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六次人口普查何时结束意义何在男女所占百分比又是多少
现在还没有出来,这事工作量超大,数据统计以后还要做很多统计修正吧(呵呵),估计不会超过15亿吧!至于意义嘛,据说是这样的,呵呵:人口普查具有普遍性。作为全国人口普查来说,这个地域范围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范围。例如,国务院发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中规定的地域范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般在这个地域范围内常住的人,每个人都应被调查到。
人口普查登记具有个别直接性。从调查方法上来看,原则上个人的数据应当由当事人直接申报。但在实际调查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行申报,比如婴幼儿或正值到外地出差、旅游、当时不在家的人就不能自行申报,应由每户指定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如实代为申报。
由于出生、死亡、迁移等原因,人口数是在随时变化的,所以人口普查必须以一个特定时点为标准,全国同时进行调查。不论普查员实际入户登记时间在哪一天,都应该以标准时间为准,好比用照相机把当时的人口状况拍摄下来一样,以免重登或漏登。
此外,人口普查组织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如具有高度集中性,人口普查必须由国家统一组织进行;具有严格统一性,全国有统一的普查方案,统一的工作步骤和进度等;具有定期性,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已规定,每隔五年或十年举行一次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新中国建立后,截止到2009年,我国在1953年、 1964年、 1982年、1990年、2000年共进行了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下半年开始正在进行着第六次人口普查。
㈡ 经济普查几年一次下次该哪年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下次该2023年。
1.第四次经济普查: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8年年度资料。也就是说,调查的是2018年12月31日的数据情况。
2.经济普查的时间要求: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七条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
综上,下一次经济普查,即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的标准时间点应该为2023年12月31日。
经济普查的相关知识
1.经济普查的目的: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2.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3.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以上内容参考:国家统计局-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㈢ 第四次经济普查正式登记结束时间
2018年4月,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始;6月15日,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试点工作已于6月15日前结束。
㈣ 1908到2008世界上所发生过的历史大事
1903年 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形成
1905年 俄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主解放运动高涨
1907年 英法俄协约最后形成
1910-1917年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 十月革命胜利
1918-1920年 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18年11月 德国11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年1月 德国柏林起义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马尔资产阶级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鲜"三。一"人民起义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装起义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1919年3月 共产国际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会
1921年 苏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192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国主义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华盛顿会议
1922年10月 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诺会议
1929年-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1932年4月 朝鲜抗日游击队诞生
1933年1月 德国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埃塞俄比亚反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国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 法国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定
1941年6月22日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苏英美德黑兰会议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 苏英美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8日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8 美国开始实行“马歇尔计划”
194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 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9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20世纪60年代初--1973 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71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8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召开
1979 中美建交
1991 苏联解体
1992 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 欧洲联盟建立
1995年
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取代关贸总协定
1月1日,“欧安会”更名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3月20日,奥姆真理教在日本东京地铁施放“沙林”毒气
4月19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城大爆炸
11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
1996年
3月21日,英国“疯牛病”引起恐慌
1997年
5月6日——6月27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成立
7月8日,波、匈、捷加入北约,“北约东扩”达到高潮
首只克隆羊“多利”在英国诞生
1998年
8月1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承认他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有“不当”关系
2月科索沃危机
俄罗斯加入七国集团
1999年
1月1日,欧元启用
3月23日,北约对南联盟空袭,科索沃战争爆发
12月1日,科学家破译人体第22对染色体遗传密码
2000年
8月12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118人遇难
2001年
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9月11日,美国世贸中心双子大厦遭恐怖分子驾两架民航机袭击倒塌。是历史上最大的恐怖袭击事件。
10月7日,美国发动针对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阿富汗战争,塔利班政权倒台
10月7日,中国男子足球进军世界杯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2003年
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坠毁
3月20日,美军轰炸巴格达,伊拉克战争爆发
4月14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完成
7月5日,世卫组织宣布全球SARS疫情得到控制
8月14日,美国、加拿大大范围停电,日本通过“有事法案”,执意迈向军事大国
8月27日,北京六方会议解决“朝核危机”
10月1日,联大通过反腐国际公约
12月,美国总统布什反对“台独”
12月,萨达姆被捉。
2004年 全国抗击禽流感
9月16日至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京圆满召开。
2005年10月17日 神舟六号升天
11月 11日晚,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揭晓。
12月 6日,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束。
2006年5月20日 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2006年10月 庆祝长征胜利70周年
2007年10月15日-21日 十七大召开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升空
2008年8月8日 北京奥运会召开
本来有更详细的,可是字数太多发不了。可以去这里看看详细点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7346e01009pze.html
http://..com/question/54885801.html
㈤ 人口普查什么时候会结束
要在全国建立起职能健全的普查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保证普查工作的高效运转。 3、科学设置普查项目,合理确定普查内容。普查项目对普查整体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为此,各项普查项目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要做到科学、合理。一是合理设置普查项目。现有的普查项目应进行调整和归并,具体讲:保留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逢0、7年份进行;工业、第三产业、基本单位普查以及日后开展的建筑业、对外经济普查等列入经济普查,逢4、9年份进行。这样,十年四次普查任务,既能减轻各级政府和基层统计部门的压力和负担,又能进一步增强普查资料的可比性和适用性。二是合理确定普查内容。普查内容的合理程度直接决定着普查工作的实效。为此,在确定普查内容时,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以及有关数据用户希望通过普查得到什么样的数据或信息,然后对这些需求进行鉴别;其次要充分考虑普查资料的获取方式、难易程度以及资料的可比性等;再次应着重考虑普查费用的支持程度和基层的承受能力。 4、建立健全统计单位名录库。世界发达国家的普查工作之所以能够直接向企业发送调查表,减少普查员直接入户的工作量,实现普查的高效率、低成本,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储存量大、涉及面广、标准统一、适时更新的统计单位名录库,如美国的SSEL,法国的企业名录库等。我国基本单位的管理部门较多,各部门之间缺乏衔接,标准不统一,至今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统一的、全面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名录库。为此,应加大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设步伐。一是成立领导协调小组。由于名录库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国家应成立规格较高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协调小组,协调各职能部门,并明确统计部门具体负责名录库建立的有关事宜。二是制订和使用统一的统计标准。要按照国际惯例制订和完善我国单位划分和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代码、职业分类代码和行政区划代码等项统计标准。三是工商、编制、税务、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应定期、及时向统计部门提供行政登记资料,建立行政登记资料交换制度。四是对建立起来的名录库,国家要拨专款进行维护,切实做好名录库的更新。 5、实现普查手段现代化。普查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普查工作量的关键因素,应在这方面多下工夫。从调查方式看,要积极引用先进的调查方式,如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增加网上、邮寄等新兴调查的份量;从数据处理讲,全国要实行统一的数据处理方案,积极运用光电录入等先进手段,同时应将一些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AS、SPSS 等)运用到普查数据处理分析中来;从管理手段来讲,要加大磁介质的份量,实现普查数据的高效、安全。 6、强化舆论宣传,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普查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取得社会各界尤其是调查对象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强化普查的宣传动员。一是国家级普查机构、宣传主管部门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宣传意见,宣传部门要列入年度工作规划,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消极对待或收取有关费用。二是在宣传的内容上,要着重宣普查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给国家、单位和个人带来的好处;普查的内容、方式、方法;调查对象配合普查的法律性以及如何配合普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对普查资料的使用范围、管理原则和保密规定等。三是在形式上,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民间文艺演出等形式,对具备一定条件的调查对象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直接进入调查用户,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要通过宣传,使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普查;使调查对象了解和认识普查,增强法律意识,消除思想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普查工作。 7、合理核算普查经费,确保落实。普查经费是普查工作的基础,是普查成败的关键。 为此,普查经费应作为完善我国周期性制度的关键问题加以重视。一是普查经费应依法予以保证。二是国家可根据每项普查的任务轻重、工作量大小,提出经费的总预算,并明确各级政府负担的基本项目和范围。在经费标准的制订上要充分考虑各地的综合经济实力、地理状况、人口、土地面积、单位数多少等基本情况,合理确定各地普查经费标准,以政府或财政部的名义下发,并适时检查和督导经费的落实,避免普查工作结束了,而普查经费还远不到位,使普查机构背上债务负担的现象再度发生。三是国家在对普查经费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应对全国的重点贫困地区给予必要的补贴,以保证贫困地区普查工作最基本的需求。四是普查机构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有关部门或单位委托的调查项目或数据处理工作,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以缓解普查经费的压力。 最佳答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设置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领导工作;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设置人口普查小组,负责人口普查的具体实施。 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大致可分为普查准备、登记和复查、数据处理和公布三个阶段。 1.人口普查的准备阶段 在人口普查的全过程中,准备阶段的工作最多,时间也最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普查工作都用4-6年来完成,我国近几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用时都在2-3年左右,对比来讲,准备工作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我国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人口普查的立法,建立普查机构,制定《人口普查办法》、普查表和工作细则,制定工作计划,试点,普查区域的划分,户口整顿,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宣传工作,物资准备等。 2.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在一定日期内对每一户、每一人进行登记,然后对登记的资料进行全面复查。与其他两个阶段相比,这个阶段工作时间最短,一般不超过15天,参加人员最多,是人口普查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是取得准确资料的基础。这个阶段的任何失误在以后各工作环节中都无法补救。 3.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和公布阶段 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阶段是人口普查的收获阶段。通过登记复查,广大普查员已经把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各种状况登记到了普查表上,或者说我们已经获得了全国人口的微观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加工成能够反映全国乃至各地区人口各种状况的宏观资料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这一阶段的工作不需要每一名普查员参加,主要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承担。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编码,汇总,资料评价,资料发表和印刷,分析研究,总结等。 2011年肯定能完,但是,文件数据开发要彻底结束还早呢ok
㈥ 经济普查每隔几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是什么时间
每隔5年普查一次(即除2004年条例发布第一次经济普查为2004年外,以后逢3和逢8年份均为经济普查年),标准时点是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
2018年7月4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决定》,于2018年08月23日开始执行新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该条例第七条规定: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
截止到2019年2月21日,我国已顺利完成3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在正在进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十条规定, 经济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
(1)采矿业;
(2)制造业;
(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建筑业;
(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7)批发和零售业;
(8)住宿和餐饮业;
(9)金融业;
(10)房地产业;
(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5)教育;
(1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
㈦ 2008经济普查截至日期多少
先看一下你的普查表的抬头,表的编号是什么,是611还是601??
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是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预定在3月底结束,2008年年底填的表只是清查表,只要填一两张就行了,正式的普查表,是一本一本的~~!
㈧ 05年10月至06年1月国内外新闻摘要——急需!
1神六上天 2.赠台大熊猫05年
10月8日~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0月12日~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部署,是指导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10月中旬,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青海、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沿线各族群众生活、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这一事件给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辞职。
10月12日至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我国仅用两年时间实现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航天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11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人用禽流感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开展临床研究,标志着我国在防控大流行流感药物研发方面取得新的进展。11月16日,卫生部首次公布我国内地确定两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其中,湖南一例,安徽一例。其后,又相继在安徽、广西、辽宁、江西确诊4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应对措施,努力控制禽流感疫情扩散。
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结束,普查主要数据从12月6日起陆续发布。利用这次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我国2004年GDP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报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16.8%,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决定对1980年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第6条第1款第1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0月8日~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1600元。
历时两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结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旨在查清第二、三产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初见成效。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大大加快。1月,“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卫六;7月,美国“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撞击彗星,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复飞
国际油价在波动中一路飙升,8月一度突破70美元关口,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纷纷举行活动,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呼吁世界警惕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依然没有缓解,英国伦敦、埃及沙姆沙伊赫、印尼巴厘岛、印度新德里、约旦安曼等地先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伤亡。
8月,以色列实施单边行动计划,从加沙地带全部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定居点撤离,标志着加沙地带结束了38年的被占领状态,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另组新党,巴以和平进程在冲突中迈出艰难一步。
10月底,由两名少年触电身亡引发的巴黎骚乱波及法国近300个城镇,并蔓延到德国和比利时,造成近2亿欧元的损失,西欧长期奉行的移民政策受到质疑。
日本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加剧,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5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亚洲一些国家的强烈抗议,加剧了日本与中国、韩国的“政冷”困局。
㈨ 经济普查几年一次2020下次该哪年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下次该2023年。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七条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除2004年条例发布第一次经济普查为2004年外,以后逢3和逢8年份为经济普查年。
普查内容
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普查表分为以下三类:
1、普查通用表,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普查表、企业普查表、非企业单位普查表。
2、专业普查表,包括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业企业的普查表。
3、部门普查表,包括铁路运输业普查表、银行业及相关金融业(不包括典当业)、证券业、保险业财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