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名着《摩诃婆罗多》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摩诃婆罗多
手卷中描绘俱卢之野战争的插图摩诃婆罗多(天城文 महाभारत、IAST Mahābhārata),一译“玛哈帕腊达”,是古印度两大着名梵文史诗之一,另一部是《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全长74000颂(“输洛迦”,古印度常用的诗体单位,每颂两行32个音节),此外还有一些散文句,总共有180万个单词,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是《罗摩衍那》的四倍。相当《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总合的10倍。世界上只有藏族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和吉尔吉斯族的史诗《玛纳斯》可以与之媲美,如果持续不断地念颂,得两个星期才能念完。
摩诃婆罗多对于印度的哲学和宗教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第六章中的《薄伽梵歌》已经成为印度教的经典。
“摩诃婆罗多”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摩诃(Maha)是伟大的意思,讲述的据说是创立印度王国的婆罗多王后裔的故事,在古代印度以口头吟诵的方式创作流行,后来流传到亚洲各国如印尼、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度,是亚洲文化的远古源头之一。
摩诃婆罗多成书于公元3世纪到5世纪之间。传统说法称史诗的作者为广博仙人,但此人很可能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并不存在。原始故事一直在民间流行,最早可以上述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
目录 [隐藏]
1 影响
2 成书历史
3 故事梗概
4 作者
5 毗湿摩
6 般度家族
7 黑公主
8 难敌的诡计
9 俱卢之野战争
10 般度家族的结局
11 外部链接
12 中译本
13 相关条目
[编辑] 影响
摩诃婆罗多对印度文化和印度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如书中第一句说的:“这里有的东西,在所有地方都存在;这里没有的东西,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德国语言学家洪堡曾无比推崇:“《摩诃婆罗多》的这个插话是最美的,或许也是我们所知一切文学中,唯一真正的哲学诗”
摩诃婆罗多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广博仙人在书中说,本书的目的是阐明人生的四个目标:爱、财、法和解脱,许多印度人相信人生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解脱,其中业和法在摩诃婆罗多中占据了主要位置。
摩诃婆罗多中包括了大量的印度神话和哲学观念,有许多神灵和哲学寓言故事。
[编辑] 成书历史
《摩诃婆罗多》是经过很长时间逐渐积累成书的,早期以口头吟诵的方式创作流传,最早的证据显示在公元533年的抄本中已经收集了10万对对句,有20卷。最早的抄本可能追朔到公元200年,所以可能在3到4世纪已经编成18卷本了,目前存在的是18卷本。
卷 卷目 章 内容
1 初篇 1-19 前言,王子们的诞生和成长。
2 大会篇 20-28 宫廷中的生活和游戏,般度家族被放逐。
3 森林篇 29-44 在森林中被放逐的12年生活。
4 毗罗陀篇 45-48 被放逐期间在毗罗陀宫廷中的一年。
5 斡旋篇 49-59 准备战斗。
6 毗湿摩篇 60-64 战争的第一阶段,毗湿摩为俱卢族司令。
7 德罗纳篇 65-72 战争的第二阶段,德罗纳指挥战斗。
8 迦尔纳篇 73 战争的第三阶段,迦尔纳指挥战斗。
9 沙利耶篇 74-77 战争的最后阶段,沙利耶指挥战斗。
10 夜袭篇 78-80 马嘶等俱卢族残存的将领在夜晚突袭般度人,几乎将他们全部消灭。
11 妇女篇 81-85 甘陀利和其他妇女哀悼战死者。
12 和平篇 86-88 坚战加冕,毗湿摩对他进行指导。
13 教诫篇 89-90 毗湿摩最后的指导。
14 马祭篇 91-92 坚战组织皇家庆典。
15 林居篇 93-95 持国、甘陀利和贡蒂到森林中去寻找仙人,最终死在森林中。
16 杵战篇 96 雅度人互相残杀,最终灭亡;黑天死去。
17 远行篇 97 坚战和他的兄弟们死亡之路的第一阶段。
18 升天篇 98 战死的所有人都回到天堂,成了天上的神祗。
附篇 诃利世系 99-100 黑天的生平。
第一卷还讲了镇群王举行蛇祭,解释了其中的动机,为什么想要消灭所有的蛇和为什么现在还有蛇存在。这个故事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可能是来自吠陀。
[编辑] 故事梗概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时代的婆罗多王朝(印度王国)地图故事主要讲俱卢家族的两兄弟,持国和般度的后代,为争夺王位进行的战斗,最终导致发生俱卢之野的大战。故事以黑天的死,王朝覆灭,般度家族的兄弟升入天堂为结尾。意味着印度历史上第四阶段黑铁时代的开始,这时人们失去尊贵的价值观,丧失了道德、勇敢和公正的行为。在摩诃婆罗多中,许多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持国家族战斗在一起,例如毗湿摩,发誓一直保护国王难敌,不管他的地位怎样变化,虽然他知道般度家族最终会胜利。
[编辑] 作者
根据书中叙述,原书作者是当时王朝中的一位主要人物广博仙人叙述,由象头神群主写下来的。象头神提出的条件是叙述不能停止,广博仙人提出的条件是象头神必须明白他叙述的内容,在这种条件下一个说一个写完成这部着作,但是由于大量迅速的书写,象头神的神笔都用坏了,他折掉自己的右象牙继续书写完成。(在印度神话中,象头神没有右牙)。
[编辑] 毗湿摩
诃斯提那普尔的国王福身和恒河女神生了一个英勇的儿子天誓。多年以后,福身王在行猎过程中遇到一个渔夫的女儿(贞信)。福身王并沉入爱河,但渔夫提出的条件是如果要和他的女儿结婚,必须让他女儿生的孩子继承王位。天誓为了孝顺父亲,发誓放弃王位继承权,并要一生独身。这样贞信的儿子就可以继承王位。天誓由此得到一个绰号:“宣可怕誓言者”----毗湿摩。
[编辑] 般度家族
可是贞信的儿子年轻时就去世了,因此由她的孙子接替王位。她的长孙持国双目失明,所以她的次孙般度即位为王。但国王被诅咒不能有孩子,因此般度放弃王位,到森林中召唤神灵,最后他的第一位王后贡蒂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坚战、毗摩和阿周那,第二位王后玛德利为他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无种和偕天。般度和玛德利在森林中去世,贡蒂和她的儿子们回到诃斯提那普尔。但持国的儿子们,以难敌为首的俱卢人敌视般度的儿子们。但般度人在教师德罗纳的教导下,一个个成长的非常出色,坚战是最有道德和最聪明的;阿周那是最勇敢的勇士;毗摩最强壮;无种和偕天出色的漂亮。
王子们成人后,举行了一次比赛,阿周那射箭获得第一,一位驾战车手的儿子迦尔纳不服气,要和阿周那决胜。难敌偷偷地答应要将安嘎瓦达纳王国送给他,从此迦尔纳成为难敌的亲信。
[编辑] 黑公主
难敌想要消灭般度家族,秘密给他们宫殿放火。但预先般度们已经接到警告逃跑,在逃亡过程中,阿周那遇到般遮罗国的黑公主并娶了她,回来见到母亲贡蒂说他带回一件珍贵的东西,贡蒂以为是食物或物品,要求阿周那与兄弟们分享,阿周那为证明母亲是正确的只得和兄弟们分享一个妻子。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还遇到了黑天(毗湿奴神的化身之一),成为他们终生的战友。
[编辑] 难敌的诡计
难敌在他朋友迦尔纳的帮助下,东征西讨,征服了整个印度。但坚战被加冕成为皇帝。难敌非常生气,他的舅父沙恭尼认为他还斗不过般度兄弟,因此出了一个主意:强迫持国王子邀请般度兄弟玩掷色子游戏,在过程中出老千赢了属于坚战的所有物品,包括他自己、和他兄弟们甚至黑公主。但持国等长辈们出面干涉,要他们归还一切。可是后来他们又玩了一次,坚战又输了,被要求放逐13年。
[编辑] 俱卢之野战争
般度们要求在放逐中,起码给他们五兄弟五个村庄,但被难敌拒绝了。黑天想为他们说和也失败了。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双方准备了大军在俱卢之野会战。双方都有许多盟国加入,据说中国也派兵加入难敌的俱卢家族一方。黑天为阿周那驾驶战车,阿周那看到叔公毗湿摩和自己的老师德罗纳由于要遵守自己的誓言都站在敌对的军队中,心中非常难过。黑天和他进行了一场对话,鼓励他要认清自己的责任,这部分就是着名的《薄伽梵歌》,后来成为印度教的经典。
经过了18天的残酷的战斗,最终只有般度兄弟们、毗湿摩和俱卢家族的几个老战士活下来了。
[编辑] 般度家族的结局
俱卢家族的母亲甘陀利,看到自己的儿子们全部死光,她诅咒黑天作为一位神,本来可以阻止这场战争,但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族毁灭。黑天接受这种诅咒36年,离开这个世界。般度们也感到厌倦,放弃所有一切,到喜马拉雅山去,在登山过程中一个一个的死去,到达天堂。只有坚战,曾经尽力试图阻止这场杀戮,最终是肉身到达因陀罗天堂。
阿周那的孙子继绝接替王位,最后被蛇咬伤致死。继绝的儿子镇群非常愤怒,决定发动一个以蛇献祭的仪式,希望以此方法消灭所有的蛇。就是在这种献祭仪式上,镇群的长辈为他讲了这个全部的故事。
‘贰’ 关于介绍印度的书籍有哪些
介绍印度的书籍有不少,主要是:
1. 《跨越喜马拉雅障碍:中国寻求了解印度》张敏秋 主编,重庆出版社,2006
2. Land of the Seven Rivers, by Sanjeev Sanyal, Penguin Books, 2013
(《七河之地》, 桑吉夫·桑亚,企鹅出版集团,2013 )
印度史方面,最初想推荐两位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库尔克(Hermann Kulke)和迪特玛尔·罗特蒙特(Dietmar Rothermund)所着的A History of India(《印度史》)的,算是在西方比较权威的一本,且这本书在2008年有了中文版。
3. Indian Philosophy, by Sue Hamilt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印度哲学祛魅》, [英国]休·汉密尔顿 着, 王晓凌 译,译林出版社,2013
4. Our Modernity, by Partha Chatterjee, SEPHIS, 1997
《我们的现代性》, 帕沙·查特吉 着, 杜可柯/王智明译,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这一套被高质量翻译过来的印度当代思想家着作,是了解当下印度思潮的一扇门。
5. The Discovery of India, by Jawaharlal Nehru, Penguine Books, 2004 (New Edition)
(《发现印度》,尼赫鲁,企鹅出版集团, 2004年新版)
6. Indian Development: Selected Regional Perspectives, edited by Jean Dreze and Amartya S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印度的发展:地区视角选读》,让·德雷日/ 阿玛蒂亚·森 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叁’ 想要了解印度,有知道哪些书籍比较好,关于印度历史,印度文化,以及目前印度的现状等等的
《印度通史》是总括性的,可以看一下。若是文化,就要看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一切的印度文化都源于此,不过内容太多,建议看一下《印度文化史》之类的。
‘肆’ 印度故事文学《五卷书》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五卷书》与《本生经》堪称印度故事文学的双璧,两者所收的主要是寓言故事,一个是婆罗门文人编订,一个是佛教徒编订。《五卷书》讲一位国王生了3个儿子不学无术,国王请来一位婆罗门,要他在6个月里将所有的治国方略、道德规范及人情世故都教会王子。《五卷书》就是婆罗门为王子编写的教材。
‘伍’ 印度佛教史的印度佛教史书籍
渥德尔版
任继愈《<印度佛教史>汉译本序》英国学者 AK渥德尔着《印度佛教史》 ,1970 年出版。关于印度佛教史,印度学者和西方学者着述甚多。这本着作的汉文译本,值得向读者介绍。 佛教在印度,曾盛极一时,但它没有能够成为印度社会的统治思想,它不像中国的儒教那样据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没有更广泛地影响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说到它的势力,如果勉强与中国的思想比较,倒是有点像中国的道教的地位;它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势力,但不是正统;它有一定的信仰群众,但不占多数;它统称为佛教,但又有许多分支流派。 佛教产生在印度。国际学术界人士多认为印度是个重视神话传说而不重视历史的民族。这种看法是否十分科学,还可以研究。治印度古代史的人确实感到关于古印度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难确切地指明它的年代。着作也是注重口耳相传,师徒授受,不重文字。造纸术的应用也比中国晚得多,很多着作写在贝叶上。五世纪初法显到印度寻求律藏写本,在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 据 无本可写。 《付法因缘传》载: 阿难游行,至一竹林,闻有比丘诵法句偈: “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见之。” 阿难语比丘,此非佛语,汝今当听我演: “若人生百岁,不 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 尔时比丘即向其师说阿难语。师告之曰: “阿难老朽,言多 错谬,不可信矣。汝今但当如前而诵。” 原始资料写定时间较迟。多为若干年后的追记,史料的真伪辨别,是研究印度古代史的一大难关。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给研究印度 1历史的学者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原始记录。它填补了公元四、五世纪到七世纪的一段空白。可惜法显以前一千年间,还是说不完全,而这一段,正是佛教发展史上的极关重要的历史时期。 渥德尔的《印度佛教史》,虽然篇幅不大,是一种教科书式的着作,但它运用的材料相当广泛,作者的态度也比较客观。他没有笃信者的框框,对佛经中的记载,不轻信。作者也有较好的语文修养,利用印度的多种语言,从中找出可信资料。作者还利用近代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的成果,并利用了汉译佛典中保存的一些资料,因而书中的记载平实、可信。 作者不只是一位史学家,也熟悉佛教哲学。他对佛教思想,特别对因明部分给以较多的篇幅。这固然表明作者的兴趣所在,也反映了作者的学术造诣。 渥德尔教授对古代印度社会历史现象予以适当注意, 这种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作者还从发展的角度说明佛教从小乘到大乘的过程。这种观点也是可贵的。 《印度佛教史》这一着作是一本较好的书,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即作者不受宗教迷信、佛教神话的干扰,所以叙述的历史较有说服力。 这本书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作者缺乏唯物史观,有些现象,只能停留在表面描述上,比如本书讲到佛教的起源时,叙述显得比较一般化。又如汉泽本中保存的古印度佛教史的资料十分丰富, 比汉文以外其它来源的资料都多,而且时代较早,却没有很好利用。藏文资料也很丰富,作者也未利用。书中还有一些论述失之武断,这都是本书不足的地方。总之,金无足赤,书无完书。这本书瑕不掩瑜,是本较好的大学参考书,在国外已有定评,值得向读者推荐。 本书的译文也值得向读者推荐。 翻译一种专业书,译者要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译者要诵晓译出和被翻译的两种文字,这是人们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即译者通晓这门学问的基本内容,而不是望文生义。佛教有它的特殊的范畴,同样一个名词,佛教经典中有特定的涵义;不了解它的思想体系2的大致规模,光靠抠字典是译不好的。也就是说,译者一方面要知道原着的意思,还要力求译文所包涵的意思是原来的,而不是附加的。如果译者对所译着作涉及的专业比较熟悉,在翻译中还能随时发现原着中的失误和不妥的地方。本书的译文中加入了不少“译者注”,不要小看这字数不多的小注,它如实地向读者指出了原着的问题和缺失,也表现出译者的学识和造诣。细心的读者将会从中得到必要的知识,这些知识恰恰又是读原着所得不到的。 译文要忠于原着又要明白畅达。这一点许多汉译本早已做到了,但是也有不少译着没有做到,读起来显得别扭。从事翻译工作的都深知此中的甘苦。道安有“五失三不易”的体会,确是经验之淡。王世安先生的译文的优点是文字简明。简是要言不烦,明是晓畅通顺。只要和原文对照,不难发现译文简明不下于原文,其清晰条畅,举重若轻,或为原文所不及。 王世安先生,湖北黄梅人。黄梅为禅宗五祖弘忍传法旧地。王先生早先受业于北京大学汤用彤、熊十力诸先生,好学深思,卓然有所立。毕业后,遭际坎坷,漂泊汨罗、洞庭间,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桃李遍湖湘。晚年息影林泉,借住香山之麓,为《佛教大辞典》搜集词条工作。这部译文是他利用余暇的作品。每译成一章,我有缘得以先睹。值此书即将出版之际,愿写这一短序向读者推荐。
圣严法师版
圣严师父《印度佛教史》 、《西藏佛教史》、《日韩佛教史略》等三册大作,原本为一合订精装钜着,书名《世界佛教通史》(上),由法鼓文化的前身,东初出版社于一九六九年发行问世。
由于师父精严的学术背景,厚实的修证工夫,广博的教育理念,与深切的菩提悲愿,成就了本书的涵盖面与独特性。其内容深入浅出,史料完整丰富,考证精确详实,文笔优美流畅,普遍受到教内外大众的喜欢,并且也深获学术界的重视好评,在同类着作中,诚为相当稀有难得。因之本书也多次再版,并于一九九三年收录于《法鼓全集》当中。
《通史》原书严谨有序,条理井然,即使分章阅读,也可视为三本结构完整的着作。法鼓文化一方面因应众多读者的热烈回响,另一方面也鉴于时代的变迁以及阅读的方便,于是将之重新整理编订,依地区分为三册,以平装本的面貌与大众见面,务求满足读者阅读上的多元需求。
圣严师父曾说,要想对这个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宗教做宏观性的了解,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是最好不过了。佛教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印度,在因缘的变化流转中,有部派佛教的分裂、大乘佛教的开展,有与各个不同民族文化结合后所呈现出的特色。这不仅只是一个宗教的发展过程,它真正的意义在于这是人类文化、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从丰富的客观史料着手,加上师父独特的文笔见地,这是一套结合了历史、哲学、宗教与文学的好书。全书以社会环境与时代变迁为背景,以教团活动及教理思想做经纬,不但有佛教徒必须具备的智识,也适合社会各阶层人士研究阅读,不论是任何背景的读者,相信都将有满意会心的收获。
多罗那他版
印度佛教史籍。藏传佛教觉囊派学者多罗那他(又名庆喜藏)着于1608年。全书分44章,约十余万言,以王朝的更迭为经,以佛教着名大师的传承为纬,记述自释迦牟尼去世后,直到印度波罗、斯那两王朝覆灭时,佛教在印度流传及盛衰演变情况1~12章叙述阿世王以至迦腻色迦王时举行第三次结集期间,小乘佛教传布的情况;13~27章叙述大乘佛教兴起,龙树、提婆、无着、世亲、陈那、法称等显教大师的活动(以上属于玄奘、义净访印以前时期);28~37章叙述波罗及斯那两王朝时期秘密佛教盛行、衰亡的过程;38~44章叙述超戒寺的传承,南亚次大陆邻近地区佛法的流传,小乘的分部,真言乘的起源及佛教造像工艺的流派。
佛教在印度流传的情况,在玄奘、义净访印以前,汉文资料中只有零星的传说,法显、玄奘和义净的访印记录成为这一时期最可靠的佛教史料,至于义净访印后佛教在印度流传的情况,汉文资料失于记载多罗那他依据摩揭陀的安主贤所作的二千颂,帝授的《佛陀古事记》一千二百颂,使着的叙述阿黎传承的一千二百颂,以及他亲闻于印度的几个班智达的传说,写成这部着作其内容不仅可以补充玄奘、义净以前汉文资料的不足,也可填补以后时期史料的若干空白。波罗、斯那两王朝时,密教盛行,以超戒寺为中心,产生许多着名的密教大师;自10世纪起,这种密教的经典和修法大量传入西藏,形成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各派。另外,此书记述王朝盛衰和各王在位年限,也为研究印度古代历史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素材,深受西方及印度学术界的重视。但此书所述前期佛教史实与汉传及南传之说颇多歧异,后期的王位更迭和在位年数与现代的考古发现也不完全一致。因此近代一般学者只承认其有无可取代的史料价值,而不视为完整的信史。
此书有译本多种。1840年俄国学者瓦西列夫于北京发现此书的藏文原本,1869年在圣彼得堡出版西弗纳之德译本及瓦西列夫之俄译本。1928年日本东京出版寺本婉雅之日译本。1946年,中国出版王沂暖的汉语节译本。1980年印度加尔各答又出版拉玛钦巴的英译本。
‘陆’ 越读越糊涂的印度史,为何连印度人自己都一问三不知
古德里安曾经说:“最终,新观念的建立者还是战胜了马匹,大炮还是战胜了长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于个人而言,沉溺于过去便会停滞不前;于国家而言,纠结于历史便会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心怀过去,面向未来。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一个国家的历史见证了沧海桑田,人们品读一二,豁然开朗。了解历史的过程也是明智的过程,然而于印度而言,历史也许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了解印度的历史,人们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眼前的一切越来越模糊……
所谓历史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历史也曾经悠久而繁荣。世界人民对印度历史的印象普遍停留在他们的文化上,印度人对佛教十分虔诚,将其作为他们的最高信仰。
永远专注于当下,全国上下戮力同心,描绘一个属于现代国家的美好蓝图,如此历史才真正发挥其作用。
‘柒’ 《窥视印度》这部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窥视印度》是日本作家妹尾河童先生的一部作品,通过图文相辅的形式记录着印度的多样性,用行走去触及印度的迟缓与忙碌。
“窥视”更多包含的是小心翼翼,不同于通过自己的素描与文字去定义、总结印度,而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印度,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总之,妹尾河童先生的《窥视印度》图文并呈,素描形象细腻,语言轻松幽默,是一部有助于了解印度文化和生活的作品。
‘捌’ 《窥视印度》这部书你喜欢吗你觉得这部书写的如何
我觉得这部书我是非常喜欢的,并且我觉得这部书写的是非常不错的,但这只是我的看法,你们觉得这部书怎么样呢?你们喜欢这部书吗?
窥视印度这部书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书籍,这部书的作者是妹尾河童,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写过许多优秀的书籍,并且把每一本书的内容写的都是非常好的,所以有很多人都非常敬佩她,并且这部书是由姜淑玲翻译的,所以从中可以看出,这部书之所以能够被那么多的人都非常喜欢,确实是有一定原因的。
‘玖’ 我想问一下有什么关于印度游记的书
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
作者: 西川
isbn: 7806780858
页数: 191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定价: 26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4-1-1
本书是着名诗人西川游印度的游记。这是一本经验与随想完美结合的游记。书中充溢着诗人独特的感悟和鲜活文字,以廖廖几笔便勾画出具有异域色彩的风土人情。全书结构上采取印象或片断的方式,每小节独立成段而又相互呼应,形式独特,特别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阅读方式。加上大量精致的图片以及诗人亲自拍摄的照片,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时尚休闲读物。
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时尚休闲读物。记述了作者印度旅行的见闻和个人感受。其中印象式的片断组成的文字给人以新鲜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这本是诺奖得主写的
一只印度海龟的愤怨录
幽黯国度:记忆与现实交错的印度之旅
作者: (英)V.S.奈保尔
译者: 李永平
isbn: 7108018063
定价: 21.00
页数: 405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3-8-1
出版社: 三联书店
1962年,奈保尔首次踏访印度-他父祖辈的家园。从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再到他外祖父的故乡,这个有着暖味身份的“异乡人”与“过客”,见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贫困与丑陋,感受到的是震惊、愤怒、疏离、鄙夷与失落。春了一贯的冷嘲热讽与孤傲尖酸中,后殖民情境中的印度乱象是那么的令人无奈与绝望。这一年的印度之旅其实也是他企图探询自己的历史与身份认同的内心之旅,而他的收获却是看到:印度属于黑夜-一个已经死亡的世界,一段漫长的旅程。本书被奈保尔写得像画家做的画,可以说,不论他以何种文学形式书写,他都是个大师!
————————————————————————
这本是从前在许多旅游杂志上登过的印度游记合集 比较有时尚感 作者文笔不错
菩提树下太阳雨:印度心之旅
作者: 尹岩
isbn: 7500661169
页数: 246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定价: 34
装帧: 精装
出版年: 2005-2-1
《菩提树下太阳雨--印度心之旅》是一本游记,更是一本心灵的感悟散文。作者在多年的向往之后,终于在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启程,于是,游客般的好奇与消遣被满腹的心绪与寻觅所代替,个人化的情感和思绪和潺潺清流穿行在印度的人文景画事。而作为一位年轻女人,独自游历印度,经历中充满了具体的人与事,印度也便化成她行程中每个叙事性片段被描述出来,使这本游泳记充满感性和生趣。
本书作者尹岩是国内着名媒体人,留法学习工作9年,归国后在包括影视,杂志和广播等国际媒体中担任要职,其中包括着名国际女刊《ELLE-世界时装之苑》主编职务,现任东方视觉影业公司首席执行官,京城着名印度瑜珈会馆“悠季瑜珈”创办人,她以一个知性女人的多维眼光和敏感的心灵体会着印度,观察着印度,书中叙述生动,感情,丰富,文字干净,流畅,而她在旅程中拍摄的上千幅图片更色彩斑斓,人景翩然,令此书图文并茂。
————————————————
这本佛教味道浓些 走访的也都是佛教圣地 世俗的鲜活气息少了点
佛陀的故乡:印度圣境之旅
作者: 林许文二 / 陈师兰
isbn: 7544303276
页数: 319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2-04
林许文二、陈师兰
这是一对勇于冒险的夫妻。一位修学电影编导,善于摄影、思考;一位研读广播电视,擅长写作、叙事。目前,他们致力于佛史的研究,期望世人能用崭新的视野来认识释迦牟尼佛这位伟大的人类教育家。
本书以文化深度旅游的视角,介绍了印度佛教诸圣地的古今事迹,同时也对其他人文史迹加以说明,使读者既能娱心博识,又可正确探知“佛陀本怀”,可谓雅俗皆宜。
————————————————
最后这本其实是重走玄奘路的故事 当然也讲到了印度 作者笔调很忧伤
万里无云
作者: 书云
isbn: 7801803779
页数: 317
定价: 38.00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4-10
旅居英的中国电视制片人主导演书云,只身跋涉千里,沿着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足迹,印证了被我国、印度和东亚国家倍中尊崇的传奇僧人玄奘的不朽功绩,感悟了佛教文化的真谛,也被中国盛唐时期的丰富博大的文化所深深震撼。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
它是两个生命、两个旅程的故事
这是一次艰辛的体验,又是一次心路的历程,
身体力行的万里追寻使作者走进玄奘,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一本“精彩的、让人不得不读的游记。”
这是一本对最终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她穿越了凄凉、壮阔的景观,
她在途中遇到超凡脱俗的人物,
为此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把这些经历栩栩如生地告诉给我们,
使我们对她的内心、佛的内心和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有了一个独特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英文版本一经出版便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
市面上能看的就是这些啦 当然更早的还可以找找金克木先生的《天竺旧事》和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 其他都是旅游手册之类的了
‘拾’ 请介绍一本全面介绍印度的书,谢谢!社会习俗,政治经济等。
介绍一本不错的书:
《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 》
作者:南丹•尼勒卡尼 (Nandan Nilekani)
简介:印度在崛起!印度在快速的崛起!这是一个丝毫不用置疑的命题。作为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全球性大国,印度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它出现了哪些失误?对印度来说,未来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在《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中,尼勒卡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引发了巨大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动。印度已经开始担负起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了。然而,它的前途却绝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作者还追溯了形成这个国家历史和现实的种种主流观念,深入探讨了印度的发展前景,以及印度作为崛起的经济大国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对于印度所面对的各种挑战——既有来自国内的挑战,也有融入全球经济后遇到的挑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指出了印度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印度人总是在说,“同邻国中国相比,我们太慢——改革的慢,适应的慢,变化的也慢。”中国人也常常说,“印度发展得太快了,它有一天是不是能超过中国?”
在尼勒卡尼的眼里,中国的发展路径就是印度的最佳参照物——中国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印度需要借鉴,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麻烦印度需要规避,中国曾经走错的路,印度也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
《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全面对比了中印两国在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国外投资等领域的发展异同及两国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对印度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感兴趣的读者,《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能够给你提供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图景。
看看是否满意?(⊙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