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中印冲突印度冲破什么峡谷

中印冲突印度冲破什么峡谷

发布时间:2022-05-06 03:20:13

A. 中印1962年边境冲突详细过程

1962年自卫还击战之后,中印边境形势一度缓和。但是1967年以来印度出于其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又在边境地区频繁地肇事,挑起军事冲突,不断由亚东地区入侵我境,修筑工事,偷移界碑。仅1967年,入侵活动就达178次,尤其是8月份以后入侵加剧。为了打击印度的侵略行径。步兵第十一师奉军委和军区命令,进行了两次小规模的还击作战。 乃堆拉山口自卫还击战斗印军驻锡金之山地17师112旅多次在我乃堆拉山口强行越界架设铁丝网。9月7日,印军置我多次严重警告于不顾。再次越界架设铁丝网,并刺伤我战士2名。印军把我之克制视为软弱可欺,11日晨又派部队100余人强行进入我境,架设铁丝网,并首先向我开枪射击.悍然发动军事进攻。我山口分队为保卫祖国的尊严,遵照毛主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中央军委“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示弱,绝不吃亏”的斗争方针,坚决进行了自卫还击。1967年9月11日至13日,印军越过中锡边境,被我边防部队击退。箭头所指处为中锡国界,左侧为中国领土,X处为入侵印军在中国境内架设的铁丝网。战斗经过:9月11日7时30分,印军112旅所部110人在其中校营长指挥下,从103阵地沿公路进至山口马尼杆附近,稍作停顿后,即分两路:一路50余人沿国界习惯线向南运动;一路60余人沿国界习惯线向北运动。在其99号、101号、102号阵地的掩护下,向我前沿阵地接近,企图将我1、2号阵地的铁丝网向我纵深推移。为防敌进攻,我令31团6连3排和机枪2连1排占领1号阵地,4连l、2排进入2号阵地。7时44分,敌分3路向我1、2号阵地正面及其南侧逼近,我鸣枪3发警告,敌置若罔闻。8时7分,敌向我阵地前沿开枪射击,并投掷手榴弹1枚。31团机枪2连连长当场牺牲,6名同志负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前沿分队奉命进行坚决的自卫还击。1、2号阵地同时以猛烈的火力杀伤暴露之敌,当即毙敌57名(敌收尸观察到的数字),并集中6具火箭筒于1号阵地摧毁了敌100号阵地的7个工事,使固守之敌一开始就失去了依托和火力还击的能力。随即我2门82迫击炮对敌100号阵地实施了摧毁射击。8时12分,该阵地之敌狼狈后逃。我2号阵地之火力在杀伤前沿暴露之敌后,即转入对敌99号阵地之机枪火力的压制射击。此时,前沿步兵近距离对战已基本结束。8时15分,敌我双方开始了炮战。我对敌10个炮兵阵地采取集中优势火力,一次打击1个目标的方法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在我严厉惩罚下,敌被迫于13日22时停止了炮击。我炮兵分队根据周总理“敌人不打炮了,我也停止炮击”的指示,于14日14时46分停止了对敌惩罚。这次炮战历时4天3夜,我参加各种火炮28门(122榴弹炮12门、82追击炮7门、75无后座力炮6门、57无后座力炮3门),先后对敌21个目标进行了射击,压制敌炮兵阵地8个、观察所2个、指挥所2个、破坏敌工事23处、击毁汽车2辆、歼敌约550余名。这次自卫还击战斗31团4连、6连、机2连、炮2连、工兵排、2营部、75炮连、炮兵308团榴炮3营直接参加了战斗。3l团其他分队、师高炮营、33团3营、师工兵营1连、工兵305团10连、12连、雷达4连、汽车16团1、5连和军区加强的一些特业分队,也部分别担任了各项保障或机动任务,直接支援了战斗。这次自卫还击作战,我歼敌607名,缴轻机枪1挺、冲锋枪9支、步枪16支及其它物资一部。我伤亡干战123名,其中亡32名(干7名、战25名),伤91名(干17名、战74名),消耗各种枪弹15726发、各种炮弹45890发、40火箭弹69发。这次还击战斗,我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打了一个漂亮的阵地自卫战。打退了敌人的武装进攻,狠狠地教训了敌人,大长了我之志气,大灭了敌之威风,维护了国威、军威,保卫了祖国的边防。此战打得有理、有利、有节,迫使敌人打着白旗来我边境一侧接收我向印方移交入侵印军的尸体和武器、弹药等,并在移交书上签了字。承认了侵略。我取得了政治、外交、军事上的胜利。卓拉山口还击印军入侵战斗乃堆拉山口战斗后,印军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又于10月1日乘我国国庆之机,在卓拉山口挑起了武装冲突。战斗经过:10月1日、我发现卓拉山口之印军廓尔喀联队第7营304号地区之敌,提前起床开饭后,全部进入阵地。11时20分,印军排长率8名士兵,手持砍刀,从304号地区向我哨兵逼近挑衅。为防敌突然袭击,我山口分队(亚东独立营3连和加强的31团炮3连2个排)也同时作好了战斗准备。11时45分,8名印军越界挑衅,我当即提出警告,敌不理,反强行抓我哨兵。我守点分队为营救战友,将敌排长推出境外,敌排长愈加放肆,竟用手枪向我射击。随后304号地区之敌全部向我开枪射击,当即打死打伤我战士2名,并以81迫击炮、51迫击炮向我指挥所、炮兵阵地射击。我山口分队被迫于11时58分进行自卫还击,一举将入侵之敌全部歼灭在我境内。12时5分,31团炮3连2个排开始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3门82炮首先对305号敌火力点和迫击炮射击。12时15分,3门57无后座力炮对敌301号地区之工事和火器射击。到19时55分,敌我双方停止炮击,炮3连2个排先后对8个目标射击,压制敌81、51迫击炮阵地各1个。据敌向其上司报告称,我摧毁前沿工事9个,毙伤印军195人。这次自卫还击战,我参战分队在军区的直接指挥下,抱着为国庆献礼的决心,又一次使印度在政治上、军事上遭到了失败。

B. 中印一旦爆发战争,印度真的不堪一击吗

太祖爷有这么一句话:战略上要蔑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现在很多人把这句话都忘了,印度并非不堪一击
至少他们占了地利,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他们的布防现在充分吸取了62年的教训,采用分兵把守,形成绵密的防线,主要控制山头、路口,打起来也可以逐次后退,利用后勤方面的优势拖垮我们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打发很难形成歼灭战,充其量就是击溃战
如果要彻底解决印度问题,必须拉上小巴,至少以旁遮古邦为出发阵地
多点同时动手,在藏南方向,从缅甸领空,顺雅鲁藏布大峡谷,切入印度侧后,控制机场后,空运部队,在空军配合下踢他们的屁股
在列城方向,吸引住印度的克什米尔军团
奇兵走旁遮古邦方向,直扑新德里

C. 中印边界冲突的全部过程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 1960年6月到12月,中印两国官员举行会晤,分别提出和审查对方提出的边界主张的论据。我方用大量确凿的材料论证中国所指的传统习惯的中印边界线是有历史和事实根据的。但印方主要根据英国旅行家、冒险家的显然不足为凭的材料,硬说“麦线”是中心边界东段的传统习惯线,硬说历来在我国管辖下的阿克赛钦属于印度。由于印方坚持其狂妄主张,毫无解决问题的诚意,使两国官员的会晤也没有取得结果。 为避免边界局势进一步恶化,从1962年8月至10月,中国曾反复建议中印双方在官员报告的基础上讨论中印边界问题,但印度却坚持要中国从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国东段撤出位于“麦线”以北的扯冬地区以北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这就断然关闭了和平谈判之门。 1962年10月2日,尼赫鲁在新德里声称: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12日,他公开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全部“清除掉”。14日,印度国防部长口称: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接着,他又乘飞机赶到靠近中印边界东段的印境提斯浦尔城,进行军事部署。随即,印军在东段大量增加兵力。17、18两日,入侵印军在东段和西段边境上,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猛烈炮击,挑起了大规模的边界武装冲突。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嵴”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作战(10月20日至28日)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与我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试点部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印度的企图是:在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藏内地扩大侵占范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之敌;以新疆1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印军进攻,然后歼灭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并视情况扩张战果;同时,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向当面之敌反击,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 中国边防部队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军事斗争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态势。但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一贯立场,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缓和由印度当局造成的严重局势,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印度政府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虽遭惨败,但仍不认输,悍然拒绝了我国政府的三项建议公然要求恢复到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后的边境状态,攻击中国的和平建议是“一种骗局”。印度政府进一步掀起反华浪潮,加紧战争动员和准备。,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日夜向边境增派军队,赶运武器,一心与我国再作军事较量,与我军一决雌雄。

D.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文字太多,超过标准了,呵呵,看下面资料吧

E. 新中国和印度发生过战争吗麦克马洪线是怎么一回事拜托各位了 3Q

1960年11月24日以及稍后的12月3日,印度加尔各答当局忽出奇招:逮捕当地兴华中学校长张学文、副校长谢应瑞、当地华侨报纸《中国新闻》总编辑侯兴福和山东同乡会会长刘维兴等13名华人。 实际上,从2月份起,印度噶伦堡、加尔各答有关当局已经先后向旅居当地的华侨发出通知,限令接到通知者几天到3个月内离开噶伦堡或印度。至9月份,接通知人数已增至几十人之多。通知书没有说明任何理由。 印度地方当局采取这一系列行动的背景即:中印边境交恶。 同一时期的1960年4月,为缓解中印边境之争,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动率团对印度进行了为期6天的访问。周恩来表示:“中印两国有一切理由应该千年万年地友好下去”,“边界问题并不是不可以找到共同点或接近之点”。 而印度尼赫鲁总理保持了自己的高调,坚持中印边界问题不容谈判。 印度拒绝中国方面稍前即已提出“双方武装部队从中印边境全线各自后撤20公里,并停止巡逻”的建议。中国单方面停止了巡逻。 虽然印度军方索尔少将也说,在交界地区建立非军事地带是好主意,但尼赫鲁总理的政府未予认可。这就导致印度朝相反方向采取使事态进一步升级的行动:趁中国边防军停止巡逻的空隙,在中印边境西段节节逼进,增建430个据点。 印度心目中的中印边境线、不容中国方面有任何异议的依据是所谓“麦克马洪线”。1914年3月24日,出席西姆拉会议的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与中国西藏地方当局代表伦兴.夏扎在德里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用秘密换文方式搞出的这条线,历来不为任何一届中国政府所承认。 但即使是根据这条线,印度军队在1959年强行占据的兼则马尼、1962年开始占据的扯冬、绒不丢、扯果布、卡龙、章多、克宁乃、日挺布、汤、娘巴等地,仍然在麦克马洪线以北,即中国境内。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公布了麦克马洪线附图的这一部分,并为此质问印度政府:究竟是谁侵占了谁的领土? 尼赫鲁承认:中国方面的报道“有些的确站住脚了”。他表示担心这会“使人看来中国人是受印度这只‘老虎’进攻的‘温顺的羔羊’,因此,你们(印度宣传机构)大家必须干得更够标准些”。 尼赫鲁在国内加紧了战争准备,声言他的国防部长梅农是“当代拿破仑”,“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印度也是一个大国。我们强大得足以对付任何挑战”。 中印边境冲突呈不可避免之势。就连一向站在印度方面的英国《泰晤士报》在1962年10月8日发自德里的一则通讯也不无担心:如果在中印边界上爆发战斗的话,“旁观者会不得不指出,正是德里拒绝进入会谈”。 中国政府在中印边境问题上保持着极大的克制态度。但这一克制显然不是惧怕印度有一位“当代拿破仑”。尼赫鲁的强硬来自印度当时所处的左右逢源的国际地位。一方面,美国称印度为西方式民主与自由的堡垒,另一方面,苏联则试图将印度拉近东方社会主义阵营。1960年1月,中印关系日趋紧张之际,尼赫鲁致信赫鲁晓夫,邀请赫访印。赫鲁晓夫即不顾中苏特殊关系,欣然表示接受邀请,更使尼赫鲁志在必得。中国的克制,或者说有如“温顺的羔羊”的姿态,显然有着对整个国际关系的慎重考虑。 1962年10月20日开始,历时一个月的中印边境战争在东、西两段大规模爆发。战争以印度全面失败而告结束。中国边防部队主动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20公里以内地区,并于1963年5月26日前释放了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312名全部被俘人员,退还全部缴获的武器装备及军用物资。

F.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一共有几次大的冲突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战争。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即声称其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为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而中国人的立场是,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划定的边界线是非法的,应重新予以协商。双方有争议的地区是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赛钦高原——印度坚持认为该地区性拉达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麦克马洪线”沿线地区。

50年代末,中国修筑了穿过阿克赛钦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这一情况,并发现中国武装部队已经牢固占有该地区。

随后,双方不可收发室免的发生了交火事件。由于印度对中国实力的低估,谈判解决问题的努力归于失败,印方甚至认为自元朝即为中国固有法定领土的西藏也应脱离中国。

1962年,其时中国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难,印度政府命令军队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对此表示抗议。由于印军拒不撤回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中国部队发起反击。印军惨败撤回。中国即宣布停火,并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数英里。

(6)中印冲突印度冲破什么峡谷扩展阅读

战争尾声

1962年11月21日24时,总参谋部用特急电报下发到各部队。电文如下:西藏军区前指、军区、丁指、康指、新疆军区并成都、兰州、北京军区:为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 ,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

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1959年11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这是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实际行动 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

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不杀、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生活上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治疗。

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G.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印冲突是怎么回事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历史原因
英国种下中印边界纠纷的祸根: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只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我也是通过网络中查到的,那里很详细的

H. 1962年中印战争打到印度哪里

1962年中国军队打到了距离新德里也就几百公里的地方,先遣部队更是到了外围五十公里的地方,只是最终我方主动退到实际控制线20公里。

1962年爆发的这场战争,中方那时候的实力还并不强大,而印度还有美国和苏联的支持,差距不是一般大。有这两大强国在背后兜底,印度的自信心一下就膨胀起来,在边境地区不断挑事,我国忍无可忍发起了反击,这场战争结束得很快,我国再有优势的情况下主动宣布停战。这场战役我方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受伤697人,歼灭了印军3个旅,毙伤准将以下就有3968人。

中印战争的爆发并不是偶然性,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埋下了隐患。双方各有各的理,印度在大国的怂恿下想要用武力解决也能理解。只是印度军队的纪律散漫,他们采用的战术不合理,我军认真分析了对手,采用穿插战术,分小队对印军实施包围,就连他们的王牌部队都无一幸免。可能大家会很疑惑,苏联和美国不是支持印度么?它怎么会还是这么不经打?

美国和苏联确实援助了印度武器,还派遣了军事顾问帮助印军,他们都希望印度可以赢,可是印度失败后这两国并未出手。一是很不划算,他们支持也只是幕后,要是摆在明面上就是地区性战役,没有真的和中国打这个打算。况且中国赢了之后主动停战,选择和谈还归还了俘虏和缴获的武器,这种行为在国际上赢得好感,美苏再发难也不合适。二是美苏两国还在忙着较劲,也没有多余的功夫再去招惹一个大国,所以印度说到底还是在孤军奋战。

I.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的伫立在战争的边缘

自1962年后,印度就再未回到过在中印战争曾经失利的克节郎河(Namka chu),这条河位于塔格拉山脊(Thag la)与哈东山脊(Hathung la)两山之中,呈东西走向。印度曾极尽全力想要控制住塔格拉山,这也是1962年10月中国向印度宣战的原因之一。由于达旺北部没有较好的防御地形,所以印度政府决定如果与中国再次发生战事的话,将会放弃城市及乡村而全力的将战事拖至色拉(Se La)东部。但是当1980年印度重新审视该国的安全角势后,新德里的战略家们决定在未来与中国的战事中全力保卫达旺。
印度军方明确的认为该的确唯一可行的防御线就是哈东山脊。1983年,印度的情报机构派遣一个小队前往克节郎河东北的的桑多洛河谷(Sumdorong Chu)牧区搜集情报,他们夏天进入冬天撤出,此后的两年依然如此,但当印度情报人员1986年进入该地区时,却发现中国军队已经在那里构建了半永久性建筑。
1986年2月,印方克里希纳斯瓦米·桑搭吉上将被任命为印陆军参谋长,他通过并计划了一项被称为“棋盘计划”的军事演习,该演习的目的旨在“演练如何将位于阿萨姆平原的印度军队快速部署到同中国接壤的实际控制线附近”。作为演习的一部分,印度使用米-26直升机将整整一个旅空运到了达旺附近的吉米塘(Zimithaung),随后这只军队从塔格拉山口出发,一路行军到达哈东山口。桑搭吉还调遣三个陆军师前往旺敦地附近,另有五万印军被派往阿鲁纳恰尔邦(即中方声称拥有主权的藏南地区)。中国对此感到震惊,而后便立即将自己的军队派往边境线上与印军对峙,在苏鲁拉(Sulu La)等地,印中两国军人甚至面对面的对峙上了,不过虽然两国边境上气氛十分紧张,但是都并未发生武装冲突。

J. 中印边境冲突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是中国与印度历史上发生的第三次边境冲突。该事件虽未造成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两国之间紧张的形势已经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开战的边缘。
背景:
1962年及1967年中国与印度分别在边境发生了两场边境军事冲突,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虽然中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停火后中方却从已经夺取的争议地点撤出,使得印方实际控制了藏南地区。但是印度军方在战场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决定在中印附近实施了一项“防御计划”以巩固印方于战争所占有的领土范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印度于边界前沿的几个支撑点军队已经完成部署,但是通向这些地方的交通网线仍没有建成。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总理后,决定重新审议印度的安全局势,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快在印度实际控制线内部署军队的计划,以继续巩固印度在此地的军事控制。
和解: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长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参加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期间顺带停留于北京,印度外长向北京带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个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继续使边境地带的局势恶化”。当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国大党支持者的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1988年12月,拉吉夫访问中国,这是即20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访问印度后第一次两国之间的高层访问。最终在1993年,两国签订了一项“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的协议,这场边境危机由此告终。

阅读全文

与中印冲突印度冲破什么峡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心冠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上市 浏览:36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状病人 浏览:583
伊朗美军基地有多少 浏览:97
伊朗和伊拉克哪个实力 浏览:911
美国拒绝伊朗总部说明什么 浏览:210
意大利签证有什么用 浏览:508
伊朗国内油价多少 浏览:650
伊朗疫情怎么稳定 浏览:45
加拿大人在中国哪个城市 浏览:334
越南当地人买什么礼物 浏览:543
印尼虎一直张着嘴怎么办 浏览:989
在韩国如何申请去越南签证 浏览:316
印度护照怎么鉴定 浏览:573
中国哪个庙和尚最多 浏览:538
艾米来自英国怎么说用英语 浏览:505
印度农村耕地怎么分配 浏览:520
印尼黑酸枝家具老料是什么意思 浏览:608
孟晚舟为什么要帮伊朗 浏览:301
意大利电烤盘做什么生意好 浏览:990
意大利上火的人能吃什么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