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为什么是古代国家

印度为什么是古代国家

发布时间:2022-05-05 07:32:49

Ⅰ 古印度和古代印度是一个意思吗

古印度和古代印度是一个意思吗基本1意思

古印度指古代南亚地区,是一个地理概念,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尼伯尔、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以古印度王朝为主体。 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主权国家,南亚大国,发展中第二大国,仅次于中国。

望采纳

Ⅱ 为什么说古印度文明,和现在的印度没半毛钱关系

古印度,是世界4大文明之一,和古印度齐名的有,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中国,在这当中,古印度绝对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存在。在印度历史上仅有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等少数的王朝是由印度人建立,其余的统一国家都是由外族入侵建立,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所以印度不像中国那样,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

印度至今仍然被语言,种姓制度,社会结构,民族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困扰。印度能否制定有效的策略,走出这一困境?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Ⅲ 印度也算是古国之一,它最早的文化是什么文化

提及文明是自然的,自然地想到古埃及,古代印度,古巴观光和中国文明。原因是一个文明的古代国家,因为他的历史很长,至少有5000多年,这些文明在古代非常强劲,而他们的影响继续这一天。然而,仍有许多文明符合这些条件,如古希腊文明,但它们并不是文明,因为古代文明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古希腊文明是古埃及。文明与古巴文明文明的影响。

但最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印度文明的直接恶化,从7世纪开始,12世纪结束了印度政府。原因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带来了伊斯兰文化,直接导致了印度河流域的一些人和印度地区成为穆斯林,导致古代印度文明的直接恶化。印度最强大的是11世纪的比巴努林王朝。领导已经达到印度的12次,直接导致印度北部地区的破坏。此外,其他人将继续在印度地区继续持续政府,伊斯兰文化持续入侵。后来,荷兰和英国入侵,印度直接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此时印度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是一种文明混合。

Ⅳ 印度的古代国家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

古代印度文明

一、印度的历史风貌

就地理范围而言,古代印度大体上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国的领土。我国自西汉起就有了关于印度的记载,当时将印度称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印度”这一译名起始于唐代的佛僧玄奘。

印度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特点: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特点可从下面几点来认识:

1、民族和语言

印度没有全国统一的语言和字母;印度没有一个纯粹的印度人种。居民成分包括所有三大不同人种——黑人,黄人和白人——且组合和比例各不相同。与非洲俾格米人有种族关系的矮黑人是最早的人类之一,在东部的安达曼群岛仍可发现。北部和西北部是浅肤色的地中海人,为印度一雅利安人的后裔。在南印度分布最广的是着名的达罗毗荼人。另一类型的人,被称为澳大利亚人种。蒙古人种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边境地区。在西部沿海地区可发现阿尔卑斯山区的类型,有的还稍有日耳曼人特征(眼睛呈灰色或蓝色)。印度人也没有什么典型的饮食,不过他们比欧洲人更加喜欢吃大米、蔬菜和调味品。北印度人觉得南印度的食物难以下咽,而南印度人也不爱吃北印度的食物。

2、地理和气候

印度在地理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南部的三角地带或半岛部分,被称为德干,完全属热带范围,德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个缓坡高原。印度北部被称为印度斯坦,北部以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为界,南部从低矮的文迪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气温包括热带的酷热和北部高山的严寒。印度斯坦大部分地区是平原,面积约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面积的总和,有印度河和恒河这些大水系流经。水流平缓的恒河比印度河较少泛滥,最能造福人类。作为“母亲河”,恒河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人的圣河。 印度的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在通常情况下,每年的六月,包含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水汽的季风向东北方向横扫大陆,带来大量,但不规则的降雨。南部德干的西海岸和东北部恒河平原(现孟加拉),洪水常常泛滥成灾。印度还常常遭遇干旱。印度河一恒河水系为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南印度半岛几乎都是靠降雨来灌溉其肥沃的土地的。由旱季引起的反复发生的饥荒给印度历史打上了烙印。

此外,印度雅利安人在他们的次大陆上与外界隔绝的程度也远不及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人。印度西北部的山脉不是不可逾越的 ,实际上,在大部分时间里,印度北部与中东和中亚之间的相互影响超过印度北部与半岛南部之间的相互影响。

3、多样性中的统一

然而,尽管存在着这种明显的差异,但仍然还有一种与它同时存在的统一性。从社会上层来说,印度的统治阶级就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这个统治阶级就是印度资产阶级。地域上也相对统一,即印度次大陆。还有是文化的统一性,在这块地域上产生了与周边地区完全不同的文化,十分独特,也十分有生命力。在印度没有动用武力的情况下它的宗教哲学就在中国和日本受到了欢迎。虽然当时几乎没有一个印度人到过这两个国家,并与之做生意。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缅甸、锡兰的文化肯定也深受印度的影响,虽然印度当时并没有占领它们。

但是,印度不太重视历史,这是研究印度史的一大障碍。印度实际上没有历史记载值得提及。在中国则有帝王的编年史、各县县志、古代历史学家如司马迁等人的着作,墓碑以及卜骨等等,能有把握地把中国历史追溯到大约是公元前 1500年。在罗马和希腊,虽然没有中国那么多古代文物,但却有一些很好的历史性的文学作品。甚至人们还可以读到埃及的、巴比伦的、亚述的和苏美尔的历史记载。在印度却只有一些模糊的民间传说,却很少有超出神话和传说的文字记载。我们无法编写一张所有历代帝国的名单,有时连所有的王朝都记载不全。所留下来的仅有的一些材料,又是那样模糊不清,以致连穆斯林时代以前的任何印度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都无从确定。很难肯定地说出,一个伟大的帝王到底统治过多少领土,这也是很难说清的。除了克什米尔和坎贝外,其它地方的历代王朝根本就不曾有过编年史。印度文学中的某些伟大作品也是这样,这些着作虽然流传下来了,但作者的生卒年月却几乎无人知道。幸运的是,总算还可以大体上确定这些作品写在哪个世纪。人们常常只是说确有过这样一位作家,但有时又对此发生怀疑。不少据估为某一作家所写的作品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写的。
所以我们只能粗线索地构画出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而将重点放在文化方面。

Ⅳ 1、古印度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古印度文明:不属于今天的印度,主要位于巴基斯坦


一直以来,四大文明古国被认为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在中国,大多数人都以为古印度文明是在现在的印度版图地域上。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古印度文明”不属于现在的印度,而属于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




呾叉始罗古城是原始佛教的圣地,释迦摩尼佛最初曾在此地布法。阿育王为太子时,曾为此国首领。据说在前6世纪时,此城是佛教十六列国之一的犍陀罗国的都城。

在佛经中,呾叉始罗和原始佛教紧密联系在一起。传说佛陀释迦牟尼早年曾经求学于呾叉始罗。大乘佛教形成于这里。护法阿育王登基之前,曾是呾叉始罗城的总督。从此,在这片与佛结缘的土地上,数不清的僧尼筑起数不清的寺院弘道传法,数不清的信众刻下数不清的佛像顶礼膜拜。

在呾叉始罗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佛教造像。其中最美的是一尊佛像,世尊双目微垂,嘴角若抬,好像在冥思,又好像在微笑。

佛经说,阿育王皈依后,大兴佛法,广筑堵波(佛塔)八万四千座,供奉世尊舍利八万四千枚,其中一座着名的宝塔就在呾叉始罗。因是供奉世尊的,所以称为“法王塔”(Dharmarajika)。

在呾叉始罗众多佛教遗址当中,法王塔是相对保存最完好的。周围残留的数处屋脚,和虬劲的古木几株,映衬着塔身,在旁遮普宝石蓝般的天空下显得高大宏武,令人心生敬畏。

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都曾到过此地。法显在《佛国记》中提到有关呾叉始罗词源的传说谓:“竺刹尸罗,汉言截头也。佛为菩萨时,于此处以头施人,故以为名。”

唐初玄奘到此时,古城已荒废。百年前的英国殖民地时代,英国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爵士根据《大唐西域记》,在呾叉始罗进行了一系列考古探查,发现了众多古代艺术品和寺庙遗迹,震惊世界。于是这座古城遗址于19世纪乃被重新发现。

1912~1934年和1944~1945年,J.H.马歇尔和M.惠勒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6.佛教健陀罗艺术起源于巴基斯坦地区

据《大唐西域记》卷三记载,呾叉始罗是北印度地区的古佛国(大正51·884b):“呾叉始罗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酋豪力竞,王族绝嗣,往者役属迦毕试国,近又附庸迦湿弥罗国。地称沃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崇敬三宝。伽蓝虽多,荒芜已甚,僧徒寡少,并学大乘。”

《大唐西域记》云大城西北七十余里存有医罗钵呾罗龙王池,池之东南三十余里有无忧王所建之窣堵波。城北十二、三里处有月光王舍头之胜地及经部拘摩罗逻多撰诸论之僧伽蓝。城外南山也有无忧王子拘那罗抉目之故地等历史名胜。

我曾经考证指出,所谓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只是近代西方编造的伪历史神话。因此根本没有什么希腊化的运动。我们在巴基斯坦的原始佛教雕像上发现的独特造型艺术风格——即所谓健陀罗艺术风格,绝非来自蛮荒希腊和欧陆,是原创于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尔地区的佛教古文明艺术,后来逐渐西传向君士坦丁堡,文艺复兴时代这种造型风格传布到达欧洲。另一个传播方向则是中国的西域和北魏以及隋唐。也就是说,所谓希腊风格的健陀罗佛教艺术风格,实际原创起源于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古佛国。

可惜的是此地出土的大量的原始佛教艺术珍品多数已经被英国人掠走。但是此地建有呾叉始罗博物馆,陈列出土的一些珍贵文物,使我们仍然得以管窥这个古代伟大的佛教国度的遗迹。

Ⅵ 现代“印度”这个国名怎么来的为何古称“天竺”

印度原为婆罗多,是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印度一词由信德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这个地理名称。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以至整个南亚次大陆。古波斯语将信度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印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这个词。

我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又有“天竺”、“忻都”等称。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这个名称就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古代,中国称印度为“天竺”。但是,“天竺”一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翻开历史,最早知道有印度存在的中国人应该是张骞。 汉武帝派张骞去通西域,张骞在西域大夏国的时候,听说遥远的南方还有个国度,叫做“身毒”。“身毒”应该是当时印度名称发音比较准确的记录,但是译成“身毒”两字,也体现了当时张骞等人对大夏国人所描述的印度的总体印象。到了公元前117年,张骞第三次通西域,他就奉命派人到身毒国去联络,后来据说还把身毒国的使臣带回了长安。所以张骞没有亲自去过印度,他的手下可能到过印度。到了东汉明帝的时候,中国的史书中出现了“天竺”这个词,来代替“身毒”。这不是偶然,而是因为随着交流的加深,相互理解随之加深而改变的。 主要原因是,到汉明帝时候,中国人已经知道印度有佛教盛行,而且对其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众所周知,佛教中的佛(达摩)梵语是DHARM 或者DHARMA, 这个发音与当时汉字“竺”的发音应该非常相似。“竺”在当时的发音应该就是'DA'或者"DU"。翻译为天竺,意思就是“西天佛国”。在中国人对“天竺”的向往到了迷恋的程度的时候,公元65年,汉明帝派蔡愔出使天竺求经,并用白马驮回来了42章经和释迦牟尼佛像,同时还带回了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到当时的首都洛阳,并在城外建立了白马寺,从此佛教在中国逐渐流传开来。

印度阿三是由“红头阿三”演变过来的,因为“红头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红头阿三”语源是上海地方话,旧时上海有(各国)租界,英租界内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从英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他们因为信仰印度教,头上都缠头巾(当然,没当差前一般头缠白巾),做为制服,印度警察的头巾冠以‘红色’,这是“红头”的由来。
至于阿三,有两种说法:
其一,那时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为何则不得而知),举凡洋人,在国人看来,皆如猴子般形貌举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优越性”使然,觉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头、、、故此特(蔑)称印度人为‘阿三’
其二,据说因为印度人由于殖民地的关系,做公务员是要懂英语的,而他们因为懂英语的关系,却也喜欢在中国人面前摆谱,通常在说一些不流利中文时,总会不自觉地加一句“I SAY......”(我说...)由于 I say 的发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称呼。
还有一种版本,是当时印度自诩为继美、苏后世界的第三强国,于是我们就叫他们“阿三”以戏谑之
印度阿三的来历是过去印度人因为自己是不结盟运动(亚非拉好几十个国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的领袖,便狂妄的宣称美国是一极、前苏联是一极,而他们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极。自视颇高,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最后狂妄的和中国打了一架。当然,后果你也知道,中国人拿着塑料鞋底轻轻地抽了他两下屁股,从此印度引为耻辱,说英雄打脸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后还把裤子给提起来,有好生相劝的送回家,这更是奇耻大辱,到现在印度人还无法原谅中国。自此,中国一些好事者便亲切的称呼印度为阿三。当然,后来称自己为世界第三的还有越南,但中国人好象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现在也不见谁称越南是阿三。
另:话说七、八十年前,上海还是个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国人,更是占了绝大多数!为了维护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国人找了很多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来当保安警察(当时的名词叫做巡捕)。
这些印度佬的皮肤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头顶上都缠着红巾。所以上海人一开始都叫这些印度警察为“红头黑炭”。
不过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详见成龙的警察系列电影,不是都叫警察为阿SIR或是警SIR吗?)。另外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的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着叫着、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于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红头阿三”了。
后来又过了几个月,上海人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印度人都是缠着红巾的锡克教徒,印度还有很多不缠红头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红头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于是这个不礼貌的浑号就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华人地区的每一个人都还是习惯叫印度人为“印度阿三”。
另外还有一种可信度颇高、已经被列入俚语辞典大网络的说法!就是当时上海租界的民众经常要与这些印度警察沟通,不过中国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调,所以当时上海的“警民沟通”可说是鸡同鸭讲、非常地不顺畅!
不过上海人居然从这种鸡同鸭讲式的沟通上,又找到了新的乐子。因为他们发现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众的时候,总是会面红耳赤、吞吞吐吐,喜欢结结巴巴地反复讲着:“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经典结巴名句:“I Say”、用上海话来发音,又变成了“阿三”。
就是因为以上这两种有点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与“印度阿三”之间,从此就被硬生生地画上了等号。想起来,印度人也真的蛮冤枉的!平白无故就多了“印度阿三”这个浑号!
再周星驰大话西游里,唐僧绰号“那个印度阿三”,搞笑之极。

Ⅶ 为什么说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着。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

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和英国之间爆发了普拉西大战,印度因战败而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侵占印度全境。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分治后实现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原来说印度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根据最新的水下新发现推断,印度的文明史可能会上推到八千到九千年前,这很可能超过埃及。历史上的印度饱受外来势力的侵扰,而且绝大多数侵略者往往是进去了就不想走,比如16世纪末,西方列强向东方扩张,荷兰、葡萄牙、法国、英国都入侵过这个国家。最后是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打败了法国人,独占印度达190年之久。尽管印度遭受过无数次外族入侵,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但印度的文化始终有一条绵绵不断的主线--印度教文化。印度教包括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印度内部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入,促成了印度文化的多样性。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印度更表现出传统与现代、贫穷与富有、宗教与世俗、落后与先进的巨大反差

Ⅷ 古印度和古代印度是一个意思吗 为什么书本上是“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罗马”

古代在汉语中的解释是: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它主要是用来区别于“近代和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而1840年则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

古代另外的一种解释是特指奴隶社会时代。

但不管是哪一种解释,在专指古代文明时,比如“古代印度”与“古印度”是没有什么实质区别的。这并不是因为印度和罗马现在还存在。

反之,埃及和希腊现在也存在,但在表述它们的古文明时,是不是也必须得说“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呢?~~呵呵!~~

Ⅸ 为什么历史书上说四大文明古国提到印度时用古印度

古代印度,又译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位于南亚次大陆地区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巴文化。后来摩揭陀日益强大,统一了全印度。公元2-3世纪,一度被贵霜王国统治。古印度存在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其佛教、文学、哲学、艺术、科学等,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
印度是中国的近邻,位于南亚地区。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和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古印度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Ⅹ 印度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印度不是文明古国,古印度才是,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只剩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为什么是古代国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电烤盘做什么生意好 浏览:984
意大利上火的人能吃什么 浏览:762
用什么软件和越南人沟通 浏览:114
在越南什么地方娶老婆靠谱 浏览:829
印度东进实力怎么样 浏览:690
鱿鱼须炒意大利面怎么做好吃 浏览:444
印尼语女朋友怎么说 浏览:742
中国联通怎么查看密码 浏览:109
三月份英国怎么穿衣 浏览:542
印度最大神石在哪里 浏览:164
印度币是怎么算的 浏览:634
伊朗签证为什么办不下来 浏览:790
英国垂耳兔大概多少钱 浏览:295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德国军队 浏览:932
伊朗人属于什么档次 浏览:595
意大利挂面是什么面做的 浏览:18
英国的天气最低多少度 浏览:855
100元在印尼能买什么 浏览:719
怎么拨打中国电话 浏览:515
意大利留学学音乐需要考什么 浏览: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