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的航天实力如何印度发射火箭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这款火箭是印度用来准备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火箭的芯一级使用的推进剂仍然是四氧化二氮与偏二甲肼,由于这些推进剂都是有剧毒的,所以也被航天爱好者们形象地称之为毒箭或毒发。现如今,一流的重型运载火箭使用的都是氢氧发动机,采用液氢液氧为燃料,不仅高效且环保,这是当今运载火箭发展的趋势,可见印度对于这一块的研究还是很薄弱的。
印度对于本国航天的投入,在近些年看来一直是增长的趋势,并且他们还制定了“15年愿景、7年战略、3年行动计划”等重要举措,着力改革航天发展,同时印度大力培养航天人才,国外一些着名的航空航天大学及学院中来自于印度的留学生,每年都在增加。
印度对于航天是有很大远见与抱负的,切莫小瞧他们,他们有自己的运载火箭,有独立的探测器研制技术,技术确实是他们自己的技术。并且印度民众对于他们的航天事业非常支持,可以预见,印度将在较短的时间内追赶上来,也迈入到太空探索俱乐部的第一梯队中来。
B. 印度总理直管,为何卫星还会发射失败印度的太空能力到底如何
印度一直将太空力量的发展视作迈向世界大国、体现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步骤。其用国家计划来打造空天能力,已经持续了将近五十年。8月,印度发射“间谍卫星”失败了,火箭的第三级低温发动机性能异常,直接在大气层内就爆炸了。这颗卫星号称印度“间谍卫星之王”,是该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成像卫星。如果成功发射,可以直接监控到边境进行反间谍操作。
五、结语
文末,我们简单对比一下中印空天能力,目前,印度航天在大型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和载人航天等领域,是明显落后于我国的,其很多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也是综合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的明显差距。但在应用卫星和军用航天方面,印度却与我国的差距不算太大。凭借这些方面的技术掌握,印度的空天能力稳居在世界5-10名左右。
严格来说,这个成就还是值得印度人吹一吹的,毕竟,对于 GDP 只有我国约 1/5 的印度来说,印度在发展军用航天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而印度能取得不错的空天发展,有这么几点值得一提,甚至值得借鉴的。
C. 为什么印度一箭可发几十颗卫星,是不是说明印度火箭技术比中国强
严格来说,在印度发射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航天机构发射过如此多的卫星。印度在2016年6月成功发射了一箭20星,自此开启了它惊艳世界的征程,中国用长征六号火箭也创造过一箭20星的纪录,俄罗斯最高纪录为一箭37星。
更多人认为,印度能把104颗卫星同时发射到太空,那么它的火箭技术也应该十分先进。此次承担发射的是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C37。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C37属于四节火箭,有固态及液态燃料系统交互使用,第一节为固态推进火箭有138顿重的燃料,直径为2.8米,其首级火箭推进器是世界最大的推进器之一,它还拥有6枚助推火箭,其中4支在地面就点燃,其他2支则在空中点燃,每支固态辅助推进火箭都有9顿重。
其实,对于航天发射来讲,发射卫星的数量多少并代表核心问题。印度这次发射都是将卫星投放到同一个轨道上,航天业内的专业人士都懂得其难度不大。因此航天技术的高低不是只表现在某一个点上,它代表的是一整套复杂的科学体系。
D. 中国一枚火箭运载10颗卫星,印度104颗,印度航天已超中国
一箭多星”技术指的是同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把多枚卫星送进轨道。“一箭多星”的实现代表着一个国家运载火箭能力更上一层楼,当然卫星数量越多代表技术也更加困难。目前,发射“一箭多星”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在2017年,印度曾经发射过一次一箭104颗星。这个数量不仅远超中国,也远超美国,美国的最高纪录是一箭64星。因此有网友惊呼,印度的火箭技术已经超过中国。
E. 世界各国历年来火箭发射次数及成功率的最新条形统计图排名
摘要 2020年世界各国火箭发射成功率:
F. 印度发射卫星火箭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印度火箭的制造工艺不过硬,是造成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
当地时间25日16时05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从安得拉邦的斯里赫里戈达发射场发射这颗卫星,但执行发射任务的GSLV-F06型运载火箭在升空后不久突然爆炸。新华社/路透
12月25日,当世界沉浸在圣诞节的欢愉中时,印度人的心情却极为沉重。承载着印度航天大国梦的GSLV大推力火箭再次出师不利,在升空45秒后出现故障,火箭连同上面搭载的重达2.3吨的国产通讯卫星GSAT-5P轰然爆炸,化为碎片。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数以亿计的印度电视观众,亲眼目睹了这灰色的一幕。
GSLV是印度在引进俄罗斯等国装备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一种具有地球同步运载能力的大推力火箭。然而自2001年初次发射以来,这种火箭迄今只有两次完全成功地实现了发射任务。有关分析认为,印度火箭的制造工艺不过硬,是造成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
过度依赖外国技术装备
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一位官员透露,印度专家对GSAT-5P通信卫星发射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认为,此次发射的GSLV-F06型运载火箭升空后不久,由于火箭上的一个硬件出现问题,导致火箭飞行控制系统出现故障,随后418吨重的运载火箭出现了轨道偏离等失控现象。地面控制中心发现后,随即下达了火箭自毁指令,目的是使火箭和卫星的碎片能够落入孟加拉湾海域。
自从2001年4月以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总共发射了7次GSLV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但其中只有2003年5月和2004年9月的两次发射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其他几次或者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或者火箭发射后不久即失去控制导致发射失败。从前六次的发射经验来看,有几次发射失败问题都出在印度自制的低温燃料发动机上。
GSLV是一种传统设计型的三级火箭。第一级是重139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第二级是常温液体火箭燃料段;第三级是携带15.2吨液氢液氧的低温燃料发动机。该型火箭的低温燃料助推段,部分采用了俄罗斯的技术,部分是印度的自主技术。一些印度研究人员认为,此次发射失败的GSLV-F06型运载火箭,采用的是俄罗斯的低温燃料助推段,故障很可能就出在这里,反映出印度对外国技术装备的过分依赖。
研究人员认为,一枚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包括几十万个零部件,使用大批各种材质的部件,每一个部件的质量都直接关系到火箭发射的成功。就拿GSLV火箭的三级分离系统来说,每一个系统如果发生微小的差错,就会给整个火箭带来毁灭性灾难。此外,印度火箭为了加大推力,以便达到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必须使用温度在摄氏零下250度以下的液态氢和液态氧低温燃料。然而,这两种燃料从生产、运输、加注直到发射,对于火箭的材料和质量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火箭发射失败,显露出了其基础制造业系统的薄弱环节。
制造业薄弱是最大短板
印度火箭发动机制造上的缺憾,同该国制造业整体薄弱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一直都是印度迈向现代化道路上的一块短板。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崛起,走的是一条依靠研发、引进来实现自有品牌的道路。因为印度在设计思想、与西方接轨的财会体制等方面具有优势,该国近十几年来在服务业、软件产业等方面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其制造业却一直没有较大提升,硬件产品的制造显得十分薄弱。
目前,印度整个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只有17%,主要表现在,印度的大部分产品质地粗糙,不够精良。以电子产品为例,目前印度市场上的电子产品,大部分是西方以及日本和韩国的品牌,印度的本土制造在设计上并不落伍,产品质量也还说的过去,但在制造上却总是显得不够精致,因而价格也就低于进口产品。
另外据业内人士透露,印度市场上的手机,不论是国际知名品牌还是印度自创品牌,其内部零件大部分来自中国,离开中国组件,印度本国手机根本无法上市。印度大城市最新建成的几个航站楼和地铁系统,也都是大批引进中国产品和技术服务。以至于一些印度人士在媒体上惊呼,印度与中国在制造业上的差距越拉越大,印度将在未来的现代化竞争中彻底输给中国。
印度的军工制造能力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远程导弹等尖端技术领域,印度曾提出多个庞大计划,但鉴于经验和技术方面的欠缺,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
以印度引以为傲的“烈火”导弹为例,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其射程,印度在“烈火-2”的基础上提出了“烈火-3”甚至是“烈火-5”等更为先进的型号。但就在本月初,“烈火-2”改进型导弹的试射失败,再次暴露出印度“烈火”家族技术不稳定的弊病。更有甚者,印度海军还曾直接将陆军的“大地”弹道导弹竖立在老式护卫舰的直升机甲板上充当远程威慑手段,这种“赶鸭子上架”的行为令外国同行大跌眼镜。
目标与现实存在脱节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工艺水平不足外,印度航天的研发基础与宏大的战略目标存在“脱节”,也是造成火箭发射屡屡失败的一个原因。
为了振奋民族信心,印度政府制定了庞大的航天计划。1975年,印度依靠前苏联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80年,印度首个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SLV-3成功地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卫星和火箭发射任务,于2008年10月成功地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月船一号”。在此基础之上,印度宣布要在本世纪20年内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
然而,与宏大的航天计划相对应的是,印度航天业的基础设施较差,经费也紧紧巴巴。为了在节约经费上另辟蹊径,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在积极研制新型火箭发动机。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制的“艾瓦塔”火箭发动机,在重量和燃料需要量上都不同于美国传统的火箭,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太空探测。
但是一些航天业界专家认为,太空探索计划是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开展的一项工程,有关的工艺技术和技术创新都已经过各国几代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印度航天专家不可能离开现有的理论实现技术创新。此外,据曾经考察过印度航天研发基地的一些西方专家指出,印度航天专家在理论科学和数学上具有独到的优势,但并不能掩盖印度航天工业研发基础薄弱的事实。印度火箭发射所需要的许多关键部件,目前还都依赖进口,特别是在低温火箭发动机及其相关技术上,印度仍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就火箭发射这样的高端产业而言,一个国家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链接:
印度人惊叹中国“手工活”
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印度人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更多地展现的是其精神层面的创造力。例如,印度是印度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等古老宗教的发源地,同时在古代哲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研究印度宗教的外国学者,穷其一生都无法完全弄明白印度极为庞杂的神话传说体系,而印度人复杂深奥的逻辑思维方式更是令外国同行自叹弗如。
然而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没有流传下来精美的古代工艺品,或者令人叹为观止的手工器物。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印度现代制造业“先天不足”的一个例证。
《世界新闻报》驻印度记者经常能在该国市场上看到一些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古朴隽永的特色,但在做工上却显得韵味有余,精美不足。记者有时会从中国带来一些苏绣和漆画送给印度友人,其精美绝伦的做工常常会令收到礼物的印度人拍案叫绝,惊呼这样精致的东西印度人绝对做不出来。虽然不乏溢美之词,但也些许透露出中印两国工匠“动手”能力的差异。
G. 印度载人飞船也要发射,和我国相比,印度的航天实力究竟如何
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起始于2007年,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承担。
从2007年开始,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进行了600公斤太空舱回收实验(SRE),并且使用极地运载火箭(PSLV) 将太空舱发射升空,在近地轨道运行12天后返回地球。
在之后印度还进行了乘员舱大气再入实验,以及2018 年的中止试验,这让印度基本上掌握了太空飞行所需的耐热材料、技术和程序。
我国的载人航天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其中经历了太多的艰难,但依靠航天领域的科学家们,在欧美人的质疑眼光中,完成了一系列的载人航天壮举,现在还完成了“天宫”空间站的初步建设,在航天领域,我国绝对处于头部集团。
印度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10多年过去了,才在俄罗斯的帮助下,研制出袖珍版的“加甘杨”载人飞船,这个只比神舟系列飞船的返回舱要重一点。说白了,也就是让宇航员到太空里面去体验一把,什么科学实验根本就不可能进行,拍上几张照片就得立即返回,至于舱外太空行走就更加不可能了。
总体上而言,印度目前的载人航天水平,差不多相当于我国在上世纪末的水平,想要真正成为航天强国,印度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H. 印度经济实力不行,为什么感觉印度航天技术很发达
印度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只能排第五,排在它前面的依次是美、俄、欧、中。所以在世界上拥有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印度的水平属于中上游。但印度人一直为他们的航天技术而自豪,这主要是因为下面三项成就:
1.火箭技术
火箭最关键的技术是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中国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是印度的5到10倍。中国可以向深空提供25吨的补给。中国正在建造长征九号火箭,它将在未来10年内把发射能力提高到100吨以上。印度最多能发射4吨。由于印度没有大推力火箭,所有的计划仍在想象中。
2.一箭多星技术
印度一次发射104颗卫星。中国强调具有一次发射200颗卫星的能力。
3.卫星网络
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卫星网络北斗系统。中国的卫星数量超过俄罗斯,也超过欧洲和日本的总和,接近200颗。印度目前在轨卫星20颗左右。
4.载人航天技术
印度没有载人航天技术,而中国已经有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以及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天舟二号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
5.深空技术
中国实现了无人登月和实现从月球“回”地任务。印度的航天技术算不上很发达,只是在印度这个国家整体的层面来看,它的航天科技比较突兀亮眼而已。印度尽管嘴上不说,但印度的航天科技还是把中国作为了“假想敌”和追赶对象的。
I. 世界各国历年来火箭发射次数及成功率的最新条形统计图排名
摘要 你好,公布的只有2020年的其他年份的并未公布,,1、美国,发射44次,成功率93%
J. 世界各国的火箭发射成功率都多少中国与印度都什么水平
美国为92%,中国93%,日本95%。
发射成功的概率多少跟发射航天器的类型,次数都有关系,中美日三国的成功率基本上是一样的。
中美俄欧盟算是世界上航天科技走在前列的国家与组织,是第一梯队。
至于印度- -总体来说航天科技还比较薄弱,属于比较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