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东洋,西洋,南洋,北洋分别是哪里有没有中洋
没有中洋。
1、北洋: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军事、商业活动。
2、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清朝时期也指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江苏以北沿海称北洋)。
3、东洋或东瀛在汉字文化圈间表示日本,可做日本一词的别称。日本发明该词主要是用来翻译英文的“Orient”(意为东方),其意义与“西洋”相对,指包括东北亚,东南亚等在内的东方地区。
4、西洋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 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此义,广义西洋还包括欧洲等地。
明朝时期
永乐三年,开始了郑和下西洋年代,西洋一词发生巨大变化,“西洋”一词所包含的地域扩展到包括忽鲁姆斯在内的“西洋诸国”,多次见于皇帝敕书:“遣中官郑和等赍敕汪喻西洋诸国”,“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敕太监杨庆等往西洋忽鲁姆斯等国公干”,“今命太监郑和等往西洋忽鲁姆斯等国公干”。
西洋成为明朝热门的名词,从明朝刊行的一系列书籍:费信《大西洋记》、巩珍《西洋番国志》、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张燮《东西洋考》。
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可见一班。郑和研究专家向达指出“明代以交趾、柬埔寨、暹罗以西,今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小巽他群岛、以至于印度、波斯、阿拉伯为西洋”
Ⅱ 印度洋(IndianOcean)地理概况有哪些
【概况】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西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与大西洋为界,东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为界,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是世界第3大洋,面积7492万km2,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l/5。印度洋的平均深度3897m,仅次于太平洋,居第2位。印度洋最深处在阿米兰特群岛西侧的阿米兰特海沟,深9074m。印度洋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而平直,没有突出的边缘海和内海。与亚洲相滨临的印度洋的北部,因受亚洲西部和南部岛屿、半岛的分隔,形成许多边缘海、内海、海湾和海峡。主要边缘海有安达曼海、阿拉伯海;主要内海有红海;海湾有孟加拉湾、阿曼湾、亚丁湾;主要海峡有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印度洋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印度洋的水平轮廓,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印度洋北部海岸线曲折,东、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
第二,印度洋底展布着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特殊的东经90º;海岭,巨大的水下冲积锥等,构成印度洋复杂的海底地貌景色。
第三,印度洋的主体位于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内,故被称为热带海洋。
第四,由于印度洋与亚洲大陆的交互作用,印度洋北部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风洋流。
【海底地貌】印度洋海底地貌错综复杂,除洋底中部有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东部尚有东印度洋海岭和岛弧、海沟带,在海岭、海丘、海台之间分布着许多海盆。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岭、阿拉伯一印度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从阿姆斯特丹岛向北延伸,一般高于两侧海盆1300—2500m,平均宽度达800km左右,由于被一些与之垂直或斜交的断裂带切断错开,中脊裂谷表现时断时续的特征,因此中印度洋海岭形态崎岖破碎。中印度洋海岭向西北延伸形成阿拉伯一印度海岭,高度较大,继续向西北延伸,进入亚丁湾和红海;中印度洋海岭从罗德里格斯岛向西南分出西南印度洋海岭,经爱德华太子群岛,接大西洋一印度洋海岭;中印度洋海岭至圣波尔岛向东南连接东南印度洋海岭,再向东连接太平洋一南极海岭和东太平洋海岭。印度洋海底除中脊海岭外,还有许多近似南北向的构造带。这些构造带相互平行,绵延很远,其中东印度洋海岭,走向与东经0º;线一致,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条海岭。它北起北纬10º;附近的安达曼群岛,南至南纬3lº;的断裂海岭,长约5000km,东西宽约150~250km。由于它沿着东经90º;分布,故又叫东经90º;海岭或卡彭特海岭。大洋中脊呈“入”字形,将印度洋分成三个海域。第一,东部海域区被东印度洋海岭分割,两侧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亚海盆。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纵贯,北部为恒河水下冲积锥所掩盖的斯里兰卡深海平原。西澳大利亚海盆北部与深海沟相接,东南部被海岭、海丘和海台分割,海底地貌复杂。第二,西部海域区海底地貌最复杂,它被海岭和岛屿分割,分为索马里海盆、莫桑比克海盆和马达加斯加海盆。第三,南部海域区海底地貌比较简单,分为三个海盆:克罗泽海盆、大西洋一印度洋海盆和南极一东印度洋海盆。印度洋大陆架平均宽度比大西洋狭窄,大陆坡的坡度也较小,大陆边缘地貌的突出特点是大陆隆或海台较多且分布较广。印度洋大陆隆有的是浊流或大陆坡滑动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质堆积于深海平原边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分异沉降而成。在非洲沿岸有厄加勒斯海台和莫桑比克海台,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有马达加斯加海台。在澳大利亚沿岸有埃克斯默思海台和纳彻腊利斯特海台。印度半岛西侧有查戈斯一拉克代夫海台。
【气候和洋流】印度洋气候的特征印度洋气候具有明显的热带海洋性和季风性特征。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南纬40º;以北的广大海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5—28℃;赤道地带全年气温为28℃,有的海域高达30º;C。比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气温高,故被称为热带海洋。印度洋气温的分布随纬度改变而变化。赤道地区全年平均气温约为28℃。在印度洋北部,夏季气温为25~27º;C,冬季气温为22~23℃,全年平均气温25℃左右,其中阿拉伯半岛东西两侧的波斯湾和红海一带,夏季气温常达30℃以上,而索马里沿岸一带的气温最热季节一般不到25℃,前者与周围干热陆地的烘烤有关,后者乃西南风吹走表层海水,使深层冷水上泛,降低气温的结果。在印度洋南部,夏季气温,在南纬20º;附近为25—27℃,甬纬30º;附近为20~22℃,南纬40º;附近约15℃,南纬60º;附近在0℃、;左右;冬季气温,南纬20º;附近22~23℃,南纬30º;附近15~17º;C,南纬40º;附近为12~13℃,南纬60º;附近低达一10º;C。印度洋的降水量以赤道带最丰富,年降水量2000~3000mm,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mm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风盛行的夏季,而东北风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较少,是热带季风分布区。红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约100~200mm,为热带荒漠气候区。南印度洋的广大海域,全年降水一般在1000mm左右。
气候形成因素.地理位置印度洋北部与亚洲毗邻,随着季节更替,海陆热力差异造成气压梯度的变化,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了世界上显着的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洋主体位于北纬30°到南纬40°之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较多,因而气温高。印度洋北部三面被陆地环绕,几乎不受寒流的影响,澳大利亚向南突出只达南纬35º;,使大洋东岸寒流发育程度和影响范围都较小,加强了北部的热带海洋性气候。
.大气环流对印度洋气候影响最大的气压系统有:印度低压、赤道低压、蒙古高压和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冬季(1月),在蒙古高压影响下,印度洋北部吹东北季风,风向与东北信风一致,这时印度洋北部气温较低而少雨,印度洋南部吹东南信风,东北季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相遇,形成强烈多雨的热带辐合带。夏季(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蒙古高压被印度低压所取代,来自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的东南信风,经过高温高湿的赤道海域,进入印度洋北部时转为西南季风,气温增高,降水量也大大增加。
.洋流影响印度洋北部和南部洋流系统不同。
北部受热带季风影响形成特殊的季风环流。冬季(1月),印度洋北部吹东北季风,受地球转偏向力影响,使北部孟加拉湾海水自东向西流,因受阿拉伯半岛阻碍,转向西南流,称索马里季风洋流,越过赤道,往东南与南赤道暖流部分海水相遇,在南纬5º;一6º;间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赤道逆流。它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部分海水北流,补偿了孟加拉湾西流的海水,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环流。夏季(7月),南印度洋东南信风使南赤道暖流向西流到科摩罗群岛附近分为两股,一股南流称莫桑比克暖流,另一股北上,在西南季风的吹送上向西北转向东北流,西南季风将索马里沿岸表层水吹走,深层冷水上泛,水温降至27C,称索马里寒流,它使索马里和阿拉伯半岛西岸干燥少雨。索马里寒流流经阿拉伯海进入孟加拉湾,后经苏门答腊岛附近南流,补偿南赤道暖流西流的海水,成为北部印度洋顺时针方向的环流。
南部洋流的流向基本是稳定的。南赤道洋流自东到西横过印度洋,直达马达加斯加岛附近,一部分由北绕过该岛,穿过莫桑比克海峡南流称为莫桑比克暖流;另一部分直接沿岛南下;称马达加斯加暖流。这两股暖流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汇合后,沿着非洲东海岸南流,直至厄加勒斯角附近,称厄加勒斯暖流。到南纬40º;附近,厄加勒斯暖流汇入南印度洋的西风漂流,流向澳大利业西南海域,大部分继续东流进入太平洋,小部分沿大陆西南海接,形成印度洋南部的逆时针环流。
【自然资源和口海洋交通】自然资源印度洋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矿产资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此外,澳大利亚附近的大陆架、孟加拉湾、红海、阿拉伯海、非洲东部海域及马达加斯加岛附近,都发现有石油和天然气。波斯湾海底石油探明储量为120亿t,天然气储量7100亿m²;,油气资源占中东地区探明储量的1/4。60年代以后,波斯湾油气产量大幅度上升,年产石油约2亿t,天然气约500亿m²;,石油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印度洋海域是世界最大的海洋石油产区,约占海上石油总产量的1/3。印度洋的金属矿以锰结核为主,主要分布在深海盆底部,其中储量较大的是西澳大利亚海盆和中印度洋海盆。此外,在印度半岛的近海、斯里兰卡周围以及澳大利亚西海域中还发现相当数量的重砂矿。60年代中期,曾在红海发现含有多种金属的软泥,它含有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包括铁、锌、铜、铅、银、金等多种金属,其中铁的平均含量是29%,锌的富集度最高可达8.9%。红海的金属软泥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底含金属沉积矿藏。印度洋的生物资源主要有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海兽。印度洋中年捕鱼量约有500万t,比太平洋、大西洋少得多。印度洋中以印度半岛沿海捕鱼量最大,主要捕捞鱼类有:鲭鱼、沙丁鱼和比目鱼,非洲南岸还有金枪鱼、飞鱼及海龟等。在近南极大陆的海域里,还有鲤鲸、青鲸和丰瓦洛鲸。此外,在波斯湾的巴林群岛、阿拉伯海、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沿海还盛产珍珠。
海洋交通印度洋是联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要道。从印度洋往西北通过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欧;向西南经好望角进入大西洋,通向欧美沿海各地;向东北经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是世界资源的一个重要出口地,沿岸各国出口的石油、矿砂、橡胶、棉花、粮食和进口的水泥、机械产品和化工产品等大宗货物都需要依靠廉价的海洋运输,再加上大量的过境运输,使印度洋有较大的运输量,拥有世界1/6的货物吞吐量和近1/10的货物周转量。印度洋的航运业虽不如大西洋和太平洋发达,但由于中东地区盛产的石油通过印度洋航线源源不断向外输出,因而印度洋航线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印度洋上运输石油的航线有两条:一条是出波斯湾向西,绕过南非的好望角或者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到欧洲和美国。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一条是出波斯湾向东,穿过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海峡到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霍尔木兹海峡在印度洋航线上占有重要地位,波斯湾地区出口石油总量90%从此海峡运出,因而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石油海峡”。苏伊士运河经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是印度洋东西间一条最重要的航道,运输量巨大,它将西欧、地中海沿岸各国的经济与远东及北美洲西海岸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
【名称由来】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全部水域都在东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因位于亚洲印度半岛南面,故名印度洋。
印度洋在古代称为“厄立特里亚海”,最早见于古希腊地理学家希罗多德(前484-前425年)所着《历史》一书及其编绘的世界地图中。“厄里特里亚”(ERYTHREA)希腊文原意为红色,全名意为红海。
而“印度洋”这一名称相对出现得较晚。公元1世纪后期的罗马地理学家彭波尼乌斯?梅拉可能是最早使用此名的人。公元10世纪,阿拉伯人伊本?豪卡勒编绘的世界地图上也使用了这个名字。近代正式使用印度洋一名则是在1515年左右,当时中欧地图学家舍纳尔编绘的地图上,把这片大洋标注为“东方的印度洋”,此处的“东方”一词是与大西洋相对而言的。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东航寻找印度,便将沿途所经过的洋面统称之为印度洋。1570年奥尔太利乌斯编绘的世界地图集中,把“东方的印度洋”一名去掉“东方的”,简化为“印度洋”。这个名字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通用的称呼。
【交通运输】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沟通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向东通过马六甲海峡可以进入太平洋,向西绕过好望角可达大西洋,向西北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可入地中海。航线主要由亚、欧航线和南亚、东南亚、南非、大洋洲之间的航线。印度洋的海底电缆多分布在北部,重要的线路有亚丁—孟买—马德拉斯—新加坡线;亚丁—科伦坡线;东非沿岸线。塞舌尔群岛的马埃岛、毛里求斯岛和科科斯群岛是主要的海底电缆枢纽站。沿岸港口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Ⅲ 印度洋在哪里
印度以南、爪哇半岛以西、毛里求斯以东、南极以北,就这块区域成为印度洋。具体到坐标就是北纬27度以南、东经61度以西与东经44度之间、南纬74度以北。
Ⅳ 关于印度洋的介绍说明有什么
印度洋(Indian Ocean)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411.8万平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342.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60.8万立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34万立方千米。印度洋的平均深度仅次于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39.9米,不包括属海的平均深度为3872.4米。最深为9074米。其北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为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洋的主要属海和海湾是红海、阿拉伯海、亚丁湾、波斯湾、阿曼湾、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卡奔塔利亚湾等。
印度洋有很多岛屿,其中大部分是大陆岛,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明打威群岛等。留尼汪岛、科摩罗群岛、阿姆斯特丹岛、克罗泽群岛、凯尔盖朗群岛为火山岛。拉克沙群岛、马尔代夫群岛、查戈斯群岛,以及爪哇西南的圣诞岛、科科斯群岛都是珊瑚岛,马达加斯加岛是南回归线穿过最大的珊瑚岛。
Ⅳ 印度的海陆位置是什么啊
印度的海陆位置是什么啊?5
我来答
yf890710
LV.5 2011-02-11聊聊
位于印度洋的北部亚洲的南部.位于北纬8.4至37.6度之间,东经68度到97度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为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于夏季.
印度共和国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 29 7 万多平方公里。从喜马
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
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
强,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
超过1,000 米。
Ⅵ 印度洋位于哪里
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大部分在南半球。面积7491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平均深度3897米,最大深度为蒂阿曼蒂那海沟,达8047米。
Ⅶ 东亚 东南亚 印度洋 非洲 地中海 北海 新大陆 都各自都在各自的什么方位
南亚(英语:South Asia)是术语,以替换百年老词“印度次大陆”,这老词用来代表亚洲大陆的南部地区,主要是位于印度板块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是亚洲的一个亚区(英语:subregion),泛指喜玛拉雅山脉以南的地域,有时亦包括东西部邻近的周边国家,总面积达495万平方公里(含阿富汗)。从测绘学来看,南亚以印度板块为主体,从海平面升起成为印度次大陆及兴都库什地区。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亚的,从西到东,有西亚、中亚、东亚、东南亚及印度洋。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亚洲四成、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达19亿左右,主要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贡献,使其成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4],但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于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别,当地的政局都不太稳定。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亦因为这些理由和喀什米尔的主权争议而曾多次开战,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境内也因宗教冲突和政治斗争而不平静。现时区内有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主理区内经济合作。南亚中的阿富汗有时则被认为是中亚国家。
Ⅷ 印度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印度洋,东、西、北三面是陆地,分别是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大陆和亚洲大陆,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太平洋、大西洋“携手”相连,南靠冰雪皑皑的南极洲。
印度洋的面积为7492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5左右,是世界第三大洋。
印度洋中的岛屿较少,大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主要有马达加斯加岛和斯里兰卡岛,以及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科摩罗群岛、塞舌耳群岛、查戈斯群岛、马尔代夫群岛、留尼汪岛等。
印度洋的周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外,其余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Ⅸ 印度洋在中国哪里
你可能说错了哦,印度洋不属于中国,它是是世界的第三大洋。
它在中国的南面,更准确的来说,它在中国的西南面。