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古代的印度人怎么来的

古代的印度人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2-05-06 00:33:49

‘壹’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

古印度四个种姓阶级(由上至下: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是怎么产生的呢?一般认为,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流域前,他们内部就有三种人:一种称为婆罗门,他们是掌管祭祀的祭司以及有学问的师父;另一种是从事征战的武士,称为刹帝利;还有一种是吠舍,从事农牧和手工业。这三种人本来是平等的,而且可以互相变换,婆罗门可以当武士,也可以种地;三者之间可以通婚。最初,这种以分工不同为特征的社会集团,还不能称为种姓制度,至多是它的萌芽状态。

待到雅利安人南下征服了许多当地居民,并把他们沦为奴隶之后,被征服者构成了第四部分人,被蔑称为“首陀罗”,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随着社会的变迁,奴隶的地位也有些变化,有的成了自由民,耕种少量土地,但依然被认为是下等人、贱民。他们的身体乃至影子不准碰到上等人,所以又叫“不可接触者”。

在梵文中,种姓叫作“瓦尔那”,它的意思是“颜色”。专家们认为,这反映了皮肤白皙的雅利安人对皮肤黝黑的当地人的鄙视。所以,这既包涵阶级压迫意识,也具有种族歧视的内容。

随着雅利安人在次大陆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和不可动摇,种姓制度已形成极为森严且千古不变的社会等级制度。婆罗门为了使这种制度合法化,为了使首陀罗驯服顺从,除了武力外,还借用了神的威力。古印度人的祭司们在《梨俱吠陀》、《原人歌》给世人描绘了四个种姓选出的现由:当众神把普鲁沙分割,

他们割了多少份?

他的嘴是什么?

他的手臂叫做什么?

他的腿和脚被赋予什么名称?

他的口是婆罗门,

他的双臂变成了刹帝利,

他的腿成为吠舍,

而从他的脚上生出首陀罗。

在古印度,人们认为,在一个人的身上,最洁净神圣的部位是口,它既是食物的入口,又是赞歌的出口,婆罗门的工作是用口,自然而然地生于神口的婆罗门也是最神圣的、等级最高的姓。而生于臂的刹帝利位置比婆罗门低,应从事作战或治理国家的工作,属于第二种姓。生于腿的吠舍因有不洁的俗气,所以应终身辛勤工作,以养活婆罗门和刹帝利,属于较低的第三种姓。至于首陀罗,由于生于肮脏的脚,因而是不洁的、低下的,理所应当地该恭顺地为其他种姓服务,是第四种姓,是最低下的,不可接触的姓。

‘贰’ 关于印度人的历史

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约18050 万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贾斯坦邦、 哈里亚纳邦、 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 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 “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一般认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纪左右迁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与当地达罗毗荼人的混血后裔,故有人称之为“雅利安-达罗毗荼人”。肤色从浅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层较白,下层较黑。系由许多族源相同、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区性民族集团组成。印度并不把他们作为一个民族看待。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语,其中包括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均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印地语以天城字体的梵文字母为基础,包含较多梵语词汇,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乌尔都语则是在莫卧儿王朝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既有印地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又有土耳其语和其他语言的词汇。其书面语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公元前 7世纪在吠陀教基础上形成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司万能和婆罗门至上;把人分成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工商业者)和首陀罗(无技术的劳动者)四大种姓,并另有贱民等级。尔后,又由4大种姓演变出许多亚种姓。种姓之间界线森严,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纪,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形成目前的印度教,为大多数南亚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纪,作为反婆罗门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兴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纪印度教复兴,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挤,但在亚洲其他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耆那教目前信徒虽少,但还有相当势力。早期商人带来伊斯兰教。随着12世纪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兰教势力越来越大,至16世纪占据统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种姓制度影响,穆斯林中也有等级之分(有人称之为“族姓”),分为赛义德、谢克、穆格尔等,但等级界线不及印度教种姓那么严格。
印度斯坦人历史悠久,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写成《吠陀》,成为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后来成书的还有 《奥义书》、 《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经,流传至今,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天文、 历算、 医学、音韵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与中国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张骞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纪及以后,中国高僧法显、玄奘曾游学其地,许多印度僧人也曾前来中国讲经。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印度教徒实行种姓内婚,多为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下,寡妇不许再嫁。寡妇殉葬之事,至今时有发生。印度教徒一般采用火葬,余烬投河。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认为骨灰投入圣河是人生最好的归宿,可来世得福。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长途跋涉来到恒河岸边,等待最后时刻的降临。男子一般穿无领长袖宽衣,下着围裤或着宽大衣裤。妇女上穿浅色开襟短袖紧身衣,下围彩色纱丽,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纱丽与紧身衣之间袒露一段腰身。妇女首饰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饰。
印度斯坦人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1757年爆发印度和英国的普拉西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占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与全国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义。1947年印度斯坦人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获得独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实行种姓服务制度,按传统职业分工。恒河地区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北部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 大麦和豆类;南部种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厂、矿山做工;手工纺织普遍,以棉纺、刺绣及金属制品等精巧手工艺着称于世。近年来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但在农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农经济。

‘叁’ 印度是如何产生的

公元前3000年以前印度存在过一种有读写体系的城市文化,并且持续到公元前2000年。这就是所谓的古印度河文明。人们对该时期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发现的城市遗址主要集中在今拉贾斯坦的卡利班甘、巴基斯坦旁遮普的哈拉帕和印度河下游的莫亨焦-达罗三处。三地共有近200个同一时代的较小城镇或村庄的遗址,这些遗址都紧靠于印度河及其支流,这些地方的地下水位都很高。
人们找到了古印度河文明留下的刻在泥板和印章上的300多个不同符号。但即使经过几代密码专家和语言学家的努力至今仍未破译。从语言上看,他们可能是当今南部印度居民的部分祖先。
古印度河文明衰败的原因推测为河流改道、匪帮劫掠、过度开发(?)、干旱导致的土地盐碱化等等导致作为经济基础的农业的衰败。
古印度河文明崩溃后,印度北方在几百年里不断遭受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的入侵,尽管他们与本土居民通婚,但从此他们逐渐成了印度北方的优势民族。
与生活在阿拉伯沙漠中的闪族人遥遥相对的是住在北方的另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往来于里海和多瑙河(Danube)间的草原上,这就是后来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的祖先。因为他们的语言同属雅利安一系,所以通常也称为雅利安族。约于公元前1800年后雅利安人便开始一波一波地向东越过兴都库什山脉的几处山口进入印度。他们操一种早期形式的梵语,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肆’ 为什么印度人可以那么早的就来到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古代汉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18人到中国的记载。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原注: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南璺佛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这些布教活动因无译述遗迹传世,无法证实。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人则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因此佛像艺术的发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佛教的兴衰而兴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伍’ 古印度人是什么人种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征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亚人

由于身体特征和澳大利亚的土着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们大都长头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尔人,杰纠人,蒙达人,奥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为典型代表,所以又称维达类型人。

3、达罗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欧罗巴人种,这一人种从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据有关人类学家研究,它分几支,早于雅利安人,从不同时期进入印度。这种人的特征是: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浅褐色,唇薄,皮肤为浅褐色。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译亚利安人,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后纳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将北欧五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区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定义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状,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

5、东亚人种

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东亚的东亚人种在不同时期,从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进入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南亚次大陆,东亚人种其肤色多呈红润色、白色、淡黄色。

长颅型的分布在阿萨姆和边疆地区的土着民中,圆颅型分布在杰德岗等地。

(5)古代的印度人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印度人有着自己的文明,印度人的祖先,是印第安人与苏门答腊人的后裔,在几千年的杂婚风俗下,印度出现了白色人种与棕色人。而真正的印度次大陆土着部落人种是像阿育王一样的尼、藏人种,也都是高度文明的,可是已经消亡了,现在的印度人有七、八成是非洲人的后裔。

从解剖学上来说,印度人和标准白种人的性状是差不多的。以头颅骨为例,头颅骨周边近椭圆形的是白种人;头颅骨周边呈三角形的是黄种人;头颅骨周边近似方形的为黑种人。而印度人的头颅骨周边近似椭圆形。

从这一主要区分依据看,印度人肤色虽然表现黝黑,但不是黑种人,而是白种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印度人种

‘陆’ 古印度人最早出现在几年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 古印度全盛时期的疆域
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柒’ 古印度人与现在的印度人是同一个民族吗

古印度人与现在的印度人是同一个民族,北印度雅利安民族以印度斯坦人为最多,此外还有马拉地人、吉吉拉特人、奥萨人等等民族,因为信仰伊斯兰教而从印度独立出去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分别以旁遮普人和孟加拉人为主体,而达罗毗荼诸民族,以泰卢固人口最多,此外还有泰米尔人等。

(7)古代的印度人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种族。他们属于尼罗格人种尼格利陀类型,最初来自非洲。这一人种的特征是: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全国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其余分别为: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纳达族占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捌’ 古代印度人在什么流域创造了古代印度文明

(公元前600年以前)古印度文明,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又称哈拉巴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但是哈拉巴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遗留。

‘玖’ 印度的古代国家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

古代印度文明

一、印度的历史风貌

就地理范围而言,古代印度大体上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三国的领土。我国自西汉起就有了关于印度的记载,当时将印度称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印度”这一译名起始于唐代的佛僧玄奘。

印度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特点: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特点可从下面几点来认识:

1、民族和语言

印度没有全国统一的语言和字母;印度没有一个纯粹的印度人种。居民成分包括所有三大不同人种——黑人,黄人和白人——且组合和比例各不相同。与非洲俾格米人有种族关系的矮黑人是最早的人类之一,在东部的安达曼群岛仍可发现。北部和西北部是浅肤色的地中海人,为印度一雅利安人的后裔。在南印度分布最广的是着名的达罗毗荼人。另一类型的人,被称为澳大利亚人种。蒙古人种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边境地区。在西部沿海地区可发现阿尔卑斯山区的类型,有的还稍有日耳曼人特征(眼睛呈灰色或蓝色)。印度人也没有什么典型的饮食,不过他们比欧洲人更加喜欢吃大米、蔬菜和调味品。北印度人觉得南印度的食物难以下咽,而南印度人也不爱吃北印度的食物。

2、地理和气候

印度在地理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南部的三角地带或半岛部分,被称为德干,完全属热带范围,德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个缓坡高原。印度北部被称为印度斯坦,北部以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为界,南部从低矮的文迪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气温包括热带的酷热和北部高山的严寒。印度斯坦大部分地区是平原,面积约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面积的总和,有印度河和恒河这些大水系流经。水流平缓的恒河比印度河较少泛滥,最能造福人类。作为“母亲河”,恒河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人的圣河。 印度的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在通常情况下,每年的六月,包含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水汽的季风向东北方向横扫大陆,带来大量,但不规则的降雨。南部德干的西海岸和东北部恒河平原(现孟加拉),洪水常常泛滥成灾。印度还常常遭遇干旱。印度河一恒河水系为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南印度半岛几乎都是靠降雨来灌溉其肥沃的土地的。由旱季引起的反复发生的饥荒给印度历史打上了烙印。

此外,印度雅利安人在他们的次大陆上与外界隔绝的程度也远不及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人。印度西北部的山脉不是不可逾越的 ,实际上,在大部分时间里,印度北部与中东和中亚之间的相互影响超过印度北部与半岛南部之间的相互影响。

3、多样性中的统一

然而,尽管存在着这种明显的差异,但仍然还有一种与它同时存在的统一性。从社会上层来说,印度的统治阶级就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这个统治阶级就是印度资产阶级。地域上也相对统一,即印度次大陆。还有是文化的统一性,在这块地域上产生了与周边地区完全不同的文化,十分独特,也十分有生命力。在印度没有动用武力的情况下它的宗教哲学就在中国和日本受到了欢迎。虽然当时几乎没有一个印度人到过这两个国家,并与之做生意。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缅甸、锡兰的文化肯定也深受印度的影响,虽然印度当时并没有占领它们。

但是,印度不太重视历史,这是研究印度史的一大障碍。印度实际上没有历史记载值得提及。在中国则有帝王的编年史、各县县志、古代历史学家如司马迁等人的着作,墓碑以及卜骨等等,能有把握地把中国历史追溯到大约是公元前 1500年。在罗马和希腊,虽然没有中国那么多古代文物,但却有一些很好的历史性的文学作品。甚至人们还可以读到埃及的、巴比伦的、亚述的和苏美尔的历史记载。在印度却只有一些模糊的民间传说,却很少有超出神话和传说的文字记载。我们无法编写一张所有历代帝国的名单,有时连所有的王朝都记载不全。所留下来的仅有的一些材料,又是那样模糊不清,以致连穆斯林时代以前的任何印度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都无从确定。很难肯定地说出,一个伟大的帝王到底统治过多少领土,这也是很难说清的。除了克什米尔和坎贝外,其它地方的历代王朝根本就不曾有过编年史。印度文学中的某些伟大作品也是这样,这些着作虽然流传下来了,但作者的生卒年月却几乎无人知道。幸运的是,总算还可以大体上确定这些作品写在哪个世纪。人们常常只是说确有过这样一位作家,但有时又对此发生怀疑。不少据估为某一作家所写的作品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写的。
所以我们只能粗线索地构画出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而将重点放在文化方面。

阅读全文

与古代的印度人怎么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心冠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上市 浏览:36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状病人 浏览:583
伊朗美军基地有多少 浏览:97
伊朗和伊拉克哪个实力 浏览:911
美国拒绝伊朗总部说明什么 浏览:210
意大利签证有什么用 浏览:508
伊朗国内油价多少 浏览:650
伊朗疫情怎么稳定 浏览:45
加拿大人在中国哪个城市 浏览:334
越南当地人买什么礼物 浏览:543
印尼虎一直张着嘴怎么办 浏览:989
在韩国如何申请去越南签证 浏览:316
印度护照怎么鉴定 浏览:573
中国哪个庙和尚最多 浏览:538
艾米来自英国怎么说用英语 浏览:505
印度农村耕地怎么分配 浏览:519
印尼黑酸枝家具老料是什么意思 浏览:607
孟晚舟为什么要帮伊朗 浏览:300
意大利电烤盘做什么生意好 浏览:990
意大利上火的人能吃什么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