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印度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
犹太民族注重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可以算是最勤奋的种族。 汉人,嘿嘿,在受到各种内乱的骚扰下,在没有产生类似近代科学的学术体系下,让哲学直接投入生产,直接用经验创造出中医,我想不是哪个种族可以比的! 汉人最聪明拉
2. 印度人聪明吗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10多年前有两位外国教授专门做过研究后表示,限制印度发展的其实就是智商了。印度平均智商82左右,全球排名第25。这样一看大家伙就明白了,要说如今印度的国际地位可比他们的平均智商高啊。
2002年到2006年期间,来自英国的心理学教授乍得·林恩和芬兰教授塔图·温汉南对全球80个国家进行了智商调查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我国香港地区平均智商以108的指数摘得这些测试桂冠,大陆地区则以100分拿下了世界第七名,印度则排名为25,指数为82,而印度的对手巴基斯坦为23位,指数为84。看到这一报告,有位自称是来自印度的网友就有意见了,他说,印度的智商水平之所以比不过中国完全就是英国惹的祸。这位网友表示英国殖民期间的经济政策严重损害了印度孩子的平均智商。其实82就挺不错了,基本都进入80——120这个中等智力区间了。
那么这项十多年前进行的智商测试现在是否还能体现出真实的水平呢?当然,十多年前的数据如今可能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不过这个变化只会是差距越来越多,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该地区人口的平均智商水平。经济富裕地区的人口相比于贫穷地区,生活水平必然会更好。而生活水平的高低与否直接就会在当地人口智商水平上体现出来。就比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美国人严重缺碘,随后美国引入了碘盐,这大大的提高了美国人的平均智商。
得益于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我们中国人的智商水平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更是自然而然的。然而轮到印度就不怎么样了?为啥这么说呢?虽然印度如今在国际上也算个强国,经济总量也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十。但占印度绝大多数人口的普通老百姓生活质量还是特别的低,原因就在于伟大的印度教留给现在印度人的种姓制度彻底将整个印度的社会固化起来,让各个阶级之间的流动变为不可能,在这种背景下绝大多数的贱民还有什么动力去奋斗,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呢?这个问题我们能看到,印度政府自然也能看到?早在1947年印度刚刚脱离英国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就被从法律上废除。然而这也仅仅是法律上的废除而已,要想真正把这变成现实有太大难度。
3. 印度人长那么“丑”为啥智慧那么高
丑人多作怪嘛。真正聪明的人是以色列人,掌控世界的经济命脉,握着钱袋子,所有人都是为他们服务的。
4. 是不是越热的地方人越懒,冷的地方人聪明
印度人搞软件很厉害,俄国人搞数学很厉害。就现在来说,总的来看北欧俄国这些国家的整体发达水平确实比赤道附近的国家高了不少,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和冷热有关系。。不过对于一般人来看冷的环境脑子确实要比热的环境中的脑子清醒一些。
5. 为什么印度人很聪明
阿楼你是受谁的影响?印度电影吗?科幻片吗?不能单单子从一种方面来看出自商,要先掌握好你再说,说了也不迟,迟了也不会没人回答你,对不对?你仔细想一下,我相信你很聪明,你说科技领域比较好,那他们为什么连厕所都没有,还在大街露天撒尿?还有很多我不想说了,那些的确令常人作呕
6. 为什么印度人和华人智商最高
(编辑/李守力)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然而美国人说:“美国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 资料显示,美国硅谷中多数(约70%)是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家(这两个民族都是相对古老的民族),美国的太空之城——休斯顿,有70%的华裔科学家!而情商与智商综合指数最高的人种是犹太人。 华夏文明从人类登上历史舞台到现在一直没有谢过幕,而且还派生了许多支流,可见我们的文明的巨大潜力和勃勃生机。 原因是这三个民族共同拥有一个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优良传统: 1、创造了伟大的宗教。中国有儒教和道教。犹太人有犹太教。印度有婆罗门教和佛教。 2、几千年一直诵读经典。中国人读诵四书五经。犹太人读诵圣经。印度人读诵奥义书和佛经。 智慧源于读经,经典是圣人教导众生的文字。整个世界文化都是圣人创立的。耶稣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经典是人类生命的根本,圣人离开了我们,留下了经典,经典成了我们与圣人沟通的媒介。 人在13岁以前,是人一生记忆力的高峰,这个高峰最多能持续到18岁。这是脑科学研究证明了的。这个时候读诵经典事半功倍,这个时期不求理解,但求读诵,直至背诵。经典里有圣人(神、主、佛、菩萨)的加持,“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经典在,圣人在。你只要读诵经典,言为心声,口读经典,圣灵便主在你的心里了。这个时期是人一生最关键的时期,是建立根基的时期。成圣成贤还是成凡,决定于斯! 人在13岁以后,理解力开始增强,到25岁左右理解力成熟,以后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孔子曰:我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以前只是背诵,等到十五岁,开始思考经典了。15岁以前根基打好了,学习任何学科就会非常轻松,非常简单。 王博士举了胡适之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做一个警惕。胡适之四岁就开始读古诗,六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九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自己就能自己看古典小说了。所以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嘛,能够看古典小说,这个语文程度已经很高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一辈子的作文,基础就奠定了,九岁!十一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因为已经读了四年古书了,以前读书是背,现在是自己读,已经有能力自己读了。老师教给他第一本书叫作《资治通鉴》,十一岁就读完了。到十三岁就把《左传》读完了,把《左传》读完了,大概这辈子中国书都读过了,以后就是复习、综合、创造。任何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十三岁之前把所应该读的书全部读完。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脑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要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就没有了,大人才就跟这个人分家了。胡适之接受这种教育,他也没有变成书呆子,以后他的记忆也很好,学英语学得很快,所以十九岁考公费留学,二十岁出国去,到了二十七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先秦名家研究”,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了,名家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十三岁前就读完了。二十八岁回来北京当北大教授。他凭什么当教授,十三岁之前的功力。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作《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三十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十三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他的书不用说了。 可是以后我们的教育部,不再让儿童读古文。于是此后中国人没有胡适之。出不来了,出不来了!可怜的中国!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你不是要写白话文,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什么叫白话文?不好好思考这点,“万世不得超生”!他为什么能,我们不能?我的孩子比他笨,全国的孩子比他笨吗?!思想的问题,教育思想的问题!一个孩子,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一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吸收的能力。是海绵式的吸收,整体的吸收。你教他什么,放在脑子里面。懂不懂?不懂!但是不懂就没有用吗?你看看胡适之就好啦!长大就有用,一个人是会长大的,学的这些不懂的东西,他有时间去懂,你怕什么!但是现在不学,一辈子就来不及了!
7. 埃及和印度哪个国的人智商高
埃及和印度的人智商一样高。
不一样的是印度总是自以为是,
自不量力,
不断挑衅中国,
其实挺可笑的。
其实埃及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
8. 印度人比中国人聪明吗
1、印度哲学比不上中国,唯一的佛教算哲学,但是却已经消亡了,现在是印度教的天下。
数学比中国的基础好,要知道,我们所说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发明的。
软件方面不强。印度软件方面只是国际上的分包商,也就相当于加工飞机的零部件而已。他不能把这些零部件拼成飞机。
2、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那个民族比其他民族聪明的,民族有差异,那只是发展问题,不是IQ问题。
3、西方列强早就看透了印度,认为他不会和他们抢夺天下,所以不妨和他友善些。可是有能力抢夺天下的国家,例如,俄罗斯,虽然都成了西式“民主”国家,可是仍然被他们敌视。他们绝对不会掉以轻心的。
4、NASA里面全部是印度人又怎么样?还不是美国的奴才!何曾见这些人才为印度建立自己的航天工业?
9. 印度人,犹太人,中国人谁聪明些
中国人 看看我们的盗版 山寨 第一!
犹太人最聪明!!!!!!
在中国,我们看美国;在美国,我们看世界。
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首先,美国是移民国家,接纳并保存了各种文化;然后,美国因为本身体制和体系都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为了力求发展和创新,通常很多人会去关注别国的时态或者寻找机会。这就好比你在小渔船上的时候,会去看巡洋舰,总想有一天有一艘那样的船;而你在巡洋舰上的时候,没有部件要你维修,全自动化的仪器不需要你去掌舵,那么你会去看小渔船有什么需要,或者维持秩序,或者进行帮助。-- 当然,这里有些时政和外交内容就不是我要描述的范围了。
1 犹太人
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上曾经被亚叙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统治过,到公元前63年,彻底被罗马帝国占领,失去自己的国家。于是这个民族流离失所,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但是他们保存自己的文化,几千年都没有改变过。并且,犹太人非常地团结,为了复国大业,忍辱负重,在世界各国形成了非常有影响力的犹太阶级。1947年,经过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努力,在联大181号决议下,终于复国,重新有了自己的祖国--以色列。
纽约的犹太人非常多,犹太人有三种:正统犹太人,保守犹太人和改革犹太人。尤其在布鲁克林,经常可以看到头顶宽边大帽、身着黑色大袍的正统犹太人。他们不与外界接触,只跟自己社区的人通婚、经商。头上有一顶小沾边薄饼样小帽的是保守犹太人,相对与外界有所接触。而改革犹太人则是通过环境与传统的结合,既融入社会又保存传统。
在纽约或者美国,中国人是通过面孔来辨认的,而犹太人则是通过传统习俗来辨认的。犹太人很努力,美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很多都是犹太人,他们也大都是知识分子,医生、律师、商人,渗透到了中上层领域。
犹太人擅长做生意也是举世闻名的。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去买二手电视机。电视的质量是不错,但是价格比较不容易接受,要80块,而通常都是20-40块左右。同学一问,倒~,对方是犹太人。被气势镇住了,那个同学连讨价还价都没敢,直接就回家了。路上还嘀咕,“早知道,我就说我是德国人了”。
犹太人的心很齐,即使已经到了精英阶层,仍不忘记自己是犹太人,仍要为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努力。以色列复国,是美国的外交策略,更是世界各地犹太人努力的结果。美国在联合国的政策,需要通过上院2/3投票通过。而美国政治中,又有“游说”这个活动,就是通过个人关系同上院或者下院的议员拉拢关系,获得支持投票。犹太人因为经商和教育程度,大都有很上层的关系,在“游说”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才有了美国主导的联大181号决议。
这不经让我想到了中华民族。华人在美国的地位也不能算低,天生的聪明和后天的吃苦,使很多华人也进入了精英阶层。但是美国对华政策却一直没有改善过,或者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原则态度让美国很感冒,但是我们也不经要深思,外交政策是一项能屈能伸的政策,为什么华人对国会的影响远没有犹太人来得那么大。
2 中国人
Chinese,在这里的含义是华裔,所有中国人(包括香港台湾)和中华民族的后裔。一部分是几代在这里生活的华人,另外一部分就是我们这样刚来的中国人。这里我主要讲的是中国人,就是有中国国籍的人。
这个话题我不是很愿意提起。真的,作为中国人,我为自己国家的日益繁荣自豪,为文化自豪,但是提到中国人,有些话还是不得不说。有个朋友来这里多时,在曼哈顿工作。她的工作换了好几次,最后的原则是“找没有中国人的地方”。刚来的时候,对她的话有些不屑一顾。但是后来发现,毕竟是过来人,肯定是深有体会的。
碰到过两件事情。
一个是中国同学。寒假回国的时候打算一起订机票,我告诉他一个网站,机票特别便宜,大家商量好一起走。过了几天,我正好去机房,看到他一个人在那个网站订票系统上写什么,当时没有多想。又过了几天,另外一个同学告诉我说,那个人已经自己订了机票,并且得意的表示,拿到的是最后一张打折票,决定悄悄回国。
又有一次,在中国学生网站上找到一个二手打印机,于是去看。是一个女孩,她说自己的手提坏了,所以也不需要打印机了。然后拿出一叠发票给我看,说墨盒是新买的;并且说,这个打印机也是她刚从别人手里买来的,还没来得及用,如果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去找那个原卖主。打印机看着不错,我就买了。回家就发现根本不能用,磁头坏了,一张纸都打印不出来。找她自然是不认账的,说应该去找原卖主。这个女孩生活也不容易,屋子很旧很脏,并且在我买打印机的时候告诉我一套透支信用卡的办法。为了这20块,她也是煞费苦心的。首先说手提坏了,自然就有卖掉打印机的理由;然后,通常大家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试用,但是你不可能想到她那里没有电脑,你也不可能自己带个电脑去试,自然就被打印机那擦洗非常干净的外表迷惑了。事后告诉朋友,朋友说,中国人的东西你也敢买?他也是中国人,但是说这番话也是情非得已。
或许我碰到的只是个例,我也宁愿相信自己碰到的是个例。一个民族可以排外,可以保守,但是不可以欺骗、玩弄自己民族的人。民族是一个集合概念,水涨船高,齐心共奋才是出路。很多中国人在国外,不是和外国人竞争,而是喜欢跟中国人自己竞争。经常时不时地打探消息,然后暗自下力。在国外,你可以经常看到日本人成堆出入,东南亚人一起说笑,但是很少看到中国人在一起探讨。很多帮助是表面上的,但是相互间却一直争夺各种利益和机会,却不会去同日本人、欧洲人或者美国人竞争机会。其实别人看你的时候,看到的是中国人,而不是你某某人一个人。犹太人的复国,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团结的结果,甚至可以创造一个国家。那么中国人呢?真心希望海外的中国人把眼界放宽,把心境提高。中国现在已经能够让我们自豪,那么有一天,我们也愿意中华民族这个集体能够让我们有向心感。
印度人
小时候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出产载歌载舞、情节简单电影的国家;然后,就是一个经常跟我们因为边界发生矛盾的、6个邻国5个打架的小气国家;再后来,听说他们发达了,因为软件产业,成了美国硅谷的主要外包国家,但是他们的软件水平实在不如中国,很多技术问题他们居然暗地里再次转包给中国人做。总之,印象实在不好,还有一些剽窃、掠夺中国智慧的嫌疑。他们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英国殖民历史造成的语言优势,还有地处印度洋这个拿破仑都不放过地理环境。
一个去过印度的朋友说,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国家。一方面,他们经济发展的连日本都不敢小视,另外一方面,他们的民族传统、环保和人文理念集落后和最发达于一身,造就了一个奇异的国度。他们讲究的是自然人文主义,有些事情让你看不懂:男人牵着手在大街上走;淌过雨后的积水也不觉得脏;如厕,也是自然主义,不需要茅屋,就在路边解决。有些道路你就不得不绕着走,因为到处都是经过消化后重返自然的物体。他讲了一个笑话:印度人随地大便,戈尔巴乔夫访问印度的时候,对拉及夫·甘地得意地说,我们国家就没有这样的事情、很干净的。改天甘地访问前苏联,果然,道路整洁,树木葱葱。忽然,见到一个人在路边如厕,甘地说你们不也有嘛。戈尔巴乔夫大怒,派克格勃查出那个人是谁、让他那么丢面子。不日,克格勃报告:那人是印度大使。
笑话归笑话,也折射了一些印度人的习俗。然而,印度也有可爱的地方。朋友去的是新德里,那里的人都是素食,对动物非常保护,经常因为一头大象或者一头牛经过马路、车子全部等候,而引起交通阻塞。他们不砍伐树木,不使用一次性餐具,非常的环保。这些理念,都使印度超越了最发达的欧美国家。
纽约的Queens皇后区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印度城,和布鲁克林的中国城可以媲美。以前看到不同的东西经常觉得是异类,但是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的不同太多了,以至于由陌生到熟悉,到喜欢。逐渐的,我喜欢上了印度文化。印度的首饰非常精美,我的一个朋友一到各地就买当地的手镯,现在手上套了几十个,随着手臂摇摆,摇曳多姿,平添妩媚。印度的首饰让人想起了这个奇异国度曾经有过的辉煌和灿烂,有着闪烁的图案和耀眼的色彩。印度的莎丽,也非常具有女性的曲线动感,长衫、裤子和围巾,不经意间就漂荡起女性的柔媚。好的莎丽制作精美,都是手工缝制、刺绣,但是价格很昂贵,一套500元以上。也有女孩穿的随意装,还真想买一套,中国面孔穿印度服装,一定是另外一种感受。
在印度城买了一张歌舞片,本来想看看载歌载舞的情节,回忆儿时看露天电影的感觉。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的娱乐业也开始走上了繁荣,宝莱坞出品的电影电视已经到了一定的艺术和商业境界。男女主角英俊漂亮,很有魅力,影视的制作从灯光到造型有动感、有梦幻,让我看得爱不释手,并且开始学习印度舞蹈。印度这个有点妖媚而神秘的地方,发源了印度教和佛教,发源了瑜伽,崇拜性文化,使得人们的一举一颦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妖娆。
印度美食是很多人更换口味的不二选择。在国内,我们选择川菜、京菜、杭帮菜,而在这里,你可以选择意大利菜、法国菜、西班牙菜、墨西哥菜、印度菜,等等。虽然在我的口里都不及中国菜,但是变化也是一种惊奇。印度菜很讲究香料,一道菜有几十种香料配制而成。有一种香料一寸长,还有两根胡须,第一次吃的时候还大叫,菜里出蟑螂拉~ 弄得朋友哭笑不得,告诉我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原料。英国殖民期间,掠过了大量的香料,使得西方人体会到了印度美食的魅力。印度菜有着很强的滋补作用,这也是他们成为人口大国的一个主要因素。很多西方人慕名而去,估计辉瑞公司会很一阵郁闷。
印度人吃饭用手,把各种菜和米饭使劲搅拌在一起,然后用手抓。Curry在我们理解是咖喱,但是在印度菜中,泛指有汁水的调料菜。印度菜以curry为主,可以拌米饭,也可以拌馕(一种印度饼)。不过有一次在印度餐馆看到一个印度人吃牛肉,餐馆也卖出了猪肉以外的肉类,后来了解到,印度北部笃信伊斯兰教,和南部纯素食不同,他们也吃肉。从饮食文化了解宗教,了解延伸的文化,可能是纽约赋予各国来客的一个不同的机会。
日本人
日本文化不用我详细描述了。日本人的群羊效应在国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很多时候都是群体出现,一起讨论,一起外出游玩。相对来说,日本人对西方文化的接受没有中国学生那么快,而且大部分日本人说英语总有改不掉的扔弹珠的口音。
日本人不太喜欢说话,总是坐在角落里,很安静地奋笔疾书。不过当你去看他们的笔记的时候,发现都是用日语记的,弄得你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
日本学生从不当面发表意见。如果有什么问题,总是喜欢嘀咕或者等人走了以后再说。如果一个小组作课题闹意见了,西方学生会直接说“我不同意这个方案”,但是日本学生不会表示反对,但是会找一个也有意见的人,说“我英语不好说不清楚,你去提出意见,我一定支持你”。总之,跟西方人不同,日本人不会把意见直接提出来;跟中国也不同,日本人没有“认了也就认了”的忍耐。可能礼貌是他们的文化,但是表里不一就不容易被认可了。
日本人很团结,很喜欢宣扬自己的文化,经常自发组织其他国家的学生学习和气道和茶道,并且组织这些学习者进行表演。很多日本社团也定期组织文化活动,提供大家品尝清酒和日本料理,同时还有各种日本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演出,尽量多的吸引人们来参加并且学习他们的文化。相比之下,中国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不多,大部分是别人自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了才来问的。
这里的日本电影很多,还有动漫。在纽约,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电影,而不只是好莱坞大片。好莱坞的大片,看的时候你哭啊笑啊的,看完就忘了。但是这里很多其他国家的电影,展示了人文和文化精神,制作虽小,很多内容是很震撼的,让你看了会一直深思看似很土的镜头后面映射的内涵。我以前从来没有体会,除了俊男倩女外,一部电影可以如此的好看和精彩。比如阿根廷,澳大利亚,北欧的很多电影,描写的都是微不足道的生活,但是你会为他们的生活理念而感动,并且尝试去了解它们、理解他们,以至于会喜欢他们。所不同的是,亚洲电影的人文理念一并是“视死如归”,而欧洲和美国电影则是“生命是最可贵的”。
离题。说回来。
日本人不太喜欢其他国家的饮食,欧洲的奶味太重,东南亚的调料太多,中国菜太油,快餐不健康,所以他们经常自己做菜。寿司在这里到处可见,有上好的手工制作价格不低的,也有大批量制作的成品。插一句说,有趣的是,很多店家,在这里卖皮萨的不是意大利人而是墨西哥人,卖寿司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缅甸人。
中国人很不愿意被认作日本人,通常被人误解以后,还一脸委屈地问别人:我矮吗?我眼睛小吗?我卑躬屈膝吗?好在我的长相非常的中国,几乎不用辨认就可以知道是中国人,但是还总是不忘傲气地告诉别人“我是中国人哦”。不同的是,台湾和香港人喜欢说”I’m from Taiwan/ Hong Kong, China”,而我们总是说”I’m from China”,别人追问哪里的,就说” Beijing/ Shanghai/ Sichuan”。不过,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西方人已经把中国(而不像以前是日本)作为亚洲的主流,看到亚洲面孔一概统称中国人。赫赫(我得儿意的笑,我得儿意的笑)。
10. 印度人的智商真的很低么
印度人都是一般都是勤劳勇敢类型的吧,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怎么能说智商低呢?智商低经历上千年,还不早就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