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种姓为什么分工

印度种姓为什么分工

发布时间:2022-05-06 14:51:11

‘壹’ 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是什么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

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种姓制度的来源

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然而随着马穆鲁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而经历过许多调整,并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由于该体系中的不平等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大相径庭,因此常被批评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甚至被视为妨碍印度社会进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贰’ 怎么分辨印度种姓 印度人是怎么区分高低种姓的

1、看语言:

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实际上很多印度低种姓和贱民们是不会说英语的。英语是印度高种姓之间交流的语言,在印度当地是一种能体现高种姓身份的荣耀。

一个不会英语的人是永远都不可能融入会英语的圈子中的,所以会英语也可以被我们视作区分印度高种姓和低种姓之间的方法。

2、看肤色:

一般情况下肤色越白那很可能就是高等种姓,而那些棕色皮肤的也是原居民,也就是低等种姓。

3、看婚姻:

在印度高种姓娶低种姓是一种习惯,但是高种姓嫁给低种姓却是种罪恶。印度高种姓和低种姓之间是不能结婚的,但实际上这种规定只局限在印度高种姓的女子和低种姓的男子之间,如果是印度高种姓的男子想娶低种姓的男子的话,是可以被接受的。

(2)印度种姓为什么分工扩展阅读: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1]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

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参考资料:网络-种姓制度

‘叁’ 印度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最高的被统治阶层是婆罗门。

印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印度种姓制度的分工:

种姓制度是一种以宗教为中介的分工制度,这种制度是世袭的,雇主与雇员的关系是世袭的。这种制度有趣的地方是:同一种工作,如果只是自己偶尔在家中做做的话,则不像专业那么有污染性。

同一种工作,在不同地区,态度也不一样。例如理发师,在印度南部,因为要负责丧礼事情,所以极度不洁;但在印度北部,因为不用负责丧礼事情,地位较高。

‘肆’ 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是如何划分出低种姓的人民的

种姓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血统的区别延续,人生来本没有高低贵贱,但是因为时间、空间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不同的地理气候造就了不同的肤色人种,当然,不同的时间跨度也造就了非凡的人类文化,要说人类种族之间的差异,其最终不过是不同种族之间文化的较量。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这个真实的世界,真实到让我们逐渐活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人,印度种姓制度,其实不仅在印度国内有不良影响,而且也经常成为其他国家人们茶余饭后诟病的谈资,将人划分3、6、9等,说白了就是种姓制度的内在本质,但是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负责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的为最高等级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也为最高等级人群,接下来就是行政管理事务层,其次便是生产者,接下来是各行各业服务者,最后就是游离在种姓制度之外的其他边缘职业,低种姓的人如何产生,想必大家也基本明白了,其实很大程度上都与历史原因有关,一方面是当时居住在印度境内的土着,其次也包括那些普通的殖民者。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奇葩的现象,那就是如果低种姓的男子娶了高种姓的女子,生下来的孩子直接被定义为贱民。

‘伍’ 印度种姓制度的由来

种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是被征服之后、征服者为了便于管理而创造出来的,征服印度之后,为了让被征服者安于现状不再造反,征服者把印度人分了等级。

征服者当然是最高一级,被征服者当然是最低一级,为了让被征服者接受这种划分,征服者有意识地毁灭被征服者的文化,并创造一种让种姓制度合理的文化。

几百年之后,被征服者淡忘了自己的文化,接受了征服者强加的文化,种姓制度因而形成。印度独立之后,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文化,但仅仅是个形式而已,种姓制度依然附着在旧有文化上顽强生存着,影响着印度的方方面面。

(5)印度种姓为什么分工扩展阅读

自从政府1950年从法律意义上废除了种姓制度,种姓的影响力开始慢慢下降。然而种姓依然时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不那么发达的地区和农村地区。

2014年时,曾有一份调查27%的印度人事实上仍然过着“不可接触者”的生活,而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承认自己拒绝“不可接触者”进入自己的厨房或使用自己的餐具。种姓依然决定社会认同和个人认同,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时候仅仅取决于一个小小的姓氏。

幸运的是,几十年的发展,社会还是在不断进步。政府一直有给低种姓的人提供政府工作和教育的配额。

而且随着城市化,在城市里出现了一些不同种姓杂居的现象,跨种姓的婚姻也越来越常见。甚至在1997年到2002年间,“不可接触者”K. R. Narayanan成为了印度总统,想必激励了无数为废除种姓影响而奋斗的人们。

种姓的枷锁一直制约着当代印度的发展,大多数印度人依然需要为摆脱种姓而努力。进展虽然缓慢,却也给人信心——意识已经觉醒,观念可以改变。

不知道是否有一天,种姓真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只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南亚次大陆,希望那里的人们不用再负重前行。这一次,呼唤的不是爱与自由,而是平等与尊严。

‘陆’ 请问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否分为四大阶层

印度人口众多,百分之八十二为印度教徒,其中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种姓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中,对伊斯兰教和锡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刹帝利即武士、王公、贵族等,为第二种姓,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为第三种姓,从事商业贸易;首陀罗即农民,为第四种姓,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和各种体力及手工业劳动等。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姓又派生出许多等级。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触者”或“贱民”。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绝大部分为农村贫雇农和城市清洁工、苦力等。

种姓制度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开始萌芽。后来在阶级分化和奴隶制度形成过程中,原始的社会分工形成等级化和固定化,逐渐形成严格的种姓制度。

种姓是世袭的。几千年来,种姓制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方面影响很深,种族歧视至今仍未消除,尤其广大农村情况还比较严重。

独立后,印度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消除种姓歧视。首先是制定了有关法律规定。1948年国会通过了废除种姓制度的议案。后来宪法和各邦法律也都做出相应规定,保护低级种姓利益。政府还在教育、就业、福利等方面对低级种姓者提供大量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在发生变化。如种姓制度中的内部通婚制受到冲击,如高种姓的女子现在也同低种姓的男子通婚了。人们对职业的看法也有所改变,衡量职业高低不再以宗教思想为基础,而以金钱、权力为基础。在城市里,各种姓人们之间加强了来往与交流。

‘柒’ 印度种姓把人分为4个等级,为何很少人冒充高种姓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长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舍;彼之双足,出首陀罗。——《梨俱吠陀》这就是印度种姓最早的起源,可怕的就是这个早在公元1000年前所制定的制度,却成为了印度控制人民的主要的制度,而这种种姓制度为很多印度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印度妇女

而且印度要求种姓之间不可以通婚,所以种姓之间根本就不可能在样貌上有着明显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印度能够一直保持非常顽固的种姓制度。

【参考资料】《摩奴法典》、《梨俱吠陀》《印度种姓》

‘捌’ 印度种姓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其实质。

在印度人的心目中,种姓是一个身份的表示,代表着自己的出身、职业、信仰和母语。已经生成一个非常稳定的结构,渗透进每一个印度人的思想中。可以说没有种姓的印度人,就不是印度人(穆斯林的群落也被视作种姓,现任印度总统就是个穆斯林)。同一种姓的认同感,不能简单地类比为中国的本家或者同乡关系,还要深刻得多,就如计算机中的“属性”中的每一个参数的整齐划一的认同。在树立了人人平等观念的现代社会中,这种顽固坚硬的小圈子意识,在印度是如此的天经地义,似乎不可想象。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社会影响非常之深远,在印度历史上无论统一还是战乱,整个都遵守这这样的种姓制度,而对国家的概念并无清晰的认识。以至于古代印度很多时候都是松散式的类似于联邦的政治结构。

种姓制度,在印度出现之初,是基于种族或民族的,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更多地具有了一种社会分工上的意义。这种世袭的职业种姓制度,在印度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建立起印度社会中严格而细致的职业分工。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离开不了经济这个基础,可以说印度教社会的职业分工结构,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也是最稳定的,由此产生了历史最悠久、最稳定的经济形态。这个经济形态,完全是在一种无主的状态中自发形成的,无论是马茂德及其后继者的突厥王朝,还是帖木耳家族的莫卧尔王朝,还是英国殖民政府,都是构建在这个最古老最稳定的经济结构之上的。

种姓制度在印度经济结构基础上的强大力量,使得印度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之后,以一种强力胶的方式,牢牢地固化下来,几乎没有发展和创新地延续了千年。直到现在,谈起印度的哲学,话题的下限还停留在公元1000年伊斯兰教统治印度之前。这种文明的固化的作用和意义,有点类似中国的儒家文明的作用和意义,既有因其雄厚的基础而成熟和强大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阻碍发展的一面。

进入20世纪,印度的社会发展,开始对种姓制度形成威胁。传统价值观在新的经济技术的发展面前,新的生活方式面前,日益脆弱。我相信印度的老派人中,也有类似中国的“人心不古”的感叹。在甘地主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他试图冲破与不可接触者的种姓壁垒的努力是非常失败的。但是当宝莱坞、中产阶级、印度籍世界小姐、软件产业发达等等的冲击到来,在印度的城市社会中,种姓制度已经开始淡化,这同时也体现出印度教文化在印度城市中的衰落。不过,印度的大多数人口还在乡村,强大的印度教宗教势力和严格的种姓制度以印度乡村为基地,还将在很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其在印度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玖’ 四大文明古国印度,你理解其种姓制度吗

我们都知道,古印度与古中国、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一起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文明古国,那是因为它有着璀璨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3、分工

种姓制度是以宗教为中介的分工制度,采用世袭制。

4、婚姻

种姓制度规定,婆罗门种姓不可离婚;寡妇不可再婚。除此之外,一般种姓的妇女可再婚。

当然,这种制度也有反对的声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就很反对这种种姓制度,他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的那种血腥祭祀和古老咒术,而提倡人们可以通过苦修与冥想获得感悟。

阅读全文

与印度种姓为什么分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总统的工资是多少 浏览:801
印度货币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813
越南铁路时速为多少 浏览:717
俄语意大利怎么说 浏览:714
英国警察在什么地方 浏览:789
印尼话bo什么意思 浏览:660
伊朗市有多少乡镇 浏览:263
印度独立后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浏览:469
中国最高学府是哪个 浏览:458
什么是中国公民的 浏览:156
印度大坝萨尔玛在哪里 浏览:200
英国进口晶体什么价格 浏览:109
印尼万隆有什么高科技 浏览:182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浏览:334
在越南没有护照怎么打疫苗 浏览:862
越南ip是多少 浏览:409
英国人的复数形式英语怎么读 浏览:173
美国人民怎么看待伊朗事件 浏览:970
怎么进入越南网 浏览:524
伊朗国王最后怎么样 浏览: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