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孔雀又被人们称为什么
孔雀又被人们称百鸟之王,朱诺之鸟。
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品,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
孔雀无论在古代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十分尊贵的象征。在东方的传说中,孔雀是由百鸟之长凤凰得到交合之气后育生的,与大鹏为同母所生,被如来佛祖封为大明王菩萨。在西方的神话中,孔雀则是天后郝拉的圣鸟,因为赫拉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朱诺,因此孔雀又被称为“朱诺之鸟”
⑵ 为何称孔雀为“佛母”!
孔雀在佛教神话中的确是由凤凰而生,因为它曾将佛祖吸入腹中。佛陀剖开其背,跨上灵山,封孔雀为佛母大明王菩萨。诸佛中,如阿弥陀佛、鸠摩罗天等皆以孔雀为坐骑。而且,印度教舞蹈之王湿婆的儿子迦尔迪盖耶曾坐着孔雀云游四方;耆那教的神祖以及战神卡提科亚也都把孔雀选为骑乘工具,甚至封孔雀为鸟国之王。从表面上看,孔雀开屏恰恰是与佛法距离最远的龌龊行为,但佛性总是以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危险悟性而拥有世界的真谛。这就可以合理解释孔雀明王的来历,他又称"佛母孔雀明王",在密教中为如来化身出来的愤怒之相。在印度教之中,因为孔雀是专吃毒蛇毒虫之鸟类,体内充满毒素,因此孔雀明王又被称为"污秽神"。
⑶ 孔雀有什么别称
越鸟。
出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十九·禽部·孔雀》:”释名:越鸟。时珍曰:孔,大也。李昉呼为南客。“翻译:孔雀,翻译为越鸟,李时珍说,孔是大的意思,李昉称之为南方的来客。
孔雀,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
(3)印度教里的孔雀叫什么扩展阅读
孔雀尤以清晨和临近傍晚时觅食活动较为频繁。常成群活动,由一雄数雌和亚成体组成小群,多成5-10只小群边走边觅食,有时亦见单只和成对活动。善奔走,不善飞行,行走时步履轻盈矫健,行走姿势有似一步一点头。疾走时像奔跑一样,
一般在逃避敌害时多大步急驰,逃窜于密林中。通常很少起飞,但向下滑翔时亦飞得很快。白天活动,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中午多上树或在林中阴凉处休息,晚上栖息于树上。
⑷ 孔雀的学名是什么
孔雀学名孔雀
孔雀(英文名称:Peafowls、maurya):仅2属3种。孔雀属包括2种,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
栖息于森林的开阔地带。杂食性。1雄配数雌。蓝孔雀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分布于东南亚,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和南部,野生数量稀少,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工养殖的孔雀可食用。白化品种称白孔雀,全身雪白。刚果孔雀1936年才被发现,体长70厘米,雄性体黑色,头顶具白色簇羽,雌性绿色和棕色。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
⑸ 孔雀是如来佛祖的佛母,这有何典故
《西游记》里面,曾经处心积虑吃唐僧肉的狮驼岭三魔头之一的金翅大鹏鸟可以算是如来的舅舅,因为曾经一口吞掉如来的孔雀可以算是如来的母亲,而孔雀和大鹏正好同是一母所生。
孔雀明王,梵名Mahā-mayūrī-vidyā-rājñī,汉译有摩诃摩瑜利罗阇、佛母大孔雀明王等。孔雀明王最初出现,是出于《孔雀明王经》记载。相传,佛陀在世时,住在逝多林给孤独园,有一个名为莎底(Svati)的和尚,为大黑蛇所伤,毒气遍身,闷绝于地,阿难见之,速往佛所,求佛慈悲救护。佛遂教阿难诵‘摩诃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救之,并宣说借此能远离一切恐怖,获福慧等功德。
在这部经典中,也记载着佛陀在前世中,曾经修持过孔雀明王的法门。当时他本生是雪山南方的孔雀王,每天早晨读诵孔雀明王法门,总是非常安稳。有一次,由于贪爱逸乐,导致忘了读诵,因此被猎人捕捉,然而在被系缚之际,恢复正念,如以前一样的读诵,终于解脱系缚、获得安稳。
⑹ 怎么区别蓝孔雀与绿孔雀
蓝孔雀与绿孔雀的区别:
1.颈部
绿孔雀胸颈部体羽主要为翠金属绿色,羽毛呈鱼鳞状,在阳光下犹如闪耀的龙鳞,因此又别名“龙鸟”;蓝孔雀胸颈部体羽主要为金属蓝色,雄鸟为宝蓝色,雌鸟则类似绿色,羽毛为丝状。
2.面部
绿孔雀眼周蓝色,脸颊上有鹅黄色的大块皮肤;而蓝孔雀则眼周和脸颊都是白色皮肤。
3.冠羽
绿孔雀的冠羽长短不一,紧密聚集,呈长长的一簇,像一把匕首一样;蓝孔雀则是每根羽毛长度基本相当,仅在最末端才有羽枝,基部都是光秃秃的羽轴,较松散,呈扇形分布。
4.翅膀和羽色
绿孔雀的翅膀为或浅或深的蓝绿色,整体颜色是发绿的,十分鲜艳,特别是脖子的毛;蓝孔雀翅上覆羽有白色和黑色交替的虎斑,全身的颜色,包括脖子,后面尾巴的毛都是偏蓝色。
5.雌雄
绿孔雀的雌雄鸟颜色同样鲜艳美丽,雌鸟除了长不出华丽的尾屏外,其余各处几乎和雄鸟一样华丽;蓝孔雀的雌雄鸟颜色差别极大,雌鸟“很丑”,全身灰色,没有雄鸟那样华丽的羽衣。
6.体型
绿孔雀是体型最大的雉科动物,颈部和腿比蓝孔雀更长,显得很高挑;而蓝孔雀的体型相对矮小一些。此外,蓝孔雀的翎羽较长,但是缺乏鞍羽。
7.叫声
绿孔雀的鸣声高而洪亮,似“ga~wo,ga~wo”;而蓝孔雀的叫声类似“哇—哇”,声拖腔长,叫声似老鸦,有些难听。
8.分布、学名和生态
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主要分布为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包括我国云南热带雨林。绿孔雀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跳求偶舞时,其巨大修长的尾覆羽需要较大面积的河滩才能摆的开,容得下。
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主要分布为孟加拉国、不丹、伊朗、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蓝孔雀生活在干燥的半沙漠化草地、灌木和落叶林地区,在地面上觅食和筑巢,但在树上栖息,主要以种子、昆虫、水果和小型爬行类动物为食,能吃年幼的眼镜蛇。
9.在文化中
在我国古代,绿孔雀曾经遍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中国神鸟——凤凰的原型。被捕捉后的绿孔雀,往往会被进贡给皇帝饲养,因此又叫“帝绿孔雀”。在汉语中,孔雀就是指绿孔雀。清代三品文官官服上的鸟类即绿孔雀。
蓝孔雀是印度的国鸟,在印度它们非常受欢迎,在许多地方它们不会遭到捕猎。在印度教神话中,孔雀是梵天等神明的坐骑,佛教神话中更是有孔雀大明王菩萨这一形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孔雀明王的传说包括整个佛教的文化来自印度,并非我们中国本土的文化。
10.保护级别
绿孔雀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EN),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得驯养;
而蓝孔雀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低危(LC),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国家林业局支持人工驯养的特种动物之一,人工养殖的孔雀也主要指蓝孔雀。我们在一些公园、动物园看到的孔雀大多是蓝孔雀。
⑺ 孔雀与佛教的关系
孔雀在佛教中的地位不能说最高但还是很高的,因为佛教里有一个孔雀大明王菩萨。
此尊相传为毗卢遮那佛或释迦牟尼佛的等流身。密号为佛母金刚、护世金刚。在密教修法中,以孔雀明王为本尊而修者,称为孔雀明王经法,又称孔雀经法。为密教四大法之一。
孔雀在佛教神话中是由凤凰而生,孔雀明王性甚恶,特别是好吃人,一日,佛祖如来亦被其一口吞下。如来无法,只好破其背而出。本欲杀之,为诸佛所劝阻,遂押至灵山,且封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诸佛中,如阿弥陀佛、鸠摩罗天等皆以孔雀为坐骑。而且,印度教舞蹈之王湿婆的儿子迦尔迪盖耶曾坐着孔雀云游四方;耆那教的神祖以及战神卡提科亚也都把孔雀选为骑乘工具,甚至封孔雀为鸟国之王。
在密教修法中,以孔雀明王为本尊而修者,称为孔雀明王经法,又称孔雀经法。为密教四大法之一。
此法之主要作用为息灾、祈雨或止雨、安产等事。日本传此修法甚早,九世纪时修验道创始人役小角即曾修孔雀咒法而得大灵验。
平安时代,自空海强调《孔雀明王经》之护国性以来,即为东密所特别重视,尤其广泽流以之为无双大秘法。至十一世纪,孔雀经法扩及现世利益,以祈祷消除天灾、除病延命、安产等功效而盛行。
⑻ 印度的吉祥动物是什么
印度的吉祥动物是牛。
在印度,牛是主神湿婆的坐骑,超过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头牛背上似乎都乘坐着湿婆神,巡视着印度大地,那种神圣的宗教感情确实很难用世俗的眼光来理解。
牛被印度教教徒视为“圣兽”,印度教徒认为,牛既是繁殖后代的象征,又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保证。就是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印度人对牛仍然是敬之如神。印度教不准吃牛肉,印度虽有养牛业,但只能提供牛奶、黄油及牛粪作燃料,喝牛奶允许的。
特别是水牛奶,印度人格外喜欢。牛虽然不能宰杀吃肉,少数地方有用作役牛(民间运输、耕地)。因此,在印度的一些城市、乡村里,老牛、病牛、残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处自由游荡,神圣不可侵犯。
印度的国花
荷花。印度荷花主要有七种,故有“七宝莲花”之称。实际上,七种荷花只有二种是荷花,即白莲花(芬陀利花)和红莲花(波头摩花),其它五种都是睡莲。
印度的国鸟
蓝孔雀。全世界共有3种孔雀,即蓝孔雀、绿孔雀及刚果孔雀。印度分布的孔雀属于蓝孔雀,又叫印度孔雀。
印度的国树
菩提树。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⑼ 求关于孔雀王的资料!
在密宗佛教里孔雀王亦指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梵Maha^-mayu^ri^-vidya^-rajn~i^,藏Rig-sn%ags-kyi rgyal-mo rma-bya chen-mo)】
密教本尊之一。汉译有摩诃摩瑜利罗阇、佛母大孔雀明王等名,简称孔雀明王。一般明王多现忿怒像,令普通人有难以亲近之感。而此一明王则形象优雅、慈蔼可亲,而且以甚具诗意的孔雀为坐骑。
据《孔雀明王经》所载,佛世时,有一位比丘遭毒蛇所螫,不胜其苦。当阿难向释尊禀告之后,释尊乃说出一种可供祛除鬼魅、毒害、恶疾的陀罗尼,此即孔雀明王咒。此外,在久远以前,雪山有一金色大孔雀王,平素持诵该咒甚勤,因此恒得安稳。有一次,由于贪爱逸乐,与众多孔雀女到远地山中嬉游,而未诵该咒,因此为猎人捕捉。他在被缚之时,恢复正念,持诵该咒,终于解脱系缚,得到自由。释尊的这些开示,就是孔雀明王及其陀罗尼为世人所知的开始。
孔雀明王的形像,一般都是白色,穿白缯轻衣。有头冠、璎珞、耳珰、臂钏等装饰,乘坐金色孔雀。现慈悲相,有四臂,分别持有吉祥果及孔雀尾等物。其形像,《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云(大正19·440a)∶
‘于莲华胎上画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头向东方,白色,着白缯轻衣。头冠、璎珞、耳珰、臂钏,种种庄严,乘金色孔雀王,结跏趺坐白莲华上或青绿花上,住慈悲相。有四臂,右边第一手执开敷莲华,第二手持俱缘果,左边第一手当心掌持吉祥果,第二手执三、五茎孔雀尾。’
孔雀明王
四种持物中,莲华表敬爱,俱缘果表调伏,吉祥果表增益,孔雀尾表息灾。白莲座表摄取慈悲的本誓,青莲座表降伏之意。据密教相传,此明王是毗卢遮那如来的等流身,具摄取、折伏二德,故有上述二种莲座。此莲座谓之为‘孔雀座’(mayurasana)。
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将此尊安置于苏悉地院南端第六位,形像呈肉色,二臂,右手持孔雀尾,左手持莲华,坐赤莲华。密号是佛母金刚或护世金刚,三昧耶形是孔雀羽,真言是‘唵么庾啰讫兰帝娑■诃’(om% mayu^-rakrante svaha)。西藏流传的形像则呈三面八臂,坐莲华座,不乘孔雀。
又,密教有以此孔雀明王为本尊而修之法,称之为孔雀经法或孔雀明王经法。此法之主要作用为息灾、祈雨或止雨、安产等事。日本传此修法甚早,九世纪时修验道创始人役小角即曾修孔雀咒法而得大灵验。平安时代,自空海强调《孔雀明王经》之护国性以来,即为东密所特别重视,尤其广泽流以之为无双大秘法。至十一世纪,孔雀经法扩及现世利益,以祈祷消除天灾、除病延命、安产等功效而盛行。
日本现存最古的孔雀明王像,系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平安后期的画像。此外,智积院、松尾寺、法隆寺、仁和寺等,亦收藏有此明王的画像。另外,金刚峰寺有快庆所作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