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音乐
印度音乐把八度音阶分成二十二个斯陆提斯(srutis)或四分之一音符。这些微分音的音程允许音乐上表现出细微差异,是西方十二个半音阶音程所无法达到的。
在印度神话裏八度音阶中七个基本的音调,每个都与一种颜色和一种鸟或野兽的天然叫声有关—
Do绿色,孔雀;
Re红色,云雀;
Mi金色,山羊;
Fa淡黄白色,苍鹭;
Sol黑色,夜莺;
La黄色,马;
Si各种颜色的组合,大象。
Ⅱ 谈谈印度安音乐的特点
印度音乐是种线性、旋律性的音乐,没有和声的概念,旋律非常精致,大量使用微分音(小于半音的音),印度音乐有着自己特有的音律(把一个八度音程分为22个微分音)音阶,调式,记谱法。
实际上,印度音乐中音高只是个相对概念,它没有固定的“DO(哆)”音,而且也没有严格的记谱方式,所有的音符的高低都以曲子的中心音(主音)来确定。旋律的音型被称为“Raga”,通常由五到十个音符组成一段旋律,学习印度音乐的学生必须记住大量的"Raga”,用来作为旋律组织和灵感启发的素材,实际表演时选择一段作为旋律即兴的基础。
像音高一样,速度在印度音乐中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只有慢速、中速、快速三种区分,中速比慢速要快上一倍,快速比中速要快上一倍。
印度音乐的形式也只是简单的分为“Open”部分和“Closed”部分。Open部分没有明显的起始标志,没有预先编排的结构,演奏速度比较松散。Closed部分严格按照“Tala”的规则,有明显的开始结束。总的来讲,印度音乐的作曲实质上很简单,只是为音乐家对raga和 tala的演奏、发展、变化提供一个简单的框架。
印度古典音乐主要分为两个派别:北印度的叫做Hinstani,南印度的叫做Carnatic(或者Karnatak)。从北方的Kashmir(克什米尔)到西部的Punjab,再到东部的孟加拉和阿萨姆,最后再到南方的Maharashtra和north Karnataka都受到Hinstani(北印度音乐)的影响。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独立前,他们受到北印度音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虽然在这半个世纪期间,这种影响已经被削弱了。而Carnatic(南印度音乐)主要在南部四个邦Karnataka,Andhra Pradesh, Tamil Na以及Kerala(喀拉拉邦)。北印度古典音乐和南印度古典音乐最显着的区别就是北印度音乐受到伊斯兰教的文化的影响非常大。而南印度古典音乐则更多地保留了印度教的文化。
印度音乐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非常强大的同化力量。象西方的许多乐器在进入印度后就完全被印度音乐改良,它的演奏方法,技巧完全彻底地印度化。象小提琴、吉他、萨克斯、曼陀林等等。其中小提琴是最着名的。演奏的方式从站立演奏转变为坐着演奏,拉音阶的时候也完全不同,加上了许多的滑音。印度音乐最迷人的一个地方就是装饰音繁多。
Ⅲ 印度歌曲、音乐和日本歌曲、音乐的特色和风格
分三种
第一
能乐,传统宫廷类
比如 樱花
第二,民歌
比如
拉网小调
没有伴奏,完全靠嗓音
第三,流行乐
电子风格浓厚
现在各种曲风都发展得很快
当然也有blue,jazz类型的,但不多
流行音乐以舞曲为主
邦乐
PS:高中音乐课上老师说,日本传统邦乐的特征就是不存在“do re mi fa so la xi do”这几个普通音调中的“re”和“so”两个音。典型的例子就是《樱花》。
邦乐一般指日本音乐的总称。通常是作为西洋乐的对称语使用的,指的是除西洋音乐以外的所有的日本传统音乐。根据使用乐器的种类,可以做出以下分类:
雅乐:在宫廷举行仪式时所演奏的仪式音乐,古代时从中国、朝鲜传入,可以说它保留了日本音乐最古老的风格。
声明:佛教的典礼音乐,是一种声乐。它与佛教同时传来,以后给日本音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琵琶乐:战国时代以后,它是作为一种以琵琶伴奏叙述战争故事的音乐而得到发展,是弹唱演奏的声乐曲。
筝曲:所谓“筝曲”除了指古琴曲以外,还指古琴、三弦、箫的合奏曲。古琴是由13根弦的弹拨弦乐器,江户时期和三弦琴音乐结合一起而得到发展。从大正时期到昭和初期留下许多名曲的宫城道雄,给筝曲界带来很大的影响。
箫:箫产生于镰仓时期,那些虚无僧吹奏这种竖笛来代替念经。因为它长一尺八寸(约55厘米),故又被称为“尺八”。
三弦音乐:三弦的共鸣箱上贴着猫皮或者狗皮,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在江户时期,被广泛使用的三弦,不仅作为歌舞伎、人偶净琉璃等剧场音乐,而且还作为许多歌谣音乐的伴奏,至今仍然广泛使用。
民谣:各地歌唱承继下来的歌曲音乐。其中劳动歌曲较多,我们最熟悉的《拉网小调》便是此种精品。
与西洋音乐7个音阶相比,近代邦乐只有5个音阶(这一点应该是继承了我国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节奏大部分是2拍子和4拍子的偶数拍子,几乎没有3拍子。歌谣居多,纯器乐曲较少。乐器通常用作声乐伴奏,但和声乐的表演过程,有一种微妙、不一致的复杂的脱节现象。此外,三弦、古琴和箫形成的乐器组合,产生了杂音的要素,而这些却作为邦乐复杂的音色受到人们的喜爱。
明治时期西洋音乐进来以后,西洋音乐成了日本音乐的主流,邦乐渐渐被西洋乐所压倒(现在一提到日本歌手,大多都是滨崎步、近畿小子等等流行乐坛的佼佼者,很少再有传统音乐人的出现了)。但是,近年来邦乐重新得到了重视,爱好者正在增加。
日本音乐向来分为邦乐和洋乐两大类,人们在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同时也会从雅乐中深切地体味日本传统音乐的乐趣。近来,有的日本人把西方音乐的手法引入邦乐。西方的作曲家也向日本人寻求题材,邦乐和洋乐之间的藩篱似乎已经被拆除了。将来的音乐会成为采纳双方长处的美妙音乐。夏川里美正是日本近现代邦乐界的顶级艺人之一。她的曲风优美动听,在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亚洲其他地区,都具有相当高的人气
在一个纯日本的氛围中,存在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西方音乐,这正是多年来两种对比鲜明的东西方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日本的音乐人大量借鉴了美国的流行音乐,但他们却能冷静地以自己的方式对这些音乐进行再创造。
尽管日本的许多流行音乐与美国音乐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日本的音乐创作处处渗透着民族的独特性。日本音乐除了那种可感知的民族性之外,更是一种两国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才产生了日本音乐所特有的综合性。诚然,美国音乐曾经对日本音乐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但至少在日本国内,日本音乐人的创作对美国音乐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印度音阶组成称为史瓦拉(Swara西方的Note),印度音乐的七音符:sa,re,ga,ma.pa.dha,ni,基本的音符组成音程。根据印度的音乐神话,音阶中的七个基本音来自鸟兽的叫声,并能唤起人们对特殊色彩的感觉。
以下音名分别是: (后面分别是与之相关的鸟兽叫声和被赋予的各种色彩)
沙音Sa ,为孔雀的叫声,为荷叶绿色。
里音Re ,为云雀的叫声,为红色。
嘎音Ga ,为山羊的叫声,为桔红色。
马音Ma ,为鹤的叫声,为白莲花色。
巴音Pa ,为夜莺或杜鹃的叫声,为黑色。
塔音Dha ,为马或蛇的叫声,为黄色。
尼音Ni,为象的叫声,为所有颜色的综合。
印度音乐中主要的架构是旋律体系称为拉格(Raga) ,及极为复杂的节拍体系称之为塔拉(Tala).
“拉格”(Raga,梵语的"raga",意热情。)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也是印度古典音乐的基本调(Tune),也可说是旋律的种子。它是一种旋律的框架。它有很多种,每种拉格都有自己特有的音阶,音程以及旋律片断,并表达某种特定的味(Rasa),但拉格本身只是一种框架,它要靠音乐家的即兴表演加以丰富、完善。
拉格原意为色彩(Color)或热情(Passion)因此拉格企图藉特定音符组合的旋律,来引领聆听者的情绪和感情,由五个到七个的音符所组成的基本旋律,做自由的变化。这种先人所制定的旋律型(Raga) 北印度有3百种,但很多也失传了,有谱可循的拉格有80余种,如今常用的约60余种。在传统习惯上,不论是演唱或演奏,要点选的拉格是完全依据时间、季节、情绪来决定的,早晨、中午、晚上或春夏秋冬,悲伤、喜悦或敬神等拉格是不容混淆的。拉格不只是固定的旋律型,由于加上时间、加上更细致等抽象的情境情绪的诉求和即兴的技巧、演奏长短、速度的掌控,因此表演者也是创作者,具有作曲家的能力,才算得上是胜任称职的印度的音乐家。塔拉(Tala)源自梵语,塔(Ta)是坦安达瓦(Taandava)湿婆(Siva)的宇宙之舞、象征宇宙生生不息的节奏。拉(La)是指湿婆神妃帕巴底(Parbadi)的分身的舞蹈拉西亚(Lashia),合称塔拉(Tala),塔拉近似西方的节拍,塔拉在印度是在节拍周期中固定的拍子(Rhythmic Cycle Containing a Fixed number of beats) 印度的搭拉(节拍)非常复杂,不是按照每个小节中有几个单位拍来计算的,首先要分清楚每一句中有几个单位拍,从6拍(3+3) 、7拍(3+4) 、8拍(4+4)或10拍(2+3+2+3) 、12拍(6+6) 和最常见的16拍(4+4+4+4) ,可组合成百上千种变化。印度搭拉可以是等值区分,也可以是不等值区分。
搭拉提供了精准拉格旋律的架构的基础;因此搭拉(Tala)和拉格(Raga)是印度音乐中不可缺的两大支柱。要深入体验聆赏印度音乐不能不知搭拉和拉格。
Ⅳ 印度的音乐有哪些特色
西孟加拉、马哈拉施特拉和安得拉等邦的民歌都富于地方特色因而十分着名。印度民间音乐的音域十分宽广,许多民间歌曲可以达到三个八度。
Ⅳ 音乐中的各种调各表示什么
音乐分7个调,为:C大调、D大调、降E大调、F大调、降G大调、降A大调、 降B大调。
1、C大调
C大调(C Major)是一个于C音开始的音乐的自然大调,组成的音有C,D,E,F,G,A,B,是一个没有升号和降号的调。
2、D大调
D大调是一个基于D(re)音的大调,英文为D major。由D、E、#F、G、A、B、#C组成,调号有两个升号。相对小调是b小调,并行小调是d小调。
3、降E大调
降E大调就是以降E为do的大调式。音名在键盘上有固定的位置,是一成不变的。而唱名可以根据调的不同而改变。如在C大调中就吧C音做do,D音唱作re,以此类推。在降E大调里就吧降E唱作do.
4、F大调
F自然大调是一个基于F音的大调,由F、G、A、♭B、C、D、E和F组成,调号有一个降号。F自然大调是一个基于F音的大调,由F、G、A、♭B、C、D、E和F组成,调号有一个降号。相对小调是d小调,并行小调是f小调。大调的特点是第一级音与第三级音之间形成大三度关系。
5、降G大调
降G大调中所有的音都降低半音。按音名顺序即降G、降A、降B、B、降D、降E、F、降G。就把上面的降SI把它成为大调,然后上升3个白键:C,D,E。♭E是♭B上升的第三个,所以调名就是降B大调,降键是降E。以此类准,得到7个降级大调:F大调、♭B大调、♭E大调、♭A大调、♭D大调、♭G大调、♭C大调。
6、降A大调
降A大调是指以降A为主音(唱do)的一个调性,音阶依次是:降A(do) 降B(re) C(mi) 降D(fa) 降E(so)F(la) G(si)降A(do),括号里面的为唱名。
7、降B大调
降B大调有两个降号,依次降7(Ti)、3(Mi)两个音。调是音乐的固定高度,调号是调的记号,写在每行五线谱的开端,谱号后面的升、降记号就是调号。
Ⅵ 印度歌曲的特点
印度古典音乐主要分为两个派别:北印度的叫做Hinstani,南印度的叫做Carnatic(或者Karnatak)。从北方的Kashmir(克什米尔)到西部的Punjab,再到东部的孟加拉和阿萨姆,最后再到南方的Maharashtra和north Karnataka都受到Hinstani(北印度音乐)的影响。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独立前,他们受到北印度音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虽然在这半个世纪期间,这种影响已经被削弱了。而Carnatic(南印度音乐)主要在南部四个邦Karnataka,Andhra Pradesh, Tamil Na以及Kerala(喀拉拉邦)。北印度古典音乐和南印度古典音乐最显着的区别就是北印度音乐受到伊斯兰教的文化的影响非常大。而南印度古典音乐则更多地保留了印度教的文化。
Bhajans(拜赞歌)是一种崇神歌曲,印度人认为在吟唱Bhajans时,声音所产生的能量可以被人的身体所接受。有包括ram Bhajans,krishna Bhajans,shiv Bhajans,hanuman Bhajans,lakshmi Bhajans,rga Bhajans以及一些其他的类型的Bhajans。
Folk music则是指印度的民间音乐,因为印度的种族差异导致了随着地域的不同,印度的民间音乐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象一些婚礼葬礼上的音乐,而象在印度的Andhra Pradesh地区,父母或者长者对于年轻人的性教育也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民间音乐来实现的。
而Ghazal原来是来自波斯的一种诗歌形式,传到印度后印度人开始用乌尔都语来创作,在18世纪又被配上了Khayal,于是形成了这种诗歌吟唱。象Aasha Bhosle、Abida Parveen等等着名的歌手都唱Ghazals。
印度音乐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非常强大的同化力量。象西方的许多乐器在进入印度后就完全被印度音乐改良,它的演奏方法,技巧完全彻底地印度化。象小提琴、吉他、萨克斯、曼陀林等等。其中小提琴是最着名的。演奏的方式从站立演奏转变为坐着演奏,拉音阶的时候也完全不同,加上了许多的滑音。印度音乐最迷人的一个地方就是装饰音繁多。
Ⅶ 印度音乐的由来
印度音乐一般相信是源自吠陀(Veda)。由湿婆神所创,传授音乐给印度人的圣者称李习(Rishi)。李习拿拉达(Rishi Narada)、善弹维纳琴,唱圣歌。相传李习的音乐技巧和印度音乐的建立,是受到全智神维希奴(Vishnu) 所感召的。. 山吉他(Sangita):
印度梵语,涵盖声乐(Geet)、器乐(Vadya)、舞蹈(Natya)和戏剧等元素。
印度古典音乐;区分为北和南2大支,南印度称之卡那提克(Carnatic),是泛指南部大省卡纳塔克(Karnataka)和其他南部各省的南印度音乐;北印度又称之为兴都斯坦音乐(Hinstani)是指北部兴地语(Hindi)地区和西北边境及东部西孟加拉等均统称北印度音乐。 印度音阶组成称为斯瓦拉(Swara西方的Note),其组成的音符称谓沙/利/加/马/帕达/你 SA/RE/Ga/Ma/Pa/Dha/Ni这和西方的音符Do/Re/Me/Fa/So/Ra/Te很近似,但并不等同。西方的钢琴可细分到12微分音程,因为印度的音阶则可分成22个微分音程,称之为书如替(Suruti)。
.印度古典音乐最重要的二种元素拉格(Raga)和搭拉(Tala)。
.拉格(Raga)是印度古典音乐的基本调(Tune),也可说是旋律的种子,拉格在兴都语源自(Sanskrit),其意为色彩(Color)或热情(Passion),因此,拉格企图借特定的音符组合的旋律,来引领聆听者的情绪和感情,由5个到7个音符,组成的基本旋律做自由的变化。
拉沙(Rasa):是拉格的情境或情绪,可归纳成九种;
1) 喜感的=游戏
2) 惊喜的=惊奇
3) 悲伤的=悲情
4) 愤怒的=愤恨
5) 恐怖的=害怕
6) 排坼的=厌恶
7) 情欲的=性爱
8) 英雄的=征服
9) 宁静的=和平
在传统习惯上,不论是唱或演奏要点选的拉格是完全依据时间、季节、情绪来决定的,早晨/中午/晚上或悲伤/喜悦/春夏秋冬或敬神....等,拉格是不容混淆的。
拉格和表演者的关系和要求:拉格不只是固定之旋律型,由于加上时间、加上拉萨(Rasa)等抽象的情境情绪的诉求及即兴的技巧、演奏长短自主的*控,因比表演者也是创作者,具有作曲家的能力,才算得上是胜任称职的印度表演者。 传统拉格不外乎和宗教敬神,和每天不同时序、季节更替、
七情六欲有关,数量有限,但主拉格(主旋律/印度人称国王或先生拉格)和伴随主拉格的副拉格(副旋律/印度人称皇后或妻拉格) 结合演奏家的创造力又可产生新的拉格。
但乐师,必需恪守拉格的规范(如时间、理念、情绪、音调速度)、原创精神或转承启合的流畅动听等要素,才不致于画虎不成反类犬。 印度称之为山吉儿坦(Sankirtan),如果把拉格比做西方的交响乐亦可分出几个乐章;第一乐章是阿拉谱(Alap)是即兴自由发挥(Free-Farm)的慢板乐章、此乐章主要的功能是要引领听众进入主拉格的情绪中。
第二乐章是就耳(Jor)鼓手的节奏适时的加入在拉格的主旋律,数不清的主旋律和亦步亦趋的鼓声由慢板逐渐增强。
第三乐章是最后一个乐章,是通常是快板的乐章,但演奏者无论是主奏乐器或声乐或鼓手,可适时的做快慢交替,从2拍到16拍、慢、中板、快扳,称之为加特(Gat),但加特北印度较自由开放,南印度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加特北印度是在低八度到中八度音之间,南印度则在中八度到高八度之间。 搭拉(Tala)源自梵语,搭(Ta)坦达瓦(Taandava)湿婆(Siva)的宇宙之舞、象征宇宙生生不息的节奏。拉(La)是指湿婆神妃帕巴底(Parbati)的分身的舞蹈拉亚(Lashia),合称搭拉(Tala),塔拉近似西方的节拍,搭拉在印度是在节拍周期中固定的拍子(Rhythmic Cycle Containing a Fixed number of beats)印度的节拍非常复杂,从3-108拍(常用的5-23);常用的节拍型有 3+2 /3+3/4+4+4+4/4+3/3+3+3+3 等组合。
搭拉提供了精准旋律拉格的架构之基础;因此搭拉(Tala)和拉格(Raga)是印度音乐中不可缺的两大支柱。
最能发挥搭拉(Tala)的乐器,在北印度是塔不拉(Tabla)鼓,南印度则是魔力单根鼓(Mridangam)。
. 搭尔特(Thaat)北印度音乐学者巴特甘地的整理分类,从传统的72种拉格,重新整理出这十种不同的搭尔特,这十种塔尔通常和其他的拉格放在一起演出。这十种的塔尔的名称如下:
1) 毕拉瓦(Bilawal)朝/喜悦
2)马瓦(Marwa)午后/爱和热情
3) 白拉卫衣(Bhairavi ) 朝/悲伤
4) 白拉威(Bhairav)晨曦/虔敬
5)陶笛(Todi)朝/崇敬
6)阿沙瓦力(Asawari )黄昏/温柔
7)亚曼(Yaman)/(Kalyan)黄昏/阳气和热闹
8) 卡哈马吉(Khamaj)永恒之爱
9)卡飞(Kafi)朝热情
10)普尔卫(Poorvi)黄昏神秘。 是印度音乐节拍的起始音,但也是乐师(声乐/器乐) 的终止音。
由于印度音乐即兴是重要的元素,有了萨姆(Sam)可让各乐器、声乐,适时找到共同的起始点或终止点。 主要的鼓谱主要有北印度的塔不拉鼓谱,最常见的是Tintal 16拍 4x4x4x4=16拍,但回到Sam第一小节的头一个Dha的起点为结束点。
Ex. Dha Dhi Dhi Dha/ Dha Dhi Dhi Dha/ Dha Tin Tin Na /Na Dhin Dhin Dha/Dha
南印度Tala的鼓谱:主要的鼓谱主要有南印度的魔力单根(Mridangan)鼓谱
Adi Tala 4+2+2 =8拍 Ta Ti Nam Tom
. 史瓦拉(Swara)印度的基本音阶,也是印度知识之神萨拉斯瓦蒂(Sarasvati)从浩瀚无涯的宇宙,创造了印度基本音阶史瓦拉(Swara),这七个基本音阶有不同于西方的唱名,Sa/Re/Ga/Ma/Pa/Dha/NI是印度音乐的源头,没有女神创造的史瓦拉,就没有印度音乐。这七种唱名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神祇。
从史瓦拉这七音阶的自由变化,即可组合成动人的天籁!
萨拉斯瓦蒂女神身穿白衣,双手演奏维纳琴,一手持书,一手持佛珠,坐莲花,优雅美丽,女神萨拉斯瓦蒂女神,在一般寺庙不多见,在一年一度的萨拉斯瓦蒂女神的特殊纪念日,学校师生、工匠或商家所膜拜,为印度人祈求学问、智慧或艺术音乐家所膜拜之女神。
Ⅷ 印度音乐特点
印度音乐要素中,拍子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印度人对于拍子相当重视,这是来自于他们自古以来的作诗法和诗的韵律之观念。因为在印度,无论是梵语或是地区方言,全部的音节都是适应其时间的长短而被分类的。
另一方面,由于印度的诗完全没有所谓的强弱音节之分,所以他们以时间的长短分配做为分割法。印度语言学者,对于诗中各种各样的拍子仍然相当的重视,而且也要求的非常严格,甚至有些学者仍然依照诗的韵律法来教习。
印度人对于节奏的感觉或有关时间之继续,皆非常的敏感和熟悉。这也是印度人所以很容易将歌词或诗配上音乐或将音乐填上歌词或诗的原因。
除此之外,印度人对于各种各样节奏组合的预判能力也很强。例如印度人在鼓的即兴演奏中,能够很快速地而正确地判断大鼓的节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节奏型组成的。
印度音乐如同其他民族音乐一样自成一格,强烈反映出其风土民情与生活型态。印度音乐极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着重于心灵的精神层面一般,民族音乐复杂、神秘而多样化,且具有冥想的性灵音乐特色。
(8)印度的音乐都是用什么调的扩展阅读:
印度音乐的底蕴:
印度音乐丰富而复杂的传统,实在是今天是世界音乐文化最丰富的宝藏,也正应验了这个历史攸久民族的伟大,在印度音乐中,我们常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音乐文化中已经失传的特质,音乐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与宗教情怀,即兴演奏的特殊能力,音乐与数学与整个宇宙之间特殊的关系等等;
许多现代的音乐家,无论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的例子,但相对起来,真正研究印度音乐,演奏印度音乐仍然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想,我们应该先从欣赏印度音乐开始,进而了解实践,必定能够开拓我们的听觉的领域,丰富我们的文化。
Ⅸ 印度音乐特点
解开你最神秘的等待—印度音乐之夜,即将于12月9日在半度雨棚揭开神秘的面纱,先带朋友们了解一下演奏家是如何品评印度音乐的。
(图为当代最杰出的Tabla大师Zakir Hussain在孟买的音乐会,两位打击乐大师的“对阵”。每年2月我都会去这个音乐节。)
初听印度古典音乐,一定大为此中的绚丽的技术,华丽的鼓点,和机智的即兴所震撼,特别如果是身临现场的话,观看到音乐家的演奏行为,尤其令人振奋。但我觉得其他音乐类型,比如爵士乐,也有毫不逊色的同样的特征。
那为什么印度音乐令我觉得格外好听呢?是有什么更加特别之处呢?有人说,我感觉它很“神秘”。我觉得这还真是一个完全不能表达出确切意思的,但在此处很确切的词。
第一:我觉得就最整体的层面来看,传统印度音乐虽然是一种演奏和娱乐,但最终极来说,这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美学的表达。是一种令演奏者和听众对于“美”的一种经验。而这种体验通过乐器、声音、节奏、技术、情绪等等手段作为媒介。就像吃迷幻蘑菇,蘑菇本身不是主体,而蘑菇激发的体验才是重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演奏家的技巧、人格处于一种谦卑的地位,他们服务于一种美。
第二:Tanpura——Drone效果。Tanpura这个传统的印度音乐,通常有4到5根弦,没有品,只弹奏空弦。这个乐器的作用就是持续制造一种不间断的声音效果,通常的音建立在主音和属音上,但也要根据不同Raga而定。
看到一句很厉害的话,分享一下:
"Of all harmonic devices, it [a drone] is notonly the simplest, but probably also the most fertile".“所有的和声性乐器中,Drone绝不是最简单的,反而是最富饶丰满的。”来源:van derMerwe, Peter(1989).Origins of the Popular Style: TheAntecedents of Twentieth-Century Popular Music, p.65. Oxford: ClarendonPress
非常赞同!Tanpura制造的一个充满泛音的声域,就像一个神秘的结界,乐器在这个保护场中如泉水般流出来。
第三:Meend。这个是一种在传统印度音乐旋律中最有特征的一种技术。就是从一个音高缓慢或者快速的流动到下一个音高。这种技法在弦乐、弹拨乐中都有。但我觉得,这种技术在人声中的效果最好。或者说,人声在印度音乐旋律方面最有效果。人声具有滑动的能力非器乐能及,在音量上、速度上、运动方式上极度自由。聆听一条旋律中的Meend,就好像音符之间在游动,光影在变幻。
因此,我细细思索了一下,我觉得首先吸引我的是这种音乐传达了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一种人对于美的一种实践和探索的质朴纯粹的追求。在服务于这种“大美”的原则下,用音律raga和节奏tala孕化出的音乐表演艺术,不仅仅体现出非凡的技术,但也必须内化成一种精神力量。
印度人普遍热爱音乐,尊敬音乐家,甚至连对乐器都是特别尊重。绝不会跨过一件乐器。我想他们是领悟了印度音乐的这种力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