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信奉什么神

印度信奉什么神

发布时间:2022-01-16 02:43:37

‘壹’ 印度信仰什么宗教

1,印度教

印度教信众超过人口的82%,也就是说多达8亿以上的人口信奉该教。印度教由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印度教是多神教。据说,印度教的神有3.33亿之多 。印度教经典繁多,教义十分繁杂,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论,也有一些无神论的思想。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地位仅次于印度教,信奉者约有1 .2亿左右,公元8世纪前后由阿拉伯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定为国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伊斯兰教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

3,基督教

基督教信徒超过2000万,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以外信众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传,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时就已传到印度。

4,锡克教

锡克教是在伊斯兰教影响下经过改革的一个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个反对种姓的支派,是对婆罗门统治和教义的一种反叛,后来又在反对穆斯林的统治中形成了军事力量。它的产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两大文化融合的产物。

5,佛教

佛教是其诞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达毗罗卫王国(今属尼泊尔),由始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佛教在印度曾获很大发展,一度近乎普及整个次大陆。

6,耆那教

耆那教创立时间与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纪前后。它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后分裂为天衣派(裸体)和白衣派,中世纪时得到广泛传播,一直保存至现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胜利者,是该教传说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称号。

(1)印度信奉什么神扩展阅读:

国家环境

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直到现代,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笃信宗教。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印度,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是工厂,还是学校,从几岁、十几岁的儿童,到几十岁的老翁,他们同你交谈之间,一定会问“你信什么教?”当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时,许多人甚至青年学生都会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

在印度,可以说处处有神庙,村村有神池。在一些地区,街上的行人路过一座神庙,便会停下来,转身跨进庙门,举手击几下吊着的小铜钟,然后在一个容器里放一些钱,接着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祈祷片刻。之后再继续赶路。

前边若再遇到一座神庙,又会重复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庙内或路边的庙中,总有不少信徒赤脚盘腿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听祭司向他们讲述各种神话故事。

由于印度是个宗教盛行的国家,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来,宗教至关重要,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这种思想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人们信仰宗教,按宗教教义行事。绝大多数人从早到晚,从生到死,一举一动,无不与宗教联系起来。

‘贰’ 印度教信仰什么

1.信仰多神崇拜的一神论,也就是泛神论。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会选择其中一个天神来崇拜。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努和湿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毗湿努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很多其他的小神,都是这三位大神的应化。而这三大主神,又都是最高存在“梵”的不同化身,所以印度教实际上崇拜的只是一个神。这个“梵”类似于中国的“道”,先于宇宙而存在,没有人格形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四种姓分立。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征。

3.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解脱的道路有三种:一是行为的道路,严格奉行各种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识的道路,通过学习、修行、亲证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

4.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由于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上,因而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徒崇拜各种类型的神,且礼仪繁琐,有时甚至将活人作牺牲。此外,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摆脱轮回之苦。

5.承认吠陀的权威。吠陀经典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一切文化的渊源,被称为“天启的经典”。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是印度古老宗教与历史文献的总集,对印度后世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叁’ 印度教是信仰什么的神

(1)梵天(Brahman)∶系婆罗门教之最高原理‘梵’的神格化。为创造神,主宰人类的命运。由于此神娶自己的女儿智慧神萨拉斯瓦提(Sarasvati,即辩才天女)为妻,犯下逆伦大罪,故未受到印度人的重视。其圣地仅有亚日米尔一处。

(2)毗湿奴(Vis!n!u)∶印度教徒最崇拜的主神,为守护神。据说此神有四只手,分持轮宝(象征圆周的无限时间)、弓箭、法螺(象征无所不在的虚空之声音)、莲花与仙杖(象征摧毁一切仇敌的力量),乘金翅大鹏鸟或躺在巨蛇身上。常作猪、人狮、乌龟、侏儒、鱼、罗摩、持斧罗摩、黑天、佛陀、伽尔基等化身。其妻拉克修米(Lakshmi,吉祥天)亦受到广大的崇敬。

(3)湿婆(S/iva)∶为世界的破坏者与重建者,常以各种不同的性格、名称展现自己。如在神话中,或为鬼灵之主,管理死者的时限;或为生育之神,以男性生殖器为其象征;或为伟大的苦行者;或为舞神。此外,湿婆也是学术、艺术及思想的保护者。其妻波婆蒂(Parva-ti)则掌理恋爱和夫妻关系。由于与丈夫一样,可化作多种形式,故有帕尔瓦蒂(雪山女神)、杜尔伽(难近母)、伽里(时母)、沙克蒂(性力女神)、乌玛、提维等别名。

‘肆’ 印度神庙主要信奉哪些神明

印度的神庙最主要是支提和毗诃罗。支提(Chaitya),原义是火葬的柴堆,泛指礼拜场所,在佛教建筑中特指塔庙、祠堂或佛殿。其中最着名的是卡尔利(BuddhistChaitya,Karli)的支提窟。毗诃罗(Vihara)意思是休闲安居的园林,佛教建筑指的是僧房、精舍和寺院。早期的支提和毗诃罗是木构建筑。这种毗诃罗(僧院)主要包括一个正方庭院,围着几排僧房,它也许达三层,或更多层。院子中间是一座小庭堂,有石柱或木柱支撑。而遗存至今的多为仿木结构的岩凿建筑,称作支提窟或毗诃罗窟。这种石窟建筑常常位于峭壁上的岩穴中,是印度典型的建筑类型。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大地的隐深处和神域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佛教的僧徒依山凿窟,这些石窟往往是用来举行宗教仪式的。

印度卡尔利支提窟

‘伍’ 印度教主要的神祇是谁 什么是印度教三大神

创造神梵天(Brahma)在吠陀神话中的身份是祈祷神,而在印度教神话中正式得名梵天,并且直接和宇宙最高意志“梵”联系起来,一般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来自于梵天,而毁灭时又重新归于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志的人格化体现,在印度教神话中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也被称为“世界之主”。但是实际上梵天受到的崇拜远不及其他两位大神,介于世界已经被梵天所创造,人们的注意力自然更多地转移到了毗湿奴和湿婆亦即维护和毁灭两种力量对于世界权力的争夺上,另外梵天也因为一些所作所为导致其声誉的降低和信徒的减少——这和《世界·印度篇》的故事主线有直接关系。在整个印度,毗湿奴和湿婆的神庙遍布各地,而专门供奉梵天的神庙却只有一座,那就是普什卡的梵天庙(BrahmaTemple)。神话中的梵天为红肤色,四首,四臂,坐骑为天鹅,在被吸收进入佛教成为护法神后被称为大梵天。
毗湿奴(Vishnu)在吠陀神话中仅以跨出丈量世界的“三步”而着称,并不是十分崇高的神祗,而在印度教神话中地位却大大提高,被认为是拥有和梵天对等的地位,甚至很多毗湿奴教派的信徒认为毗湿奴的地位在梵天和湿婆之上,认为只有毗湿奴才是唯一真正的神,而梵天和湿婆等都只能算是“半神”等等(当然了,崇拜湿婆的信徒也会反过来认为自己信奉的神才是最伟大的)。在创造世界之神话的一个版本中提到:在创世之初,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毗湿奴神躺在大蛇那伽的身上,从他的肚脐中张出了一株莲花,莲花绽放时发出了数千倍于太阳的光华,其中诞生了梵天,然后梵天再创造了世界——深受印度教影响的佛教经典《大正藏》上记载:“……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

‘陆’ 印度的宗教信仰里都有哪些神

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
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

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因都有如来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这个名词.西游原着里,提及了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本书中称之为三世佛。)

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佛:
东方不动(身)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萨:
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罗汉: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十八伽蓝
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二十诸天:
日天(又名日宫天子)、大梵天、多闻天、金刚密迹、鬼子母神;
月天(又名月宫天子)、帝释天、持国天、大自在天、摩利支天;
(大)辩才天、(大)功德天、增长天、散脂大将、婆竭龙王;
韦驮天(战神塞犍陀)、坚牢地神、广目天、菩提树神、阎摩罗王。

其它:
金顶大仙、阿傩、伽叶。

婆罗门教诸神:
佛祖摩诃婆罗佛与婆罗三世佛(此四佛全部为虚构、以下人名为与如来有关的仙、人)

频婆娑、阿罗蓝、郁陀、提婆达多
主要大神:

大梵天、湿婆楼陀罗、雪山女神杜尔迦、群主婆罗八部(婆罗门天龙八部)-(婆罗八部为虚构)
印度创世诸神:
水神伐楼那、土神陀湿多、风神伐由、日神苏里耶、天帝因陀罗道神普善、保护神毗湿奴、阿修罗:底提耶与檀那婆、火神婆由。

‘柒’ 印度的宗教和神灵都有那些

印度教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印度教的简介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自然神只,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

婆罗门教主张:“梵”是宇宙现象的本体,人的生命现象为“我”,宇宙万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来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轮回受苦,唯有体证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脱。此思想弥漫在当时的印度社会,直到西元前六世纪,出现了反婆罗门教的思想家,他们反对祭祀,主张透过禅定、苦行或享乐来完成解脱。鉴于当时修苦、修乐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于苦,不偏于乐的中道观,做为修行的根本原则。

阿育王及迦腻色迦王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罗门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纪时,婆罗门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企图恢复旧有地位,这就是今日所说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许多流派中,又以毗湿奴派、湿婆派及性力派为主。八世纪以后,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罗,依据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使印度教宗教实践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琐的理论淡化,印度教遂一跃而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以后,佛教遭受严重迫害,印度教却因为与伊斯兰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保持着很大的势力。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度教掀起了广泛的宗教改革,反对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种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琐宗教仪式、寡妇殉葬等愚昧现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大多数人多信奉此教,其种族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妇殉葬等诸多民间陋习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也不能这么说佛教现在印度有2千万的信众

‘捌’ 印度有多少个神

佛教中的护法诸神,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又叫"八部众",是佛教八类天神。 天众(天王) 天即神,着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皆属于天众。 龙众(龙王) 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闼婆 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就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
阿修罗 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佛教经籍称阿修罗为"非天"或"劣天"。他与鬼蜮有相似之处,却不是鬼蜮;他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却不是人。他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又极端丑恶的怪物。据佛教传说,阿修罗与帝释天是冤家对头,总是互相争斗不休。因为是与天神对立的最高恶魔,被逐出天界,居于弥卢山洞窟中,曾多次与天神恶战,但皆处于劣势。

迦楼罗 金翅鸟。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毗湿奴的坐骑,众鸟之王。其形象为半人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

紧那罗 歌神。据《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
摩喉罗迦 大蟒神

苏摩 古印度神话中的酒神,苏摩"原为一种蔓草,取其茎在水中浸泡后以石榨取黄汁,经羊毛筛过滤,再以水稀释,加入牛乳、麦粉搅匀,发酵后酿成苏摩酒。印度神话中常以此酒祭神。在《梨俱吠陀》中称苏摩酒为天神之甘露,可赋予饮用者超自然之力或永生之力。在史诗中,苏摩掌管祭祀、苦行、星座、药草,是该四项的保护神

帝释天 帝释天又称"帝释"、"天帝释",梵文音译为"释迦提桓因陀罗"。其中,"释迦"的意思是"能",是其姓;"提桓"意为"天";"因陀罗"意为"帝";合起来即是"能天帝"、"天帝"。帝释原为古印度吠陀神话中的一位大神。 吠陀神话是印度上古神话,主要保存于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梨俱吠陀》中。帝释是《梨俱吠陀》中的主神,称他统治一切,被尊为"世界大王"。但是,吠陀神祗被佛教吸收之后,身份和神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成了佛教护法神,地位比原来低了许多。 帝释成为佛教护法神之后,被安排作了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居住在须弥山顶之善见城。须弥山本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是一座巨大无比的金山,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日月星辰赖以转动的轴心。此说法亦为佛教所沿用。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的居所,四方又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山顶上有座天宫“善见",即帝释所居。须弥山的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住着四大天王,周围又有七香海、七金山,再外环绕着咸海,咸海四周即四大部洲。 帝释天当上欲界忉利天众神之王,王宫的设备自然极其富丽堂皇,他身边的侍女也多不胜数。帝释天是天上和人间的道德维护者。如果天神违犯天规,他便予以惩罚;要是人间出现暴君,他也会去除暴安良。 在佛教神话中,帝释天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佛祖、佛法和出家人。其形象头戴宝冠,身上装饰种种璎珞,手持杖或杵。在中国寺庙里,帝释多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

吉祥天 吉祥天女,即大功德天。本为婆罗门教、印度教所信奉之神。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梵文音译"摩诃室利","摩诃"意为"大","室利"有二义:功德和吉祥。合起来即"大功德"、"大吉祥"。 吉祥天女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吉祥女神、幸福女神。佛教传说她是毗沙门天王之妹,因毗沙门兼任婆罗门的财神,所以她也是财富女神。又称她功德圆满,并有大功德于众,故还是位大功德神。吉祥天女长得十分漂亮,所以又是一位美丽女神。 有的印度神话说她是在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坐于莲上手持莲花出世,所以又?quot;乳海之女"的名字。有的神话则把她说成是三大神之一"救世者"毗湿奴的夫人。 吉祥天女在中国寺庙中,形象端庄美丽,后妃装束,两只手(或四只手),一手持莲花,一手洒金钱,有两只白象伴护,这是吉祥的象征。她的坐骑除莲花之外,还有金翅鸟和猫头鹰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恐怕是佛教国家里名气最大的神将,他们四位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 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话传说和古印度教中关于"天"的种种说法,提出"三界说"。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quot;轮回"不已。三界中欲界为最低一界,人类社会居此界,地狱、饿鬼、畜生居此界,诸天神亦居此界。不过,天神住在此界天上,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离人世最近。这里就是四大天王的住处。 佛经说,四天王天就在着名的须弥山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称须弥四宝山,"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瑙。天王各居一山。"四天王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即佛教所说的须弥山四方的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咤,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quot;多罗咤"是梵文的音译,意译"持国","持国"的意思就是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既然同为乐神,那么乾闼婆王是持国天也就不奇怪了)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译,意译"增长"。"增长"指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一龙。"毗留博叉"意译"广目",即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为群龙领袖,故手持一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意译即"多闻",比喻福、德之名闻于四方。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人民财富。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他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财天,在印度古神话中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故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

罗刹 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暴恶"、"可畏"。原是印度神话中的恶魔,乃是人类之敌。罗刹性情暴戾,喜欢在夜间活动,时常出没于坟地。常会化作种种形象,残害人命。罗刹有男女之分,男罗刹肤色黝黑、朱发、绿眼,一副鬼相;女罗刹,又名罗刹女,则是绝色美女。据传说,罗刹和夜叉一起生于大梵天之足。(所以和夜叉是兄弟吧)

多摩罗 古印度神话中的人物。据《罗摩衍那》所述,为达刹波舍波提的16个女儿之一,仙人迦叶波娶她为妻,生有5女。

希望采纳!!

‘玖’ 印度神庙有哪些神

称为印度教,19世纪称为印度教,19世纪

阅读全文

与印度信奉什么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海关的编码怎么看 浏览:322
中国航油的油怎么样 浏览:648
西藏与印度边境局势如何 浏览:110
英国人埋了什么雷 浏览:864
印度的胡子怎么刮 浏览:221
中国的酒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453
中国朝代元朝统治中国多少年 浏览:506
意大利有哪些森林嘛 浏览:36
意大利是什么节日吗 浏览:944
意大利亚面是哪里的 浏览:652
越南为什么消耗猫 浏览:48
印度人的坚强到什么程度 浏览:374
越南学生生活费多少钱 浏览:948
伊朗的女人穿什么衣服 浏览:398
中国边境哪个地方越南人很多 浏览:947
意大利砖厂一日游怎么样 浏览:859
中国移动已订套餐怎么取消 浏览:691
印尼甘蔗怎么砍 浏览:523
意大利的科学家有哪些成就 浏览:147
印尼排华是什么意思 浏览: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