度人民党
17.曼莫汉·辛格 Manmohan Singh 2004年5月22日 ― 国大党
⑺ 印度有哪些政府官员
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现任总统是普拉蒂巴·帕蒂尔(2007年7月25日就职)。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现任副总统是哈米德·安萨里(Hamid Ansari)(2007年8月11日就职)。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现任总理是曼莫汉·辛格,在2004年5月的选举后掌握政权。(参看2004年印度国会大选)
印度的国会两院制包括了上院联邦院(राज्य सभा,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लोक सभा,Lok Sabha)。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联邦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余12人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选产生,其余2人由总统任命。
⑻ 印度现任国防部长是谁
印度国防部长——尼玛拉·西塔拉曼(女)
1959年出生于印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尼赫鲁大学,分别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而在与她的丈夫进入政坛前,西塔拉曼曾在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做高级经理,且还曾在英国广播公司对外广播(BBC world service)有过工作经历
2010年,西塔拉曼成为了印度人民党发言人,之后,由于她出色的演讲力,她成为发言人组主管,她是印度人民党和莫迪的忠实拥护粉丝。2014年,她在印度人民党大选中获得胜利,加入莫迪内阁,担任印度商务部长,还曾担任财政与企业事务部部长。而今年,她是继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之后第二位出任印度国防部部长的女性。
众所周知,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此次西塔拉曼成功担任印度国防部部长可以说是印度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一重大表现,这让印度在赋予女性权利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⑼ 什么叫内阁部长
内阁制
又称:议会内阁制
[编辑本段]简介
概述
cabinet system 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起源
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宪法赋予首相(或总理)的权力大小也不尽相同。
议会内阁制
严格来说,‘内阁制’(parliamentalism)应称之为‘国会制’或‘议会内阁制’。议会内阁制是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而且不同于总统制的制衡(check and balances)理念,议会内阁制的基本原则是责任政府(responsible government)不但个别之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
[编辑本段]特点
几项特性
一、 司法、立法合一,而非明显之三权分立,而且无总统制式的制衡机制。 二、 国家元首与行政首长分由两人担任。因为历史传统与个别制度差异,其名称并不固定。国家元首有的称之为国王,有的称为总统,也有的称为大公(如卢森堡)或亲王(如列支敦士登)。至于行政首长则多称之为首相或总理。 三、 行政首长的产生是建立在议会的同意之上,并对议会负责。行政首长及阁员通常可兼任议员,(但有些国家规定不得兼任),并得因议会的不信任而去职。因此阁揆的任期较不固定。 四、 元首发布命令时,需经行政首长或有关阁员副署(countersigning或countersignature),以明权责,其责任则由副署者承担。无副署者,则元首之政令不生效力。因此元首的角色实系‘统而不治’(reign but not govern)。 五、 国家元首平常主要承担仪式性任务。但是当国家发生紧急危难,得超越党派,任命新的行政首长,或宣布行使紧急权力,保护国家渡过危难。因此国家元首虽然不经常行使权利,却仍拥有象征性权力(*symbolic power)或保留之权力(reserved power)。 六、 行政首长系由间接方式产生。通常系由人民选举国会议员,再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行政首长。至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则多系以君主继承(立宪君主国家),或间接选举(共和体制国家)方式产生,但亦有采取直接选举者。 七、 议会通常有‘倒阁权’,内阁通常也有‘国会解散权’,但亦有特例。此二权限使议会内阁制下的议员党性较犟,党纪亦较易维持,因为如果执政党议员对内阁决策不表赞同,导致‘倒阁’,议员即需重新面对大选。 若在野党议员不支持本党之决策,转而支持执政党,则无异将使本党失去执政机会,同时也可能因选民背弃而遭致落选。基于此,议会内阁制通常有较犟之党纪及较完善之政党组织。
内阁制优点:
第一,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通力合作,效率高;第二,议会和选民都可以监督政府;第三,遇紧急情况,内阁可以实行应急政策。内阁制有利于训练政治家。
内阁制缺点:
相对总统制而言,议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如总统制国家议会有力。
弊端产生原因
尽管议会内阁制将立法权与行政权结合,减低了内阁与国会间冲突的机会,而且有较总统制为佳的党纪及政党组织,全球的民主国家,也多系实行议会内阁制。但议会内阁制本身却不一定能确保政府施政效能良好,也不一定能杜绝独裁、漤权的情事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下列几项原因: 第一,不同的选举制度影响到政党体制的歧异发展,也造成政府稳定与不稳定的差异结果。一般而言,采取单一选区(single-seat constituency),一选区只选一席,并采多数决(majoritarian)的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党制的发展(如英国、新西兰)。采取中选区(每一选区选出二至五席)或大选区(每选区选六席以上),或者采比例代表制的国家,则较易形成多党制(如欧陆、y-system)的国家,有德国、瑞典等;发展为分歧多党制(polarized multi-party system)的,则有意大利、芬兰、荷兰等。政党体系成员越多的国家,其内阁组成就越为不易,而内阁维持的时间相对的也就越短。其中尤以二次大战以后的意大利最为着名,平均每一届内阁的寿命只有七、八个月的时间。相对的,采取两党制的英国,柴契尔夫人的保守党任阁,则连续执政十一年之久,最后虽因党内异见而被迫下台,保守党却仍继续当政。但是执政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政府安定的与否的唯一指标。在内阁更迭频仍的国家(如意大利),只要文官体制保持中 立,不介入政争,并形成优良的行政自主传统,政府仍能保持高度效能,不受政党政治摆布,也使政争及倒阁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但是,一般而论,倒阁的机会越少,政局越为稳定,则系事实。 第二,在采取比例代表制的国家,政府多系由多党联合组成,政局容易出现不稳现象,已如前述。但在采取多数决制度的国家,如果某一政党长期掌握国会多数,则易发生漤权情事。在民主发展稳定的国家,如瑞典,社会民主工党自一九三二年起,连续执政达四十四年之久,,一九八零年代后,又继续执政进实难,该党的社会福利政策,虽闻名国际,但长期一党执政的结果,却也造成官僚主义横行,资源浪费,福利国家政策尾大不掉等现象,最后终因经济不景气,民怨四起,而在一九九一年大选中为选民所唾弃。另外,在民主政治比较不上轨道的国家,如印度及牙买加,都发生过暂停选举,终止民主宪政的不利情事。 基于此,议会内阁制虽然比总统制较有利于民主制度的稳定发展,但却不能绝对保证专政、独裁现象不致发生。单纯的想以采行议会内阁制,建立起稳定的民主制度的作法,乃是不切实际的。民主宪、的成长,以及民主制度的稳定的发展,实包含其他更为复杂的文化、经济、社会及政治因素,而制度选择因素只是其中一项成因,却非充分条件。
⑽ 印度总理的职权
印度总理在印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宪法规定,总理和部长必须是人民院(议会下院)或联邦院(议会上院)的议员。总理由总统任命的人民院多数党议会党团领袖,或数党联合组阁的多数党议会党团领袖担任。总理有权建议总统解散人民院。中央政府,即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是印度最高行政机构,由总理、内阁部长、国务部长和副部长组成,集体对人民院负责。总理在议会中答复议员质询,做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总理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各部部长、国务部长、副部长及其他主要政府官员,总统按照总理的提名任命。
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但由于总统必须按总理建议行使行政职权,总理又领导着议会的多数议员党团,因此,可以说,总理是印度政府中最具实权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