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印之战开始,结束的时间,与几个战场,与中国的哪几个省份相连
中印之战
中印之战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一直在做印度“大国梦”,常常以“亚洲领袖”自居。正是他的这种地区扩张主义,酿成了60年代初期中印边界战争 。
到1962年8月,在中印边界的东西两段,印度共集结了32000余人。10月10日凌晨,印度“里窝那作战行动” 开始,印军对准尺冬山下林间草场上的中国边防部队开火,当场打死打伤中国官兵11人。接着又向河北岸的中国边防部队射击,打死打伤中方22人。克节朗河地区成为印军向中国大举进攻的战场。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和印度军方也加紧进行扩军备战,印度的总兵力,由1959年的41万增加到60万。军费开支也猛增。
1962年10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反击 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按照中央的命令,西藏边防部队组成东线指挥部,由张国华任东段指挥部司令;新疆边防军向喀喇昆仑 山地区集结,由南疆军区司令何家产任西段指挥部司令。10月20日前,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已准备就绪。
196 2年10月20日清晨7时,印军达尔维准将下令向克节朗河谷中国边防哨所炮击。战斗开始,我西线边防部队集中了4个多团约9千人的优势兵力,向入侵印军发起全面反击。中国边防军反击攻势凌厉,到上午10点40分,战斗全部结束。印军2 70余人被击毙,42人被俘。
中印边界西段,我边防部队向入侵奇普恰普河谷和加勒万河谷以及阿克赛饮地区的一些据点进行攻击,切断印军向河谷逃跑的退路。这时,在提斯浦尔的印度第四军参谋长辛格准将,不得不下达撤退的命令。
在一个星期的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部队共歼灭入侵印军3000余人,其中俘虏印军官兵927人,包括步兵旅长达尔维准将及7名校 官、9名尉官。11月14日上午10时,印军考尔中将又率部向中国的瓦弄地区开火。新的战斗开始以后,中国军队全面进行反击。11月23日,西藏边防部队已进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近传统习惯线的附近地区,反击作战实际已经结束。在 历时一个多月前后两个阶段的反击战中,中国边防部队在全线共清除印军据点90个,全歼印度各部队若干旅团。据印度国防部1965年公布的数字,印军共阵亡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军人1383人,另有26人在被俘期间重伤死亡;失踪169 6人;被俘约翰·达尔维准将以下军人3968人。中国边防军伤亡2000余人,无1人被俘。
Ⅱ 中国和印度打过仗吗是什么时候
有过,名字就叫做中印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这场战争普遍聚焦在陆军的战斗上,因为地形的关系,双方的海空军几乎没有参与这次战争冲突。
时 间:1962年6月至11月
结 果:中国完胜
伤亡情况:中国军队阵亡722人,负伤697人;印度军队阵亡4383人,负伤1047人
主要指挥官:张国华;布里吉·莫汉·考尔
Ⅲ 1962年和解放军对阵的印度军队官兵和指挥官之前都有过什么战绩打仗经验有解放军多吗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称“打遍欧、亚的劲旅”。与我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试点部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并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印度的企图是:在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藏内地扩大侵占范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之敌;以新疆1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印军进攻,然后歼灭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并视情况扩张战果;同时,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向当面之敌反击,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
克节朗地区反击作战。克节朗,位于中印边界东段西藏以南地区,该地山峰比高1500米以上,海拔4000米左右
当天,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大部被歼,一部溃逃。10月22日,中国国防部宣告;我军没有必要受非法的“麦线”约束。10月23日,我山南地区部队歼灭棒山口之敌一部,占领棒山口。接着我军兵分5路实施追击,直取达旺。印军仓惶向达旺河以南之西山口一线撤逃。我边防部队又以一部渡过娘姆江曲,昼夜兼程,沿下地、龙拉、沙泽一线急进。清除棒山口入侵印军的另一支反击部队,于1962年10月24日占领了东新桥等地。1962年10月25日,几支反击部队相继进占达旺。其中一部继续向南推进到达旺河北岸。克节朗——达旺之役遂告结束,首战告捷。全歼印军第七旅及其他一部,俘虏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共歼印军1900余人
Ⅳ 1962年中印战争打到印度哪里
1962年中国军队打到了距离新德里也就几百公里的地方,先遣部队更是到了外围五十公里的地方,只是最终我方主动退到实际控制线20公里。
1962年爆发的这场战争,中方那时候的实力还并不强大,而印度还有美国和苏联的支持,差距不是一般大。有这两大强国在背后兜底,印度的自信心一下就膨胀起来,在边境地区不断挑事,我国忍无可忍发起了反击,这场战争结束得很快,我国再有优势的情况下主动宣布停战。这场战役我方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受伤697人,歼灭了印军3个旅,毙伤准将以下就有3968人。
中印战争的爆发并不是偶然性,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埋下了隐患。双方各有各的理,印度在大国的怂恿下想要用武力解决也能理解。只是印度军队的纪律散漫,他们采用的战术不合理,我军认真分析了对手,采用穿插战术,分小队对印军实施包围,就连他们的王牌部队都无一幸免。可能大家会很疑惑,苏联和美国不是支持印度么?它怎么会还是这么不经打?
美国和苏联确实援助了印度武器,还派遣了军事顾问帮助印军,他们都希望印度可以赢,可是印度失败后这两国并未出手。一是很不划算,他们支持也只是幕后,要是摆在明面上就是地区性战役,没有真的和中国打这个打算。况且中国赢了之后主动停战,选择和谈还归还了俘虏和缴获的武器,这种行为在国际上赢得好感,美苏再发难也不合适。二是美苏两国还在忙着较劲,也没有多余的功夫再去招惹一个大国,所以印度说到底还是在孤军奋战。
Ⅳ 历史 中国印度打过仗吗
1962年10月至11月,在中印边界全线发生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就是楼主说的中印自卫战。这场战争既是一场军事仗更是一场政治仗,在东西两线,中国军队兵锋所指之处,严格地以我方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为界。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证中印边界10年稳定。 战前,印军根据其“前进战略”,在全线蚕食和进占了边界线上大片中国领土。战争中,西线的中国新疆边防部队彻底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在东线,西藏边防部队在歼灭了入侵麦线以北的印军之后,乘胜追击,进占到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和萨木维尔与金古底,在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的位置直望印度平原,迫使入侵中国领土的印军全线溃逃。此后,在战场全胜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单方面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我方20公里以内地区,证明中方依然希望通过谈判,而并不以军事占领来达到自己的领土要求。 中印边界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段靠近不丹边境的达旺—申隔宗—德让宗—邦迪拉地域展开的。在这一地区的两个阶段战斗中,中方以4个师的兵力,全歼印军3个旅,重创3个旅,另歼印军5个旅的一部共8700余人。战前,印军第四师第七旅已经把据点建立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河一线(塔格拉图),即使按照麦克马洪线,这一地区也无可争议的是在中国境内。尽管我们见到的麦线地图在细节上辨读有些吃力,但在这条线最西端的走向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最西端(图左的第一个箭头),麦线在东北—西南走出一个小弧线之后,向西大体平行地通向不丹边境,而此时印军的占领地域按图上表达则已经从这个小弧线的下端向西北方向走出一条45度线,深入中国领土约20公里。 当时的印军第四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在他战后撰写的专着中(印度巴立特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THEFALLOFTOWANG》,中文版名《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世界知识出版社版)也认为:“麦克马洪只是凭他对地理的猜测,就从兼则马尼到东部的不丹—西藏—印度三方交界点画了一条蓝色粗线,至少可以这样说,这样的画法,就使塔格拉山脊的位置模糊不清了。”作为一个印军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官,普拉沙德用“至少可以这样说”的字眼表述了他对克节朗地区归属问题的看法。而且,他在战争打响之前,曾多次向上级反映明确地理边界的要求,遗憾的是,他的这种清醒的要求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因此他认为:“尤其奇怪的是,甚至到1962年,印度政府从未纠正过这一明显的错误。显然,外交部的某人一直没有做好他的专业工作。这一疏忽是不能轻易加以原谅或者辩解过去的;主要由于这一错误,造成了关键性的争执,后来的发展终于导致了战争。” 从后来的材料看,印方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很难归咎于某个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1959年9月在印度议会上曾经公开表示:我们坚持麦克马洪线,“我们认为这条线在某些地方划的并不好,随后我们,也就是印度政府就把它作了变动”。一条本来非法的地理界线,再由单方面一意孤行地作出变动,边境冲突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Ⅵ 印度和中国边境在哪啊
中国和印度接壤的边境地区绝大部分在西藏,一小部分在新疆。边境线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边境线上的关口,更是重中之重。要想边境人员的出入顺利有序,边境关口要建设管理。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
(6)印度军在哪里与中国军队对阵扩展阅读:
边境战争
从1961年开始,印度军队多次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和东段,建立侵略据点。中国政府提出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均遭拒绝。
1962年10月10日,中印边界局势由于印军侵犯中国边境急剧恶化。10日上午,入侵印军在扯冬地区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进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11人。中国政府当日向印度政府提出最强烈最严重的抗议。11日,印军继续向中国边防部队进攻,打死打伤中国军人22人。
当日,中国政府再次向印度政府提出最强烈最严重的抗议。同时,中国政府还就印度飞机侵入中国西藏拉萨等内地领空一事向印度提出抗议。17日夜,入侵印军向择绕桥桥东等地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克节朗河全线发生战斗。
18日,入侵中印边界西段中国新疆奇普恰河地区的印军,开始进逼中国哨所,进行武装挑衅。20日凌晨7时,入侵克节朗河地区的印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伤亡严重。
同日3时,入侵新疆奇普恰河地区印军,在炮火和机枪的掩护下,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从东西两线被迫进行还击。
Ⅶ 上世纪中国印度因何而战
藏南领土纷争
起因:
1962年10月至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对入侵中国边境地区的印度军队的反击作战。中国伺印度接壤的边界线(传统习惯线)共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西段北起喀喇昆仑山口,南至西藏阿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拉达克和印度喜马偕尔邦三地交界处;从这个交界处到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的交界处为中段;东段西起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处,大体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东到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1951年至1953年,印度军队越过中印边境东段,侵占传统习惯边界线以北、英国殖民者1914年非法所划、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此后更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北侵犯。在中段和西段,印军也侵占了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拉不底以及巴里斯等部分中国领土。 1959年人民解放军取得西藏平叛的胜利后,印度政府公开向中国提出将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西段3.2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归印度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印度军队遂在东段朗久地区和西段空喀山口袭击中国边防人员,挑起边境武装冲突。中国政府多次提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而不应诉诸武力。1960年4月,中国总理周恩来亲赴印度,为促进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未能得到印度政府的响应。从1962年6月起,印度军队向中国推行“前进政策”,蚕食中国领土,不断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武装挑衅。中国政府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印度政府视中国军队的忍让为软弱可欺,从1961年特别是1962年4月起,印度军队大肆蚕食中国领土,至9月份,仅在西段中国境内就设立据点43个。9月下旬,印军对驻防西藏山南择挠桥、扯冬等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官兵47人。10月20日,印度政府命令印度军队在东段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克节朗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发起攻击,10月10日,向东段的中国尺冬哨所攻击。印度向中印边境集结重兵,在东段,部署了1.6万余人兵力;在西段,印军部署1个旅部6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及若干配属分队共5600余人,共计10多个旅共2.2万人,在空军配合下,从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同时向中国发起大规模进攻,而以东段为主要进攻方向。面对印度军队的猖狂侵略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为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和边界安全,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Ⅷ 中国和印度打过仗吗
打过。中印战争。
Ⅸ 新中国和印度发生过战争吗麦克马洪线是怎么一回事拜托各位了 3Q
1960年11月24日以及稍后的12月3日,印度加尔各答当局忽出奇招:逮捕当地兴华中学校长张学文、副校长谢应瑞、当地华侨报纸《中国新闻》总编辑侯兴福和山东同乡会会长刘维兴等13名华人。 实际上,从2月份起,印度噶伦堡、加尔各答有关当局已经先后向旅居当地的华侨发出通知,限令接到通知者几天到3个月内离开噶伦堡或印度。至9月份,接通知人数已增至几十人之多。通知书没有说明任何理由。 印度地方当局采取这一系列行动的背景即:中印边境交恶。 同一时期的1960年4月,为缓解中印边境之争,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动率团对印度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问。周恩来表示:“中印两国有一切理由应该千年万年地友好下去”,“边界问题并不是不可以找到共同点或接近之点”。 而印度尼赫鲁总理保持了自己的高调,坚持中印边界问题不容谈判。 印度拒绝中国方面稍前即已提出“双方武装部队从中印边境全线各自后撤20公里,并停止巡逻”的建议。中国单方面停止了巡逻。 虽然印度军方索尔少将也说,在交界地区建立非军事地带是好主意,但尼赫鲁总理的政府未予认可。这就导致印度朝相反方向采取使事态进一步升级的行动:趁中国边防军停止巡逻的空隙,在中印边境西段节节逼进,增建430个据点。 印度心目中的中印边境线、不容中国方面有任何异议的依据是所谓“麦克马洪线”。1914年3月24日,出席西姆拉会议的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与中国西藏地方当局代表伦兴.夏扎在德里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用秘密换文方式搞出的这条线,历来不为任何一届中国政府所承认。 但即使是根据这条线,印度军队在1959年强行占据的兼则马尼、1962年开始占据的扯冬、绒不丢、扯果布、卡龙、章多、克宁乃、日挺布、汤、娘巴等地,仍然在麦克马洪线以北,即中国境内。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公布了麦克马洪线附图的这一部分,并为此质问印度政府:究竟是谁侵占了谁的领土? 尼赫鲁承认:中国方面的报道“有些的确站住脚了”。他表示担心这会“使人看来中国人是受印度这只‘老虎’进攻的‘温顺的羔羊’,因此,你们(印度宣传机构)大家必须干得更够标准些”。 尼赫鲁在国内加紧了战争准备,声言他的国防部长梅农是“当代拿破仑”,“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印度也是一个大国。我们强大得足以对付任何挑战”。 中印边境冲突呈不可避免之势。就连一向站在印度方面的英国《泰晤士报》在1962年10月8日发自德里的一则通讯也不无担心:如果在中印边界上爆发战斗的话,“旁观者会不得不指出,正是德里拒绝进入会谈”。 中国政府在中印边境问题上保持着极大的克制态度。但这一克制显然不是惧怕印度有一位“当代拿破仑”。尼赫鲁的强硬来自印度当时所处的左右逢源的国际地位。一方面,美国称印度为西方式民主与自由的堡垒,另一方面,苏联则试图将印度拉近东方社会主义阵营。1960年1月,中印关系日趋紧张之际,尼赫鲁致信赫鲁晓夫,邀请赫访印。赫鲁晓夫即不顾中苏特殊关系,欣然表示接受邀请,更使尼赫鲁志在必得。中国的克制,或者说有如“温顺的羔羊”的姿态,显然有着对整个国际关系的慎重考虑。 1962年10月20日开始,历时一个月的中印边境战争在东、西两段大规模爆发。战争以印度全面失败而告结束。中国边防部队主动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以内地区,并于1963年5月26日前释放了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312名全部被俘人员,退还全部缴获的武器装备及军用物资。
Ⅹ 中印之战,中国后勤保障弱于印度,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962年10月20日至1962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入侵中国西南边界的印度军队进行了自卫攻击。我军与将近4万3千人的近30,000名印度军队作战。整个战斗过程是压倒性的,只用了15天(这是18天的休息时间)就消灭了8,853支印度军队,并全部缴获。有380枚火炮件和6,403支枪。伟大的胜利不到印度陆军伤亡的三分之一,后者是2419人。这场斗争受到西方媒体的高度重视,并将其描述为一场“公平的战争”。
关于哪个元帅在决定层面上指挥战争的问题,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它是在当时的国防部长林彪的指挥下进行的。这个说法实际上只是一个谣言,并且没有强有力的文献证实。真正重视这一反击的元帅,当时是军事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负责人的刘伯成,是在作战指挥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作出具体指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