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人是怎么看中印冲突的呢
关于中印边境冲突,印度人怎么看?
朱洁:“我觉得这是面子问题,”一位乐观的印度观察者表示。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尊严的“懦夫博弈”。
我于中印两国正在发生边境冲突之际,从伦敦前往印度的海得拉巴(Hyderabad)公干。这座首府城市深处印度中部,鲜受边境纠纷打扰,微软、亚马逊以及不少国际金融公司都在此建立委外部门。
办事之余,我与一位在伦敦结识的印度清洁能源企业家小聚,同坐的还有当地几位政商人士。聊天时不免讨论起最近的中印冲突:6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工程队开始在中国和不丹均宣称拥有主权的喜马拉雅山洞朗地区(Doklam/Donglang plateau)修建一条公路,导致中印两国军队对峙。
大国冲突
“那里显然是我们的战略要地。”在在座的人看来,这大概是毋庸置疑的一点。中国修建的公路通向一片山脊,可以俯瞰印度的“鸡脖子”(Chicken' s neck)——连接偏远东北七省与南部大陆的一条狭长走道。一旦出现战争,譬如为了有主权争议的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Pradesh),即北京眼中的藏南,中国军队对开向战线的印度军队将取得居高临下的优势。因此,印度安全专家将这条道路看作一道中国不可跨越的红线。
当然,在中国看来,这块土地是本国领土,自然有权修建道路,印度军队应当撤退。中国向印度发出警告,称自己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表示,外国不应低估中国保护和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军事实力和决心,展现了一个现实主义大国一贯的外交言辞。
“我觉得这是面子问题,”一位乐观的观察者表示。双方都呼吁警告对方军队撤退。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尊严与脸面的“懦夫博弈”。究竟该怎么撤退?是否设法同时撤离?或者用不丹士兵暂时取代印度士兵,以降低冲突升级的可能性?
当然,也有种种信号表明,对峙升级的可能性并不小。两国军人投掷石块、军事演练等小型冲突不断,而历史上,许多大冲突也始于不慎点燃的导火索。“懦夫游戏”是危险的游戏。
“不丹就像夹在汉堡中的肉饼。”一个人边说边拿起餐盘中的汉堡,尽管我注意到他的汉堡里是一块素馅。因为宗教信仰、卫生健康等原因,素食主义在印度非常盛行。
中国媒体称印度孤立、打压弱小邻国、挤压中国争议领土,以维持自己的势力范围。印度方面则报以类似的指责。的确,这次的边境冲突还是大国之间的博弈,而处在利益中心的不丹,只是提供了说辞的棋子。能像朝鲜这样撬起国际范围动荡的小国,目前屈指可数。
“这也许也与整体国际局势相关。”另一人补充。眼下朝鲜半岛问题,当属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核危机。1962年,当美国总统肯尼迪与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在美国后院对峙时,亚洲也发生了一场真枪实弹的中印战争。这好像历史重演——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国,在华盛顿为一场核弹危机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再次剑拔弩张起来。
百姓角度
我住的海德拉巴金融城,是后发展起来的城郊新区,有些伦敦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的感觉。酒店窗外,是全城第二高楼,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的标志ICICI彻夜闪亮。
“你应该去老城区看看,”我的印度朋友说,“在印度,想要改变已经存在的,非常艰难。只有重新建立的,才不用经历现代化的艰难嬗变。大多数的印度百姓,都住在未翻新的古城区。”
我依言进城,里面古老民居、印度教神庙、清真寺交替,与充满国际公司的金融城相比,像进入了被历史尘封的另一个世界。走在街头,总是受到漫长凝视。这也难怪——在老城区一天,确未见到一个外国人,无论是金发碧眼的白人,还是修眉细眼的东亚人,都没有。一大群人上前合照,好奇地问我的名字,以及各种问题。我见大家态度相当友好,也不禁想采访一下非“精英”阶层的想法,于是问人群中一个青年男子:“你们怎么看中国呢?”
他摇摇头,迟疑道:“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中国人。”
望采纳
㈡ 中印边境争议区,中印双方各自主张是什么
在东段 :
印度主张英国殖民主义者私自划分的 ”麦克马洪线“ 。
中国主张 ”传统习惯线“ 。
麦克马洪线,在 ”西姆拉“会谈中被西藏地方当局接受,但是中国的历届中央政府从来都没有接受 ,也没有签订任何条约 ,所以是非法的 。
在 1959 年,中国边防军越过麦克马洪线,形成了双方对峙的界线 ,叫做 ”实际控制线“ 。
1960 年 ,中国和缅甸签署了边境协定,缅甸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划归了缅甸 。签署中国协定 ,言外之意是中国可以接受印度的麦克马洪线 。但是印度人没有看出来 。
1962 年中印边界战争后 ,中国军队退回到麦克马洪线以北 20 公里 。
在中段 ,和东段一样。
在西段 ,没有麦克马洪线,中国力保阿克赛钦地区,因为有一条战略公路通过这里 。中国希望拿东段换取西段 ,但是印度不答应 。
㈢ 印度军队疫情严重,为什么印度还是有底气和周边国家发生冲突
印度最近捅的篓子可不算少,不仅国内疫情不出所料的没有控制住。而且对外也是大打出手,但是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反而在三个方向被暴打。其实如果翻看印度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印度自从建国之后,经常对周边国家发起骚扰,制造冲突。虽然印度军队内部都出现了疫情蔓延,但是印度军队仍然不停的对外骚扰。这个中原因,我总结了一下。
上一个民族主义国家是二战时期的德国,但是德国的下场我们都看到了。其实民族主义本来就是双刃剑,莫迪因为民族主义而上台,所以他必须做出一副对外非常强硬的态度,不然民族主义就会反噬莫迪自己。但是莫迪心里明白,打仗打不过的,所以只能通过不断的挑事,转移矛盾维持住印度不崩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军队内部明明有那么多的疫情感染的例子,但是印度军队仍然不断的和周边的国家发生冲突。
㈣ 印度人怎么看中印战争:很多人至今想不通
想不通就慢慢想吧……
如果他是亲历者,那么瞬间就会明白一切,然后心服口服的。
㈤ 印度人高兴怎样看最近的中印边界冲突
那个家伙就是个傻子,具有所有印度人的典型特征,相当没脑子,还好面子。
㈥ 印度边境为何再次爆发冲突
印度边境之所以会再次爆发冲突,主要是因为印度方面不断挑衅而引起的。众所周知,印度在边境上一向小动作频频,印度和几乎所有的边境国都有冲突和矛盾。而且印度属于实力一般,却偏偏非常喜欢找事的那种类型。在边境不断地挑衅,却赚不到任何便宜的印度,除了造成自己士兵的伤亡,再也没有什么对自己有益处的地方。不得不说,印度方面真的是很难以理解。明明可以采取对话来解决争端,却偏偏要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他国的原则和底线,真的是毫无信义可言。
印度方面不仅和中国有摩擦,和巴基斯坦以及尼泊尔也有边境冲突,甚至巴基斯坦和尼泊尔都曾经为了领土不被侵犯,都和印度在边境地区有过交火。印度在没有赚到任何便宜的基础上还不思反省,在边境屡屡挑起事端,不知意欲何为。明明赚不到便宜,伤亡都是自己的士兵,印度方面真的应该好好看看自己的实力。
㈦ 印度人怎么看中印战争
很理性的,我们没有必要臆想。在互联网时代,历史得失变得很透明。
㈧ 近日印度悄悄撤下一份边境报告,为何一些印度人不干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的了解印度国防部在其官网上发布的这份报告的内容是什么。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将今年6月份中印边境冲突的责任归咎给我们中国,称“中国入侵了印度的拉达克东部地区”,并持续激化两国矛盾,同时还指责中国持续地在中印边境增兵,认为对峙还会持续下去。
但是没过多久,印度国防部就很快地偷偷撤下了这份报告。这是印方心虚的表现。在中印对峙之前,我们中国已经在中印边境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的就是能够在战争爆发之时能够快速支援战场。不光如此,中国解放军还在中印边境部署了战略轰炸机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威慑作用。虽然欧美等很多国家都在“捧杀”印度,怂恿印度与中国开战,但是印度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为了缓和中印矛盾,印度国防部偷偷地撤下了报告。但是很多印度国民是有反华情绪的,所以你这么做肯定会招致不满,觉得不爽的印度人我觉得主要有两类人:
虽然印度民众不干了,但是印度军方的做法我觉得是理智的。我觉得印方应该向民众公布中印冲突的事实,承认错误,以最大的诚意与我们中国谈判协商,,毕竟面子丢了还好,命丢了就不好了。
㈨ 印巴边境再次冲突,印方伤亡3人,如何看待
是印方先开的第一枪。所以印度伤亡3人,不是中方的责任,而是印方不断挑衅的责任。
㈩ 中印战争印度人怎么评价
关于1962年东北边境特区(the North East Frontier Agency简称N.E.F.A,)的“溃败”,已经有很多的论着。但是其中许多是有倾向性的,或是使人误解的,很少是客观的和准确的记述。1962年的事件,在印度军事史上是不光荣的一页。但是,应该下令作一次彻底的而无偏见的查究,以便从中吸取教训,或者说尚待吸取教训。这份报告,应该公诸于众,这一点还未曾做到。结果,在公众的头脑里,对于东北边境特区战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掌握处理,继续存在着很多的误解。例如,普遍地认为陆军基本上没有对中国进行抵抗。而且,在谁应对作出灾难性的决定负责任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很多的争论,对于东北边境特区的溃败,究竟由谁承担罪责,是军方还是政府领袖?个别的作者尽力为自己辩解,这是无助于澄清令人不安的疑团的。 自从中国侵犯我们的边境领土,现在差不多已过去二十年了。在那次战争中,我在关键的达旺要地(Tawang) 指挥第四步兵师作战,我们负责保卫塔格拉前线和娘江河谷以及达旺地区。我经过二十年之久的思考,才下定决心叙述这一桩历史事件,以澄清1962年10月底导致达旺失陷的原委。我这样做,不是为我自己或者为第四步兵师的同事们进行辩解(我希望读者同意我的话),而是为了澄清对那次战争的误解。已故旅长约翰·达尔维在他多年前出版的《喜马拉雅的失策》(The Himalayan Blunder)一书中,记载了他的经历。我是达尔维的师长,可以证明他所写的是事实。然而,他的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他接触不到高级领导层交换意见进行争论的领域,而正是在那种领域内,最高司令部形成了在塔格拉山脊分界线地区有关防御和进攻态势的可行的作战训划,我接触到其中大量的情况,这就是我之所以认识到,我们可悲地缺乏在正常情况下作出如此重大战略决策时所应采取的内行专业程序。我知道这些情况,感到十分恼怒,因为我的部队由于这种不负责任而遭受了巨大的牺牲。 我觉得,这些方面必须客观地予以记载。尤其应该被广泛了解的是,我们的军队打仗是好的——在战争中伤亡惨重,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后勤支援才终于被打败。只有一个不光彩的例子,就是在1962年11月第二次进攻的时候,某一防区的部队放弃阵地溃退了。因此,对于那些在战争中顽强战斗并且死去的许多官兵不予记述,则是不公平的。 这是一个军人讲的故事,它不涉及有关印度政府外交目的和方法的政治争论,也不涉及处理喜马拉雅边界问题的中印谈判。我们政府对于我们在西藏的利益所作的处理,并非全都得到印度人民的赞成。那是另外的问题。的确不属于这本军事记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